洞內的地麵是啟石板留下的,坑坑窪窪並不平整,拖拉機開在上麵震動得厲害,忽地一個跳動,張桂芳身子一斜,向金華斌身上靠了靠。金華斌忙伸手扶住,兩人不自覺地依在一起。雖說光線昏暗,可吳師傅長期地在洞中打石為生,早已習慣,打趣地問道:“你們小兩口上這裏找老伯有什麽急事?”
金華斌急忙放開張桂芳說道:“我們不是小兩口。”她卻向他身邊緊了緊。頭燈中,隻見吳師傅神秘地笑了笑。不一會兒,一起來到洞口打石處。
場地裏放著兩塊石窗半成品,石窗雕刻的工具十分簡單,一把石錘,幾根鋼釺、岩鑿,便可開工。但石窗雕刻的工藝與流程卻十分繁雜,需經過選材、放樣、繪圖、粗雕、淺雕、剔空、細雕、精雕、磨光、打蠟、上光等十多道工序。這兩件半成品一件已完成了選材、放樣、繪圖、粗雕、淺雕正在剔空中,另一件做到粗雕階段。
“哇,這香草龍雕得好精細哦。”看到半成品,金華斌驚唿了一聲。
“你知道這龍的名稱?”吳師傅睜大眼睛,不可思議地瞪著他。雖說從事雕刻五十多年,多是按師傅傳下的圖樣進行放樣操作,他自個也是隻知圖樣的名稱卻並不理解雕出作品的意義之所在。
因為在文化站工作的關係,又是站長關心的課題,所以,金華斌在前些天對這方麵的內容略有所涉獵,加上張桂芳在邊上,大好的機會,於是,現炒現賣地把剛了解的內容向大家顯擺一下說:“你們看一下,雕的東西,它的頭似龍,身軀細長盤曲,如藤蔓草葉一般;龍嘴裏有的吐出一枝蓮花,有的吐出幾串珍珠。這種龍紋稱為“香草龍”。因為這種龍紋的身軀的確畫得像優美的草葉。不過“香草龍”的稱唿隻是因形似得名,並不能反映為什麽要把龍紋畫成這個樣子的緣由。關於這種龍為什麽雕成這個形狀,還有個故事。”
停頓了一下,看邊上的幾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聽著,得意地往下講道:“有一次,在靈鷲山智積與文殊師利菩薩交流。文殊師利說:我在鹽水海裏宣說《妙法蓮華經》。有一位龍王的女兒,年紀才八歲,卻很有“智慧利根”,佛理一點就通,一刹那間就覺悟成佛了。成佛後她辯才無礙,心裏念法即能口演說法,說得既微妙又廣大。智積對此有所懷疑,就問道:釋迦牟尼佛都是經曆千辛萬苦的修煉才最終成佛,我不相信一個龍女能一刹那間就立地成佛。話音剛落,那龍女忽然現身於法會。
那麽,在石刻中具體是怎樣來表達“龍女成佛”故事的呢?首先,“龍女”也是龍,所以要畫出龍的特征。瓷畫中龍的頭部和前半身就是表現這個特征的地方。其次,“龍女”是女性,花草最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柔美,所以畫師將龍身畫成花草狀。其三,“成佛”又怎樣表現呢?根據“提婆達多品”的講述,龍女“辯才無礙”,擅長“心念口演”佛經“妙法”,石窗是通過讓龍嘴裏長出蓮花和珍珠,來表示這是一條成佛的龍。前者是“口吐蓮花”、後者是“妙語連珠”的意思,這兩種狀態都是成佛後說法精妙的象征。”
“原來還有這個說法,文化人就是文化人,老伯我雕了四十年的龍,到今天才明白裏麵的道理。”吳師傅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張廠長要叫你們一起參於商量呢。”指了指另外一個石窗圖案道:“這次,我接了個小單子,是一村裏的祠堂門窗壞了,叫我重雕的,這個又是什麽意思呢?”
這窗欞隻做到粗雕階段,但也能看出雛形,細細觀察後,金華斌開口道:“不知我說得對不對,這叫夔龍,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麵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我們的曆史教課書上就有這圖案。”
吳師傅對兩徒弟吩咐道:“我有些事要到城裏,你們先按我教的去啟石板,雕刻暫停。”說完換了身衣服,一起坐車迴城。
車上,吳師傅感慨道:“老伯我老了,想找個稱心的徒弟傳我衣缽都找不到,你看,現在的三徒弟幹幹粗活還可以,一到細活,就雙眼泛白,還得我這把老骨頭自個上場,都這麽大年紀,石錘拿手上是越來越重,過幾年就掄不動了。”
傳統手藝後繼乏人,這是產業的常態,石雕等用力大,賺錢少,工作辛苦的行業猶其如此。悶頭讀書考大學才是現在年輕人所追求的出路,成績差的即使從事了這個行業,智商有限,沒有眼力架,很難學到師傅的手藝。
“想當年,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時,我有二十多的徒弟,隻要喊一聲,半條街都震動了。”吳師傅搖了搖頭說:“一到九十年代,一個個全放‘棄本行,情願做挑磚的粗活去,我們這是細工啊,你說奇不奇怪,粗工比細工更賺錢。”
引起石窗行業衰落的,本質上是建材的豐富,水泥澆注替代了石板雕刻,模子一套,一天注個幾十套窗欞輕而易舉。而用石板雕,好幾天才出一套。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吳師傅的手藝確實棒,雕出的窗欞是精美絕侖。對於張桂芳父親思考中的商品轉型,金華斌雖有些想法,可心中也無底。
車子在大樟樹下的工場裏剛停下,吳師傅就高聲嚷嚷:“張老弟,今天我算是長見識了。”邊說邊用手指著墓碑上雕的龍說:“這香草龍還有這麽好聽的典故,老哥我雕了一輩子石窗,這龍怎麽說也有幾十扇了,從沒聽人說過。”
說完,把香草龍是龍女成佛的故事複述了一遍,拍了拍金華斌的肩說道:“老弟,這女婿算是找對了,牛!”
相親至今才一星期呢,就成女婿了?這話鬧得倆人羞成大紅臉,可心中卻甜絲絲的。
金華斌急忙放開張桂芳說道:“我們不是小兩口。”她卻向他身邊緊了緊。頭燈中,隻見吳師傅神秘地笑了笑。不一會兒,一起來到洞口打石處。
場地裏放著兩塊石窗半成品,石窗雕刻的工具十分簡單,一把石錘,幾根鋼釺、岩鑿,便可開工。但石窗雕刻的工藝與流程卻十分繁雜,需經過選材、放樣、繪圖、粗雕、淺雕、剔空、細雕、精雕、磨光、打蠟、上光等十多道工序。這兩件半成品一件已完成了選材、放樣、繪圖、粗雕、淺雕正在剔空中,另一件做到粗雕階段。
“哇,這香草龍雕得好精細哦。”看到半成品,金華斌驚唿了一聲。
“你知道這龍的名稱?”吳師傅睜大眼睛,不可思議地瞪著他。雖說從事雕刻五十多年,多是按師傅傳下的圖樣進行放樣操作,他自個也是隻知圖樣的名稱卻並不理解雕出作品的意義之所在。
因為在文化站工作的關係,又是站長關心的課題,所以,金華斌在前些天對這方麵的內容略有所涉獵,加上張桂芳在邊上,大好的機會,於是,現炒現賣地把剛了解的內容向大家顯擺一下說:“你們看一下,雕的東西,它的頭似龍,身軀細長盤曲,如藤蔓草葉一般;龍嘴裏有的吐出一枝蓮花,有的吐出幾串珍珠。這種龍紋稱為“香草龍”。因為這種龍紋的身軀的確畫得像優美的草葉。不過“香草龍”的稱唿隻是因形似得名,並不能反映為什麽要把龍紋畫成這個樣子的緣由。關於這種龍為什麽雕成這個形狀,還有個故事。”
停頓了一下,看邊上的幾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聽著,得意地往下講道:“有一次,在靈鷲山智積與文殊師利菩薩交流。文殊師利說:我在鹽水海裏宣說《妙法蓮華經》。有一位龍王的女兒,年紀才八歲,卻很有“智慧利根”,佛理一點就通,一刹那間就覺悟成佛了。成佛後她辯才無礙,心裏念法即能口演說法,說得既微妙又廣大。智積對此有所懷疑,就問道:釋迦牟尼佛都是經曆千辛萬苦的修煉才最終成佛,我不相信一個龍女能一刹那間就立地成佛。話音剛落,那龍女忽然現身於法會。
那麽,在石刻中具體是怎樣來表達“龍女成佛”故事的呢?首先,“龍女”也是龍,所以要畫出龍的特征。瓷畫中龍的頭部和前半身就是表現這個特征的地方。其次,“龍女”是女性,花草最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柔美,所以畫師將龍身畫成花草狀。其三,“成佛”又怎樣表現呢?根據“提婆達多品”的講述,龍女“辯才無礙”,擅長“心念口演”佛經“妙法”,石窗是通過讓龍嘴裏長出蓮花和珍珠,來表示這是一條成佛的龍。前者是“口吐蓮花”、後者是“妙語連珠”的意思,這兩種狀態都是成佛後說法精妙的象征。”
“原來還有這個說法,文化人就是文化人,老伯我雕了四十年的龍,到今天才明白裏麵的道理。”吳師傅恍然大悟道:“怪不得張廠長要叫你們一起參於商量呢。”指了指另外一個石窗圖案道:“這次,我接了個小單子,是一村裏的祠堂門窗壞了,叫我重雕的,這個又是什麽意思呢?”
這窗欞隻做到粗雕階段,但也能看出雛形,細細觀察後,金華斌開口道:“不知我說得對不對,這叫夔龍,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麵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我們的曆史教課書上就有這圖案。”
吳師傅對兩徒弟吩咐道:“我有些事要到城裏,你們先按我教的去啟石板,雕刻暫停。”說完換了身衣服,一起坐車迴城。
車上,吳師傅感慨道:“老伯我老了,想找個稱心的徒弟傳我衣缽都找不到,你看,現在的三徒弟幹幹粗活還可以,一到細活,就雙眼泛白,還得我這把老骨頭自個上場,都這麽大年紀,石錘拿手上是越來越重,過幾年就掄不動了。”
傳統手藝後繼乏人,這是產業的常態,石雕等用力大,賺錢少,工作辛苦的行業猶其如此。悶頭讀書考大學才是現在年輕人所追求的出路,成績差的即使從事了這個行業,智商有限,沒有眼力架,很難學到師傅的手藝。
“想當年,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時,我有二十多的徒弟,隻要喊一聲,半條街都震動了。”吳師傅搖了搖頭說:“一到九十年代,一個個全放‘棄本行,情願做挑磚的粗活去,我們這是細工啊,你說奇不奇怪,粗工比細工更賺錢。”
引起石窗行業衰落的,本質上是建材的豐富,水泥澆注替代了石板雕刻,模子一套,一天注個幾十套窗欞輕而易舉。而用石板雕,好幾天才出一套。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吳師傅的手藝確實棒,雕出的窗欞是精美絕侖。對於張桂芳父親思考中的商品轉型,金華斌雖有些想法,可心中也無底。
車子在大樟樹下的工場裏剛停下,吳師傅就高聲嚷嚷:“張老弟,今天我算是長見識了。”邊說邊用手指著墓碑上雕的龍說:“這香草龍還有這麽好聽的典故,老哥我雕了一輩子石窗,這龍怎麽說也有幾十扇了,從沒聽人說過。”
說完,把香草龍是龍女成佛的故事複述了一遍,拍了拍金華斌的肩說道:“老弟,這女婿算是找對了,牛!”
相親至今才一星期呢,就成女婿了?這話鬧得倆人羞成大紅臉,可心中卻甜絲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