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訓斥了親兵護衛,責怪他們太過魯莽,沒問清楚,就亂猜忌。然後,又溫和的安慰宮女一番,讓她迴去謝過盧後。
太子目送她走遠,才問道:“你是聽誰說的?”
親信說道:“臣覺得,盧後密不發喪,其中必有蹊蹺,因此暗中打探,聽這宮中老太監張公公說的,錯不了。”
“可還有其他人知道嗎?”
親信道:“聽張公公說,還有幾個年輕點的太監也都聽到過皇上餓得哀嚎,卻無人敢給吃的。”
太子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何看過皇上遺體的人都說是中毒呢?”
親信道:“我也曾問過張公公,據他所說,皇上確實是服食了術士的藥丸,確有中毒之象,但隻是一時的閉住了氣,不至於要了性命,後來又醒轉過來,這事兒盧後是知道的,卻下令不許任何人進去。皇上的死因,確是三日未進水米,活活餓死的,盧後難辭其咎。”
太子道:“明日將守在這裏的太監都帶過來,孤要逐一查問。也請盧後和大臣們過來,一起審問,事關重大,必須弄個水落石出。”
盧後聞聽此訊,嚇得魂飛魄散,自覺罪孽深重,心知不能活命,便要殺了陳倚雲泄憤。原來,自那日陳倚雲進宮之後,就一直被盧後扣在宮中,若有什麽風吹草動,先殺了她,也算有個陪葬的。
宮女蘆葦連忙勸阻,說道:“娘娘,忠靖夫人的女兒是太子妃,若殺了她,我們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奴婢愚見,娘娘先過去看看動靜,把她交給奴婢嚴加看管,若娘娘安然無恙,是她的造化,若娘娘遇到什麽麻煩,皆是她的罪過,奴婢便一刀結果了她,豈不周全?”
蘆葦自小隨在盧孟轍身邊,盧後對她十分信任,便依言而行。陳倚雲明白,蘆葦這是給她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就算盧後有什麽不測,她救了太子妃的母親,也可以憑借這份功勞,力求保命。盧孟轍已經亂了陣腳,才沒有識破她的奸計。
太子獨自審問這些太監,盧後和其他的大臣分別在兩側的屏風後麵監聽共審。眾太監也都是單獨被帶上來,其他人怎麽說的,他們互相都不知道。這些太監的說辭不過兩種,一種就如盧後所言,皇上是死於中毒兼勞累,另一種說法,以張公公為首,說皇上是一時昏迷,醒來後沒有吃喝,是餓死的。
太子將持第二種觀點的張公公等人再次帶上來,又傳來見過皇上死後容顏的大臣,大臣們都一咬定皇上是中毒而死,麵色鐵青。
太子又問張公公等人:“眾位大人都說父皇死時麵色鐵青,你們可聽清楚了?你們可曾見過父皇死後的麵容嗎?”
張公公道:“奴婢瞥見過一眼,確有中毒症狀,但那並不致命,若好好調養,肯定能恢複如常的,至少不會活活餓死。”說著,他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太子忙命人給他拿去絹帕,見他止住淚水,才用溫和的語氣說道:“父皇既有中毒之象,就是開棺驗屍,也是得不出結果的,反會被人詬病打擾了父皇。依孤所見,諸位都是思念父皇,故有此幻覺,忠心可鑒。”
太子先賞賜了這些人,以表彰他們忠心侍主,並許諾將來重用他們。然後又叮囑道:“此事以後誰也不許再提起。”
盧後懸著的心這才放迴肚子裏,心中感激太子的寬厚仁德,太子不僅沒有為難她,反而轉到屏風後麵,親自來安慰她說:“母後受委屈了。這些老公公,也是思念父皇的忠仆,還請母後不要跟他們計較,寬恕他們的冒犯。”
盧後點點頭,太子才重新坐迴原處,命令眾人帶上術士。那術士早嚇得體如篩糠,跪在地上隻知叩頭,大喊饒命。
太子道:“你可知罪嗎?”
術士道:“小的真沒有害皇上啊,皇上駕崩肯定另有原因。”
太子平靜的說道:“孤今日並不治你軾君之罪。你假借潭花花苞可長生的傳言,拿來假花苞冒充潭花,此是欺君大罪!”
術士先是一愣,連忙說:“小的冤枉,那確實是潭花的花苞。”
太子道:“望闕山上神秘之極,就是武林高手,死在那裏的也不計其數,潭花又生長在險要之地,你是如何得來的?”
術士道:“小的會隔空移物,大人若不信,小的給您演示一下。”
太子道:“不必了,潭花真也好,uu看書 .uanshu 假也罷,皇上確實是服了你的藥而未得長生,你欺君之罪證據確鑿。既然你不服,那孤就來說你的第二樁大罪,讓你心服口服。你妖言惑主,讓父皇癡迷於妖術,荒廢國事,令江山淪喪,民不聊生,你還有何話講!”
術士早就清楚他的處境,隻不過是還抱有一絲幻想,不斷的喊道:“小的冤枉,是皇上讓小的煉長生之藥,小的隻是奉旨行事。”
太子麵無表情,說道:“你已經無可救藥了,孤審你,不是讓你服氣,而是陳述你的罪狀,讓天下人知悉。”太子對術士的討饒狡辯置之不理,吩咐左右,將他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太子借術士一案,安撫了盧後,讓她打消了顧慮,盧後的心腹之人,自然也都歸附了太子,太子借一人之血,順利登基。自張確死後,丞相之位一直空缺,太子念祝芳傑擁立有功,任命他擔此要務,餘者皆按部就班,未動一臣。
中原諸事順遂,燕無意和陳芳柔便商議要入宛境去探聽一下高恕為何退兵。二人辭別了太子,匆匆上路,沿途村莊荒蕪,生意慘淡,滿目瘡痍,盡顯蕭瑟。燕無意內力全無,陳芳柔隻能買馬與他並轡而行。
疾馳數十日,二人才來到蒼淩河畔,遂渡河入宛。剛到宛境,就見有官兵四處抓捕十來歲的小女孩。陳芳柔十分納罕,連忙問宛人,這是何故。
宛人皆搖頭歎惜,都不知這是什麽原因。燕無意夫婦二人本來深恨宛人,現在見宛人也都生活得艱難困苦,對宛人的恨,便消了一半。
潭花一現 /79225/
太子目送她走遠,才問道:“你是聽誰說的?”
親信說道:“臣覺得,盧後密不發喪,其中必有蹊蹺,因此暗中打探,聽這宮中老太監張公公說的,錯不了。”
“可還有其他人知道嗎?”
親信道:“聽張公公說,還有幾個年輕點的太監也都聽到過皇上餓得哀嚎,卻無人敢給吃的。”
太子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何看過皇上遺體的人都說是中毒呢?”
親信道:“我也曾問過張公公,據他所說,皇上確實是服食了術士的藥丸,確有中毒之象,但隻是一時的閉住了氣,不至於要了性命,後來又醒轉過來,這事兒盧後是知道的,卻下令不許任何人進去。皇上的死因,確是三日未進水米,活活餓死的,盧後難辭其咎。”
太子道:“明日將守在這裏的太監都帶過來,孤要逐一查問。也請盧後和大臣們過來,一起審問,事關重大,必須弄個水落石出。”
盧後聞聽此訊,嚇得魂飛魄散,自覺罪孽深重,心知不能活命,便要殺了陳倚雲泄憤。原來,自那日陳倚雲進宮之後,就一直被盧後扣在宮中,若有什麽風吹草動,先殺了她,也算有個陪葬的。
宮女蘆葦連忙勸阻,說道:“娘娘,忠靖夫人的女兒是太子妃,若殺了她,我們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奴婢愚見,娘娘先過去看看動靜,把她交給奴婢嚴加看管,若娘娘安然無恙,是她的造化,若娘娘遇到什麽麻煩,皆是她的罪過,奴婢便一刀結果了她,豈不周全?”
蘆葦自小隨在盧孟轍身邊,盧後對她十分信任,便依言而行。陳倚雲明白,蘆葦這是給她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就算盧後有什麽不測,她救了太子妃的母親,也可以憑借這份功勞,力求保命。盧孟轍已經亂了陣腳,才沒有識破她的奸計。
太子獨自審問這些太監,盧後和其他的大臣分別在兩側的屏風後麵監聽共審。眾太監也都是單獨被帶上來,其他人怎麽說的,他們互相都不知道。這些太監的說辭不過兩種,一種就如盧後所言,皇上是死於中毒兼勞累,另一種說法,以張公公為首,說皇上是一時昏迷,醒來後沒有吃喝,是餓死的。
太子將持第二種觀點的張公公等人再次帶上來,又傳來見過皇上死後容顏的大臣,大臣們都一咬定皇上是中毒而死,麵色鐵青。
太子又問張公公等人:“眾位大人都說父皇死時麵色鐵青,你們可聽清楚了?你們可曾見過父皇死後的麵容嗎?”
張公公道:“奴婢瞥見過一眼,確有中毒症狀,但那並不致命,若好好調養,肯定能恢複如常的,至少不會活活餓死。”說著,他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太子忙命人給他拿去絹帕,見他止住淚水,才用溫和的語氣說道:“父皇既有中毒之象,就是開棺驗屍,也是得不出結果的,反會被人詬病打擾了父皇。依孤所見,諸位都是思念父皇,故有此幻覺,忠心可鑒。”
太子先賞賜了這些人,以表彰他們忠心侍主,並許諾將來重用他們。然後又叮囑道:“此事以後誰也不許再提起。”
盧後懸著的心這才放迴肚子裏,心中感激太子的寬厚仁德,太子不僅沒有為難她,反而轉到屏風後麵,親自來安慰她說:“母後受委屈了。這些老公公,也是思念父皇的忠仆,還請母後不要跟他們計較,寬恕他們的冒犯。”
盧後點點頭,太子才重新坐迴原處,命令眾人帶上術士。那術士早嚇得體如篩糠,跪在地上隻知叩頭,大喊饒命。
太子道:“你可知罪嗎?”
術士道:“小的真沒有害皇上啊,皇上駕崩肯定另有原因。”
太子平靜的說道:“孤今日並不治你軾君之罪。你假借潭花花苞可長生的傳言,拿來假花苞冒充潭花,此是欺君大罪!”
術士先是一愣,連忙說:“小的冤枉,那確實是潭花的花苞。”
太子道:“望闕山上神秘之極,就是武林高手,死在那裏的也不計其數,潭花又生長在險要之地,你是如何得來的?”
術士道:“小的會隔空移物,大人若不信,小的給您演示一下。”
太子道:“不必了,潭花真也好,uu看書 .uanshu 假也罷,皇上確實是服了你的藥而未得長生,你欺君之罪證據確鑿。既然你不服,那孤就來說你的第二樁大罪,讓你心服口服。你妖言惑主,讓父皇癡迷於妖術,荒廢國事,令江山淪喪,民不聊生,你還有何話講!”
術士早就清楚他的處境,隻不過是還抱有一絲幻想,不斷的喊道:“小的冤枉,是皇上讓小的煉長生之藥,小的隻是奉旨行事。”
太子麵無表情,說道:“你已經無可救藥了,孤審你,不是讓你服氣,而是陳述你的罪狀,讓天下人知悉。”太子對術士的討饒狡辯置之不理,吩咐左右,將他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太子借術士一案,安撫了盧後,讓她打消了顧慮,盧後的心腹之人,自然也都歸附了太子,太子借一人之血,順利登基。自張確死後,丞相之位一直空缺,太子念祝芳傑擁立有功,任命他擔此要務,餘者皆按部就班,未動一臣。
中原諸事順遂,燕無意和陳芳柔便商議要入宛境去探聽一下高恕為何退兵。二人辭別了太子,匆匆上路,沿途村莊荒蕪,生意慘淡,滿目瘡痍,盡顯蕭瑟。燕無意內力全無,陳芳柔隻能買馬與他並轡而行。
疾馳數十日,二人才來到蒼淩河畔,遂渡河入宛。剛到宛境,就見有官兵四處抓捕十來歲的小女孩。陳芳柔十分納罕,連忙問宛人,這是何故。
宛人皆搖頭歎惜,都不知這是什麽原因。燕無意夫婦二人本來深恨宛人,現在見宛人也都生活得艱難困苦,對宛人的恨,便消了一半。
潭花一現 /7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