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


    【十】提出的方案引起了中心研究所的震動。


    對於這個1級人工智能做出的決策,院士們在表達震驚之餘,隻剩下了一個統一的態度:


    接受,必須接受!


    畢竟,有什麽比直接拉出一艘七級巔峰文明的母星要塞更能扯虎皮做大旗的呢?


    更何況,這麵“大旗”中還有各種各樣高端先進的科技呢!


    別的不說,光是那個引力屏蔽技術和完善的小宇宙技術,就足夠撩動院士們的心弦了。


    於是……


    在刻意等待了一段時間後,呂永昌向【十】發出了迴應的信息:


    “作為【第十帝國】的盟友,這項艱巨的護航任務,“恩羅傑特文明”義不容辭!”


    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下,【十】與“恩羅傑特文明”迅速簽訂了一份全新的協議。


    協議規定,“恩羅傑特文明”需要帶著帝國母星要塞尋找【第十帝國】的蹤跡。


    在此期間,“恩羅傑特文明”需要為帝國要塞提供各種必需資源。


    至於帝國要塞,則要在遠征的途中為“恩羅傑特文明”提供必要的幫助。


    乍一看之下,人類文明似乎在這個協議中占了劣勢。


    但其實不然。


    所謂的必要幫助,是一個十分寬泛的要求。


    就比如……


    帝國小宇宙的使用權限問題。


    為了保證遠征的成功率,【第十帝國】留下的小宇宙總得向人類文明開放吧?


    ……


    中心研究所內。


    呂永昌和一眾院士懷揣著這樣的念頭,在協議上簽下了“恩羅傑特文明”的名字。


    然後,在協議生效的那一刻,呂永昌便毫不掩飾地向【十】提出了這個要求。


    在一眾院士滿懷期待的眼神下,【十】給出了一個令人透心涼的答案。


    【帝國要塞無法在保留小宇宙的前提下離開當前運行軌道。】


    考慮到對方同樣是七級文明的因素,【十】還給出了十分詳盡的解釋。


    和以前【十】的解釋稍有區別,帝國母星要塞無法移動主要有兩方麵原因。


    一方麵,是曲率引擎出現了問題,這是呂永昌早就知道的。


    另一方麵的原因,則遠遠超出了呂永昌的預想。


    要塞的小宇宙牽引裝置出現了極大的故障。


    如今,它隻能保證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基本平衡狀態。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


    如今的帝國母星要塞,就像一個拉著超大風箏的小孩兒。


    風箏的升力太過巨大,反而牽製了這個放風箏的人。


    除非切斷風箏線,否則……就算修複了曲率引擎,帝國母星要塞也無法脫離現有的運行軌道。


    也就是說,想要帶走帝國母星要塞,勢必會導致小宇宙的“丟失”。


    當然,考慮到“恩洛傑特文明”的等級,【十】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那是一套相對完整的修理手段,其中,更是標明了各種關鍵零部件的尺寸和強度。


    但……唯獨沒有寫明製造方法。


    問題出來了。


    人類還沒有成為真正的七級文明啊!


    現在擁有的小宇宙還是撿破爛撿來的呢!


    在沒有圖紙和製造方法的情況下建造一個七級巔峰文明需要的核心裝置零部件……


    就算是呂永昌,也隻能對此報以苦笑。


    ……


    一個月後。


    原道而來的科研機器人和工程艦為帝國母星要塞裝上了人類文明的曲率引擎。


    由於其體型和質量太過龐大,它的最高航行速度隻能達到100c。


    但總歸是擁有了基礎的行動能力。


    在【十】的操控下,要塞內部運行了二十餘萬年的小宇宙牽引裝置功率逐漸減弱。


    那根跨越了維度,由引力製造的風箏線,在這一刻也徹底斷裂。


    這一刻。


    五維時空中那張無垠的超空間膜上,一個小空泡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緩緩脫離了大空泡的邊緣區域,並朝著無邊無際、光怪陸離的五維時空飄去。


    【第十帝國】的文明小宇宙,在這一刻徹底脫離了大宇宙的束縛。


    不出意外的話,它將會永遠迷失在廣闊的五維時空中。


    有朝一日,它或許會再次落迴那張超空間膜上,並與其他的空泡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嶄新的宇宙。


    屆時,那個宇宙中的生命或許會發現【第十帝國】留下的蹤跡。


    完成小宇宙切割工作後,【時】有些生疏地控製著來自人類文明的“低端”引擎,進入了人類文明的小宇宙之中。


    ……


    七十年後,地球曆4550年。


    開普勒452恆星係之外,一支由五百艘星艦組成的小型艦隊排成了整齊的隊形。


    艦隊外圍,主要由恆星級護衛艦【玄武】和恆星級戰列艦【金烏】構成。


    艦隊的中央,是一艘恆星級【蚩尤】行星要塞。


    和尋常的【蚩尤】行星要塞不同。


    這艘【蚩尤】的體型要小巧許多,同時,在它的赤道區域,還有一個其貌不揚的人造“行星環”結構。


    這是這支艦隊的價值所在。


    保護這個“行星環”結構,是這支艦隊的最高優先級任務。


    而這個“行星環”,便是小宇宙牽引平台【誇父】。


    人類文明幾乎所有的物資和星艦,都存在於這個小宇宙之中。


    在偽裝成行星環的【誇父】正上方星域,存在著一個若有若無的時空扭曲結構。


    那便是小宇宙的入口。


    通常情況下,小宇宙並不會關閉,而是一直敞開一扇半遮半掩的“小門”。


    快子通訊,也正是從這個小門中傳出。


    沒辦法,在沒有掌握跨宇宙通訊技術前,人類文明隻能采用這樣的笨辦法來控製小宇宙之外的艦隊。


    小宇宙內部。


    五顆g型黃矮星與一百多顆行星在大統一場裝置的輔助下,穩定地運行在各自的軌道上。


    【戴森球】將這五顆g型黃矮星牢牢包裹起來。


    它們無時不刻地將這些恆星向外散發的能量轉化為反物質存儲起來。


    這些【戴森球】表麵存在著蘊藏某種規律的孔洞和縫隙——恆星產生的光和熱可以精準地通過這些孔洞,照射在周圍的一百餘顆行星上。


    各式各樣的星艦和自動化太空工廠,在零的控製下有條不紊地圍繞著行星運行。


    其中,一艘體型格外龐大的星艦,靜靜地停靠在一顆g型黃矮星的附近。


    旗艦,【地球號】。


    一道快子信息自它發出,通過那若隱若現的小宇宙入口,傳向顯露在外界的艦隊。


    【人類文明,啟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二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二懶並收藏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