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嚐試了數次之後,呂永昌逐漸明白了這個異常時空結構的“開關”。


    簡單地來說,當探測艦的曲率引擎輸出功率在43.8%至49.7%這個區間內,它都可以出現在這片星域之中。


    但測試結果顯示,隻有當曲率引擎輸出功率在46.2%時,這個時空結構的穩定性才是最高的。


    過低會導致其變得“模糊”,過高又會導致其變得“扭曲”。


    不得不說,人類的運氣真的很好!


    在發現這個規律以後,呂永昌不由發出了感歎。


    第一次消失的129c探測艦不用多說,經過這片區域的時候,曲率引擎的輸出功率正好位於這個區間內。


    至於第二次消失的1531c探測艦,那就更不用說了。


    正在全力加速的探測艦,不管是早一秒還是晚一秒,都會讓人類文明徹底錯過這個神奇的時空結構。


    對這個異常時空結構的探測行動正式開始。


    其中一艘探測艦負責用曲率引擎穩定其存在,另一艘探測艦負責對其周圍的時空進行全麵探測。


    呂永昌暫時放棄了讓一艘探測艦進入這個扭曲克萊因瓶的想法。


    畢竟,以先前兩艘探測艦的情況來看,這隻會是有去無迴的下場。


    在尚未搞清楚這個扭曲的克萊因瓶背後的種種謎題前,呂永昌不準備繼續這種無謂的浪費了。


    ……


    地球曆4402年。


    從開普勒452恆星係出發的科研實驗艦和工程艦成功抵達了這片死寂星域。


    在工程艦和機器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圍繞著時空異常結構的環形科研工程被搭建了出來。


    其中,有操控精度更高的大統一場生成裝置,也有更高精度的探測裝置。


    由此帶來的,是更多有價值的數據信息。


    ……


    人聯科學院中心研究所。


    整整兩年的研究。


    在呂永昌的帶領下,維度實驗室和時空理論研究中心相互合作,在大量的數據支撐下,終於構建出了這個扭曲的克萊因瓶的一部分四維模型。


    通過這半個四維模型,科學院至少知道了兩艘探測艦失去聯係的原因——問題就出在這個扭曲結構上!


    打個比方。


    把一個泡沫球放在平靜的水麵上。


    陽光照射下,這個泡沫球在水底的投影,應該是一個圓形的陰影。


    但如果水麵泛起波紋,泡沫球的影子就會變成一個不斷扭曲的類圓形陰影。


    這個類圓形陰影的扭曲程度,會隨著水麵波動程度的加大而不斷加大。


    克萊因瓶也是如此。


    眼前這個龐大的克萊因瓶結構,其四維結構的穩定程度應該相當不錯。


    但克萊因瓶的入口和出口,其實是其在三維空間的投影。


    時空就是海洋。


    在曲率引擎的作用下,時空海洋不斷波動,自然會導致其在三維空間的投影出現扭曲。


    而那兩艘經過扭曲克萊因瓶的探測艦,不出意外的話,已經被時空的力量徹底摧毀了。


    ……


    研究獲得了成果,這本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但中心研究所內的氣氛卻顯得格外凝重。


    原因無他。


    隨著對扭曲克萊因瓶的深入研究,謎題越來越多了。


    為什麽它一定要在時空波動的情況下才會出現?


    它的出口又在哪裏?


    這個克萊因瓶到底通向何處?


    一個個疑問在呂永昌和其餘院士們心中不斷浮現。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呂永昌提出了一個方案。


    依然是派遣探測器和探測艦,嚐試進入其入口進行更深層次的探查。


    但和前兩艘失聯的探測艦不同。


    這一次,科學院首先需要根據現有的半個四維模型,找到一個讓它的三維投影不再扭曲的方法。


    隻有這樣,探測器才能順利、安全地通過這個克萊因瓶的入口!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科學院對這個克萊因瓶所在的區域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實驗。


    環形研究工程內,大統一場造成的引力波動源源不斷地產生著。


    在呂永昌的命令下,它不斷嚐試著找到一個影響較小的時空波動模式。


    但……


    無濟於事。


    直到呂永昌重新研究克萊因瓶入口的出現和消失規律,他才發現了一個一直被所有人忽略的問題。


    並不是時空波動導致其出現。


    準確地來說,是時空“凸起”導致了這個克萊因瓶結構的出現!


    還是那句話,時空就像海洋。


    海麵的凹陷,也就是時空的凹陷,形成了引力。


    但時空並不是隻能凹陷。


    曲率引擎的作用原理便是讓一部分時空凸起,一部分時空凹陷。


    由此形成的時空海浪,也是如此。


    過去兩年裏,曲率引擎製造的時空海浪太過密集,這也給科學院帶來了一個假象——隻有在時空波動的情況下,這個克萊因瓶結構才會呈現出來。


    直到科研艦隊和工程艦隊抵達,環形科研工程的建成,實驗步入更精細化的程度,才讓呂永昌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


    找到問題所在後,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在環形科研工程內的大統一場控製裝置的作用下,目標區域的時空開始緩緩凸起。


    它不再和以前那樣上下波動,而是像一座在時空海洋上緩緩聳立的小山一樣!


    “檢測到異常時空結構。”


    零的電子合成音響起的那一刻,全息投影中也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


    環形科研工程的中央區域,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表麵無比圓滑的球體結構。


    球體黑暗、深邃。


    遠處的星光在經過它的時候,全數被吞入了其中。


    這就是巨型克萊因瓶入口的標準三維投影!


    它不再扭曲。


    這意味著,人類已經可以嚐試派遣探測艦進入其中!


    但呂永昌心中卻生出了一絲困惑。


    理論上來說,它不應該是徹底黑暗的啊。


    克萊因瓶是雙向結構,通道一旦完成構建,即便在入口處也能看到出口處的“畫麵”。


    雖然心中疑惑,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實驗都到這一步了,他總不能因為這個終止實驗吧?


    於是,呂永昌將腦海中的顧慮拋到了腦後,再次低頭查看了一番環形科研中心傳迴的檢測數據。


    在確認沒有問題後,他深深地吸了口氣,並下達了一道命令。


    “釋放探測艦。”


    “目標:巨型克萊因瓶入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二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二懶並收藏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