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寂星域的探測還需要不少時間。


    跨河係遠征的準備工作即將步入尾聲,但科學院的研究工作並沒有停止。


    相反,科研熱情在這一刻達到了最高峰。


    火力不足恐懼症的延伸症狀——科技不足恐懼症。


    254萬光年的征途十分漫長,長到可能會發生各種意外。


    在這漫長的孤寂旅途中,人類文明隻有依靠自身的力量前行。


    為了盡可能增加艦隊的容錯能力,科學院的所有院士都在竭盡全力推動著相關科技的發展。


    人聯科學院,時空研究中心。


    今天的時空研究中心格外熱鬧。


    大量1級院士匯聚一堂,其中更是包括了呂永昌和方旭等資曆最老的一批院士。


    嚴格意義上來說,除了呂永昌以外,其餘的1級院士已經在時空研究中心待了不少時日了。


    包括方旭。


    作為科學院二把手,方旭的作用,自然是哪裏缺了補哪裏。


    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


    時至今日。


    第十帝國要塞內部的科技和頂端迷霧逐步消退的科技樹都證明了一點:涉及到其他維度的時空理論便是突破七級文明的關鍵技術。


    因此,在呂永昌的命令和資源的大量傾斜下,時空研究中心逐漸成為了科學院最大的研究機構之一。


    人類文明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遇到了文明發展的瓶頸。


    就像飛鳥與魚一樣。


    作為三維生物的人類,便是水中的魚。


    在沒有能力躍出水麵,飛向天空之時,它永遠也想象不到天空的遼闊。


    三維生物,僅憑想象,永遠也想象不出四維空間的寬廣。


    通過大量的觀測,或許可以抹平這個巨大的鴻溝。


    但問題在於,人類文明對高維空間的觀測途徑太過稀少。


    唯一和維度沾點邊的,還是四維光腦中的四維克萊因瓶技術。


    但僅僅依靠一個克萊因瓶技術,是無法對四維空間進行全麵觀測的。


    就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即便可以通過井口仰望天空,它依然無法對真正的天空有一個全麵的認知。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時空理論的發展逐漸陷入了停滯。


    理論的缺陷,讓克萊因瓶成為了一種不可控的技術——除了四維光腦中那些現成的排列方式。


    稍稍改變引力源的空間位置,依然可以在四維空間中生成克萊因瓶結構,三維物體可以正常通過這個結構,但是……


    具體落點就無法確定了。


    可以是反物質熔爐,可以是甲板之間,更可以是地心深處、人體內部……


    總歸,隻要是三維空間中存在的區域,就沒有它不能出現的地!


    因此,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裏,科學院一直在嚐試通過引力源生成大量的克萊因瓶時空結構。


    還是笨辦法,窮舉法。


    既然無法通過理論來掌握控製克萊因瓶的技術,那就通過大量的實驗來進行歸納分析。


    從答案倒推過程,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隻是……消耗的時間和資源可能有點多罷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下的是西瓜種子,卻收獲了芝麻。


    這在科研中是常有的事。


    雖然時空研究中心至今沒有得到控製克萊因瓶的方法,但卻意外完善了基於三維空間的時空理論。


    由此誕生的,便是位於六級科技樹高層區域的空間應用科技。


    【空間護盾技術】


    讓大量院士於時空研究中心匯聚一堂的原因,也正是這項技術。


    ……


    時空研究中心內。


    呂永昌正站在實驗控製台區域,好奇地打量著全息投影中,那位於實驗區域的空間護盾生成裝置。


    這數百年時間裏,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在高維時空理論。


    這種基於三維時空理論的實際應用,主要還是由林永年這些新生代院士負責。


    對空間類打擊手段,人類艦隊一直沒有好的防禦手段。


    即便是搭載了致密氫裝甲的星艦,在【空間裂隙】和【空間湮滅】這樣的攻擊前,都跟豆腐渣一樣。


    引力護盾有些許攔截和削弱作用,但作用並不算大。


    實戰測試表明,即便是恆星級次旗艦【泰坦母艦】,在護盾全功率運行的情況下,也隻能抵擋五次空間裂隙攻擊。


    五次之後,【泰坦母艦】基本就會失去作戰能力。


    依托時空理論,科學院研發出了最鋒利的矛,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盾。


    這一直是呂永昌心中的一根倒刺。


    直到前不久,在林永年的努力下,三維時空理論再次得到突破。


    空間,永遠是抵禦空間的最佳手段。


    【空間護盾】的原理並不複雜。


    通過大統一場,撕裂艦身周圍的空間,就像空間裂隙一樣。


    隻不過,【空間護盾】的技術要求遠高於空間裂隙。


    這也很正常。


    一個隻需要粗暴地將平整的空間撕裂即可;一個在撕裂空間的同時,還要控製這道裂縫不再繼續擴大,更要讓其形成一圈包裹星艦的穩定屏障。


    兩者,能相提並論嗎?


    ……


    “各單位注意,【空間護盾】首次試運行實驗即將開始!”


    林永年的聲音在揚聲器中響起,打斷了呂永昌的思緒。


    他再次將目光投向全息投影中的龐大裝置,雖然他基本可以憑借自己的量子大腦模擬出具體的實驗過程,但他眼中還是生出了幾分淡淡的期盼之色。


    【空間護盾】技術的成功突破,讓六級文明科技樹的完善程度更上一層樓。


    也意味著人類文明與七級文明的距離更近了一步。


    隨著一聲聲井然有序的播報在揚聲器中響起,全息投影中的鏡頭也開始逐漸拉遠。


    實驗場地內,除了【空間護盾】生成裝置,還有數台【空間裂隙】生成裝置。


    “……能量通路檢測正常,開始輸送能量。”


    “大統一場控製單元正常,功率正在提升,5%,10%……”


    眾院士的目光也開始向站在實驗主控台前的呂永昌身上聚集。


    毋庸置疑,這種重大實驗的開始命令必然是由他下達的。


    呂永昌深吸一口氣,沉聲下達了命令:


    “功率已達預設目標,嚐試生成【空間護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二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二懶並收藏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