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曆3300年5月18日。


    距離完成大統一理論,進入五級文明,已經過去了24年。


    這24年間,星艦工廠沒有任何停歇,在零的控製下加班加點地完成著各種改造工作。


    正如曹良才所言。


    在前往新的恆星係之前,艦隊除了需要擁有曲率航行技術,還需要擁有一些能夠“自保”的科技。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引力護盾和各種武器裝備。


    黑洞附近並沒有太多如今人類可以利用的物資,遺落之星已經是附近最富饒的區域了。


    因此,在短短24年間,【努斯】徹底死亡之後,遺落之星上的各種資源被最大限度地開采。


    當然,在艦隊改造的過程中,曲率實驗並沒有停止。


    繼各種動植物都成功經曆曲率航行後,第一次載人曲率航行也宣告成功!


    大統一理論的成功建立、基礎理論的突破,再次讓人類文明邁入了技術爆炸的時代進程中!


    短短24年,在呂永昌的指引下,科學院就做出了數項重大科研成果。


    引力場控製技術成功突破,讓星艦引力護盾的強度得到了大幅度增強。


    同時,磁場護盾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突破。


    武器係統,自然也不例外。


    引力場生成裝置的小型化,也讓曲率武器成為了現實。


    但礙於資源問題,這些威力強大的武器並沒有製造太多。


    能源方麵。


    引力場技術的引入,讓反物質引擎的功率增加了數倍。


    在種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人類艦隊的最高理論航速,也從10c飆升至50c。


    但出於各方麵的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艦隊的航行速度仍然會維持在10c以內。


    一方麵是通訊技術的限製。


    當曲率航行速度達到10c以上時,糾纏態量子的概率退相幹現象會迅速加重,並超出信息修複的閾值。


    電磁波通訊更不用多說,以光速傳播的電磁波,甚至追不上進入曲率狀態的星艦。


    一旦航行速度超過10c,就會導致艦隊徹底失聯。


    另一方麵,則是能源和物資的問題。


    曲率越高,維持曲率的能量消耗也就越大。


    這對如今的人類艦隊來說,簡直是致命的問題。


    除了以上技術外,人造重力技術也成功在實驗室內得以實現。


    得知這個消息後,呂永昌猶豫了一會兒,忍痛放棄了將其應用到所有星艦上的念頭。


    原因很簡單。


    改造規模太大,消耗物資太多。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全方麵改造一艘星艦的消耗,甚至超過了重新建造一艘星艦的花費。


    因此,整支艦隊,隻有旗艦【地球號】上的部分區域加裝了人造重力設施。


    ……


    “時候到了。”


    “資源已經嚴重不足,實驗室很多科研工作已經停擺。”


    呂永昌站在【地球號】指揮中心內,感受著人造重力帶來的舒適感,沉聲說道:“艦隊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人類需要尋找新的恆星係!”


    說完,他扭頭掃視一圈,見到無人反對,向坐在第一排座位的何比鄰發出了詢問。


    “何院士,宜居恆星係篩選工作完成了嗎?”


    何比鄰點了點頭,下意識伸手想去觸碰座位側麵的電磁吸附裝置,卻摸了個空。


    他有些尷尬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呂永昌身邊,朗聲說道:“目前,我們已經擁有成熟的行星改造技術,所以,我放寬了宜居行星的篩選條件。”


    說著,他在身側的全息投影中劃動了幾下。


    一串名單和一幅星圖呈現在眾人眼前。


    “考慮到艦隊反物質儲備已經嚴重不足,艦隊的第一航行目標,是位於13.7光年外的hip3376恆星係。”


    “根據我們的觀測,hip3376恆星係是一個由兩顆紅矮星構建的雙星係統。”


    “目前,尚未觀測到行星存在的證據。”


    “【戴森雲】裝置成功展開後,艦隊將在五十年內收集到充足的航行能源。”


    尋找一個沒有行星存在的恆星係補充能源,這一提案,其實來自於呂永昌。


    雖然人類文明已經成功晉升為五級文明,甚至已經掌握了一小部分五級文明的科技,但人類文明的戰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還不如四級文明時期。


    能源!


    星際戰爭對能源的消耗,都是一個堪稱恐怖的數值!


    無論是曲率引擎,還是引力護盾,但凡涉及到引力場發生裝置的設備,無一不是耗能大戶。


    因此,人類艦隊如今剩餘的能源儲備,根本不可能支撐一場轟轟烈烈的星際戰爭!


    而沒有行星的恆星係,存在文明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畢竟,年輕的宇宙中,能量充沛的恆星隨處可見,稀缺的,其實是適宜居住且長期發展的行星。


    此外,人類艦隊雖然經受了小規模改造,但這些裝載了曲率引擎的星艦,依然屬於衛星級星艦。


    想要擁有五級文明行星級星艦,人類文明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和努力。


    “接下來呢?”呂永昌挑了挑眉毛,像是意識到了什麽,“我記得前段時間,星艦工廠那邊新建造了不少戴森雲,如果把它們全部展開……”


    “五十年時間恐怕可以製造不少反物質。”


    “最終航行目的地在什麽地方?”


    “開普勒452,教授。”何比鄰語氣平緩地說道,“距離hip3376恆星係的距離為1539.2光年。”


    話音落下,指揮中心內頓時響起一陣騷動。


    1539.2光年。


    這是一個無比誇張的距離。


    至少,對於以前的人類文明來說,這是一段足以讓人絕望的漫長旅途。


    何比鄰輕聲補充道:“以十倍光速航行,僅僅隻需要耗費154年時間。”


    “考慮到中途需要補充兩到三次物資,保守估計,整段航程在三百年左右。”


    三百年!


    僅僅隻需要三百年!


    看著眼前的數字,呂永昌瞳孔微微顫動,他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了人類文明的蛻變。


    “開普勒452b?”沉默片刻後,呂永昌開口反問道。


    “確定其存在了嗎?”


    在地球時代,開普勒452b就是一顆充滿神奇意味的星球。


    這是人類曆史上發現的第一顆潛在的超級地球岩質行星,同時,各種計算結果顯示,這顆星球和地球一樣,處於恆星係的宜居帶內!


    這為千年前的人類帶來了無盡的想象。


    但在地球時代,礙於觀測技術限製,人類一直未能證明它的存在,隻是將其算作係外行星候選者。


    而在太陽氦閃發生之後,人類文明的觀測技術雖然在不斷增長,但1000多光年的遙遠距離,直接碾碎了科學院實施觀測的欲望——有這個閑工夫,還不如考慮如何躲避隨處可見的危機來的靠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二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二懶並收藏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