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撞區域,是環黑洞粒子加速器的核心部件。


    它整體呈現著一個標準的球狀。


    球體的兩端,分別連接著攜帶加速磁場的管道,管道一直通向遠處的粒子捕獲裝置。


    當粒子捕獲裝置的閥門開啟後,無數高能粒子便會順著這條管道衝向球體對撞區域,並於對撞區域的正中央發生碰撞。


    球體的側麵,同樣連接著一條條附帶加速磁場的管道。


    和兩條主管道相比,這些副管道的直徑要小很多。


    它們的作用很簡單,當微型黑洞生成時,高能粒子將會從這些副管道噴湧而出,從各個角度射向位於對撞區域正中央的黑洞!


    對撞區域的外圍,則包裹著一個更大的球形結構。


    這個巨大的球形結構內充斥著各式各樣、大量的儀器和設備,其中,更是不乏最新型號的引力場生成裝置。


    所有的裝置,都隻有一個目的——穩定微型黑洞。


    ……


    隨著呂永昌一聲令下,大量的粒子自人聯艦隊出發,通過一道又一道的,由艦載無人機生成的脈衝式磁場,開始不斷加速。


    為了方便獲取,也為了便於加速,實驗粒子選定為最普通、最常見的電子。


    10%光速!


    50%光速!


    95%光速,99%光速!


    環黑洞粒子加速器擁有極長的加速管道,因此,即便電子速度已經無比接近光速,仍然需要長達一年時間才能走完全程。


    為了節約資源,艦載無人機的脈衝式磁場並不是全程開啟。


    而是跟隨著電子群,逐段逐段啟動。


    這不僅節約了電子加速時的能量損耗,同時還保證了高能電子群全程可以得到不間斷的加速!


    由於艦隊前後發射了上萬批高能電子,所以,整段加速管道的工作模式就像是一盞快速閃爍的霓虹燈一樣!


    (1-1/10^40)光速。


    簡單地來說,便是小數點後有40個9。


    理論上來說,這是高能電子群在完成加速後達到的速度。


    這個時候,每一個電子攜帶的動能已經遠遠超過了1j。


    截至目前,這是人類文明將微觀粒子加速到的最高速度,也是人類文明目前的技術極限。


    根據狹義相對論,小數點後每多一個9,粒子攜帶的能量都會增大無數倍!


    當小數點後有27個9時,單個電子攜帶的動能將會正式超過1j。


    當小數點後有60個9時,單個電子攜帶的動能就接近了地球每秒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總量!


    這是極其誇張的能量!


    可以預見,當這股磅礴的動能集中在電子這麽小的範圍中釋放的那一刻,其造成的能量波動是無比劇烈的!


    ……


    一年後。


    離預計加速完成時間還有一個小時。


    此時的實驗室內,已經擠滿了人。


    幾乎整個【地球號】上醒著的院士都放下了手中的研究工作,並匯聚於一號實驗室內。


    所有人都希望能親眼見證這無比神奇、宏偉的場景!


    呂永昌右手攥拳,緊張地仰望著全息投影上的倒計時。


    時間一分一秒緩緩流逝。


    隨著倒計時數字的不斷減小,實驗室內的氣氛也逐漸凝重起來。


    “零,再次確認粒子捕獲裝置的工作狀態!”


    呂永昌用力抿了抿嘴唇,開口說道。


    這已經是這個小時中的第三次檢查了。


    “粒子捕獲裝置狀態正常,目前尚未捕獲到達標粒子。”


    和前兩次一樣,零的電子合成音依然平靜地迴應道。


    “滴!”


    話音剛剛落下,隨著倒計時來到最後五分鍾,蜂鳴器的尖銳聲音從一旁傳來。


    “檢測到高能電子群已成功進入最後一段加速磁場。”


    電子合成音再次響起:“粒子捕獲裝置姿態調整已完成,隨時可以捕獲達標粒子。”


    對於呂永昌來說,亦或者說,對於實驗室內的所有院士來說,這五分鍾,就像一年一樣漫長。


    他們可以壓抑著自己的唿吸,唯恐自己粗重的唿吸跨越時空,影響到了極遠處正在宇宙中飛速穿梭的高能電子群。


    ……


    遠處。


    在肉眼不可見的微觀世界,一群電子在脈衝式磁場的作用下飛快地朝目的地飛馳而去。


    和一年前相比,它們的數量已經減少了90%。


    減員的原因有很多。


    絕大部分原因,是和宇宙中鬆散的自由粒子發生了碰撞。


    毫不誇張地說,這些電子是曆經百般阻撓才抵達這個位置的!


    在偏轉磁場的幫助下,它們的飛行姿態不斷出現著細微的調整。


    終於!


    它們劃過了最後一個極其細微的弧度。


    偏轉磁場和加速磁場的同時消失,意味著它們踏上了加速段的最後旅程!


    這是一段由實體管道構建的直路。


    直路並不漫長,很快,它們便再次感受到了偏轉磁場的存在。


    這是粒子捕獲裝置的篩選裝置。


    在這個偏轉磁場中,許多和它們同行,速度尚未達標的高能粒子劃過了一個優美的弧度,撞在了篩選裝置堅固的管壁上。


    隻有它們,完整接受了一年加速時長的粒子,才成功通過了這段篩選裝置!


    ……


    “粒子捕獲裝置成功檢測到高能電子!”


    略顯僵硬的電子合成音在實驗室中響起:“篩選已完成,所有粒子均符合標準。”


    “高能電子已成功進入緩衝區域。”


    “第二批高能電子預計抵達時間:30,29,28……”


    轟!


    寂靜的實驗室瞬間沸騰了!


    第一批高能電子成功抵達,意味著整個實驗已經成功了一半!


    跨度如此巨大的粒子加速器,這在人類的曆史上,僅此一例!


    在沒有實體加速管道的情況下,這台粒子加速器對精度的要求更是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因此,就算是呂永昌,在實驗開始前,也不敢保證實驗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


    零的精準控製,再加上所有科研人員的努力,替這次加速實驗畫上了半個圓滿的句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二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二懶並收藏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