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詭異的星球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 作者:陳二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命令下達。
零一絲不苟地執行著來自呂永昌的命令。
為了安全起見,分散在遺落之星各處的探測器驅使著反物質引擎,朝幾個預設著陸地點集中。
平靜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遺落之星天空,在這一刻出現了無數道耀眼的長虹!
來自黑洞吸積盤的光芒映照著天空中雜亂而有序的長虹。
反物質引擎工作時產生的高能伽馬射線,也如同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湧向遺落之星的各個角落。
在這些高能伽馬射線的衝擊下,這顆遍地森林的星球,出現了些許極其微小、不為人知的變化。
縱然是搭載了無數先進觀測設備的探測器,在高速飛行中也沒有察覺到這小小的變化。
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原本雜亂無章的樹葉,緩緩調整著自己的朝向——它們將葉片的正麵對準了天空中的那一道道長虹。
就好像這些樹在盯著探測器留下的痕跡一樣!
這詭異的畫麵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隨著天空中的長虹緩緩淡去,這些樹的葉片再次迴到了原先的朝向。
……
遺落之星赤道區域。
a1著陸點上方,兩萬米高空。
數十台探測器調整了一番自己的姿態,隨後減小了反物質引擎的運行功率。
隨著噴口光芒逐步黯淡,這數十台探測器的高度也逐漸降低。
遺落之星的陸地區域都被濃鬱的森林所覆蓋,這給探測器的著陸帶來了些許的困難。
一開始,呂永昌準備采取“暴力著陸”手段,也就是用激光武器和高威力炸彈清理出一片安全著陸區域。
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毛正誌的強烈反對。
身為生物學院士,他不忍心看到如此神奇的生態圈遭到破壞。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目前人類不知道這些樹木的生長周期以及栽培方式。
如果它的生長周期過長,亦或者栽培難度過高,遺落之星上的森林基本就成了不可再生資源。
縱然這顆星球上樹木數量極其龐大,可一旦確定其擁有良好的抗輻射性能,人類艦隊的需求也不是吃素的。ъiqugetv
因此,為了盡可能保全這些寶貴的資源,探測器放棄了原本的著陸計劃,而是選擇從樹冠之間的縫隙中登陸遺落之星。
從高空觀察,遺落之星地表的森林極其茂盛濃鬱。
但到了眼前,每一棵大樹的樹冠之間,還是留有不少空隙的,足以容納體型小巧的探測器進入。
【地球號】實驗室中,所有人都好奇地望著探測器傳迴的畫麵,試圖在第一時間目睹這顆遺落之星的真容!
至於黑洞探測器傳迴的數據?
讓探測器再飛一會兒。
它們還需要不少時間才能跨越龐大的吸積盤,抵達時空扭曲程度足夠高的區域。
探測器逐步下落,森林內部的景色也隨之落入眾人眼簾。
“咦?”
原本滿臉興奮的毛正誌此時卻皺緊眉頭,發出了輕咦聲。
“感覺有點不對勁……”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伸手拖過一旁的3d建模,在其上標注了幾個區域:“零,幫我計算一下這些樹冠之間的間距。”
對零來說,這種任務極其簡單。
話音剛剛落下,詳細的數據便呈現在毛正誌的麵前。
看著全息模型上的數字,他眼中殘留的興奮瞬間消散殆盡!
“教授!”
他唰地扭過頭,看向身旁的呂永昌:“這片森林有問題!”
“不,恐怕不是這片森林!”
“是整顆星球!”
……
“你是說……”呂永昌若有所思地看著眼前不斷跳動的統計數據,“這片森林可能是人工種植的?”
看著逐漸增加的數據樣本,他改口道:“不,這整顆星球上的森林都是人工種植的?”
“……是。”毛正誌有些糾結地點了點頭,“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這些樹木體型有大有小,樹冠大小也有所區別。”
“正常來說,樹冠之間相互重疊應該是很容易見到的現象。”
“但截至目前,所有樹冠之間的間隔基本都是相近的。”毛正誌眼中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恐懼,“而且,這顆星球上,除了北極區域,所有森林的植被密度是基本一致的。”
“還有一點……”
“教授,這顆星球上,隻有這一種樹!”
“沒有人為幹預,怎麽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
呂永昌眼神比原先稍微凝重了幾分。
他沉默了一會兒,沒有給出任何結論,而是沉聲說道:“繼續登陸。”
“不管怎麽樣,隻有登陸這顆星球才能查出背後的真相。”
“如果是其他高等文明的手筆……”
呂永昌沒有接著說下去。
但在場眾人都聽懂了他話語中的意思,每個人的神色都黯淡了幾分。
剛從虎口逃生,轉頭又進了狼窩?
在眾人討論的時間裏,探測器成功穿過了樹冠之間的間隙,並跨越最後的距離,“踩”在了遺落之星的地表之上。
按理來說,將近1.5g的地表重力,再加上這些百米高的龐然大物,地表土壤應該相當結實才對!
但真實情況卻和呂永昌的想象完全相反!
土壤很鬆軟。
根據傳感器傳迴的數據,這些土壤的鬆軟程度遠遠超出了呂永昌的預估程度。
它甚至比地球上的土壤還要鬆軟。
就像……有人一直在為它疏鬆土質一樣。
會是誰呢?
呂永昌微微打了個寒顫,搖了搖頭將腦海中的念頭甩了出去,而後將注意力投向前方的全息影像。
光影稀疏。
來自黑洞吸積盤的光芒透過樹葉和樹冠之間的縫隙,直直地照射在鬆軟的紅褐色土壤之上,形成了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光斑。
紅褐色土壤之上,殘留著少許落葉。
葉片數量雖少,麵積卻是極大。
一張葉片上足足能躺下兩三個成年人類男性!
樹幹底部,生長著一些宛若蘑菇一般的菌類生物。
菌蓋寬大,顏色鮮豔。
就像黑洞的吸積盤一樣。
再加上動輒百米高的參天大樹,一幅奇幻意味十足的畫麵清晰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在零的控製下,一台探測器側麵的艙門緩緩開啟。
數台小型機器人從艙門中迅速走出,邁著堅實的步伐朝葉片走去。
取樣,收容……
完成葉片采樣的機器人迅速起身,將樣本放迴了探測器之中。
零一絲不苟地執行著來自呂永昌的命令。
為了安全起見,分散在遺落之星各處的探測器驅使著反物質引擎,朝幾個預設著陸地點集中。
平靜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遺落之星天空,在這一刻出現了無數道耀眼的長虹!
來自黑洞吸積盤的光芒映照著天空中雜亂而有序的長虹。
反物質引擎工作時產生的高能伽馬射線,也如同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湧向遺落之星的各個角落。
在這些高能伽馬射線的衝擊下,這顆遍地森林的星球,出現了些許極其微小、不為人知的變化。
縱然是搭載了無數先進觀測設備的探測器,在高速飛行中也沒有察覺到這小小的變化。
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原本雜亂無章的樹葉,緩緩調整著自己的朝向——它們將葉片的正麵對準了天空中的那一道道長虹。
就好像這些樹在盯著探測器留下的痕跡一樣!
這詭異的畫麵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隨著天空中的長虹緩緩淡去,這些樹的葉片再次迴到了原先的朝向。
……
遺落之星赤道區域。
a1著陸點上方,兩萬米高空。
數十台探測器調整了一番自己的姿態,隨後減小了反物質引擎的運行功率。
隨著噴口光芒逐步黯淡,這數十台探測器的高度也逐漸降低。
遺落之星的陸地區域都被濃鬱的森林所覆蓋,這給探測器的著陸帶來了些許的困難。
一開始,呂永昌準備采取“暴力著陸”手段,也就是用激光武器和高威力炸彈清理出一片安全著陸區域。
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毛正誌的強烈反對。
身為生物學院士,他不忍心看到如此神奇的生態圈遭到破壞。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目前人類不知道這些樹木的生長周期以及栽培方式。
如果它的生長周期過長,亦或者栽培難度過高,遺落之星上的森林基本就成了不可再生資源。
縱然這顆星球上樹木數量極其龐大,可一旦確定其擁有良好的抗輻射性能,人類艦隊的需求也不是吃素的。ъiqugetv
因此,為了盡可能保全這些寶貴的資源,探測器放棄了原本的著陸計劃,而是選擇從樹冠之間的縫隙中登陸遺落之星。
從高空觀察,遺落之星地表的森林極其茂盛濃鬱。
但到了眼前,每一棵大樹的樹冠之間,還是留有不少空隙的,足以容納體型小巧的探測器進入。
【地球號】實驗室中,所有人都好奇地望著探測器傳迴的畫麵,試圖在第一時間目睹這顆遺落之星的真容!
至於黑洞探測器傳迴的數據?
讓探測器再飛一會兒。
它們還需要不少時間才能跨越龐大的吸積盤,抵達時空扭曲程度足夠高的區域。
探測器逐步下落,森林內部的景色也隨之落入眾人眼簾。
“咦?”
原本滿臉興奮的毛正誌此時卻皺緊眉頭,發出了輕咦聲。
“感覺有點不對勁……”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伸手拖過一旁的3d建模,在其上標注了幾個區域:“零,幫我計算一下這些樹冠之間的間距。”
對零來說,這種任務極其簡單。
話音剛剛落下,詳細的數據便呈現在毛正誌的麵前。
看著全息模型上的數字,他眼中殘留的興奮瞬間消散殆盡!
“教授!”
他唰地扭過頭,看向身旁的呂永昌:“這片森林有問題!”
“不,恐怕不是這片森林!”
“是整顆星球!”
……
“你是說……”呂永昌若有所思地看著眼前不斷跳動的統計數據,“這片森林可能是人工種植的?”
看著逐漸增加的數據樣本,他改口道:“不,這整顆星球上的森林都是人工種植的?”
“……是。”毛正誌有些糾結地點了點頭,“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這些樹木體型有大有小,樹冠大小也有所區別。”
“正常來說,樹冠之間相互重疊應該是很容易見到的現象。”
“但截至目前,所有樹冠之間的間隔基本都是相近的。”毛正誌眼中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恐懼,“而且,這顆星球上,除了北極區域,所有森林的植被密度是基本一致的。”
“還有一點……”
“教授,這顆星球上,隻有這一種樹!”
“沒有人為幹預,怎麽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
呂永昌眼神比原先稍微凝重了幾分。
他沉默了一會兒,沒有給出任何結論,而是沉聲說道:“繼續登陸。”
“不管怎麽樣,隻有登陸這顆星球才能查出背後的真相。”
“如果是其他高等文明的手筆……”
呂永昌沒有接著說下去。
但在場眾人都聽懂了他話語中的意思,每個人的神色都黯淡了幾分。
剛從虎口逃生,轉頭又進了狼窩?
在眾人討論的時間裏,探測器成功穿過了樹冠之間的間隙,並跨越最後的距離,“踩”在了遺落之星的地表之上。
按理來說,將近1.5g的地表重力,再加上這些百米高的龐然大物,地表土壤應該相當結實才對!
但真實情況卻和呂永昌的想象完全相反!
土壤很鬆軟。
根據傳感器傳迴的數據,這些土壤的鬆軟程度遠遠超出了呂永昌的預估程度。
它甚至比地球上的土壤還要鬆軟。
就像……有人一直在為它疏鬆土質一樣。
會是誰呢?
呂永昌微微打了個寒顫,搖了搖頭將腦海中的念頭甩了出去,而後將注意力投向前方的全息影像。
光影稀疏。
來自黑洞吸積盤的光芒透過樹葉和樹冠之間的縫隙,直直地照射在鬆軟的紅褐色土壤之上,形成了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光斑。
紅褐色土壤之上,殘留著少許落葉。
葉片數量雖少,麵積卻是極大。
一張葉片上足足能躺下兩三個成年人類男性!
樹幹底部,生長著一些宛若蘑菇一般的菌類生物。
菌蓋寬大,顏色鮮豔。
就像黑洞的吸積盤一樣。
再加上動輒百米高的參天大樹,一幅奇幻意味十足的畫麵清晰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在零的控製下,一台探測器側麵的艙門緩緩開啟。
數台小型機器人從艙門中迅速走出,邁著堅實的步伐朝葉片走去。
取樣,收容……
完成葉片采樣的機器人迅速起身,將樣本放迴了探測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