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文看著呂永昌的背影,張了張嘴,竟說不出一句話來。


    從地球時代開始,他就將自己的生命投入了對人造生物圈的研究中。


    在最近數十年內,為了更好地調控地表城市群,他又帶著自己手下的研究員展開了城市氣候模型的研究。


    因此,他非常清楚,所謂的行星氣候混沌模型,與城市氣候模型,完全是兩個難度的東西。


    如果硬要比較的話,就像是加減乘除這些基礎運算與高等數學的關係。


    ……


    位於1號艦載實驗室的個人辦公室內,呂永昌看著麵前緩緩轉動的曙光星投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剛才的“超頻”過程中,他對行星氣候混沌模型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混沌係統,具有許多特征。


    非線性,類隨機,無規律,對初值極其敏感……


    因此,混沌係統中的混沌行為,看似無規律,但又隱藏著其獨特的規律。


    混沌係統中的混沌行為,遵循著幾個原則。


    其一,能量永遠會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徑。


    其二,始終存在著通常不可見的根本結構,這個結構決定阻力最小的途徑。


    其三,這種始終存在而通常不可見的根本結構,不僅可以被發現,而且可以被改變。


    這三個原則,時時刻刻都在左右著混沌行為,並影響著混沌係統的最後輸出結果。


    所謂的蝴蝶效應,就是對混沌係統最直白的解釋。


    蝴蝶效應,大致的意思就是說,在地球上,在亞馬遜雨林中生活的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導致其身邊的空氣係統發生相應的變化,並產生了微弱氣流。


    而這些微弱氣流,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的變化。


    如此循環,擴大……


    最終,在千裏之外的某地形成了一場颶風。


    雖然有些誇張,但它很確切地描述了行星氣候混沌模型。


    或許一隻蝴蝶沒有這麽大的威力,但無窮無盡的“蝴蝶”,也就是他們即將製造的環行星氣候控製衛星網絡,確實擁有這樣的能力。


    通過操作曙光星某些特定區域的大氣,或升溫,或降溫,或爆炸,從而引起整顆星球的氣候變化。


    麵前的辦公桌上方,紅褐色的曙光星上,已經形成了幾個巨大的漩渦狀雲團。


    從漩渦連接處可以看出,a1平原和a2平原的兩個巨型風暴,也就是曙光星風暴的源頭,已經開啟了初步的融合。


    至於兩大風暴融合後的結果……


    根據原本的模型計算,有96.1%的概率是加強的。


    呂永昌伸手輕輕撥動麵前的曙光星投影,將目光投向其他區域。


    在a1和a2兩個區域的風暴影響下,曙光星上其他區域也或多或少出現了異常狀況。


    眼前的實時衛星圖像,不斷印證著呂永昌在“超頻”過程中獲得的靈感。


    他的眉頭忽而皺起,忽而舒展。


    時間一點點過去,呂永昌眼中的困惑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朗。


    他揮手將曙光星投影關閉,伸手打開了一幅嶄新的全息影像,揮手敲出了幾個大字。


    《行星氣候混沌模型》


    ……


    與此同時。


    辦公室旁,一號實驗室內。


    沈思文看著麵前的全息投影,臉上寫滿了震撼。


    《環行星氣候控製衛星網絡草案》


    光看標題,似乎沒什麽問題。


    但當他打開文檔,仔細閱讀後,他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麽瘋狂的計劃了。


    首先,他們需要在曙光星的同步軌道上布置一個包圍整顆星球的衛星網絡。


    構成衛星網絡的,大部分是各式各樣的武器係統。


    氫彈、激光炮、電漿炸彈……


    乍一看之下,沈思文甚至以為呂永昌發錯文檔了。


    這不是比鄰星文明玩的那套環行星天基防禦網絡嗎?


    隨後,細細一看。


    沈思文表示,他人直接麻了。


    這些武器的炮口,都是對準曙光星的!


    呂教授……腦子不會抽了吧?


    沈思文腦海中,頓時閃過了這個念頭。


    控製氣候,確實要做一些適當的措施。


    這玩意兒沈思文當然清楚。


    但這措施,有這麽做的嗎?!


    沈思文定了定神,再次劃動麵前的全息投影。


    後麵,是一係列粗略的建設方案。


    方案很粗糙,但沈思文仍然看出了這套氣候控製係統的威力。


    最簡單的用法,自然是在發生風暴亦或者各種極端天氣的區域投下當量不等的巨型氫彈。


    借助氫彈造成的強大衝擊波,將原本的風暴“撕碎”。


    當然,如此簡單粗暴的做法,有極大可能引起其他後果,至於嚴重與否……得看運氣。


    更精細的做法,則是借助激光武器和液氮,對相應區域的大氣進行短時間強製升溫或降溫。


    這種做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減風暴的威力,甚至將風暴完全消滅。


    打個比方。


    台風的形成需要大量熱量和水汽。


    那麽,在台風移動或者行動途中,在台風附近投入大量液氮,對大氣進行短時間的局域性降溫,如此,便可以大幅削減台風的威力,甚至將台風扼殺於搖籃之中。


    這種方法,相比較前一種,更加溫和,但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壞處。ъiqugetv


    整顆行星的氣候,是一個完美且自洽的混沌係統。


    遏製風暴的做法,相當於在這個混沌係統中添加了一個人為的變量。


    一次兩次或許感受不到什麽。


    但連續多次的遏製行為,必然會引起混沌係統的反撲,也就是更猛烈的災害。


    一旦超出人為調控的閾值,勢必會造成無比嚴重的後果。


    最後,則是最上乘的方式。


    借助各種設備,對整顆星球的大氣進行“微調”。


    通過操縱整個混沌係統,適當地改變原有的結果。


    比如。


    借助激光和超遠距離微波加熱裝置,或急或緩地加熱a區域大氣。


    再通過少量液氮,適當地降低b區域大氣溫度。


    最後,再將大當量氫彈造成的衝擊波當成引子,通過行星大氣的作用,不斷放大,於指定區域形成風暴,釋放行星大氣中多餘的能量。


    和前兩者相比,這種方法並不是一味的“堵”,而是更偏向於“疏”。


    對於發生周期性全球風暴的曙光星來說,這種方法才是最需要的。


    但是,


    想要借助行星氣候操控係統來完成如此壯舉,勢必需要徹底掌控行星氣候這個混沌係統的運行規律。


    這恰恰是難點所在。


    想到這邊,沈思文轉頭朝呂永昌辦公室的方向,投去了擔憂的目光。


    雖然他對呂教授的科研能力充滿信心。


    但想要一個人單槍匹馬攻克如此難題……


    是不是有點太為難人了?


    但他不知道。


    此時,呂永昌身前的全息投影中,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二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二懶並收藏太陽衰變,我被迫開啟星際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