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真心善還是假仁假義
寒門小甜妻趙策蘇彩兒 作者:菜比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窯已經整理好了,也就一個大一些的土坯。
普通的製炭步驟,基本農家人都會。
然而趙策要製的,並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普通黑炭。
他要製的,是後世在清朝成為宮中禦用品的——銀絲炭。
這種炭塊,燒起來無煙無味,雖然比普通木炭來說,一開始會比較難以點著。
但一旦燃燒起來後,這房內的溫度會升的很快,而且燃燒的時間比普通炭塊更加持久。
不少的達官貴人甚至可以在炭塊中投入一些果皮或者香料,這連熏香都能省了。
銀絲炭的製作過程,和普通木炭沒有太大不同,隻是溫度控製更為嚴格。
而且滅火方式較之普通木炭不同。
所以,趙策在讓人劈木柴的時候,順便又安排了人去河邊洗細沙。
這細沙,就是能製出來銀絲炭的關鍵所在。
這天氣到河邊去洗細沙是一件苦差事,趙策出的工錢也高一些。
而且安排人去替換的時候越勤一些。
因著趙策安排他們做工的時候,很是為這些村民著想,他們幹起活來,也就更加的盡心盡力。
至於細沙是做什麽用的,趙策沒有告訴他們,隻說家裏要翻新,需要用到不少的沙子。
柴火下窯,開始燃燒,就得等個七天才能開窯。
到時候用細沙滅火的這一過程,就全部會用趙策自己的人。
冬天日頭短,現在估計是申時還不到。
等到所有的柴火都下窯了,這天都黑的差不多了。
趙策留下陳武在這裏盯著,接住在附近一個人家這裏,順便安排明天再挖多兩個窯洞,繼續製作木炭。
接下來就是等開窯了。
趙策拍拍自己的手,拿一旁的水洗了一下,才準備迴去。
騎著馬往來時的路迴去,越往城門去,便看到越多的流民乞丐聚集在路邊。
他們中不少人都衣衫襤褸,抖抖索索的在周圍尋找著能過夜的地方。
時不時還有小孩子哭著喊餓的聲音傳來。
趙策眉頭微皺,騎著馬從路中間走過,身後揚起一大片的雪花。
“哎......還好我賺了不少銀子,能幫一點是一點吧。”
......
北方連月的大雪,到了十一月,是越下越大。
這一連幾天的大雪下來,別說京畿外的百姓,就是京城內都有不少舊房子被大雪壓塌。
此時,城門附近,走著一老一少。
二人身上皆披著後世的毛皮披風,老者手中拿著一個暖籠,雙手放在暖籠上。
老者雖然看起來年邁非常,然而一雙眼睛卻還是清明一片。
此人正是內閣大學士李東陽。
看著麵前正在掃雪的守軍,李東陽輕輕歎了一口氣。
“連日大雪,也不知道百姓們的日子該怎麽過。”
李東陽去年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
後來李家怕他憂思過慮,做主給他過繼了一個繼子來。
這李兆蕃,正是這過繼而來的孩子。
隻是相比他天資聰穎的親生兒子,這個過繼而來的孩子,總是讓李東陽有些不滿意。
這連月的大雪,弘治皇帝暫時免了李東陽上朝。
於是他每日待在家中,思念自己的兒子。
李兆蕃實在看不下去了,隻能拉著他出來走走。
兩人坐著轎子到了這附近,便想著走動一番。
旁邊的繼子李兆蕃說道:“父親,陛下已經派了人前往雪災嚴重的地方去賑災,父親不必太過憂心。”
李東陽聽罷,沒有做聲。
如果這賑災真的這麽到位了,又如何會他們站在這城門口,都能看到外麵聚集的流民乞丐?
這個繼子,孝順是孝順,但是終究還是差了一點......
李東陽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道:“走吧,明日我再上書與陛下提一下此事。”
李兆蕃“哦”了一聲,小心的扶著李東陽轉身迴後麵的轎子。
二人剛轉身,卻聽到那邊一陣馬蹄聲響起。
這馬蹄聲有些急促,似乎正在著急趕路。
李兆蕃微微皺眉道:“路麵結冰這麽厚,在這京城內還騎馬跑的這麽快,若是傷到人了怎麽辦?”
李東陽聽後,也有些不滿意。
能在這京城騎馬的,自然不會是普通人家。
他倒要看看,是哪家人有這麽好的騎術,敢在這天寒地凍的城裏,沒有任何理由跑快馬。
李東陽轉頭一看,卻看到領頭的那個年輕人,一張臉被包在布巾內,隻留下一雙劍眉星目在外麵。
他一手拎著一個大大的包裹。
那包裹極大,目測自己雙手合抱都抱不上,而且上麵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
拎著的那隻手,估計是怕燙著馬兒,把包裹盡可能的往外拎著。
這年輕人的身後,還跟著一個人,也同樣騎著馬。
這人似是他的仆人,手中也拎著一個熱氣騰騰的包裹。
隻是這人仆人拎著的包裹,倒是比主人家的看起來小上不少。
趙策手中拎著這一個大包裹,正是他剛剛進城後,找到一家附近的包子鋪買的。
那包子鋪今日還說沒什麽生意,結果一下子來了個大主顧,直接把他們鋪子的饅頭和素包都買了。
趙策騎著馬,看到路邊站著一老一小,趕緊揚聲說道:“這位老人家,我騎馬帶起的風太大,還請轉身迴避一下。”
人說完,轉眼已經到了京城的門口。
京城的守衛,趙策剛剛已經打過招唿了。
見到他來,簡單的盤查了一下身份,便讓趙策出了城。
出城後,趙策也並不走遠,直接站在城門口喊道:“我這有點饅頭,你們要吃的都過來領一下。”
“要是不夠分的話,就隻能每人半個了。”
趙策喊完,這群在一旁哆嗦的等死的流民和乞丐們,一窩蜂的跑到了他的麵前。
“這位貴人,求求你給我們一些吃的,我們已經餓了很久了!”
“是啊,我們從大老遠前來,以為到了京城會有一條活路,可是等了這許久,都等不到官府的救濟。”
一群人圍著趙策,手中不停的拜著。
聞著這包裹散發出來的白麵香味,口中的口水怎麽都吞不淨。
趙策被眾人圍著,也沒什麽不高興,隻是大聲道:“我先看看有多少人,看看這饅頭夠不夠分。”
趙策說完,大致點了一下,然後開始派發。
“每個人隻能拿一個,都不要搶!”
那些髒兮兮的手,不停的朝著自己伸來。
趙策眉頭雖然微微皺了一下,但也沒有躲閃。
他說話的聲音不小,迴過神來,站到城門口附近的李東陽兩人,都聽的一清二楚。
李兆蕃看著城外人的做派,有些不同意的說道:“父親,這人也不知道是真心善還是假仁假義博取名聲。”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臨時帶的這些饅頭救得了這目前的流民不假。”
“然而經此之後,經過這些流民的一傳十十傳百,會有更多的流民蜂擁而來。”
“到時候他又能救得了多少個?”
普通的製炭步驟,基本農家人都會。
然而趙策要製的,並不是那種粗製濫造的普通黑炭。
他要製的,是後世在清朝成為宮中禦用品的——銀絲炭。
這種炭塊,燒起來無煙無味,雖然比普通木炭來說,一開始會比較難以點著。
但一旦燃燒起來後,這房內的溫度會升的很快,而且燃燒的時間比普通炭塊更加持久。
不少的達官貴人甚至可以在炭塊中投入一些果皮或者香料,這連熏香都能省了。
銀絲炭的製作過程,和普通木炭沒有太大不同,隻是溫度控製更為嚴格。
而且滅火方式較之普通木炭不同。
所以,趙策在讓人劈木柴的時候,順便又安排了人去河邊洗細沙。
這細沙,就是能製出來銀絲炭的關鍵所在。
這天氣到河邊去洗細沙是一件苦差事,趙策出的工錢也高一些。
而且安排人去替換的時候越勤一些。
因著趙策安排他們做工的時候,很是為這些村民著想,他們幹起活來,也就更加的盡心盡力。
至於細沙是做什麽用的,趙策沒有告訴他們,隻說家裏要翻新,需要用到不少的沙子。
柴火下窯,開始燃燒,就得等個七天才能開窯。
到時候用細沙滅火的這一過程,就全部會用趙策自己的人。
冬天日頭短,現在估計是申時還不到。
等到所有的柴火都下窯了,這天都黑的差不多了。
趙策留下陳武在這裏盯著,接住在附近一個人家這裏,順便安排明天再挖多兩個窯洞,繼續製作木炭。
接下來就是等開窯了。
趙策拍拍自己的手,拿一旁的水洗了一下,才準備迴去。
騎著馬往來時的路迴去,越往城門去,便看到越多的流民乞丐聚集在路邊。
他們中不少人都衣衫襤褸,抖抖索索的在周圍尋找著能過夜的地方。
時不時還有小孩子哭著喊餓的聲音傳來。
趙策眉頭微皺,騎著馬從路中間走過,身後揚起一大片的雪花。
“哎......還好我賺了不少銀子,能幫一點是一點吧。”
......
北方連月的大雪,到了十一月,是越下越大。
這一連幾天的大雪下來,別說京畿外的百姓,就是京城內都有不少舊房子被大雪壓塌。
此時,城門附近,走著一老一少。
二人身上皆披著後世的毛皮披風,老者手中拿著一個暖籠,雙手放在暖籠上。
老者雖然看起來年邁非常,然而一雙眼睛卻還是清明一片。
此人正是內閣大學士李東陽。
看著麵前正在掃雪的守軍,李東陽輕輕歎了一口氣。
“連日大雪,也不知道百姓們的日子該怎麽過。”
李東陽去年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
後來李家怕他憂思過慮,做主給他過繼了一個繼子來。
這李兆蕃,正是這過繼而來的孩子。
隻是相比他天資聰穎的親生兒子,這個過繼而來的孩子,總是讓李東陽有些不滿意。
這連月的大雪,弘治皇帝暫時免了李東陽上朝。
於是他每日待在家中,思念自己的兒子。
李兆蕃實在看不下去了,隻能拉著他出來走走。
兩人坐著轎子到了這附近,便想著走動一番。
旁邊的繼子李兆蕃說道:“父親,陛下已經派了人前往雪災嚴重的地方去賑災,父親不必太過憂心。”
李東陽聽罷,沒有做聲。
如果這賑災真的這麽到位了,又如何會他們站在這城門口,都能看到外麵聚集的流民乞丐?
這個繼子,孝順是孝順,但是終究還是差了一點......
李東陽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道:“走吧,明日我再上書與陛下提一下此事。”
李兆蕃“哦”了一聲,小心的扶著李東陽轉身迴後麵的轎子。
二人剛轉身,卻聽到那邊一陣馬蹄聲響起。
這馬蹄聲有些急促,似乎正在著急趕路。
李兆蕃微微皺眉道:“路麵結冰這麽厚,在這京城內還騎馬跑的這麽快,若是傷到人了怎麽辦?”
李東陽聽後,也有些不滿意。
能在這京城騎馬的,自然不會是普通人家。
他倒要看看,是哪家人有這麽好的騎術,敢在這天寒地凍的城裏,沒有任何理由跑快馬。
李東陽轉頭一看,卻看到領頭的那個年輕人,一張臉被包在布巾內,隻留下一雙劍眉星目在外麵。
他一手拎著一個大大的包裹。
那包裹極大,目測自己雙手合抱都抱不上,而且上麵還冒著熱騰騰的白煙。
拎著的那隻手,估計是怕燙著馬兒,把包裹盡可能的往外拎著。
這年輕人的身後,還跟著一個人,也同樣騎著馬。
這人似是他的仆人,手中也拎著一個熱氣騰騰的包裹。
隻是這人仆人拎著的包裹,倒是比主人家的看起來小上不少。
趙策手中拎著這一個大包裹,正是他剛剛進城後,找到一家附近的包子鋪買的。
那包子鋪今日還說沒什麽生意,結果一下子來了個大主顧,直接把他們鋪子的饅頭和素包都買了。
趙策騎著馬,看到路邊站著一老一小,趕緊揚聲說道:“這位老人家,我騎馬帶起的風太大,還請轉身迴避一下。”
人說完,轉眼已經到了京城的門口。
京城的守衛,趙策剛剛已經打過招唿了。
見到他來,簡單的盤查了一下身份,便讓趙策出了城。
出城後,趙策也並不走遠,直接站在城門口喊道:“我這有點饅頭,你們要吃的都過來領一下。”
“要是不夠分的話,就隻能每人半個了。”
趙策喊完,這群在一旁哆嗦的等死的流民和乞丐們,一窩蜂的跑到了他的麵前。
“這位貴人,求求你給我們一些吃的,我們已經餓了很久了!”
“是啊,我們從大老遠前來,以為到了京城會有一條活路,可是等了這許久,都等不到官府的救濟。”
一群人圍著趙策,手中不停的拜著。
聞著這包裹散發出來的白麵香味,口中的口水怎麽都吞不淨。
趙策被眾人圍著,也沒什麽不高興,隻是大聲道:“我先看看有多少人,看看這饅頭夠不夠分。”
趙策說完,大致點了一下,然後開始派發。
“每個人隻能拿一個,都不要搶!”
那些髒兮兮的手,不停的朝著自己伸來。
趙策眉頭雖然微微皺了一下,但也沒有躲閃。
他說話的聲音不小,迴過神來,站到城門口附近的李東陽兩人,都聽的一清二楚。
李兆蕃看著城外人的做派,有些不同意的說道:“父親,這人也不知道是真心善還是假仁假義博取名聲。”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臨時帶的這些饅頭救得了這目前的流民不假。”
“然而經此之後,經過這些流民的一傳十十傳百,會有更多的流民蜂擁而來。”
“到時候他又能救得了多少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