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試發榜的前一天。


    考完試後的考生們該放鬆的放鬆,因為考砸了而傷心失望,龜縮在家中的也有不少。


    至於知府崔大人,則正帶著儒學官們,仔細的查閱考生們的答卷。


    如今已經是3月中了。


    因為聽說朝廷已經指派了學政大人前來,崔知府也必須要趕在學證來之前,把府試的成績發案出去。


    “大人,這便經過我們挑選出來的五經魁的卷子。”


    一名儒學官,手中拿著捧著一遝卷子,遞給崔大人。


    崔大人“嗯”了一聲,接過那些被最終挑選出來的卷子。


    科考的時候,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本經。


    從五經中,每一個本經挑一份最好的卷子出來,是為五經魁。


    雖然崔大人對趙策很是看重,但他也並不是一個會徇私舞弊的人。


    所以在此之前,他按照慣例,必須先與儒學官們討論,選出五經魁。


    然後再從中選出,能夠最終得到案首的卷子。


    五經魁既然選了出來,那這其中對於案首的名次,就有的爭辯了。


    “大人,這個倫公子今年還不到14歲,縣試的時候正是該縣的案首,而且這一次的答卷文章做的也是不錯。”


    “若是此次府試再被取為案首,那在他14歲之前,必可通過院試。”


    “如此一來,這神童之名,便是坐實了。”


    有些考官會看考生年紀小,想壓一壓考生的年紀。


    就像曆史上的張居正一樣,13歲那年參加鄉試,便是主考官因為太欣賞他,而希望他能多加磨礪,以成大器。


    於是被壓了名次而落榜,一直到三年後,才又中了鄉試。


    但是對於一些地方的官員來說,他們的治下出了一個神童,也是很大的一個政績。


    而這個倫公子今年還不到14歲,若是縣試和府試都中了案首的話。


    那院試的時候,學政大人看他前麵的排名,基本都會成人之美。


    而且極有可能給他一個小三元。


    如此一來,崔大人的治下,也能出了一個小小年紀,便連中小三元的神童。


    崔大人聽了,也不得不心動。


    但是另外一個閱卷官卻隻有不同的意見。


    他拿著自己手中的那份卷子說道:“高文縣案首趙策,他文章也足夠被取為案首。”


    “此人做文章時,雖有古文的影子,但是八比對句,對得工整精麗。”


    “而且整篇文章構思極為嚴謹,一看便是個穩重大氣之人。”


    “雖然他年紀比起倫公子大了些,但這樣的年紀對於府試來說,其實也算是正好。”


    “年紀大些,受了這好成績,才能真正受到鼓舞,後麵會更加努力讀書。”


    其他三人的答卷,基本也沒什麽太大的異議。


    唯一有爭議的兩份答卷,則被眾人著實的討論了一番。


    話說到這裏,雙方是各執一詞。


    都覺得自己看重的人,才應該得到案首。


    於是這一話題的最終的決定權,就還是拋迴給了崔知府。


    崔知府想了想,說道:“經義文兩個都做得不錯,少有少的好,年長有年長的好。”


    “既然這樣,那我們再看多一道策問吧。”


    判、論,基本就是格式的問題。


    沒什麽好特意看的。


    但是策問則是不一樣了。


    這話一出,其他人也都覺得這樣決定甚好。


    雖然科舉時,考官基本隻取前麵的經義文。


    但是策論既然作為科舉的其中一場,那必定是有它的可取之處。


    日後殿試的時候,當今也時常會以策問的形式,來考查考生。


    於是,五經魁的策問,全被翻了出來比較。


    方才覺得趙策的卷子應該得案首的那儒學官,笑著說道:“大人,學生想,其他人的已經不需要再多做比較了。”


    “我手中的這份策問,便是最好的。”


    其他人聽了他的話,都把手中的文章暫時放下,走過去圍觀。


    一般來說,參加府試的小學生們,因為都是跟著自己同鄉的秀才讀書。


    也沒機會走出門去看看,甚至連些雜書,家裏怕他們讀書分心,都是不給接觸的。


    更不用說,能接觸到什麽當世大儒。


    所以這策問,基本都是寫的中規中矩,能過府試便是。


    這一對比下來,趙策這一份言之有物,能直接被朝廷所用的策問,當即受到了眾人的追捧。


    在一群小學生的策問中,可謂是脫穎而出。


    崔知府點點頭,說道:“此子的策問,本府在考場之時,已經細細讀過。”


    “一個農家子,能寫出樣氣脈通暢、敦本務實的策問來,實在是讓人驚歎。”


    “本官也不誇大,這份策問,即便是丟到南直隸去,也是能排到前列的。”


    當然,南直隸的考官們有多看重策問,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這總歸是個加分項。


    崔知府這般說了之後,眾人也都覺得很是讚同。


    兩篇經義文,確實都差不多,不相上下。


    一個神童之名能加分。


    一個則是出身寒門,卻眼界開闊,沉穩大氣。


    這案首點了哪個,都是不怕別人比較的。


    崔知府又說:“既如此,那這案首,本府便點了。”


    “發榜之後,五經魁的文章,全部都貼出去。”


    “這樣即便旁人有意見,我們也能問心無愧。”


    郭舉人原本也在此次的閱卷團隊中。


    但是因為他曾經私下指導過趙策,所以他便以此為由,請辭了這份工作。


    所以這次閱卷的工作,絕對是公正的。


    崔知府還真的不怕有人用倫家的名義來鬧事。


    幾個儒學官聽了後,都齊齊拱手,恭賀了一聲。


    ......


    發榜這日。


    一大早,天還未亮。


    吳學禮等人,已經是熱鍋中的螞蟻一般。


    胡亂吃了一些東西,便在客廳裏不停的踱步。


    等到宵禁完後,直接就待不住了。


    “走吧,我們出門先占個好位置去!”


    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陸氏也很是緊張,對邱書白說:“書白,你也早些出門吧。”


    一迴頭,看到小夫妻二人還淡定的坐著喝茶。


    陸氏不由問道:“你們不一起早些出門去,占個好位置?”


    雖然不確定名次,但是已經提前知道夫君這次是必被取中了。


    所以蘇彩兒勉強還能坐得住。


    不過聽到陸氏的話後,蘇彩兒也是轉頭看向了一旁的夫君。


    趙策笑道:“還早,等天亮再出門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小甜妻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寒門小甜妻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