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臘月,京城總能見到銀裝素裹的景象。
鍾寧這段日子每天都入宮,宮裏的買賣盤點妥當後,一輛輛馬車把這裏的作坊所用器物都運送出京了,還有那些是作坊裏做工的人一並帶走,不願意離開京城的人就隻能迴家去了。
因為宮裏作坊用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皇城的百姓,所以這件事在京城迅速傳遍街頭巷尾,許多人都不會忘記一個人的缺點,在這些人看來身為皇後的蘇芸暖樣樣都好,可是犯了女人的大忌,那就是善妒。
皇上正是青春少壯之年,並且孳息稀薄,皇後娘娘本就應該廣開後宮,讓妃嬪各歸其位,為天家開枝散葉才是正經的。
雖說現在是給皇上納妃了,可才納一個崔家女也太少了。
更有人拿崔家庶出的入宮女說事,佐證皇後娘娘善妒,連正經的嫡長小姐都容不下,庶出的身份入宮,位子給的再高不也是擺一擺樣子?
就算才納一人,皇後娘娘也忍耐不下的,不然怎麽會把宮裏的作坊都停了?
傳著傳著就變了味兒,許多人都猜測帝後不和了。
在這個時候,有人提起來了潘玉龍,提起來愚穀村,眾多百姓都驚呆了,誰也沒想到皇後竟然是個童養媳,被潘玉龍嫌棄,休下堂了。
潘家兄妹被重用就是證據,蘇芸暖跟潘家的關係被越傳越兇,各種流言蜚語肆\/虐的時候,鍾老夫人出手都壓不住,氣得鍾老夫人放出去人手要徹查背後是誰散播出來的消息。
查來查去,竟有人說是個年輕男子,帶著麵具,沒人認得出來,也不知道叫什麽名字,甚至有人猜測是潘玉龍,當年大難不死的人迴來尋仇了。
“一派胡言!”鍾老夫人得到這個消息,氣得摔了茶盞,厲聲:“抓住這個人!我倒要看看是什麽人在作妖!”
潘玉虎也在查,可這個人就像是憑空出現後又消失了一般,根本查不出來。
不是潘玉龍,潘玉虎非常清楚,當年玉寶迴去的時候親口說過,沒敢給收屍成了玉寶心裏一個坎了。
但那些傳言太真實,連潘玉虎都沒辦法反駁,畢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時間才過去五年,京城知道當年那些事情的人太多了。
甚至有人開始攻擊蘇芸暖,善妒又是個下堂婦,怎麽配得上做皇後呢?
鬧騰成這個樣子,蘇芸暖自然也知道,不過她很平靜,如果說這些是有人蓄意挑動事端的話,跟崔家脫不掉幹係,目的就肯能是想要把崔靜姝推上後位。
這簡直是個笑話,人心不足蛇吞象。
同時,因為這些傳言,崔家上下都風聲鶴唳了。
崔家也在查,可結果是一樣的,那個人消失的無影無蹤,不知從而來,不知去何處了。
深居簡出的崔靜姝在府中,即便是一直盯著,也看不出任何端倪,這就讓崔老爺子和崔老夫人頭疼了,如果不是崔家有人背後推波助瀾,最後矛頭還都指向了崔家,這豈不是天要亡崔家嗎?
在這種群情沸騰的時候,到了年關,朝廷封印後,京城處處都開始有了年味兒。
蘇芸暖最近很忙,忙著準備宮宴的事情。
過年的時候要宴請文武百官和家眷,這是慣例。
祈煊可沒歇著,封印當晚就快馬出京,直奔明珠城,他非常惦記兒子,哪怕不能接兒子迴來過年,那也要親眼看看在那邊好不好。
原以為傳言會一陣子過後就消停了,可關於蘇芸暖和潘家的傳言就如同潮水一般,一浪接一浪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已經開始有人繪聲繪色的說潘玉虎和皇後娘娘不得不說的事情了。
隨後就有人爆出,祈雨謠為了泄憤,把蘇芸暖送去了紅月樓,驚動了當時的鍾家和還是攝政王的祈煊,到最後如何沒說,沒說結果就是有無數種結果,這越傳越邪乎的事,成了京城人背地裏最津津樂道的事情了。
天家沒有任何動作,在這個時候皇上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維護皇後的臉麵,許多朝臣都開始想要上奏折彈劾皇後的德行了,不過朝廷封印,不處理朝政,求見皇上的大臣一個都沒成功。
石府。
淒涼慘淡的宅院裏,年邁的家奴在清掃庭院裏的落雪,清冷的書房裏,石靈均在奮筆疾書,自從妻女前後離世,他除了上衙外,就在書房裏忙,不讓任何人打擾。
潘玉虎推開門走進來的時候,忍不住皺眉,這屋子裏太冷了,伏案疾書的石靈均,握筆的手都凍紅了,連一個火盆都沒有。
“出去。”石靈均頭都不抬。
潘玉虎關上了門,走進來坐在椅子上,抬頭看著石靈均,三十出頭的年紀,頭發已經花白,看來妻女的死,對他來說打擊太大了。
“放……。”石靈均抬頭,發現對麵坐著的是潘玉虎,憋迴去後麵的話,慢條斯理的收拾了自己的桌案,走過來抱拳躬身:“潘大人\/大駕光臨,下官失禮了。”
潘玉虎擺手:“抓到了幾個,想不想見一見?”
石靈均猛然抬頭看著潘玉虎,因為震驚整個人都像是僵住了似的,眼底慢慢的紅了起來,垂下頭撲通一聲雙膝跪地:“皇恩浩蕩啊!”
潘玉虎伸出手扶著石靈均起身:“起來吧,皇上的意思是讓你跟著一起查,報仇當然是自己親自動手了。”
石靈均落淚怎麽都止不住,他一直都在冷眼旁觀,當他看到皇後娘娘為皇上納崔家女為妃的時候,就知道帝後在查,身為一個文人,微末的小官,能做什麽?
他在盡自己的能力為帝後做事,也在靠著女兒留下的隻言片語查案。
奈何,無處下手。
見到潘玉虎,簡直就像是暗夜裏見到了一盞明燈,吩咐家裏廚娘準備酒菜,兩個人對飲。
“素酒素菜,潘大人不要嫌棄。”石靈均滿臉歉意的說。
潘玉虎拍了拍石靈均的肩膀:“放心吧,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的。”
酒過三巡,石靈均已經有了醉意,握著酒杯:“世人眼瞎心盲者眾,我就不信大乾百姓都是忘恩負義之徒,所以我為皇後娘娘立傳。”
“有心了。”潘玉虎一飲而盡:“不過,皇後娘娘不在意虛名,隻想為百姓多做事。”
“此間事了,我便辭官歸去,走遍大乾每一處皇後娘娘去過的地方,要讓世人知道,大乾有幸,得天眷顧,才會有這般的奇女子啊。”
潘玉虎抬眸,看著石靈均,突然仰天大笑起來……。
鍾寧這段日子每天都入宮,宮裏的買賣盤點妥當後,一輛輛馬車把這裏的作坊所用器物都運送出京了,還有那些是作坊裏做工的人一並帶走,不願意離開京城的人就隻能迴家去了。
因為宮裏作坊用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皇城的百姓,所以這件事在京城迅速傳遍街頭巷尾,許多人都不會忘記一個人的缺點,在這些人看來身為皇後的蘇芸暖樣樣都好,可是犯了女人的大忌,那就是善妒。
皇上正是青春少壯之年,並且孳息稀薄,皇後娘娘本就應該廣開後宮,讓妃嬪各歸其位,為天家開枝散葉才是正經的。
雖說現在是給皇上納妃了,可才納一個崔家女也太少了。
更有人拿崔家庶出的入宮女說事,佐證皇後娘娘善妒,連正經的嫡長小姐都容不下,庶出的身份入宮,位子給的再高不也是擺一擺樣子?
就算才納一人,皇後娘娘也忍耐不下的,不然怎麽會把宮裏的作坊都停了?
傳著傳著就變了味兒,許多人都猜測帝後不和了。
在這個時候,有人提起來了潘玉龍,提起來愚穀村,眾多百姓都驚呆了,誰也沒想到皇後竟然是個童養媳,被潘玉龍嫌棄,休下堂了。
潘家兄妹被重用就是證據,蘇芸暖跟潘家的關係被越傳越兇,各種流言蜚語肆\/虐的時候,鍾老夫人出手都壓不住,氣得鍾老夫人放出去人手要徹查背後是誰散播出來的消息。
查來查去,竟有人說是個年輕男子,帶著麵具,沒人認得出來,也不知道叫什麽名字,甚至有人猜測是潘玉龍,當年大難不死的人迴來尋仇了。
“一派胡言!”鍾老夫人得到這個消息,氣得摔了茶盞,厲聲:“抓住這個人!我倒要看看是什麽人在作妖!”
潘玉虎也在查,可這個人就像是憑空出現後又消失了一般,根本查不出來。
不是潘玉龍,潘玉虎非常清楚,當年玉寶迴去的時候親口說過,沒敢給收屍成了玉寶心裏一個坎了。
但那些傳言太真實,連潘玉虎都沒辦法反駁,畢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時間才過去五年,京城知道當年那些事情的人太多了。
甚至有人開始攻擊蘇芸暖,善妒又是個下堂婦,怎麽配得上做皇後呢?
鬧騰成這個樣子,蘇芸暖自然也知道,不過她很平靜,如果說這些是有人蓄意挑動事端的話,跟崔家脫不掉幹係,目的就肯能是想要把崔靜姝推上後位。
這簡直是個笑話,人心不足蛇吞象。
同時,因為這些傳言,崔家上下都風聲鶴唳了。
崔家也在查,可結果是一樣的,那個人消失的無影無蹤,不知從而來,不知去何處了。
深居簡出的崔靜姝在府中,即便是一直盯著,也看不出任何端倪,這就讓崔老爺子和崔老夫人頭疼了,如果不是崔家有人背後推波助瀾,最後矛頭還都指向了崔家,這豈不是天要亡崔家嗎?
在這種群情沸騰的時候,到了年關,朝廷封印後,京城處處都開始有了年味兒。
蘇芸暖最近很忙,忙著準備宮宴的事情。
過年的時候要宴請文武百官和家眷,這是慣例。
祈煊可沒歇著,封印當晚就快馬出京,直奔明珠城,他非常惦記兒子,哪怕不能接兒子迴來過年,那也要親眼看看在那邊好不好。
原以為傳言會一陣子過後就消停了,可關於蘇芸暖和潘家的傳言就如同潮水一般,一浪接一浪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已經開始有人繪聲繪色的說潘玉虎和皇後娘娘不得不說的事情了。
隨後就有人爆出,祈雨謠為了泄憤,把蘇芸暖送去了紅月樓,驚動了當時的鍾家和還是攝政王的祈煊,到最後如何沒說,沒說結果就是有無數種結果,這越傳越邪乎的事,成了京城人背地裏最津津樂道的事情了。
天家沒有任何動作,在這個時候皇上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維護皇後的臉麵,許多朝臣都開始想要上奏折彈劾皇後的德行了,不過朝廷封印,不處理朝政,求見皇上的大臣一個都沒成功。
石府。
淒涼慘淡的宅院裏,年邁的家奴在清掃庭院裏的落雪,清冷的書房裏,石靈均在奮筆疾書,自從妻女前後離世,他除了上衙外,就在書房裏忙,不讓任何人打擾。
潘玉虎推開門走進來的時候,忍不住皺眉,這屋子裏太冷了,伏案疾書的石靈均,握筆的手都凍紅了,連一個火盆都沒有。
“出去。”石靈均頭都不抬。
潘玉虎關上了門,走進來坐在椅子上,抬頭看著石靈均,三十出頭的年紀,頭發已經花白,看來妻女的死,對他來說打擊太大了。
“放……。”石靈均抬頭,發現對麵坐著的是潘玉虎,憋迴去後麵的話,慢條斯理的收拾了自己的桌案,走過來抱拳躬身:“潘大人\/大駕光臨,下官失禮了。”
潘玉虎擺手:“抓到了幾個,想不想見一見?”
石靈均猛然抬頭看著潘玉虎,因為震驚整個人都像是僵住了似的,眼底慢慢的紅了起來,垂下頭撲通一聲雙膝跪地:“皇恩浩蕩啊!”
潘玉虎伸出手扶著石靈均起身:“起來吧,皇上的意思是讓你跟著一起查,報仇當然是自己親自動手了。”
石靈均落淚怎麽都止不住,他一直都在冷眼旁觀,當他看到皇後娘娘為皇上納崔家女為妃的時候,就知道帝後在查,身為一個文人,微末的小官,能做什麽?
他在盡自己的能力為帝後做事,也在靠著女兒留下的隻言片語查案。
奈何,無處下手。
見到潘玉虎,簡直就像是暗夜裏見到了一盞明燈,吩咐家裏廚娘準備酒菜,兩個人對飲。
“素酒素菜,潘大人不要嫌棄。”石靈均滿臉歉意的說。
潘玉虎拍了拍石靈均的肩膀:“放心吧,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的。”
酒過三巡,石靈均已經有了醉意,握著酒杯:“世人眼瞎心盲者眾,我就不信大乾百姓都是忘恩負義之徒,所以我為皇後娘娘立傳。”
“有心了。”潘玉虎一飲而盡:“不過,皇後娘娘不在意虛名,隻想為百姓多做事。”
“此間事了,我便辭官歸去,走遍大乾每一處皇後娘娘去過的地方,要讓世人知道,大乾有幸,得天眷顧,才會有這般的奇女子啊。”
潘玉虎抬眸,看著石靈均,突然仰天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