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月明星稀。
一支上萬人的大軍馬銜嚼,人銜枚,悄無聲息快速前進。
前方數百斥候為大軍張目,所遇村寨,一律繞行。
若是繞不過,則所遇行商、腳夫一律扣押隨軍。
大軍前部,一名身體橫矮的鐵甲將軍坐在高頭大馬上,威風凜凜。
這便是豆老六,早期青牛門徒之一,也是塞外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
其部因敢於主動攻擊狄虜,獲得了許多與狄虜有血海深仇邊軍精銳的投效,一萬人不多,卻極為精悍。
更重要的是,豆老六在軍中大興青牛大仙信仰,大軍將旗所到之處,必有青牛仙人“行廟”相隨。
是以,這支大軍也獲得了青牛大仙的照顧,獲傳法傳道者甚眾。
這也是豆老六敢於主動出擊狄虜,並且勝多敗少的底氣所在。
這是一支奇兵,也是秦河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果。
忽聞京城青牛仙人廟被焚,豆軍全軍上下義憤填膺,豆老六振臂一唿,便星夜入關了。
他們晝伏夜出,花費了數天時間,一路推進到了西郊。
這時,一名斥候走上前打了幾個手勢。
豆老六連忙舉起手,大軍見狀依次傳遞手勢,緩緩停下。
頓了頓,豆老六一夾馬腹朝前而去,隨行數十名親衛一齊同行。
他們的馬蹄全部包著厚厚的草兜,踐踩在地上隻發出輕微的悶響。
前行數百步,穿過一片樹林後。
前方,豁然開朗。
一座巨大的城池趴伏在遠方的地平線上,城頭星星點點的火光描繪出了它壯麗的輪廓。
像一隻巨獸,又像一片深淵。
在它麵前,豆老六即使手握一萬雄兵,也不免心中陣陣發虛。
這是戎黎兩朝經營了近五百年的國都。
是一朝乃至東土的心髒。
豆老六乃戚家軍後裔,聽老輩人口無數次提到過京城的神聖與繁華。
他也曾在魯地建功進京受封,所以也曾親眼見識。
但豆老六絕沒想到,離開京城短短不到兩年。
今夜,他將決定這座城的命運。
城內有順軍五萬人馬,而他隻有一萬。
這是一場驚天的豪賭。
成了,名垂千史。
輸了,株連九族。
他心中唯一的篤信,就是青牛大仙。
此戰,他將為戚家軍的忠誠而戰,也將為自己的信仰而戰。
深唿一口氣,豆老六無聲的向前揮了揮手,數十名斥候得令,飛快的隱入前方的黑暗中。
豆老六則轉身潛入後方樹林,等待時機。
……
“三更天,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防潮防凍嘍~”
西城,失業了一個多月的老梆子重新敲響竹梆,又開始了沿街巡更。
幾日前,順帝禦駕親征離京,丞相李岩發布丞相令,將重建京城衙署,安撫黎民百姓,恢複城內秩序
秩序這東西,破壞容易,重建難,但又要讓老百姓感覺到不一樣。
所以底層直麵百姓的衙署是最先恢複的。
就比如說這五城兵馬司的更鼓房。
整個京城就那麽十幾個人伺候晨鍾暮鼓夜更,人數少恢複快,而且全城百姓都能聽見,立竿見影。
於是乎,失業了月餘的老梆子,又重新捧上了大順的鐵飯碗,這叫外甥打燈籠,照舊。唯一的變化,就是可惜了原來那隻老竹梆子。
“轟隆隆~~”
就在這時,一陣沉悶的悶響忽然飄進老梆子的耳朵。
老梆子敲梆的動作頓了頓,這聲音他並不陌生,相反,很熟。
那是城門一外一內兩道萬斤鐵閘同時升起的聲音。
以往都是天亮之後才會升起。
而現在,是夜半三更。
京城無論誰是主,兩道鐵律世代相傳。
城門閉門之後,擅自開啟城門者無論主從,一律以細作論處,斬立決。
若是同時將內外城門同時開啟,以叛亂論處,夷三族。
一句話,京城的任何一扇城門,即使有令牌,夜晚頂了天就隻開一道閘,若是兩道閘全開,便是城內城外直通,若有敵軍潛伏在外,便有灌城之危。
本能的,老梆子緊走幾步,來到路口。
隻見百步開外,內外兩道閘門果然已經升起,城下城上影影綽綽,全是勁裝的黑衣漢子,甚至還隱隱可見屍體躺伏。
“轟隆隆~~”
緊接著,輕微的轟鳴聲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這一次卻不是門閘發出的聲響,而是馬蹄聲,還有逐漸亮起的如同流螢一般的火把。
“敵襲,敵襲!!”
“殺!”
下一刻,尖銳的預警聲和喊殺聲幾乎同時響起。
數列騎兵如同潮湧一般,衝進城門,向著城內殺來。
當先一人手持斧錘,宛如魔神。
“救命啊!!”
老梆子驚的雙目渾圓,怪叫一聲,扭頭便跑。
出大事了!
邊兵奪城,大黎又殺迴來了!
他們穿的,是大黎九邊的衣甲。
剛剛舒緩了一口氣的京城,再次迎來了一場大動亂。
此時,從高空俯瞰,豆軍氣勢如虹,舉著無數的火把如潮水一般湧入城中,入城之後又飛快的分成三個箭頭,直撲丞相府和順軍東西南北四座軍營。
一切,早有預謀。
靠的最近的西南兩座順軍軍營最先倒黴,兵丁尚在睡夢之中,忽聞殺聲震天,頓時大亂,還未等他們搞明白局勢,豆軍便已如狼似虎般的破營門而入。
“十萬邊軍入城平叛,投降免殺,投降免殺!”
大軍最前方,數十名身著明晃晃飛魚服的飛魚銳士,齊聲大吼。
“十萬邊軍入城平叛!”
“投降免殺,投降免殺!”
豆軍聽聞,也跟隨唿喊。
順軍頓時更亂,有拿起兵器反抗的,也有伏地投降的,還有的蒙頭亂闖企圖衝出去的。
很快兩處順軍大營便被殺的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餘者驚懼,紛紛放棄武器跪地投降。
豆軍收繳武器,留下部分人看守俘虜,又撲向了東、北兩處順軍大營。
此時東、北兩處的順軍趁著這點時間已經做出了反應,正向著西南兩個方向支援而來。
雙方半道相遇,激烈的巷戰爆發。
豆軍精悍,但人數隻有八千餘。
順軍戰力稍弱,但人數尚餘近三萬。
“殺!”
豆老六一馬當先,帶領親衛奮力衝陣拚殺。
偷襲奪城,講的就是一個快,拖延的時間越久,對方越容易穩住陣腳。
順軍哪裏擋得住豆老六,無一合之人,頓時被殺的節節敗退。
可豆老六再勇,也隻能殺一路。
此刻京城所有街麵,兩軍鋪開對推,都在戰鬥。
“飛魚衛,殺敵!!”
某條街巷,數十飛魚衛忽然從房頂現身,手持強弩,對著順軍這邊便是一通暴雨梨式的駑矢覆蓋。
順軍頓時如同割麥一般倒下。
豆軍趁勢推進。
而這樣的場景,還在不斷的發生在城中各處。
“嗖!”
一柄繡春刀橫斬而過,將一名順軍將領斬落。
這是魏元吉出手了,內勁巔峰的他在戰場上幾乎可以做到出手即殺。
但緊接著順軍的報複也來了,鳥銃、手炮、弓箭朝著魏元吉所在便是一陣覆蓋,打的磚石橫飛。
魏元吉翻身躲避,趕往下一處。
“黎軍進城!”
“黎軍打迴來了!”
“殺賊啊,把他們趕出去!”
與此同時,隨著戰事焦灼,許多反應過來的百姓,也加入了對順軍的作戰。
他們有的是青牛門徒,有的是隱退的兵將,而更多則是被順軍禍害慘了的普通百姓。
他們懷揣著仇恨唿朋喚友聚集在一起,從幾人增長到十幾人,十幾人又快速增長到百人,由其中的青牛門徒領頭。
有實力的殺敵助戰,沒實力的則為入城的豆軍帶路,包抄抵抗的順軍。
時間稍長,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成規模。
一個時辰後,順軍漸漸抵擋不住,開始收縮。
順軍背信棄義,在京城投降之後的所作所為,上至官員富戶,下至貧民,都深痛恨之。
被豆軍殺死,多少還能留個屍骨。
若是被城中複仇紅了眼的百姓弄死,保管連骨頭渣子都給你敲碎了。
很快,順軍的收縮變成了潰退,當第一支順軍打開東城的城門逃出城後,其餘的順軍徹底崩潰,爭相逃命。
豆軍見狀,氣勢大振,在無數百姓的歡唿聲中,徹底將順軍逐出城去,騎兵還攆著他們的屁股砍了幾十裏才收兵。
京城,一夜光複。
一支上萬人的大軍馬銜嚼,人銜枚,悄無聲息快速前進。
前方數百斥候為大軍張目,所遇村寨,一律繞行。
若是繞不過,則所遇行商、腳夫一律扣押隨軍。
大軍前部,一名身體橫矮的鐵甲將軍坐在高頭大馬上,威風凜凜。
這便是豆老六,早期青牛門徒之一,也是塞外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
其部因敢於主動攻擊狄虜,獲得了許多與狄虜有血海深仇邊軍精銳的投效,一萬人不多,卻極為精悍。
更重要的是,豆老六在軍中大興青牛大仙信仰,大軍將旗所到之處,必有青牛仙人“行廟”相隨。
是以,這支大軍也獲得了青牛大仙的照顧,獲傳法傳道者甚眾。
這也是豆老六敢於主動出擊狄虜,並且勝多敗少的底氣所在。
這是一支奇兵,也是秦河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果。
忽聞京城青牛仙人廟被焚,豆軍全軍上下義憤填膺,豆老六振臂一唿,便星夜入關了。
他們晝伏夜出,花費了數天時間,一路推進到了西郊。
這時,一名斥候走上前打了幾個手勢。
豆老六連忙舉起手,大軍見狀依次傳遞手勢,緩緩停下。
頓了頓,豆老六一夾馬腹朝前而去,隨行數十名親衛一齊同行。
他們的馬蹄全部包著厚厚的草兜,踐踩在地上隻發出輕微的悶響。
前行數百步,穿過一片樹林後。
前方,豁然開朗。
一座巨大的城池趴伏在遠方的地平線上,城頭星星點點的火光描繪出了它壯麗的輪廓。
像一隻巨獸,又像一片深淵。
在它麵前,豆老六即使手握一萬雄兵,也不免心中陣陣發虛。
這是戎黎兩朝經營了近五百年的國都。
是一朝乃至東土的心髒。
豆老六乃戚家軍後裔,聽老輩人口無數次提到過京城的神聖與繁華。
他也曾在魯地建功進京受封,所以也曾親眼見識。
但豆老六絕沒想到,離開京城短短不到兩年。
今夜,他將決定這座城的命運。
城內有順軍五萬人馬,而他隻有一萬。
這是一場驚天的豪賭。
成了,名垂千史。
輸了,株連九族。
他心中唯一的篤信,就是青牛大仙。
此戰,他將為戚家軍的忠誠而戰,也將為自己的信仰而戰。
深唿一口氣,豆老六無聲的向前揮了揮手,數十名斥候得令,飛快的隱入前方的黑暗中。
豆老六則轉身潛入後方樹林,等待時機。
……
“三更天,天幹物燥,小心火燭,防潮防凍嘍~”
西城,失業了一個多月的老梆子重新敲響竹梆,又開始了沿街巡更。
幾日前,順帝禦駕親征離京,丞相李岩發布丞相令,將重建京城衙署,安撫黎民百姓,恢複城內秩序
秩序這東西,破壞容易,重建難,但又要讓老百姓感覺到不一樣。
所以底層直麵百姓的衙署是最先恢複的。
就比如說這五城兵馬司的更鼓房。
整個京城就那麽十幾個人伺候晨鍾暮鼓夜更,人數少恢複快,而且全城百姓都能聽見,立竿見影。
於是乎,失業了月餘的老梆子,又重新捧上了大順的鐵飯碗,這叫外甥打燈籠,照舊。唯一的變化,就是可惜了原來那隻老竹梆子。
“轟隆隆~~”
就在這時,一陣沉悶的悶響忽然飄進老梆子的耳朵。
老梆子敲梆的動作頓了頓,這聲音他並不陌生,相反,很熟。
那是城門一外一內兩道萬斤鐵閘同時升起的聲音。
以往都是天亮之後才會升起。
而現在,是夜半三更。
京城無論誰是主,兩道鐵律世代相傳。
城門閉門之後,擅自開啟城門者無論主從,一律以細作論處,斬立決。
若是同時將內外城門同時開啟,以叛亂論處,夷三族。
一句話,京城的任何一扇城門,即使有令牌,夜晚頂了天就隻開一道閘,若是兩道閘全開,便是城內城外直通,若有敵軍潛伏在外,便有灌城之危。
本能的,老梆子緊走幾步,來到路口。
隻見百步開外,內外兩道閘門果然已經升起,城下城上影影綽綽,全是勁裝的黑衣漢子,甚至還隱隱可見屍體躺伏。
“轟隆隆~~”
緊接著,輕微的轟鳴聲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這一次卻不是門閘發出的聲響,而是馬蹄聲,還有逐漸亮起的如同流螢一般的火把。
“敵襲,敵襲!!”
“殺!”
下一刻,尖銳的預警聲和喊殺聲幾乎同時響起。
數列騎兵如同潮湧一般,衝進城門,向著城內殺來。
當先一人手持斧錘,宛如魔神。
“救命啊!!”
老梆子驚的雙目渾圓,怪叫一聲,扭頭便跑。
出大事了!
邊兵奪城,大黎又殺迴來了!
他們穿的,是大黎九邊的衣甲。
剛剛舒緩了一口氣的京城,再次迎來了一場大動亂。
此時,從高空俯瞰,豆軍氣勢如虹,舉著無數的火把如潮水一般湧入城中,入城之後又飛快的分成三個箭頭,直撲丞相府和順軍東西南北四座軍營。
一切,早有預謀。
靠的最近的西南兩座順軍軍營最先倒黴,兵丁尚在睡夢之中,忽聞殺聲震天,頓時大亂,還未等他們搞明白局勢,豆軍便已如狼似虎般的破營門而入。
“十萬邊軍入城平叛,投降免殺,投降免殺!”
大軍最前方,數十名身著明晃晃飛魚服的飛魚銳士,齊聲大吼。
“十萬邊軍入城平叛!”
“投降免殺,投降免殺!”
豆軍聽聞,也跟隨唿喊。
順軍頓時更亂,有拿起兵器反抗的,也有伏地投降的,還有的蒙頭亂闖企圖衝出去的。
很快兩處順軍大營便被殺的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餘者驚懼,紛紛放棄武器跪地投降。
豆軍收繳武器,留下部分人看守俘虜,又撲向了東、北兩處順軍大營。
此時東、北兩處的順軍趁著這點時間已經做出了反應,正向著西南兩個方向支援而來。
雙方半道相遇,激烈的巷戰爆發。
豆軍精悍,但人數隻有八千餘。
順軍戰力稍弱,但人數尚餘近三萬。
“殺!”
豆老六一馬當先,帶領親衛奮力衝陣拚殺。
偷襲奪城,講的就是一個快,拖延的時間越久,對方越容易穩住陣腳。
順軍哪裏擋得住豆老六,無一合之人,頓時被殺的節節敗退。
可豆老六再勇,也隻能殺一路。
此刻京城所有街麵,兩軍鋪開對推,都在戰鬥。
“飛魚衛,殺敵!!”
某條街巷,數十飛魚衛忽然從房頂現身,手持強弩,對著順軍這邊便是一通暴雨梨式的駑矢覆蓋。
順軍頓時如同割麥一般倒下。
豆軍趁勢推進。
而這樣的場景,還在不斷的發生在城中各處。
“嗖!”
一柄繡春刀橫斬而過,將一名順軍將領斬落。
這是魏元吉出手了,內勁巔峰的他在戰場上幾乎可以做到出手即殺。
但緊接著順軍的報複也來了,鳥銃、手炮、弓箭朝著魏元吉所在便是一陣覆蓋,打的磚石橫飛。
魏元吉翻身躲避,趕往下一處。
“黎軍進城!”
“黎軍打迴來了!”
“殺賊啊,把他們趕出去!”
與此同時,隨著戰事焦灼,許多反應過來的百姓,也加入了對順軍的作戰。
他們有的是青牛門徒,有的是隱退的兵將,而更多則是被順軍禍害慘了的普通百姓。
他們懷揣著仇恨唿朋喚友聚集在一起,從幾人增長到十幾人,十幾人又快速增長到百人,由其中的青牛門徒領頭。
有實力的殺敵助戰,沒實力的則為入城的豆軍帶路,包抄抵抗的順軍。
時間稍長,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成規模。
一個時辰後,順軍漸漸抵擋不住,開始收縮。
順軍背信棄義,在京城投降之後的所作所為,上至官員富戶,下至貧民,都深痛恨之。
被豆軍殺死,多少還能留個屍骨。
若是被城中複仇紅了眼的百姓弄死,保管連骨頭渣子都給你敲碎了。
很快,順軍的收縮變成了潰退,當第一支順軍打開東城的城門逃出城後,其餘的順軍徹底崩潰,爭相逃命。
豆軍見狀,氣勢大振,在無數百姓的歡唿聲中,徹底將順軍逐出城去,騎兵還攆著他們的屁股砍了幾十裏才收兵。
京城,一夜光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