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漸的亮了,然而太陽並沒有出來,洛陽皇宮正德大殿裏顯得異常的陰暗。(.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漢靈帝劉宏端坐在正德大殿的皇帝禦座上,肥胖的臉上透著抑止不住的喜悅,滿臉充斥著得意的笑容,兩隻小眼睛掃視著殿下的群臣。
“眾位大臣,南陽大捷,中原從此無憂矣。右中郎將朱雋居功甚偉,手下將士亦忠勇可嘉。眾位大臣認為該如何獎賞?”
南陽大捷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洛陽,大臣們當然知道了南陽大捷的真相,朱雋手下的三萬多大漢中央軍幾乎傷亡殆盡,僅僅剩下三千多人。不過大家誰也沒有把朝廷官軍的傷亡當迴事,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勝利了才是硬道理。
“皇上,南陽大捷,皆朝廷官軍力戰得勝。右中郎將朱雋居中指揮,臨危不懼,騎都尉曹操親陷敵陣,力戰群賊,佐軍司馬孫堅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皆南陽大捷之功臣也。而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待戰鬥結束之機才趕到戰場,雖然俘虜了黃巾軍,但是實無功勞可言。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更是在戰鬥結束之後才趕來戰場,不僅無功,反而應當追究其貽誤戰機之罪。”
大將軍何進率先說話,他笑地走上前來,朝漢靈帝劉宏深深的拜了一拜,對南陽之戰作了總結式發言。作為剿滅黃巾軍的全國總指揮,對於如何獎賞這些立功將士,他還是最有發言權的,他的一席話,南陽之戰的功過由些而定。
“皇上,臣以為大將軍何進所言極是。南陽大捷,皆朝廷官軍之力,理當獎賞朝廷官軍之將領。至於徐璆、秦頡、楊林等州、郡兵勇,僅僅協同作戰而已,既無大功,亦\t無大過,既不必獎賞,也不必追究其貽誤戰機之罪。”
司徒袁隗連忙站了出來,開始為徐璆、秦頡、楊林等人說話。這倒不是他與楊林有什麽牽連,而是為徐璆、秦頡說話而已。在殿下群臣中,司徒袁隗也算得上是老資格的朝臣了,身後更是顯赫的袁氏家族,由他來替徐璆、秦頡開脫,還是比較合適的。
“皇上,臣以為朱雋不僅無功,反而有罪。朱雋領兵討伐南陽黃巾,久戰無功,疏於防範,反讓南陽黃巾夜襲官軍大營,朝廷官軍傷亡慘重,十去其九,要不是將士拚死力戰,恐怕自身喪於賊手矣。[.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後來遼東楊林趕到,方得脫身。且南陽黃巾皆降於遼東楊林,與朱雋何幹?似這等敗軍之將,如果還要加以獎賞,難道要其他將領亦如此效法?”
就在滿朝文武大臣歡慶勝利的時候,司空張溫突然發難,而且說得句句在理,矛頭直指領軍大將朱雋。大殿裏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在這個節骨眼上,誰也不願意出來觸了大將軍何進的黴頭。
“司空大人恐怕隻是聽信了一麵之辭,現有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的奏章為證。朝廷官軍遭到夜襲不假,然而朱雋將軍率眾力戰,以三萬之朝廷官軍拖住了南陽黃巾的二十五人馬,讓楊林的騎兵趕到,反過來包圍了南陽黃巾。那南陽黃巾見大勢已去,自好投降。故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上奏為朱雋將軍請功,稱遼東官兵趕到,黃巾已經疲憊不堪,自己隻是順手牽羊、清掃戰場而已,大功應歸於朝廷官軍。”
大將軍何進狠狠地瞪了司空張溫一眼,他可是朝廷大軍的總指揮,你在這裏詆毀朝廷官軍,這不是給我抹黑嗎?讓你帶三萬人去與二十五萬人交戰,能留條老命就不錯了,還在這裏苛求勝利的代價,真是眼高手低。
“既然如此,那就隻獎賞朝廷官軍將領。擬旨,朱雋、曹操、孫權平賊有功,予以重賞。朱雋拜右車騎將軍,光祿大夫,增邑五千,封錢塘侯,領河南尹,即刻振旅還京師。曹操拜典軍校尉,遷為濟南相。孫堅拜別部司馬,遷為議郎。徐璆、秦頡、楊林等人無功亦無過,不獎亦不罰。”
漢靈帝劉宏看群臣再無疑議,就一錘定音了,他不由得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往日隻要是一開朝會,群臣們便爭論不休,讓他苦不堪言,象躲瘟神一般地躲避這些大臣。而象這樣和諧的朝會,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見過了。
“皇上,臣以為應當追究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欺君罔上,圖謀不軌之罪。那楊林將抓獲的大批黃巾俘虜押迴遼東、涿郡、漁陽,名為開荒種田,實則蓄養反賊,居心不良矣。望皇上明察,治楊林不臣之罪。”
就在漢靈帝劉宏以為今天的和諧朝會要圓滿結束的時候,司空張溫再次發難,矛頭直指楊林。一時之間,群臣訝然。楊林擄獲俘虜開荒種田之事,人皆知之,然而楊林與這些大臣們沒有任何交往,竟然無一人為楊林開脫。
“司空所言,朕早已知曉。那楊林抓獲俘虜,屯田開荒,實為安置流民、減少黃巾兵源之善舉,也是增加邊境漢民、防止蠻夷內侵之良策。司空多慮了,此事不必再提。”
楊林抓獲俘虜,開荒種田之事,早已通過張讓上奏漢靈帝劉宏,且青州刺史龔景、豫州刺史王允、幽州刺史劉虞也具表上奏,稱此舉乃保境安民之善策,漢靈帝劉宏當然不會聽司空張溫的一麵之辭。
“皇上,南陽黃巾已滅,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請旨班師迴遼東。如今黃巾大勢已去,尚有廣宗張角、東郡卜已兩股黃巾未滅,臣以為讓楊林帶領遼東官兵去討伐東郡卜已為善,請皇上下旨。”
大將軍何進再次走上前來,向漢靈帝劉宏提出攻打東郡卜已。朱雋的兵馬已經所剩無己,朝廷再也派不出新的兵力,隻好借助楊林的騎兵了。漢靈帝劉宏點點頭,即刻下旨。
“傳旨,命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率兵討伐東郡黃巾。”
……
自從南陽太守秦頡上任以來,宛城一直由黃巾軍占領著,害得他在南陽的荒野裏當了幾個月的太守。如今南陽黃巾已經被徹底平定了,他終於來到了他的治所?——位於宛城的南陽太守府。
此時的南陽太守府就和整個宛城一樣,已經破亂不堪,滿目瘡痍,宛城裏連個修善的工匠都找不到,隻好命令南陽鄉勇,把太守府草草整理一番,新的秦家店就算是開張營業了。
南陽太守秦頡來到南陽太守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歡送朝廷大軍班師迴朝,順便歡送遼東騎兵赴東郡平賊和荊州鄉勇返鄉。在剛剛整理幹淨的太守府裏,各路大軍的主要將領齊聚一堂,把酒言歡。秦頡更是眉開眼笑,首先上前祝賀朱雋。
“恭喜將軍大人,此次平定南陽黃巾,班師迴朝,將軍功垂青史矣。”
然而朱雋的心情並不好,他強裝笑顏接受著眾人的祝賀,根本沒有心思在這裏和大家飲酒作樂。朝廷宣旨的太監剛剛走,雖然他升官受獎,功德圓滿,卻無法令他開心起來。
“秦大人過譽了,此次平定南陽黃巾,皆各位之功。皇上重獎微臣,讓微臣深感惶恐。”
朱雋謙虛地笑了笑,和秦頡寒暄幾句,然後就和將領們言及其他,再也不提平定南陽黃巾之事。酒至半酣,曹操突然站了起來,眯著一對小眼睛,笑的向楊林敬酒。
“楊林大人,此次剿滅南陽黃巾之戰,遼東騎兵行動神速,剛好在朝廷大軍殺出重圍時趕到,一舉平定南陽黃巾。我對楊林大人把握戰場時機的能力真是深感佩服啊,特地敬你一杯酒。”
“嗬嗬,這就叫無巧不成書嘛。”
楊林打了個哈哈,應付了一句。心裏去在嘀咕,曹操這家夥是對巧合感到奇怪,還是真的起了疑心?秦明、秦亮這兩個家夥真是誤事,竟然沒有殺掉曹操這個禍根,什麽時候再有機會呢?
“各位少喝些酒吧,明白大軍就得動身,切不可誤了大事。”
朱雋突然擺了擺手,打斷了正要說下去的曹操。主將沒有了興致,將領們也備感拘謹,整個宴會都沉浸在一種勉強的氣氛中。就連作為主人的南陽太守秦頡,也受到了這種氣氛的影響,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匆匆忙忙,酒宴不得不草草收場。
月上東山的時候,將領們魚貫而出,一起走出南陽太守府,楊林正待打馬離開,朱雋突然向楊林招招手,招唿楊林陪他走走。兩個人牽著馬,慢慢地朝著宛城的北門走去。
“楊林大人,這次平定南陽黃巾,楊林大人居功甚偉,卻將功勞推給我等,實在是受之有愧。今皇上嘉獎我等,更是令人羞愧難安。楊林大人何以如此?”
楊林輕輕地笑了笑,南陽戰事一結束,他就給漢靈帝劉宏上了奏章,把功勞全部的給了朱雋。這並不是他不想要功勞,而是有功說不出口,幹脆做個好事,讓朱雋感激自己。
“將軍大人率兵平定黃巾,立下不朽之功,受此嘉獎理所應當。至於楊林之功,將軍大人不必掛懷,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多的是。”
朱雋淡淡地笑了笑,年長的皇甫嵩把功勞讓給了他,沒想到這年青的楊林也把功勞讓給了他,怎麽高尚的君子都讓自己碰到了?不由得看了楊林一眼,眼神裏浮現出些許讚賞。
“楊林大人精於騎兵作戰,在幽州邊境大有可為,將來一定會是國家棟梁之才。但願楊林大人在幽州大展鴻圖,為保境安民立下汗馬功勞。”
“嗬嗬……”
楊林笑了,輕輕的笑聲在寂靜的宛城街道上彌漫。此時的宛城裏幾乎沒有居民,街上空蕩蕩的,隻有一些將領和親兵,遠遠地跟在楊林和朱雋的身後,悄無聲息地走著。
“眾位大臣,南陽大捷,中原從此無憂矣。右中郎將朱雋居功甚偉,手下將士亦忠勇可嘉。眾位大臣認為該如何獎賞?”
南陽大捷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洛陽,大臣們當然知道了南陽大捷的真相,朱雋手下的三萬多大漢中央軍幾乎傷亡殆盡,僅僅剩下三千多人。不過大家誰也沒有把朝廷官軍的傷亡當迴事,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勝利了才是硬道理。
“皇上,南陽大捷,皆朝廷官軍力戰得勝。右中郎將朱雋居中指揮,臨危不懼,騎都尉曹操親陷敵陣,力戰群賊,佐軍司馬孫堅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皆南陽大捷之功臣也。而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待戰鬥結束之機才趕到戰場,雖然俘虜了黃巾軍,但是實無功勞可言。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更是在戰鬥結束之後才趕來戰場,不僅無功,反而應當追究其貽誤戰機之罪。”
大將軍何進率先說話,他笑地走上前來,朝漢靈帝劉宏深深的拜了一拜,對南陽之戰作了總結式發言。作為剿滅黃巾軍的全國總指揮,對於如何獎賞這些立功將士,他還是最有發言權的,他的一席話,南陽之戰的功過由些而定。
“皇上,臣以為大將軍何進所言極是。南陽大捷,皆朝廷官軍之力,理當獎賞朝廷官軍之將領。至於徐璆、秦頡、楊林等州、郡兵勇,僅僅協同作戰而已,既無大功,亦\t無大過,既不必獎賞,也不必追究其貽誤戰機之罪。”
司徒袁隗連忙站了出來,開始為徐璆、秦頡、楊林等人說話。這倒不是他與楊林有什麽牽連,而是為徐璆、秦頡說話而已。在殿下群臣中,司徒袁隗也算得上是老資格的朝臣了,身後更是顯赫的袁氏家族,由他來替徐璆、秦頡開脫,還是比較合適的。
“皇上,臣以為朱雋不僅無功,反而有罪。朱雋領兵討伐南陽黃巾,久戰無功,疏於防範,反讓南陽黃巾夜襲官軍大營,朝廷官軍傷亡慘重,十去其九,要不是將士拚死力戰,恐怕自身喪於賊手矣。[.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後來遼東楊林趕到,方得脫身。且南陽黃巾皆降於遼東楊林,與朱雋何幹?似這等敗軍之將,如果還要加以獎賞,難道要其他將領亦如此效法?”
就在滿朝文武大臣歡慶勝利的時候,司空張溫突然發難,而且說得句句在理,矛頭直指領軍大將朱雋。大殿裏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在這個節骨眼上,誰也不願意出來觸了大將軍何進的黴頭。
“司空大人恐怕隻是聽信了一麵之辭,現有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的奏章為證。朝廷官軍遭到夜襲不假,然而朱雋將軍率眾力戰,以三萬之朝廷官軍拖住了南陽黃巾的二十五人馬,讓楊林的騎兵趕到,反過來包圍了南陽黃巾。那南陽黃巾見大勢已去,自好投降。故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上奏為朱雋將軍請功,稱遼東官兵趕到,黃巾已經疲憊不堪,自己隻是順手牽羊、清掃戰場而已,大功應歸於朝廷官軍。”
大將軍何進狠狠地瞪了司空張溫一眼,他可是朝廷大軍的總指揮,你在這裏詆毀朝廷官軍,這不是給我抹黑嗎?讓你帶三萬人去與二十五萬人交戰,能留條老命就不錯了,還在這裏苛求勝利的代價,真是眼高手低。
“既然如此,那就隻獎賞朝廷官軍將領。擬旨,朱雋、曹操、孫權平賊有功,予以重賞。朱雋拜右車騎將軍,光祿大夫,增邑五千,封錢塘侯,領河南尹,即刻振旅還京師。曹操拜典軍校尉,遷為濟南相。孫堅拜別部司馬,遷為議郎。徐璆、秦頡、楊林等人無功亦無過,不獎亦不罰。”
漢靈帝劉宏看群臣再無疑議,就一錘定音了,他不由得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往日隻要是一開朝會,群臣們便爭論不休,讓他苦不堪言,象躲瘟神一般地躲避這些大臣。而象這樣和諧的朝會,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見過了。
“皇上,臣以為應當追究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欺君罔上,圖謀不軌之罪。那楊林將抓獲的大批黃巾俘虜押迴遼東、涿郡、漁陽,名為開荒種田,實則蓄養反賊,居心不良矣。望皇上明察,治楊林不臣之罪。”
就在漢靈帝劉宏以為今天的和諧朝會要圓滿結束的時候,司空張溫再次發難,矛頭直指楊林。一時之間,群臣訝然。楊林擄獲俘虜開荒種田之事,人皆知之,然而楊林與這些大臣們沒有任何交往,竟然無一人為楊林開脫。
“司空所言,朕早已知曉。那楊林抓獲俘虜,屯田開荒,實為安置流民、減少黃巾兵源之善舉,也是增加邊境漢民、防止蠻夷內侵之良策。司空多慮了,此事不必再提。”
楊林抓獲俘虜,開荒種田之事,早已通過張讓上奏漢靈帝劉宏,且青州刺史龔景、豫州刺史王允、幽州刺史劉虞也具表上奏,稱此舉乃保境安民之善策,漢靈帝劉宏當然不會聽司空張溫的一麵之辭。
“皇上,南陽黃巾已滅,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請旨班師迴遼東。如今黃巾大勢已去,尚有廣宗張角、東郡卜已兩股黃巾未滅,臣以為讓楊林帶領遼東官兵去討伐東郡卜已為善,請皇上下旨。”
大將軍何進再次走上前來,向漢靈帝劉宏提出攻打東郡卜已。朱雋的兵馬已經所剩無己,朝廷再也派不出新的兵力,隻好借助楊林的騎兵了。漢靈帝劉宏點點頭,即刻下旨。
“傳旨,命幽州校尉、遼東太守楊林率兵討伐東郡黃巾。”
……
自從南陽太守秦頡上任以來,宛城一直由黃巾軍占領著,害得他在南陽的荒野裏當了幾個月的太守。如今南陽黃巾已經被徹底平定了,他終於來到了他的治所?——位於宛城的南陽太守府。
此時的南陽太守府就和整個宛城一樣,已經破亂不堪,滿目瘡痍,宛城裏連個修善的工匠都找不到,隻好命令南陽鄉勇,把太守府草草整理一番,新的秦家店就算是開張營業了。
南陽太守秦頡來到南陽太守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歡送朝廷大軍班師迴朝,順便歡送遼東騎兵赴東郡平賊和荊州鄉勇返鄉。在剛剛整理幹淨的太守府裏,各路大軍的主要將領齊聚一堂,把酒言歡。秦頡更是眉開眼笑,首先上前祝賀朱雋。
“恭喜將軍大人,此次平定南陽黃巾,班師迴朝,將軍功垂青史矣。”
然而朱雋的心情並不好,他強裝笑顏接受著眾人的祝賀,根本沒有心思在這裏和大家飲酒作樂。朝廷宣旨的太監剛剛走,雖然他升官受獎,功德圓滿,卻無法令他開心起來。
“秦大人過譽了,此次平定南陽黃巾,皆各位之功。皇上重獎微臣,讓微臣深感惶恐。”
朱雋謙虛地笑了笑,和秦頡寒暄幾句,然後就和將領們言及其他,再也不提平定南陽黃巾之事。酒至半酣,曹操突然站了起來,眯著一對小眼睛,笑的向楊林敬酒。
“楊林大人,此次剿滅南陽黃巾之戰,遼東騎兵行動神速,剛好在朝廷大軍殺出重圍時趕到,一舉平定南陽黃巾。我對楊林大人把握戰場時機的能力真是深感佩服啊,特地敬你一杯酒。”
“嗬嗬,這就叫無巧不成書嘛。”
楊林打了個哈哈,應付了一句。心裏去在嘀咕,曹操這家夥是對巧合感到奇怪,還是真的起了疑心?秦明、秦亮這兩個家夥真是誤事,竟然沒有殺掉曹操這個禍根,什麽時候再有機會呢?
“各位少喝些酒吧,明白大軍就得動身,切不可誤了大事。”
朱雋突然擺了擺手,打斷了正要說下去的曹操。主將沒有了興致,將領們也備感拘謹,整個宴會都沉浸在一種勉強的氣氛中。就連作為主人的南陽太守秦頡,也受到了這種氣氛的影響,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匆匆忙忙,酒宴不得不草草收場。
月上東山的時候,將領們魚貫而出,一起走出南陽太守府,楊林正待打馬離開,朱雋突然向楊林招招手,招唿楊林陪他走走。兩個人牽著馬,慢慢地朝著宛城的北門走去。
“楊林大人,這次平定南陽黃巾,楊林大人居功甚偉,卻將功勞推給我等,實在是受之有愧。今皇上嘉獎我等,更是令人羞愧難安。楊林大人何以如此?”
楊林輕輕地笑了笑,南陽戰事一結束,他就給漢靈帝劉宏上了奏章,把功勞全部的給了朱雋。這並不是他不想要功勞,而是有功說不出口,幹脆做個好事,讓朱雋感激自己。
“將軍大人率兵平定黃巾,立下不朽之功,受此嘉獎理所應當。至於楊林之功,將軍大人不必掛懷,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多的是。”
朱雋淡淡地笑了笑,年長的皇甫嵩把功勞讓給了他,沒想到這年青的楊林也把功勞讓給了他,怎麽高尚的君子都讓自己碰到了?不由得看了楊林一眼,眼神裏浮現出些許讚賞。
“楊林大人精於騎兵作戰,在幽州邊境大有可為,將來一定會是國家棟梁之才。但願楊林大人在幽州大展鴻圖,為保境安民立下汗馬功勞。”
“嗬嗬……”
楊林笑了,輕輕的笑聲在寂靜的宛城街道上彌漫。此時的宛城裏幾乎沒有居民,街上空蕩蕩的,隻有一些將領和親兵,遠遠地跟在楊林和朱雋的身後,悄無聲息地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