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爹,那裏是幹什麽的?是兵營嗎?”
一個清脆的女童用那帶著些稚氣的聲音指著前麵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問道,那是一處占地超過五十畝的地方,四周修有兩丈高的夯土圍牆,但在外麵遠遠的依然能看到圍牆裏麵許多高大的建築。
這些建築都很高,但又與普通的房屋不同,一個個好像一個大圍子,圓圓矮矮的樣子,但每一棟都起碼六丈高。
圍樓與圍樓之間,還有一條長長的通道,上麵搭著一個頂棚,使得通道如同一條長廊。
四十餘歲的中年男子一手牽著五歲女兒的手,從那土樓收迴目光,笑著迴道,“這是我們縣裏的糧站。”
“爹,啥叫糧站?”
“就是糧食收購站。”另一邊,一個稍大些的男孩子高聲答道,男孩看起來有十一二歲的樣子,看著有些偏瘦弱,但很精神。走起路來,跟個大人似的。
他看見妹妹還是不太懂什麽是糧食收購站,便向她解釋,“就是咱們田地收的糧食,以後都拉到這裏來賣。”
小女孩點了點頭,也不知道到底明白了沒有。
中年男子卻是心情有些緊張,他們家住的地方離這裏並不遠,距縣城不到十裏的一個小村子。中年男子原來是一個佃農,靠佃地過日子。雖然一年到頭,麵朝黃土背朝天,可披星戴月的勞作,一年到頭也混不到一家人的溫飽。
若是正常年頭,勤儉節約,還勉強能渡過。就怕災荒,什麽水災旱災蟲災,一遇災就得饑荒,就得借債,有時甚至得賣兒賣女換點救命糧。
男子十六歲就娶妻了,娶的還是鄰村的一位親戚表妹,還是換親。他的妹妹嫁給了妻子的哥哥,如此算是不用出額外的彩禮和嫁妝。讓兩個貧窮的家庭節省了一大筆錢。在明朝末年,不通過這種換親,或者養童養媳的方式,貧窮百姓都很難娶到老婆。
不過十六歲娶妻。到如今十幾年間,妻子先後為他生了十個兒女,三子七女,其中兩個男孩一個女兒夭折,剩下的一子六女。也都算養大了。但現在身邊就剩下了一子一女,其餘的五個女兒,都是在過去的十餘年的災荒之年,無奈賣掉了。最大的那個十二歲賣給了王府做丫環,最小的那個賣掉時才七歲,比眼下的身邊的二妮也才隻大一點。
一想到這些,中年男子就忍不住流淚。
可世道就是如此艱難,一家人能活到現在都著實不容易。
不過如今,眼看著日子終於要熬出頭了。
之前朝廷下令,讓各地減租減息。
他租種的是開封周王府的地。其實那地本來就是他家的,是他祖上辛苦積攢置下的二十畝地。後來在他父親手裏,撐不過那些可怕的賦稅勞役,最後投獻到了周王府,從此家裏的地成了周王的地,他家成了周王的佃農。他每年種的還是過去自家的地,但不再需要向朝廷交糧,也不用再交那些差役丁銀,雖然也還得交不少稅費,但比起從前要好了許多。(.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他給周王府種了幾十年的地。打小就伺弄那些地,每年定期上交籽粒。如果不遇災,還是能活的下來的,畢竟王府的籽粒比官府收的要少。額外的攤派也少了許多。
但這些年總是隔三差五的就風不調雨不順,使的他最後總要向周王府借糧。今次借三鬥下迴借五升,積少成多,欠來欠去,他都已經是滿身的債了。
好在周王府也不會逼的太緊,每年勉強糊口外。掙的那點全都進了周王府,甚至包括自己的大丫頭,就是因為無力還債,最後送入周王府抵債的。
今年朝廷改朝換代,新皇帝說要減租減息,利息不得超過一分五,如果付的息超過本金一倍,就不用再付利息,隻需要償還本金就好。如果付的利息超過本金兩倍了,那麽本利全消,債務消除了。
田地的租也減了,一律改為田地產出的三成五。
一開始聽到這消息時,劉貴是不相信的。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換了誰當皇帝坐天下,不也還是那些縉紳們的天下。
後來有人告訴他,周王那是大明的周王,如今是劉家的大漢天下了,周王不再是王爺了。可能會給他們減租減息。
果然,拖了很長時間後,周王府的管事還是來通知了大家,以後減租減息,按朝廷的法令辦。
劉貴很激動,他找出村頭的學堂老先生,讓他幫著自己算了下帳,盤點了下債務。給老先生打了一斤酒,送了兩條魚後,老先生幫他算了半天,最後告訴他,這些年他借的債加起來並不多,多的是利息。
一年年的還不清債,利滾利的就多了。不過他這些年陸陸續續的也還了不少,尤其還曾經把女兒送去抵債了,算起來,付的利息其實早超過兩倍了,真要算起來,利息都超過本金五六倍了不止了。
劉貴去了王莊的管事家,送了酒和魚肉,總算得帳房給他盤了帳,最後確定利息過了本金兩倍,債務消除。
當天劉貴迴到家後,激動的哭了,抱著老婆孩子一通痛哭。這些年來,那些債就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他的背上,壓的他喘不過氣來。才四十出頭,就已經花白了頭發,佝僂了身子。
十個兒女,更隻剩下了一雙兒女在身邊,父親當初生病,都沒錢醫治,眼睜睜的看著疼死在床上。
沒有了債務,不僅僅是一身輕,他感覺天都更藍了,甚至老婆臉上的皺紋都似乎少了幾條。
債消了,租減輕了,生活漸漸好起來。
新的皇帝新的朝廷,衙門裏的官員雖然大多還是從前的那些人,但劉貴感覺這些人態度好了許多。
也沒有人再隔三差五的來亂收什麽這種費那種錢了。
前段時間,麥子灌漿,偏逢久旱不雨,可把劉貴急的不輕,眼看著日子要好過了,卻又遇旱,這個時候一旱。沒水灌漿,可是要顆粒無收的。
不少地主開始請人打深井,可打井的費用不便宜,剛消了債的劉貴還負擔不起。他隻能拿肩膀去挑水。可離河太遠,挑一擔水得走五裏路。
劉貴一家老小上陣,挑上一天,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當他要絕望之時,原來經常下鄉來吆五喝六的王班頭來了。還告訴他們說,他是下來蹲點,帶領大家抗旱的。他們村子,就是王班頭的包幹責任區。
王班頭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了一群人過來,他們開始在田裏打井,又組織人挖渠修溝,架設水車。
莊裏的人前所未有的齊心,大家沒日夜的忙了幾天,井終於出水了。看著水嘩嘩的流入田裏,劉貴當時真的覺得世道大變了。
尤其是最後王班頭居然沒找大家征要打井錢,孝敬錢之類的時候,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
最後王班頭告訴他們,打井和水車的錢,都是上麵的專項拔銀,幫助大家抗旱的。
麥子終於有了水,順利的灌漿,眼看著今年的收成保住了。
這天,王班頭又帶了人過來。如今莊裏的人開會,介紹說那人是縣裏糧站的人。
那人親自跟大家介紹,原來這人是上麵派來的,據說是來自朝廷新設立的一個叫什麽糧食總署的衙門。糧食部署在各省府縣鄉都建了糧站。
他告訴大家。以後大家既不需要親自辛苦的去指定的省城府城,走幾百裏甚至上千裏去京師交糧了。也不會再有胥吏來鄉下收糧,各種火耗加征。更不會有奸商趁機把大家收下的新糧賤價收入,換給他們銀子讓他們去折銀交稅了。
今年朝廷將實行全新的政策。
朝廷的兩稅從夏秋改到秋冬兩季,兩稅田賦折銀,但夏稅是到秋後開征。秋稅是到冬季再征,這樣給了百姓充足的時間收獲和賣糧。
而且為了保障百姓的利益,不被奸商們盤剝,朝廷特設立了糧食部署,在各地設立了糧站。以後百姓不再按圖甲製一起納糧,而是各家納各家的糧。不會出現一甲十戶有一戶逃亡,剩下九戶得把十戶稅交齊的情況。
同時,朝廷兩稅是折銀收稅。
但百姓不用再擔心沒有銀錢可用,不用擔心每年糧食收獲後,糧價大跌,銀價大漲的情況,更不用擔心交稅時,銀子成色不足,銀錠需加征火耗等情況而要多加銀。因為如今征兩稅,統一收銀元券。銀元券不會有成色不足,不需加征火耗。
糧站的那人當天還帶來一個好消息,他跟大家提出糧食定購。麥子還在田地,還得有個半個多月才收獲,可他卻在看過田裏的糧食後,表示願意預購,而且還先付定金。
這又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但當聽到真能拿到預付的錢款,而且他們還願意給出一個讓大家都非常驚訝滿意的保護收購價後,莊裏的人都迫不急待的在縣裏胥吏書辦的見證下,與縣糧站的人簽下了預購契約。
劉貴有二十畝麥田,按估計,他的這二十畝地今年很不成,估計能有每畝一石五左右的收成。二十畝地就是三十石麥子,王府的租子是三成五,那就是十石零五鬥。他還能剩下十九石五鬥。
劉貴心裏算了算,他和老婆加兩個孩子外加老母親五口人,如果省著點吃,那麽一家人一年有一千斤糧食也差不多了。
這樣一算,他起碼還能拿出十一二石麥子來賣。
糧站的人告訴他們,以後糧站收糧,不再按石鬥計量,而是按斤計算,百斤為一擔。糧站給出的麥子收購價是每擔兩塊銀元,這個價錢相當於原來每石兩塊五了。
按糧站的人所說的,今年並不是一個豐年,朝廷也沒有什麽積儲,而且這幾年各地用兵,加上移民等,需要的糧食很多。
所以糧食部署給出的預購價是在現價基礎上上調過的,是一個公道的價格。穀價還要更高一些,能達到兩塊五,米價甚至能達到三塊五到三塊七左右。這是糧食部署預計的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糧價。
因此這次的預購價是給了保護價的,充份保護了百姓的利益。
劉貴最後簽了十二石糧食定購契約,上麵約定等夏糧收獲後,糧站會以每擔百斤兩塊銀元的價格收購他們家十二石麥子,總糧款二十四塊,並提前預付兩成定金,也就是四塊八角。剩餘糧款則在劉貴把麥子交給糧站後,糧站立即付清,絕不拖欠。”
拿著自己的那一份契約,以及按了手印後領到的四元八角的銀元券,劉貴真有種做夢般的感覺。
糧站的人甚至告訴他,等夏收過後,麥子脫粒曬幹後,到時糧站會親自趕車過來拉糧,都不用他們送到糧站去,哪怕隻有十裏路,也不用他們麻煩。所有的糧食一律稱重,不會有什麽大鬥小鬥。而且稱都會是統一公正的稱,絕不會缺斤少兩,百姓可以監督測試。
糧站的人還跟他們承諾,糧站到時一手收糧,一手付剩餘糧款,絕不拖欠,也絕不會讓衙門的人來代扣什麽稅款之類的。
自那天以後,大家都在等著糧食成熟的那天,好希望早一點把麥子交給糧站,也好早拿到剩餘糧款,要不然大家總有些心裏不踏實,生怕又出什麽變化。
田裏的麥子已經黃了,最近天氣不錯,再過些天就可以開鐮了,趁著還有最好的幾天時間,劉貴今天帶著一雙兒女來縣裏,手裏有了幾塊錢銀元券,這是難得的景象,以往他手裏幾乎沒存住過錢。
這次他打算扯點布,拿迴去讓老婆給一家人做身新衣服。
而且,他還想趕進開封城,去趟周王府,想買點東西去看看大女兒。
順路,他也想來看看這個糧站。
“這是皇帝老爺天大的恩德啊,你們兩個一定要記住皇帝老爺對我們的好。”劉貴望著那新建的糧站,充滿感慨的對身邊的兩個兒女說道。
“沒有大漢天子,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一定得記住。”
小女兒妮子點頭,脆聲聲的道,“嗯,妮妮記住了,沒有皇上,就沒有好日子。”
“對,真乖,一會爹給你買個糖葫蘆。”劉貴高興的大笑著道。(未完待續。)
“爹,那裏是幹什麽的?是兵營嗎?”
一個清脆的女童用那帶著些稚氣的聲音指著前麵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問道,那是一處占地超過五十畝的地方,四周修有兩丈高的夯土圍牆,但在外麵遠遠的依然能看到圍牆裏麵許多高大的建築。
這些建築都很高,但又與普通的房屋不同,一個個好像一個大圍子,圓圓矮矮的樣子,但每一棟都起碼六丈高。
圍樓與圍樓之間,還有一條長長的通道,上麵搭著一個頂棚,使得通道如同一條長廊。
四十餘歲的中年男子一手牽著五歲女兒的手,從那土樓收迴目光,笑著迴道,“這是我們縣裏的糧站。”
“爹,啥叫糧站?”
“就是糧食收購站。”另一邊,一個稍大些的男孩子高聲答道,男孩看起來有十一二歲的樣子,看著有些偏瘦弱,但很精神。走起路來,跟個大人似的。
他看見妹妹還是不太懂什麽是糧食收購站,便向她解釋,“就是咱們田地收的糧食,以後都拉到這裏來賣。”
小女孩點了點頭,也不知道到底明白了沒有。
中年男子卻是心情有些緊張,他們家住的地方離這裏並不遠,距縣城不到十裏的一個小村子。中年男子原來是一個佃農,靠佃地過日子。雖然一年到頭,麵朝黃土背朝天,可披星戴月的勞作,一年到頭也混不到一家人的溫飽。
若是正常年頭,勤儉節約,還勉強能渡過。就怕災荒,什麽水災旱災蟲災,一遇災就得饑荒,就得借債,有時甚至得賣兒賣女換點救命糧。
男子十六歲就娶妻了,娶的還是鄰村的一位親戚表妹,還是換親。他的妹妹嫁給了妻子的哥哥,如此算是不用出額外的彩禮和嫁妝。讓兩個貧窮的家庭節省了一大筆錢。在明朝末年,不通過這種換親,或者養童養媳的方式,貧窮百姓都很難娶到老婆。
不過十六歲娶妻。到如今十幾年間,妻子先後為他生了十個兒女,三子七女,其中兩個男孩一個女兒夭折,剩下的一子六女。也都算養大了。但現在身邊就剩下了一子一女,其餘的五個女兒,都是在過去的十餘年的災荒之年,無奈賣掉了。最大的那個十二歲賣給了王府做丫環,最小的那個賣掉時才七歲,比眼下的身邊的二妮也才隻大一點。
一想到這些,中年男子就忍不住流淚。
可世道就是如此艱難,一家人能活到現在都著實不容易。
不過如今,眼看著日子終於要熬出頭了。
之前朝廷下令,讓各地減租減息。
他租種的是開封周王府的地。其實那地本來就是他家的,是他祖上辛苦積攢置下的二十畝地。後來在他父親手裏,撐不過那些可怕的賦稅勞役,最後投獻到了周王府,從此家裏的地成了周王的地,他家成了周王的佃農。他每年種的還是過去自家的地,但不再需要向朝廷交糧,也不用再交那些差役丁銀,雖然也還得交不少稅費,但比起從前要好了許多。(.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他給周王府種了幾十年的地。打小就伺弄那些地,每年定期上交籽粒。如果不遇災,還是能活的下來的,畢竟王府的籽粒比官府收的要少。額外的攤派也少了許多。
但這些年總是隔三差五的就風不調雨不順,使的他最後總要向周王府借糧。今次借三鬥下迴借五升,積少成多,欠來欠去,他都已經是滿身的債了。
好在周王府也不會逼的太緊,每年勉強糊口外。掙的那點全都進了周王府,甚至包括自己的大丫頭,就是因為無力還債,最後送入周王府抵債的。
今年朝廷改朝換代,新皇帝說要減租減息,利息不得超過一分五,如果付的息超過本金一倍,就不用再付利息,隻需要償還本金就好。如果付的利息超過本金兩倍了,那麽本利全消,債務消除了。
田地的租也減了,一律改為田地產出的三成五。
一開始聽到這消息時,劉貴是不相信的。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換了誰當皇帝坐天下,不也還是那些縉紳們的天下。
後來有人告訴他,周王那是大明的周王,如今是劉家的大漢天下了,周王不再是王爺了。可能會給他們減租減息。
果然,拖了很長時間後,周王府的管事還是來通知了大家,以後減租減息,按朝廷的法令辦。
劉貴很激動,他找出村頭的學堂老先生,讓他幫著自己算了下帳,盤點了下債務。給老先生打了一斤酒,送了兩條魚後,老先生幫他算了半天,最後告訴他,這些年他借的債加起來並不多,多的是利息。
一年年的還不清債,利滾利的就多了。不過他這些年陸陸續續的也還了不少,尤其還曾經把女兒送去抵債了,算起來,付的利息其實早超過兩倍了,真要算起來,利息都超過本金五六倍了不止了。
劉貴去了王莊的管事家,送了酒和魚肉,總算得帳房給他盤了帳,最後確定利息過了本金兩倍,債務消除。
當天劉貴迴到家後,激動的哭了,抱著老婆孩子一通痛哭。這些年來,那些債就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在他的背上,壓的他喘不過氣來。才四十出頭,就已經花白了頭發,佝僂了身子。
十個兒女,更隻剩下了一雙兒女在身邊,父親當初生病,都沒錢醫治,眼睜睜的看著疼死在床上。
沒有了債務,不僅僅是一身輕,他感覺天都更藍了,甚至老婆臉上的皺紋都似乎少了幾條。
債消了,租減輕了,生活漸漸好起來。
新的皇帝新的朝廷,衙門裏的官員雖然大多還是從前的那些人,但劉貴感覺這些人態度好了許多。
也沒有人再隔三差五的來亂收什麽這種費那種錢了。
前段時間,麥子灌漿,偏逢久旱不雨,可把劉貴急的不輕,眼看著日子要好過了,卻又遇旱,這個時候一旱。沒水灌漿,可是要顆粒無收的。
不少地主開始請人打深井,可打井的費用不便宜,剛消了債的劉貴還負擔不起。他隻能拿肩膀去挑水。可離河太遠,挑一擔水得走五裏路。
劉貴一家老小上陣,挑上一天,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當他要絕望之時,原來經常下鄉來吆五喝六的王班頭來了。還告訴他們說,他是下來蹲點,帶領大家抗旱的。他們村子,就是王班頭的包幹責任區。
王班頭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了一群人過來,他們開始在田裏打井,又組織人挖渠修溝,架設水車。
莊裏的人前所未有的齊心,大家沒日夜的忙了幾天,井終於出水了。看著水嘩嘩的流入田裏,劉貴當時真的覺得世道大變了。
尤其是最後王班頭居然沒找大家征要打井錢,孝敬錢之類的時候,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
最後王班頭告訴他們,打井和水車的錢,都是上麵的專項拔銀,幫助大家抗旱的。
麥子終於有了水,順利的灌漿,眼看著今年的收成保住了。
這天,王班頭又帶了人過來。如今莊裏的人開會,介紹說那人是縣裏糧站的人。
那人親自跟大家介紹,原來這人是上麵派來的,據說是來自朝廷新設立的一個叫什麽糧食總署的衙門。糧食部署在各省府縣鄉都建了糧站。
他告訴大家。以後大家既不需要親自辛苦的去指定的省城府城,走幾百裏甚至上千裏去京師交糧了。也不會再有胥吏來鄉下收糧,各種火耗加征。更不會有奸商趁機把大家收下的新糧賤價收入,換給他們銀子讓他們去折銀交稅了。
今年朝廷將實行全新的政策。
朝廷的兩稅從夏秋改到秋冬兩季,兩稅田賦折銀,但夏稅是到秋後開征。秋稅是到冬季再征,這樣給了百姓充足的時間收獲和賣糧。
而且為了保障百姓的利益,不被奸商們盤剝,朝廷特設立了糧食部署,在各地設立了糧站。以後百姓不再按圖甲製一起納糧,而是各家納各家的糧。不會出現一甲十戶有一戶逃亡,剩下九戶得把十戶稅交齊的情況。
同時,朝廷兩稅是折銀收稅。
但百姓不用再擔心沒有銀錢可用,不用擔心每年糧食收獲後,糧價大跌,銀價大漲的情況,更不用擔心交稅時,銀子成色不足,銀錠需加征火耗等情況而要多加銀。因為如今征兩稅,統一收銀元券。銀元券不會有成色不足,不需加征火耗。
糧站的那人當天還帶來一個好消息,他跟大家提出糧食定購。麥子還在田地,還得有個半個多月才收獲,可他卻在看過田裏的糧食後,表示願意預購,而且還先付定金。
這又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但當聽到真能拿到預付的錢款,而且他們還願意給出一個讓大家都非常驚訝滿意的保護收購價後,莊裏的人都迫不急待的在縣裏胥吏書辦的見證下,與縣糧站的人簽下了預購契約。
劉貴有二十畝麥田,按估計,他的這二十畝地今年很不成,估計能有每畝一石五左右的收成。二十畝地就是三十石麥子,王府的租子是三成五,那就是十石零五鬥。他還能剩下十九石五鬥。
劉貴心裏算了算,他和老婆加兩個孩子外加老母親五口人,如果省著點吃,那麽一家人一年有一千斤糧食也差不多了。
這樣一算,他起碼還能拿出十一二石麥子來賣。
糧站的人告訴他們,以後糧站收糧,不再按石鬥計量,而是按斤計算,百斤為一擔。糧站給出的麥子收購價是每擔兩塊銀元,這個價錢相當於原來每石兩塊五了。
按糧站的人所說的,今年並不是一個豐年,朝廷也沒有什麽積儲,而且這幾年各地用兵,加上移民等,需要的糧食很多。
所以糧食部署給出的預購價是在現價基礎上上調過的,是一個公道的價格。穀價還要更高一些,能達到兩塊五,米價甚至能達到三塊五到三塊七左右。這是糧食部署預計的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糧價。
因此這次的預購價是給了保護價的,充份保護了百姓的利益。
劉貴最後簽了十二石糧食定購契約,上麵約定等夏糧收獲後,糧站會以每擔百斤兩塊銀元的價格收購他們家十二石麥子,總糧款二十四塊,並提前預付兩成定金,也就是四塊八角。剩餘糧款則在劉貴把麥子交給糧站後,糧站立即付清,絕不拖欠。”
拿著自己的那一份契約,以及按了手印後領到的四元八角的銀元券,劉貴真有種做夢般的感覺。
糧站的人甚至告訴他,等夏收過後,麥子脫粒曬幹後,到時糧站會親自趕車過來拉糧,都不用他們送到糧站去,哪怕隻有十裏路,也不用他們麻煩。所有的糧食一律稱重,不會有什麽大鬥小鬥。而且稱都會是統一公正的稱,絕不會缺斤少兩,百姓可以監督測試。
糧站的人還跟他們承諾,糧站到時一手收糧,一手付剩餘糧款,絕不拖欠,也絕不會讓衙門的人來代扣什麽稅款之類的。
自那天以後,大家都在等著糧食成熟的那天,好希望早一點把麥子交給糧站,也好早拿到剩餘糧款,要不然大家總有些心裏不踏實,生怕又出什麽變化。
田裏的麥子已經黃了,最近天氣不錯,再過些天就可以開鐮了,趁著還有最好的幾天時間,劉貴今天帶著一雙兒女來縣裏,手裏有了幾塊錢銀元券,這是難得的景象,以往他手裏幾乎沒存住過錢。
這次他打算扯點布,拿迴去讓老婆給一家人做身新衣服。
而且,他還想趕進開封城,去趟周王府,想買點東西去看看大女兒。
順路,他也想來看看這個糧站。
“這是皇帝老爺天大的恩德啊,你們兩個一定要記住皇帝老爺對我們的好。”劉貴望著那新建的糧站,充滿感慨的對身邊的兩個兒女說道。
“沒有大漢天子,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一定得記住。”
小女兒妮子點頭,脆聲聲的道,“嗯,妮妮記住了,沒有皇上,就沒有好日子。”
“對,真乖,一會爹給你買個糖葫蘆。”劉貴高興的大笑著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