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六年的第一場大朝會很不平靜。


    今日一早,大朝會才開始,各科道言官、巡查禦史、都察院禦史等就已經在摩拳擦掌。


    等弘治皇帝抵達奉天殿後,幾名禦史和給事中便紛紛出列,義正言辭的道:“啟奏皇上,臣等彈劾泰安侯陳策!”


    “泰安侯在逗留青州期間,恰逢青州白蓮教作亂,白蓮妖孽截斷青州府糧食,青州陷入缺糧危機,他泰安侯做出的對策,實在……實在,助紂為虐、為非作歹、不得好死、陷朝廷於不義!”


    “他非但沒有開倉放糧,居然還讓青州府衙主動給糧食加高價在青州市場販賣給民間百姓!”


    “此舉,畜生不如啊皇上!臣等甚至懷疑他陳策就是白蓮教的人,不然絕對不會做出如此無情無義之事!”


    “如今青州百姓民怨沸騰,造反隻是遲早的事,這一切都是拜陳策所賜。”


    “是的,臣等知道泰安侯此前對大明做出的一切貢獻,也知曉他陳策身子情況不好,皇上感激陳策為大明的所作所為,臣等都理解。”


    “可他也就是仗著皇上這份寵愛,在京師還能偽裝偽裝,一旦離開京師,他做的這些事,簡直十惡不赦!”


    “皇上,是時候要懲戒懲戒泰安侯了,若是繼續放任他如此胡作非為,大明朝廷還有什麽信譽可言?”


    “兩京十三省的百姓,還會信任朝廷嗎?我大明朗朗乾坤之下,居然還有如此黑暗之事發生,實在令人發指!”


    “請皇上立刻派禦史刑部,將陳策緝拿迴京,三法司會同審查陳策!”


    當這群科道言官將陳策在青州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後,一時間大殿嘩然,群情激奮!


    太過分了!


    他這是在發國難財啊,仗著皇上對他的恩寵,在地方便如此猖獗,尋日在朝廷他還裝出一副儒雅隨和的樣子,出了京師立刻就露出獠牙,這要是不處理,以後誰還能管得住他陳策?!


    弘治皇帝知道陳策肯定不是這樣的人,他這麽做一定有自己的目的。


    於是弘治皇帝開口問道:“他為何要在青州給糧食加價?”


    “有何苦衷?”


    一名禦史義正言辭的道:“皇上明鑒,這個時候他還能有什麽苦衷?再大的苦衷也不能如此傷害百姓。”


    “百姓於大明而言是水,水漲了,大明這艘船還能航行到什麽時候?”


    “依臣看來,此子就是被皇上寵壞了,到了地方就把自己當土皇帝,拿著皇上的手諭公然為非作歹,實在過分之極!”


    “皇上,人心是會變的!”


    禦史言官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彈劾陳策,他就是仗著自己的功勞,所以離開京師後才會如此囂張,將百姓當豬狗,將官僚當家奴!


    他這一生都順風順水,哪裏還有如履薄冰謹小慎微的樣子?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陳策權力太大,你弘治皇帝太寵溺於他,才會造就如此局麵!


    看著百官憤慨的樣子,今日仿佛不將陳策就地正法,他們誓不罷休。


    “如今青州百姓民怨沸騰,青州官吏敢怒不敢言,他陳策此舉,豈非將百姓推入白蓮教中?!”


    “請皇上速速申飭泰安侯陳策。”


    講道理,弘治皇帝現在也有些搖擺不定。


    這群禦史們實在太能蠱惑人心了,他信任陳策不假,不然不會給陳策如此大的權柄,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些都是弘治皇帝對陳策深深的信任。


    他知道陳策不會亂來,給了他足夠的權力,他也不會胡作非為。


    可現在事實擺在麵前,弘治皇帝也不太了解青州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麽,他自然也不敢肯定陳策究竟是不是變心了。


    他是皇帝,大明的天子,一切都以大明為主,不管他對陳策多麽信任,都不能排除陳策變心的可能性。


    又加上這麽多官吏們的蠱惑,弘治皇帝怎能不心境搖擺?


    秦紘沉默片刻,出列道:“皇上,青州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臣等也不清楚,如果草草就申飭泰安侯,未來一旦發現他此舉有苦衷,豈非冤枉了好人?”


    “臣建議先查一查原因,然後再做商討。”


    這就是朝廷有人的好處,如果今日沒人站出來替陳策說話,單憑這群禦史的三寸不爛之舌,真能蠱惑到弘治皇帝的判斷力。


    都察院巡查山東禦史李航厲聲道:“秦大人這叫什麽意思?事實都擺在麵前,這都是山東布政司親自上書言明的事實,這還能有假?”


    “就算他陳策有再大的苦衷,也斷不可在國難關口,以官府名義,主動給青州糧食加價吧?”


    “此舉,無異於陷朝廷於不義,讓青州百姓對官府失去信任!”


    “李閣老。”都察院巡查禦史對李東陽道,“你內閣難道不該說一句話,就此事表態嗎?”


    李東陽現在是代理內閣首輔,不過他並不想參與陳策的事,也更不想和這群言官衝突。


    誰知道都察院將槍口一轉,直接開始點名內閣了。


    李東陽不得不硬著頭皮出列,他道:“如果陳策真做如此孽事,那朝廷必定要申飭嚴肅處理,並且將處理結果昭告天下,讓百姓恢複對朝廷的信任。”


    弘治皇帝眉宇微蹙。


    李東陽當然知道,弘治皇帝不會輕易處理陳策的,當初在去倭島的時候,陳策將一名藩王殺了,弘治皇帝都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那時候李東陽就知道陳策在弘治皇帝心中的分量究竟多重!


    他話鋒一轉,繼續道:“但現在,我們都還沒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陳策為什麽要做出如此反常之舉,如果草草就給陳策定罪,似乎對陳策不公平,萬一最後知曉了陳策的苦衷,誰又能替誤抓陳策負責?”


    “所以老夫的建議,等事情明朗之後,我們再去商討如何處理。”


    這不是擺明了給足陳策的時間,讓他善後處理嗎?


    好啊!你李東陽居然也是如此膽小怕事的鼠輩,你李東陽怕事,我們都察院不怕!


    巡查禦史李航厲聲道:“查到什麽時候?查到陳策消除所有證據嗎?那時候還怎麽審他?!”


    “你內閣怕擔責?好!我都察院不怕!此事本官負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夏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夏蟬並收藏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