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挑選值得培養的學員
這叫差生班?這是全神班! 作者:起於微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葛曉偉是個身材高瘦的中年人,今年四十出頭。
他曾經也是一名籃球運動員,不過在職業生涯中並沒有太過耀眼的成績。
退役之後,當過體育老師、做過籃球教練,最終,成為戰神體育籃球青訓的負責人。
“許總,好久不見。”
比許傑還要高出一頭的葛曉偉,微笑著跟許傑握了握手。
“葛總,先帶我參觀參觀你們的訓練吧。”
許傑與葛曉偉握手之後,直入正題。
整個場館內,不同年齡段的少年差不多有四五十名。
這麽多的籃球少年,讓許傑內心火熱。
從小踢足球的孩子不多,從小打籃球的孩子還是很多的嘛!
葛曉偉笑著點點頭,隨後帶著許傑開始在場館裏參觀。
“不知道許總對我們國內的籃球青訓了解多少?”
兩人來到十多個看上去才七八歲的孩子身邊。
他們正在一名教練的指導下,半蹲著身體,雙手各自拍打著籃球。
這種雙手同時拍球的訓練,主要是訓練孩子們的球感。
“不太了解,葛總給介紹介紹?”許傑一邊觀察著這些孩子們的天賦,一邊笑道。
“嗯。”
葛曉偉點頭說道: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國內籃球的主要人才儲備和力量都是來自於各省的體育局。”
“從青年隊到成年隊,都是靠編製吃飯的隊伍。”
“其中最為突出和著名的,就是當初戰神劉玉棟所在的八一隊。”
“這種體製下的龍國籃球,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我們龍國的特色之一。”
“即使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很多球迷還都認為我們龍國的籃球還是靠著各省市體育局在撐場麵。”
聽到葛曉偉的話,許傑認同地點點頭。
體製化的籃球,是當初龍國的籃球開始發展、壯大時的必然經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
你跟龍國談什麽市場化的籃球?
那不是笑話麽。
體製化的開端是必然。
市場化的改革,同樣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
“其實從13年之後,我們國內這種體製籃球,就已經開始發生巨大的轉變。”
葛曉偉接著說道:
“我們青訓工作的從業人員,也不再是體工大隊或者國青隊這麽簡單。”
“而是變成了國青隊、職業俱樂部、體校、籃球學校、普通院校、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共同構成的多樣化青訓體係。”
“我們戰神體育籃球青訓,就是屬於社會培訓機構那一類。”
“招收的學生,總共分為四個年齡段。”
“分別是u8、u12、u15和u18。”
說著,葛曉偉指了指眼前這些揮汗如雨的孩子。
“像這些孩子,就是屬於u8年齡段的小選手。”
葛曉偉介紹之間,許傑已經將u8年齡段的16名小選手的個人天賦都看了一遍。
其中優秀級別天賦的有3名,極佳級別天賦的有1名。
其餘的,也都是良好級別。
反而有兩個孩子的學習天賦非常不錯。
8歲以下的小孩子來練籃球,大多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
因此天賦異稟的不多,許傑也並不覺得奇怪。
如果到哪兒都能遇到林偉銳那樣天賦的學生,龍國的籃球早特麽起飛了。
“u8和u12,的學員,我們基本上就是教授一些籃球基本技術和常識。”
葛曉偉繼續說道:
“像基本的運球、傳球、接球、投籃等等。”
“這些u8的孩子,是今年夏天剛剛過來的。”
“每天單雙手拍球練習,練的是球感和協調性,為以後的進階教程打基礎。”
說話之間,葛曉偉已經帶著許傑走過u8、u12的將近30名小選手身邊。
u12的小選手裏麵,許傑看到了一名天賦極佳、兩名天賦優秀的孩子。
其餘同樣都隻是良好級別。
許傑摸了摸下巴,這一籃球青訓營的好苗子數量,不算少,但也不算太多。
天賦非常突出變態的,許傑暫時還沒有發現。
“u15和u18的學員,我們則會進行針對性的籃球技巧進階訓練。”
葛曉偉帶著許傑來到一個籃球半場。
這裏,正在進行5v5的半場對抗訓練。
教導這些孩子的籃球教練,也已經從之前u8、u12的體育老師,變成了專業的退役籃球運動員。
此時,教練正在場邊一邊當裁判,一邊教授學員們團隊籃球的配合和戰術執行。
許傑站在場邊,仔細地觀察著場上小球員們的技術動作和臨場意識。
其中一名臉龐稚嫩,但是身材高瘦的學員引起了許傑的注意。
【姓名:吳亞軍
年齡:14歲
身高:182cm
體重:67kg
天賦:語文(良好)、數學(良好)、英語(良好)……籃球(妖孽)……
心態:優秀
實戰加成:20%】
這名叫做吳亞軍的學員,竟然擁有著妖孽級別的籃球天賦。
他此時在場上,打的是中鋒位置。
高舉高打之間,能夠很輕鬆地籃下得分。
許傑看得暗自點頭。
14歲身高182,如果能夠在未來這幾年長身體的時候,繼續拔高,必然會成為內線的好苗子。
看著此時的吳亞軍單手抓取籃球,許傑更是激動不已。
14歲,182,就能單手抓球?
這就是天賦啊。
一雙大手對一名內線球員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
這麽好的苗子,說什麽也得讓他進行更加科學的訓練。
在心中打定主意之後,許傑又繼續在葛曉偉的帶領下,來到場館裏年齡段最大的一批學員們身邊。
這裏,僅有8名學員。
他們正在半場進行著4v4的對抗訓練。
“u18,的球員,大多在體校、籃球學校或者早已經被職業俱樂部的青訓挖掘。”
葛曉偉笑著解釋道:
“因此,我們這邊的u18學員,人數一向不多。”
許傑點點頭,表示理解。
十七八歲還沒有被挖掘出來的籃球天才,大多數是像林偉銳這種,本身是在全日製的高中讀書、走文化課升學道路的學生。
如果是從小接觸籃球、或者在體校環境下長大的籃球少年,十七八歲還沒有能夠進入職業戰隊的青訓。
那麽便代表著他們可能吃不了職業籃球運動員這碗飯。
一圈走下來,許傑看到了1名妖孽、3名極佳、8名優秀的學員。
在總共53名學員的大名單裏,這種天賦的比例配比,已經讓許傑非常滿意了。
最關鍵的是。
能夠把孩子送到這裏來學習籃球的,許傑在未來的培養中,並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心思去說服他們的父母。
與葛曉偉商量了一些青訓營運營的細節、讓他重點關注一下吳亞軍之後,許傑便離開了這裏。
而此時遠在橫店的沈曼穎,卻遇到了一些麻煩。
他曾經也是一名籃球運動員,不過在職業生涯中並沒有太過耀眼的成績。
退役之後,當過體育老師、做過籃球教練,最終,成為戰神體育籃球青訓的負責人。
“許總,好久不見。”
比許傑還要高出一頭的葛曉偉,微笑著跟許傑握了握手。
“葛總,先帶我參觀參觀你們的訓練吧。”
許傑與葛曉偉握手之後,直入正題。
整個場館內,不同年齡段的少年差不多有四五十名。
這麽多的籃球少年,讓許傑內心火熱。
從小踢足球的孩子不多,從小打籃球的孩子還是很多的嘛!
葛曉偉笑著點點頭,隨後帶著許傑開始在場館裏參觀。
“不知道許總對我們國內的籃球青訓了解多少?”
兩人來到十多個看上去才七八歲的孩子身邊。
他們正在一名教練的指導下,半蹲著身體,雙手各自拍打著籃球。
這種雙手同時拍球的訓練,主要是訓練孩子們的球感。
“不太了解,葛總給介紹介紹?”許傑一邊觀察著這些孩子們的天賦,一邊笑道。
“嗯。”
葛曉偉點頭說道: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國內籃球的主要人才儲備和力量都是來自於各省的體育局。”
“從青年隊到成年隊,都是靠編製吃飯的隊伍。”
“其中最為突出和著名的,就是當初戰神劉玉棟所在的八一隊。”
“這種體製下的龍國籃球,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我們龍國的特色之一。”
“即使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很多球迷還都認為我們龍國的籃球還是靠著各省市體育局在撐場麵。”
聽到葛曉偉的話,許傑認同地點點頭。
體製化的籃球,是當初龍國的籃球開始發展、壯大時的必然經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時候。
你跟龍國談什麽市場化的籃球?
那不是笑話麽。
體製化的開端是必然。
市場化的改革,同樣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
“其實從13年之後,我們國內這種體製籃球,就已經開始發生巨大的轉變。”
葛曉偉接著說道:
“我們青訓工作的從業人員,也不再是體工大隊或者國青隊這麽簡單。”
“而是變成了國青隊、職業俱樂部、體校、籃球學校、普通院校、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共同構成的多樣化青訓體係。”
“我們戰神體育籃球青訓,就是屬於社會培訓機構那一類。”
“招收的學生,總共分為四個年齡段。”
“分別是u8、u12、u15和u18。”
說著,葛曉偉指了指眼前這些揮汗如雨的孩子。
“像這些孩子,就是屬於u8年齡段的小選手。”
葛曉偉介紹之間,許傑已經將u8年齡段的16名小選手的個人天賦都看了一遍。
其中優秀級別天賦的有3名,極佳級別天賦的有1名。
其餘的,也都是良好級別。
反而有兩個孩子的學習天賦非常不錯。
8歲以下的小孩子來練籃球,大多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
因此天賦異稟的不多,許傑也並不覺得奇怪。
如果到哪兒都能遇到林偉銳那樣天賦的學生,龍國的籃球早特麽起飛了。
“u8和u12,的學員,我們基本上就是教授一些籃球基本技術和常識。”
葛曉偉繼續說道:
“像基本的運球、傳球、接球、投籃等等。”
“這些u8的孩子,是今年夏天剛剛過來的。”
“每天單雙手拍球練習,練的是球感和協調性,為以後的進階教程打基礎。”
說話之間,葛曉偉已經帶著許傑走過u8、u12的將近30名小選手身邊。
u12的小選手裏麵,許傑看到了一名天賦極佳、兩名天賦優秀的孩子。
其餘同樣都隻是良好級別。
許傑摸了摸下巴,這一籃球青訓營的好苗子數量,不算少,但也不算太多。
天賦非常突出變態的,許傑暫時還沒有發現。
“u15和u18的學員,我們則會進行針對性的籃球技巧進階訓練。”
葛曉偉帶著許傑來到一個籃球半場。
這裏,正在進行5v5的半場對抗訓練。
教導這些孩子的籃球教練,也已經從之前u8、u12的體育老師,變成了專業的退役籃球運動員。
此時,教練正在場邊一邊當裁判,一邊教授學員們團隊籃球的配合和戰術執行。
許傑站在場邊,仔細地觀察著場上小球員們的技術動作和臨場意識。
其中一名臉龐稚嫩,但是身材高瘦的學員引起了許傑的注意。
【姓名:吳亞軍
年齡:14歲
身高:182cm
體重:67kg
天賦:語文(良好)、數學(良好)、英語(良好)……籃球(妖孽)……
心態:優秀
實戰加成:20%】
這名叫做吳亞軍的學員,竟然擁有著妖孽級別的籃球天賦。
他此時在場上,打的是中鋒位置。
高舉高打之間,能夠很輕鬆地籃下得分。
許傑看得暗自點頭。
14歲身高182,如果能夠在未來這幾年長身體的時候,繼續拔高,必然會成為內線的好苗子。
看著此時的吳亞軍單手抓取籃球,許傑更是激動不已。
14歲,182,就能單手抓球?
這就是天賦啊。
一雙大手對一名內線球員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
這麽好的苗子,說什麽也得讓他進行更加科學的訓練。
在心中打定主意之後,許傑又繼續在葛曉偉的帶領下,來到場館裏年齡段最大的一批學員們身邊。
這裏,僅有8名學員。
他們正在半場進行著4v4的對抗訓練。
“u18,的球員,大多在體校、籃球學校或者早已經被職業俱樂部的青訓挖掘。”
葛曉偉笑著解釋道:
“因此,我們這邊的u18學員,人數一向不多。”
許傑點點頭,表示理解。
十七八歲還沒有被挖掘出來的籃球天才,大多數是像林偉銳這種,本身是在全日製的高中讀書、走文化課升學道路的學生。
如果是從小接觸籃球、或者在體校環境下長大的籃球少年,十七八歲還沒有能夠進入職業戰隊的青訓。
那麽便代表著他們可能吃不了職業籃球運動員這碗飯。
一圈走下來,許傑看到了1名妖孽、3名極佳、8名優秀的學員。
在總共53名學員的大名單裏,這種天賦的比例配比,已經讓許傑非常滿意了。
最關鍵的是。
能夠把孩子送到這裏來學習籃球的,許傑在未來的培養中,並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心思去說服他們的父母。
與葛曉偉商量了一些青訓營運營的細節、讓他重點關注一下吳亞軍之後,許傑便離開了這裏。
而此時遠在橫店的沈曼穎,卻遇到了一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