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處事,總要論個遠近親疏,有這麽一個來錢的門路,方立安自己不稀罕,但可以告訴跟她關係親近的人。
她倒是想告訴李章氏,讓家裏多個穩定的進項,奈何現在的李章氏,眼裏不是農活就是李二牛。
先前還不覺得有問題,等李二牛這廂斷了腿,李章氏不但任打任罵,還無微不至地伺候著,甚至因此忽略了一雙兒女,方立安才迴過味來,原來李章氏有非常嚴重的聖母病,誰弱便向著誰,各種發光發熱,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以前,李二牛四肢俱全,腿腳靈便,對李章氏和一雙兒女隨意打罵,李章氏寧願自己扛,也要護著孩子。
現在,李二牛腿不行了,下個床都需要人幫襯,李章氏慢慢地就變了,不知不覺中開始偏向李二牛,便是方立安姐弟兩個挨罵挨打,她也隻在背地裏勸上兩句。
“罵兩句也不會少塊肉,若是能叫他心裏舒坦些,打兩下也不算什麽,下迴可別再躲了。”
“你爹壞了腿,心裏難受,你讓著他點。”
“孝順孝順,順著他才是孝。”
“……”
金句頻冒,方立安簡直要給她跪了。
這采藥的活計,她是斷不會去做的,丟了李二牛一個人在家,她不放心。
可要是讓方立安和狗蛋照顧李二牛,方立安又不樂意。所以,這事隻能落到別人頭上,方立安打算教給苗家嬸嬸。
苗家幾個嬸嬸都是通情達理的人,承了這份情,以後多多少少會幫著點她和狗蛋,至少比李二牛和李章氏靠譜。
迴去的路上,方立安就想好了,找個時間跟苗家嬸嬸好好說說。
“老子叫你去買酒,你買的什麽玩意兒?這他娘的是給人喝的?臭娘兒們是不是不想過了,看老子不休了你!”
方立安剛進院門就聽見一串叫罵,來來迴迴就那一套,休不休的,講真,她都聽膩了。
不是她說,就李二牛這副德行,休了李章氏,他得打一輩子光棍。
方立安直接進了灶房,把東西放下後,去了堂屋。李二牛斷腿後沒幾天,她就把床搬了出來,帶著狗蛋睡在外頭。
男女七歲不同席,沒見過誰家十歲往上的大姑娘還跟父母住一個屋的,便是鄉下地方也沒這麽不講究的,中間連個簾子都不拉,叫別人曉得了,不知道要傳的多難聽。
方立安雖然不介意名聲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一個,天天對著李二牛這種家暴垃圾,她怕自己一個忍不住就把人弄死了。
她進屋的時候,狗蛋正縮在外間的牆角,小臉慘白,眼睛裏說不上是驚懼還是麻木,像極了記憶中的大丫,方立安歎了口氣,決定下次把狗蛋帶上。
臥房和堂屋連在一起,總共就那麽點地方,方立安又沒有刻意放輕腳步,裏麵的人自然知道她迴來了。
“小賤蹄子,給老子滾進來!”
方立安全當耳旁風,理都不理他,牽著狗蛋去了灶房。
“說!這小賤人是不是你偷人生的野種!她眼裏還有我這個老子嗎!”
第一次見到如此樂忠於給自己戴綠帽子的男人,方立安表示不是很理解。
她對臥房裏的叫罵聲充耳不聞,把下午買的糖人拿出來,遞給狗蛋。狗蛋的眼睛刷的亮了,像流光溢彩的琉璃。
方立安教他,“以後聽阿姐的話,阿姐給你買糖吃。”
狗蛋不錯眼地盯著糖人,口水都要掉下來,呆愣地點了點頭。
方立安不滿意,把糖人藏在身後,迫使狗蛋看向她,“阿姐剛剛說了什麽?”
“聽阿姐的話,阿姐給狗蛋買糖吃。”
“爹、娘、阿姐,你最聽誰的話?”來個難度高點的。
“……”狗蛋有點糾結。
“聽爹的話要挨打,聽娘的話也要挨打,聽阿姐的話有糖吃,你聽誰的?”方立安日常洗腦。
“聽……聽阿姐的。”狗蛋拽著衣角,放在手裏搓來搓去,很是不安。
“這就對了,以後阿姐讓你幹嘛就幹嘛,聽阿姐的話準沒錯。”方立安把三個糖人都給他。
狗蛋盯著糖人,眼珠子都轉不動了,好半天才收迴目光,一臉不舍地把小兔子糖人挑出來,“阿姐喜歡小兔子,小兔子給阿姐。”
兩個月前,大丫和狗蛋的舅舅給外甥和外甥女送來一隻小白兔,兩個孩子歡喜極了,後來兔子被李二牛吃了,兩人還偷著抹了幾天眼淚,沒想到狗蛋還記得。
“狗蛋是個好孩子。”方立安摸了摸他頭頂的黃毛,“你吃吧,阿姐吃過了,阿姐買了麵粉,晚上給你蒸饅頭吃。”
灶房裏,方立安給狗蛋洗完腦,臥房裏的叫罵聲也漸漸歇了。
太陽快落山了,李章氏被允許出來做飯,看到兒子手裏拿著的糖人,她麵色晦暗,“家裏日子不好過,能省則省,三個太……”
“娘,我買了麵粉,今晚蒸饅頭吃。”方立安直接打斷,不想聽她說這種毫無意義的話,李二牛能買酒喝,狗蛋為什麽不能吃糖?
“麵粉?你哪來的錢?”李章氏想起她早上背的一筐子野菜,眼中希冀,“那野菜真能賣錢?”
方立安,“賣了四文錢。”
“才四文……”李章氏有點失望,待看到方立安拿出來的麵粉,又覺得這份量不是四文錢能買到的。
方立安眼一掃就知道李章氏在想什麽,但她沒有描補,拿了盆,把麵粉全倒了進去。
李章氏一下子就急了,想拉她的手,又怕打翻了麵盆,“怎麽全倒了!”麵粉可是金貴東西,有時候過年都舍不得吃。
“再加點雜麵,多蒸幾個,我明天給舅舅那邊送點。”記憶中,全是舅舅接濟的他們,自家……不提也罷。
李章氏紅了臉,訥訥道,“你舅舅……你舅舅家裏……好……不需要……”
方立安翻了個白眼,徹底沒了跟她說話的欲望,也不知道舅舅舅媽怎麽還願意跟他們家來往的。
方立安蒸了一大鍋饅頭,足足有二十個,晚上一人一個,多了沒有。
難得改善夥食,李二牛就鬧了起來,罵罵咧咧的,說他們背著他吃好的,還克扣他的夥食。
方立安蒸的饅頭很小,一個也就少年人的拳頭大小,按道理,對李二牛這樣的成年男子來說,確實不太夠。
但這是方立安掙迴來的麵粉,願意給他吃就不錯了,不幹活還想敞開肚子吃。
嗬,哪有這麽美的事。
家裏還有昨天吃剩下的雜糧饃饃,方立安端來給他,愛吃吃,不吃拉倒。
且不說李二牛後來因為這事鬧騰了幾天,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飯,方立安裝了十個饅頭去了舅舅家。
因為帶著狗蛋,走的不快,好在兩個村子相隔不遠。
姥姥姥爺跟著舅舅過的,看到方立安姐弟倆出現在自家門口,還以為女兒家裏出了什麽事。
再聽說外孫女是送饅頭來的,那心情,絕對是感慨萬千。
光憑舅舅時常接濟自家卻不求迴報這一條,就能看出,章家不是那等不疼出嫁女的人家。
至於疼閨女又如何把閨女許配給了李二牛這樣的渣男,這也是誰都沒料到的,畢竟渣男也不會把渣字寫在臉上。
傷筋動骨一百天,姥爺前幾天摔了腿還沒好,現在聽說李二牛也摔了,還摔的非常嚴重,章家人心裏十分複雜。
高興吧,那畢竟是女婿,成了殘廢,以後家裏有什麽事都隻能靠女兒擔著。
不高興吧,卻又有那麽點欣喜,這成了殘廢,看他以後還怎麽欺負人。
倒是誰都沒想過和離,一來,孩子都這麽大了,又不是貓貓狗狗,豈能說不要就不要;二來,這個年紀和離,李章氏又找不到更好的,親娘去給人當後娘,再給兩個孩子找個後娘,圖什麽?
現在這樣,日子就是過的艱難些,但一家人好歹團團圓圓守在一塊兒,咬咬牙,等孩子們長大就好了。
方立安跟狗蛋在姥姥家吃了午飯,沒多耽擱就迴了。
迴到村裏,先去苗家串門,把采藥的事說了,苗家幾個嬸嬸都是厚道人,說什麽也不願意搶她的營生。
方立安便說請她們幫忙照看狗蛋,家裏大人不靠譜,不放心把狗蛋放家裏。
苗家嬸嬸答應的爽利,還道讓狗蛋留在苗家吃飯。
方立安沒同意,直言父母俱在,哪有讓鄰居養孩子的道理,搭把手照看一下已經是幫了大忙。
苗家嬸嬸沒有再說旁的,暗暗打定主意,以後要多幫襯李家姐弟。其中苗二嬸和苗三嬸更是動了聘方立安做兒媳婦的心思。
多好的姑娘呀,懂事,勤快,人又好,父母不靠譜沒關係,這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到了他們苗家就是苗家的人,他們苗家還能護不住一個兒媳婦?
苗二嬸和苗三嬸越想越覺得可行。
翌日一早,方立安跟狗蛋吃了最後兩個饅頭,便出發去苗家。
采藥的事,苗家嬸嬸們安排幾個小輩去做的,大人打眼,孩子就不一樣了,別人也隻當他們去山裏玩的。而且村裏常有孩子四處摘野菜,山腳、田野,不拘哪裏,能吃就行。
方立安帶他們幾個去的山腳,一個很安全的地方,這裏沒什麽人來,也沒什麽動物來,但牛筋草長得十分旺盛,夠他們采一陣的。
教會他們采什麽、怎麽采以後,她就一個人往山裏去了。外圍隻有三兩隻兔子,沒什麽逛頭。
苗家幾個孩子擔心山裏危險,勸她跟他們一起采藥,方立安謝過,叮囑他們在附近不要亂跑,中午等她一起迴家。
她倒是想告訴李章氏,讓家裏多個穩定的進項,奈何現在的李章氏,眼裏不是農活就是李二牛。
先前還不覺得有問題,等李二牛這廂斷了腿,李章氏不但任打任罵,還無微不至地伺候著,甚至因此忽略了一雙兒女,方立安才迴過味來,原來李章氏有非常嚴重的聖母病,誰弱便向著誰,各種發光發熱,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以前,李二牛四肢俱全,腿腳靈便,對李章氏和一雙兒女隨意打罵,李章氏寧願自己扛,也要護著孩子。
現在,李二牛腿不行了,下個床都需要人幫襯,李章氏慢慢地就變了,不知不覺中開始偏向李二牛,便是方立安姐弟兩個挨罵挨打,她也隻在背地裏勸上兩句。
“罵兩句也不會少塊肉,若是能叫他心裏舒坦些,打兩下也不算什麽,下迴可別再躲了。”
“你爹壞了腿,心裏難受,你讓著他點。”
“孝順孝順,順著他才是孝。”
“……”
金句頻冒,方立安簡直要給她跪了。
這采藥的活計,她是斷不會去做的,丟了李二牛一個人在家,她不放心。
可要是讓方立安和狗蛋照顧李二牛,方立安又不樂意。所以,這事隻能落到別人頭上,方立安打算教給苗家嬸嬸。
苗家幾個嬸嬸都是通情達理的人,承了這份情,以後多多少少會幫著點她和狗蛋,至少比李二牛和李章氏靠譜。
迴去的路上,方立安就想好了,找個時間跟苗家嬸嬸好好說說。
“老子叫你去買酒,你買的什麽玩意兒?這他娘的是給人喝的?臭娘兒們是不是不想過了,看老子不休了你!”
方立安剛進院門就聽見一串叫罵,來來迴迴就那一套,休不休的,講真,她都聽膩了。
不是她說,就李二牛這副德行,休了李章氏,他得打一輩子光棍。
方立安直接進了灶房,把東西放下後,去了堂屋。李二牛斷腿後沒幾天,她就把床搬了出來,帶著狗蛋睡在外頭。
男女七歲不同席,沒見過誰家十歲往上的大姑娘還跟父母住一個屋的,便是鄉下地方也沒這麽不講究的,中間連個簾子都不拉,叫別人曉得了,不知道要傳的多難聽。
方立安雖然不介意名聲這種虛頭巴腦的東西,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一個,天天對著李二牛這種家暴垃圾,她怕自己一個忍不住就把人弄死了。
她進屋的時候,狗蛋正縮在外間的牆角,小臉慘白,眼睛裏說不上是驚懼還是麻木,像極了記憶中的大丫,方立安歎了口氣,決定下次把狗蛋帶上。
臥房和堂屋連在一起,總共就那麽點地方,方立安又沒有刻意放輕腳步,裏麵的人自然知道她迴來了。
“小賤蹄子,給老子滾進來!”
方立安全當耳旁風,理都不理他,牽著狗蛋去了灶房。
“說!這小賤人是不是你偷人生的野種!她眼裏還有我這個老子嗎!”
第一次見到如此樂忠於給自己戴綠帽子的男人,方立安表示不是很理解。
她對臥房裏的叫罵聲充耳不聞,把下午買的糖人拿出來,遞給狗蛋。狗蛋的眼睛刷的亮了,像流光溢彩的琉璃。
方立安教他,“以後聽阿姐的話,阿姐給你買糖吃。”
狗蛋不錯眼地盯著糖人,口水都要掉下來,呆愣地點了點頭。
方立安不滿意,把糖人藏在身後,迫使狗蛋看向她,“阿姐剛剛說了什麽?”
“聽阿姐的話,阿姐給狗蛋買糖吃。”
“爹、娘、阿姐,你最聽誰的話?”來個難度高點的。
“……”狗蛋有點糾結。
“聽爹的話要挨打,聽娘的話也要挨打,聽阿姐的話有糖吃,你聽誰的?”方立安日常洗腦。
“聽……聽阿姐的。”狗蛋拽著衣角,放在手裏搓來搓去,很是不安。
“這就對了,以後阿姐讓你幹嘛就幹嘛,聽阿姐的話準沒錯。”方立安把三個糖人都給他。
狗蛋盯著糖人,眼珠子都轉不動了,好半天才收迴目光,一臉不舍地把小兔子糖人挑出來,“阿姐喜歡小兔子,小兔子給阿姐。”
兩個月前,大丫和狗蛋的舅舅給外甥和外甥女送來一隻小白兔,兩個孩子歡喜極了,後來兔子被李二牛吃了,兩人還偷著抹了幾天眼淚,沒想到狗蛋還記得。
“狗蛋是個好孩子。”方立安摸了摸他頭頂的黃毛,“你吃吧,阿姐吃過了,阿姐買了麵粉,晚上給你蒸饅頭吃。”
灶房裏,方立安給狗蛋洗完腦,臥房裏的叫罵聲也漸漸歇了。
太陽快落山了,李章氏被允許出來做飯,看到兒子手裏拿著的糖人,她麵色晦暗,“家裏日子不好過,能省則省,三個太……”
“娘,我買了麵粉,今晚蒸饅頭吃。”方立安直接打斷,不想聽她說這種毫無意義的話,李二牛能買酒喝,狗蛋為什麽不能吃糖?
“麵粉?你哪來的錢?”李章氏想起她早上背的一筐子野菜,眼中希冀,“那野菜真能賣錢?”
方立安,“賣了四文錢。”
“才四文……”李章氏有點失望,待看到方立安拿出來的麵粉,又覺得這份量不是四文錢能買到的。
方立安眼一掃就知道李章氏在想什麽,但她沒有描補,拿了盆,把麵粉全倒了進去。
李章氏一下子就急了,想拉她的手,又怕打翻了麵盆,“怎麽全倒了!”麵粉可是金貴東西,有時候過年都舍不得吃。
“再加點雜麵,多蒸幾個,我明天給舅舅那邊送點。”記憶中,全是舅舅接濟的他們,自家……不提也罷。
李章氏紅了臉,訥訥道,“你舅舅……你舅舅家裏……好……不需要……”
方立安翻了個白眼,徹底沒了跟她說話的欲望,也不知道舅舅舅媽怎麽還願意跟他們家來往的。
方立安蒸了一大鍋饅頭,足足有二十個,晚上一人一個,多了沒有。
難得改善夥食,李二牛就鬧了起來,罵罵咧咧的,說他們背著他吃好的,還克扣他的夥食。
方立安蒸的饅頭很小,一個也就少年人的拳頭大小,按道理,對李二牛這樣的成年男子來說,確實不太夠。
但這是方立安掙迴來的麵粉,願意給他吃就不錯了,不幹活還想敞開肚子吃。
嗬,哪有這麽美的事。
家裏還有昨天吃剩下的雜糧饃饃,方立安端來給他,愛吃吃,不吃拉倒。
且不說李二牛後來因為這事鬧騰了幾天,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飯,方立安裝了十個饅頭去了舅舅家。
因為帶著狗蛋,走的不快,好在兩個村子相隔不遠。
姥姥姥爺跟著舅舅過的,看到方立安姐弟倆出現在自家門口,還以為女兒家裏出了什麽事。
再聽說外孫女是送饅頭來的,那心情,絕對是感慨萬千。
光憑舅舅時常接濟自家卻不求迴報這一條,就能看出,章家不是那等不疼出嫁女的人家。
至於疼閨女又如何把閨女許配給了李二牛這樣的渣男,這也是誰都沒料到的,畢竟渣男也不會把渣字寫在臉上。
傷筋動骨一百天,姥爺前幾天摔了腿還沒好,現在聽說李二牛也摔了,還摔的非常嚴重,章家人心裏十分複雜。
高興吧,那畢竟是女婿,成了殘廢,以後家裏有什麽事都隻能靠女兒擔著。
不高興吧,卻又有那麽點欣喜,這成了殘廢,看他以後還怎麽欺負人。
倒是誰都沒想過和離,一來,孩子都這麽大了,又不是貓貓狗狗,豈能說不要就不要;二來,這個年紀和離,李章氏又找不到更好的,親娘去給人當後娘,再給兩個孩子找個後娘,圖什麽?
現在這樣,日子就是過的艱難些,但一家人好歹團團圓圓守在一塊兒,咬咬牙,等孩子們長大就好了。
方立安跟狗蛋在姥姥家吃了午飯,沒多耽擱就迴了。
迴到村裏,先去苗家串門,把采藥的事說了,苗家幾個嬸嬸都是厚道人,說什麽也不願意搶她的營生。
方立安便說請她們幫忙照看狗蛋,家裏大人不靠譜,不放心把狗蛋放家裏。
苗家嬸嬸答應的爽利,還道讓狗蛋留在苗家吃飯。
方立安沒同意,直言父母俱在,哪有讓鄰居養孩子的道理,搭把手照看一下已經是幫了大忙。
苗家嬸嬸沒有再說旁的,暗暗打定主意,以後要多幫襯李家姐弟。其中苗二嬸和苗三嬸更是動了聘方立安做兒媳婦的心思。
多好的姑娘呀,懂事,勤快,人又好,父母不靠譜沒關係,這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到了他們苗家就是苗家的人,他們苗家還能護不住一個兒媳婦?
苗二嬸和苗三嬸越想越覺得可行。
翌日一早,方立安跟狗蛋吃了最後兩個饅頭,便出發去苗家。
采藥的事,苗家嬸嬸們安排幾個小輩去做的,大人打眼,孩子就不一樣了,別人也隻當他們去山裏玩的。而且村裏常有孩子四處摘野菜,山腳、田野,不拘哪裏,能吃就行。
方立安帶他們幾個去的山腳,一個很安全的地方,這裏沒什麽人來,也沒什麽動物來,但牛筋草長得十分旺盛,夠他們采一陣的。
教會他們采什麽、怎麽采以後,她就一個人往山裏去了。外圍隻有三兩隻兔子,沒什麽逛頭。
苗家幾個孩子擔心山裏危險,勸她跟他們一起采藥,方立安謝過,叮囑他們在附近不要亂跑,中午等她一起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