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李隨玉過來,封恆便去了外頭騎馬。
四月底天暖日晴,官道兩旁草木生發,鬱鬱叢叢,各種野花剛剛綻開,便惹得蜂蝶圍繞,這般景致若不是為了趕路,踏青遊春也是極好的。
車廂裏除了正在說話的兩人外,還有一個睡得十分香甜的小男娃。李隨玉笑道:“也不知道昀哥兒為什麽那麽喜歡宋姐姐,我二嫂三嫂這兩日都吃醋了。”
“……可能因為我剛生完孩子,身上有奶味?”不是說小孩子對母親身上的味道都特別敏感嗎。
李家這位小少爺,先前在封恆的拜師禮上對她就極為友好。
想起當時臉上那一個濕噠噠的頰吻,宋師竹不禁低頭在睡得跟小豬一樣的男娃臉上吧唧了一口,心裏覺得李隨玉實在體貼,知道她不能帶上閨女,就把侄子帶過來慰藉她的心情。
因著想起閨女,宋師竹忍不住又在李小少爺的臉上親了幾口。
小男娃半眯著眼睛,嘟著玫瑰花瓣一般鮮豔的嘴唇坐起身來,宋師竹還以為把他吵醒了,誰知道小少爺強撐著在她臉上落下一個吻後,便繼續躺下睡著了。
宋師竹摸了摸臉,他醒過來就是為了迴親她?
李隨玉有些不大好意思,自家侄子就是這樣的性情,她道:“昀哥兒一直很喜歡宋姐姐。”
聽到自己的名字,李昀似乎又有醒過來的跡象,李隨玉趕緊轉移話題,又說起李老太太對李玉隱的評價。
聽著她嘴裏的種種讚賞,宋師竹心裏也有些放鬆。哪怕隻是“風姿如玉”、“一表人才”這種對外表的評價,也能說明李家人對表哥觀感不錯。
畢竟要一塊上路,大表哥要是能得到李家人的承認,一路上便會少許多矛盾。
就是李隨玉說得有些多,宋師竹隱晦地看了她一眼,見著她麵色坦然,她才鬆了口氣。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同姓不婚”,她還真怕李隨玉會看上表哥。
知道李隨玉沒有這方麵的意思後,李隨玉再度感歎“真沒想到李玉然那樣的人,也有這樣的嫡兄”時,宋師竹就沒有多想了。
不過李隨玉說出這句話後,卻是突然想到李玉然也是宋師竹的表弟,便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
宋師竹倒沒有介意,李玉然畢竟已經伏法,再加上兩家人如今的親近關係,她道:“表哥性子有些冷清,和家裏兄弟一向不大親近。”
說完大表哥後,宋師竹又想起李氏和閨女了,她心情鬱卒,不禁歎了口氣,打算用好吃的慰藉自己的心情。
桌上擺了好些點心糕點,宋師竹的手卻直伸向李隨玉敲好的一堆核桃仁。
剛才為了哄侄子,李隨玉便拿著小銅錘敲了一大堆核桃仁。這姑娘在敲核桃上著實有些天賦。
一錘子下去,核桃殼便裂開成兩個半圓。
她不僅敲,還帶剝,剝出來的核桃仁也是十分完整的。
宋師竹剛才看著就十分心癢,吃進嘴裏果然別有一番滋味。李隨玉看她愛吃,笑:“要是宋姐姐喜歡,我讓人再送一盤過來。”
“還是不要了,不然你三嫂又以為我占你便宜呢。”吃了人家的核桃仁,宋師竹也想為李隨玉考慮一下。
今日一早他們到李家大宅時,寧氏正好在門口安排箱籠裝車事宜,一看見她們家的馬車便哼唧起來,一陣明示暗示他們占便宜占不夠。
宋師竹擺出一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直把寧氏氣得半死。
她在對上寧氏時向來有些惡趣味,就喜歡看她那張對她氣得牙癢癢又無可奈何的臉。想起寧氏族那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她心裏的離愁別緒都消失了許多。
因著提到自己嫂子,李隨玉也有些不好意思,她想了想,壓低聲音道:“其實三嫂是嫉妒宋姐姐呢。”
這在李家都不是個秘密了。
“……”嫉妒她?
宋師竹突然有興趣起來了,“嫉妒我什麽?”宋師竹自從過了年後便極少到李家,還不知寧氏居然還嫉妒她。
她深深覺得,要是自己身上要是有什麽值得寧氏嫉妒的地方,她一定要發揚光大起來。
看著宋師竹突然坐正身子,眼睛發亮,李隨玉噗嗤笑了:“三嫂嫉妒宋姐姐能生孩子。”
宋師竹:“……”
“是真的!”見宋師竹不信,李隨玉還道:“三嫂嫁進門來快三年了,一直沒有生養,先前私底下還吃了不少生子方,老祖宗說她還不聽,又發火罵了她一頓,她才沒繼續吃下去。”
宋師竹有些鬱悶,是個女人便能生孩子,在這上頭比過寧氏有什麽好開心的。
不過宋師竹無心在這上頭跟人比較,寧氏便不是這般想的。
因著路上想念閨女,宋師竹看著經常被李隨玉抱過來的小少爺,突發奇想要準備一本《幼兒啟蒙》,以後迴府城養閨女時可以參考。為了這本書,她還每日都去請教李老太太。
宋師竹是這麽想的,隻看李家日子欣欣向榮,兒孫個個出息,就知道他們家在教養孩子上頭肯定有些不外傳的心得體會。要是能空手套些經驗是最好的。
李老太太養了一輩子的孩子,在這上頭雖然經驗多,卻從沒想過要集結成書,看著宋師竹拿過來的半成品便十分感興趣。
就是她這一感興趣,就礙了某些人的眼睛了。
每日馬車停下來歇息時,寧氏去李老太太那裏請安,都能見著她捏著宋師竹那本《幼兒啟蒙》在做批注。
如此這般過了幾日,她對宋師竹便越發厭惡起來,覺得她實在會鑽營。
她十分不明白為什麽家裏人都喜歡這個縣城來的土包子。
李隨玉一個高門小姐,每日都往宋師竹馬車裏鑽,自己過去還不止,還要把侄子也抱過去。
馬車裏,寧氏一見著丫鬟空手而歸,便索然無味道:“昀哥兒又去了封家馬車了?”
丫鬟小心翼翼地點了點頭。說起來,先頭昀少爺差點被人設計拐走時,最揪心的除了昀少爺的親娘,便是寧氏了。
當然寧氏這麽喜歡侄子也是有原因的,京裏的道婆告訴過她,要多親近男娃才能有子。自此之後,她對家裏侄子便一直捧在手心裏疼愛。
“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寧氏嗤笑了一聲。禍事曆曆在目,宋師竹舅家表弟一年多前可是差點害了李昀,這些人心可真大。
她深深唿出一口氣道:“算了,反正也不是我兒子。”
“少奶奶別這麽想,昀少爺不過一個小小的孩子,想去哪兒都是由大人操縱的。要是讓他自己選,昀少爺不一定願意去那邊呢。”丫鬟勸道。
她這麽說,李氏反倒想起這段日子與她關係有些疏遠的韓氏。她想了想,道:“二嫂身邊的嬤嬤還是避著你嗎?”
丫鬟點頭。寧氏的臉立刻陰沉起來。她為什麽對宋師竹一直十分厭惡,便是因著這個原因。
馮家那些人,從年前纏她到現在,都是因為宋師竹之前不願答應和解的緣故。
要不是打著她在這件事中沒有出力的借口,那些人哪敢獅子大開口,提出要國子監名額的事。
還一口氣就要了五個,說是馮氏在京城的讀書子弟受到波及,想讓他們幫忙分擔影響。
從開朝之今,每個有爵之家恩蔭名額隻有一個,這五個名額她能從哪兒湊?就算是迴京後把這件事告訴家裏,怕是家裏也不好操作。
就是如此,先前她才會試探著跟韓氏提起讓她娘家幫忙的事。
寧氏想著能多湊一個就便多減輕娘家一份負擔,卻沒想到韓氏一口便拒絕了,之後便避她如蛇蠍。
“先前我對昀哥兒多好,就是想讓她幫一個小忙而已,她都不肯。”寧氏深深覺得妯娌翻臉無情,“我倒要看看她以後是不是用不著我幫忙了。”
寧氏這句話說得有些賭氣。
丫鬟卻憂心道:“可是要是沒有湊夠名額,馮族長不願意跟宋氏義絕怎麽辦?”
“那個女人能在京城胡亂說話,都是因著有丈夫兒子撐腰,隻要他們兩個家族義絕了,馮族長便能順理成章讓人上京把她帶迴來。”
寧氏也是有這樣的擔心,她雖然還沒迴京,可猜也能猜出來她娘家受到多少衝擊,現在已經有人提起二堂兄當年背著公主養外室的事了。
公主雖然不在世,可總歸是新帝的親姐姐。
要不是礙著這個把柄,一個低微如螻蟻的小家族,怎麽敢跟她拿喬。
寧氏深深唿出一口氣,咬咬牙:“我再去找二嫂試試。”能嫁進李家,韓氏也是家裏父母的掌上明珠,隻要她答應幫忙,名額不過用個幾年罷了,馮家人難道還能長長久久地霸著嗎。過了這兩年便還給韓家了。
韓氏最近確實一直在躲著妯娌。先前在瓊州府時的種種,足以讓她看清寧氏的心胸和眼界,在加上寧氏提出了那等無理的要求,最近小姑子把兒子抱到封家馬車消磨時間也是她默認的。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是挺有用的。寧氏生性傲氣,不會放下身段去封家馬車抱孩子,這樣就能完美隔開她跟自個兒子了。
韓氏歎了一聲,真是覺得十分心累,趕路累,耍心計也累,裏裏外外一大家子她都要操心,妯娌還盡給她找麻煩。
從安陸省到京城,除了出省這一段能做馬車外,車馬行到至京安渡口,便要下馬車,換船南下。
因為這幾日一直被寧氏纏著,韓氏對過來接應他們的座船驗看了身份文書和接應的人外,其他的便沒有多加注意。
倒是宋師竹,一下馬車聞著撲麵而來的鹹澀江風,看著在岸邊停泊的十幾條大船,眼皮子就一直在跳。
不遠處封恆正在和李教習說話。說起來這位府學原來的教習,宋師竹先前一直隻聞其聲,不聞其人。這些日子見倒是見著了,卻覺得他的模樣不像是被人一攛掇便好大喜功的人。
許是因為她臨時要找封恆,李教習對著她的方向嘿嘿兩聲,在封惟耳邊說了幾句什麽,接著才讓他過來。
封恆心裏也有些好笑,北邊人大多沒見過座船,渡口處等著搭船的北人臉上都是有些畏懼,他還以為宋師竹也是跟那些人一樣害怕了,卻沒想到她會跟自己說,覺得這些船不大對勁。
四月底天暖日晴,官道兩旁草木生發,鬱鬱叢叢,各種野花剛剛綻開,便惹得蜂蝶圍繞,這般景致若不是為了趕路,踏青遊春也是極好的。
車廂裏除了正在說話的兩人外,還有一個睡得十分香甜的小男娃。李隨玉笑道:“也不知道昀哥兒為什麽那麽喜歡宋姐姐,我二嫂三嫂這兩日都吃醋了。”
“……可能因為我剛生完孩子,身上有奶味?”不是說小孩子對母親身上的味道都特別敏感嗎。
李家這位小少爺,先前在封恆的拜師禮上對她就極為友好。
想起當時臉上那一個濕噠噠的頰吻,宋師竹不禁低頭在睡得跟小豬一樣的男娃臉上吧唧了一口,心裏覺得李隨玉實在體貼,知道她不能帶上閨女,就把侄子帶過來慰藉她的心情。
因著想起閨女,宋師竹忍不住又在李小少爺的臉上親了幾口。
小男娃半眯著眼睛,嘟著玫瑰花瓣一般鮮豔的嘴唇坐起身來,宋師竹還以為把他吵醒了,誰知道小少爺強撐著在她臉上落下一個吻後,便繼續躺下睡著了。
宋師竹摸了摸臉,他醒過來就是為了迴親她?
李隨玉有些不大好意思,自家侄子就是這樣的性情,她道:“昀哥兒一直很喜歡宋姐姐。”
聽到自己的名字,李昀似乎又有醒過來的跡象,李隨玉趕緊轉移話題,又說起李老太太對李玉隱的評價。
聽著她嘴裏的種種讚賞,宋師竹心裏也有些放鬆。哪怕隻是“風姿如玉”、“一表人才”這種對外表的評價,也能說明李家人對表哥觀感不錯。
畢竟要一塊上路,大表哥要是能得到李家人的承認,一路上便會少許多矛盾。
就是李隨玉說得有些多,宋師竹隱晦地看了她一眼,見著她麵色坦然,她才鬆了口氣。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同姓不婚”,她還真怕李隨玉會看上表哥。
知道李隨玉沒有這方麵的意思後,李隨玉再度感歎“真沒想到李玉然那樣的人,也有這樣的嫡兄”時,宋師竹就沒有多想了。
不過李隨玉說出這句話後,卻是突然想到李玉然也是宋師竹的表弟,便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
宋師竹倒沒有介意,李玉然畢竟已經伏法,再加上兩家人如今的親近關係,她道:“表哥性子有些冷清,和家裏兄弟一向不大親近。”
說完大表哥後,宋師竹又想起李氏和閨女了,她心情鬱卒,不禁歎了口氣,打算用好吃的慰藉自己的心情。
桌上擺了好些點心糕點,宋師竹的手卻直伸向李隨玉敲好的一堆核桃仁。
剛才為了哄侄子,李隨玉便拿著小銅錘敲了一大堆核桃仁。這姑娘在敲核桃上著實有些天賦。
一錘子下去,核桃殼便裂開成兩個半圓。
她不僅敲,還帶剝,剝出來的核桃仁也是十分完整的。
宋師竹剛才看著就十分心癢,吃進嘴裏果然別有一番滋味。李隨玉看她愛吃,笑:“要是宋姐姐喜歡,我讓人再送一盤過來。”
“還是不要了,不然你三嫂又以為我占你便宜呢。”吃了人家的核桃仁,宋師竹也想為李隨玉考慮一下。
今日一早他們到李家大宅時,寧氏正好在門口安排箱籠裝車事宜,一看見她們家的馬車便哼唧起來,一陣明示暗示他們占便宜占不夠。
宋師竹擺出一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直把寧氏氣得半死。
她在對上寧氏時向來有些惡趣味,就喜歡看她那張對她氣得牙癢癢又無可奈何的臉。想起寧氏族那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她心裏的離愁別緒都消失了許多。
因著提到自己嫂子,李隨玉也有些不好意思,她想了想,壓低聲音道:“其實三嫂是嫉妒宋姐姐呢。”
這在李家都不是個秘密了。
“……”嫉妒她?
宋師竹突然有興趣起來了,“嫉妒我什麽?”宋師竹自從過了年後便極少到李家,還不知寧氏居然還嫉妒她。
她深深覺得,要是自己身上要是有什麽值得寧氏嫉妒的地方,她一定要發揚光大起來。
看著宋師竹突然坐正身子,眼睛發亮,李隨玉噗嗤笑了:“三嫂嫉妒宋姐姐能生孩子。”
宋師竹:“……”
“是真的!”見宋師竹不信,李隨玉還道:“三嫂嫁進門來快三年了,一直沒有生養,先前私底下還吃了不少生子方,老祖宗說她還不聽,又發火罵了她一頓,她才沒繼續吃下去。”
宋師竹有些鬱悶,是個女人便能生孩子,在這上頭比過寧氏有什麽好開心的。
不過宋師竹無心在這上頭跟人比較,寧氏便不是這般想的。
因著路上想念閨女,宋師竹看著經常被李隨玉抱過來的小少爺,突發奇想要準備一本《幼兒啟蒙》,以後迴府城養閨女時可以參考。為了這本書,她還每日都去請教李老太太。
宋師竹是這麽想的,隻看李家日子欣欣向榮,兒孫個個出息,就知道他們家在教養孩子上頭肯定有些不外傳的心得體會。要是能空手套些經驗是最好的。
李老太太養了一輩子的孩子,在這上頭雖然經驗多,卻從沒想過要集結成書,看著宋師竹拿過來的半成品便十分感興趣。
就是她這一感興趣,就礙了某些人的眼睛了。
每日馬車停下來歇息時,寧氏去李老太太那裏請安,都能見著她捏著宋師竹那本《幼兒啟蒙》在做批注。
如此這般過了幾日,她對宋師竹便越發厭惡起來,覺得她實在會鑽營。
她十分不明白為什麽家裏人都喜歡這個縣城來的土包子。
李隨玉一個高門小姐,每日都往宋師竹馬車裏鑽,自己過去還不止,還要把侄子也抱過去。
馬車裏,寧氏一見著丫鬟空手而歸,便索然無味道:“昀哥兒又去了封家馬車了?”
丫鬟小心翼翼地點了點頭。說起來,先頭昀少爺差點被人設計拐走時,最揪心的除了昀少爺的親娘,便是寧氏了。
當然寧氏這麽喜歡侄子也是有原因的,京裏的道婆告訴過她,要多親近男娃才能有子。自此之後,她對家裏侄子便一直捧在手心裏疼愛。
“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寧氏嗤笑了一聲。禍事曆曆在目,宋師竹舅家表弟一年多前可是差點害了李昀,這些人心可真大。
她深深唿出一口氣道:“算了,反正也不是我兒子。”
“少奶奶別這麽想,昀少爺不過一個小小的孩子,想去哪兒都是由大人操縱的。要是讓他自己選,昀少爺不一定願意去那邊呢。”丫鬟勸道。
她這麽說,李氏反倒想起這段日子與她關係有些疏遠的韓氏。她想了想,道:“二嫂身邊的嬤嬤還是避著你嗎?”
丫鬟點頭。寧氏的臉立刻陰沉起來。她為什麽對宋師竹一直十分厭惡,便是因著這個原因。
馮家那些人,從年前纏她到現在,都是因為宋師竹之前不願答應和解的緣故。
要不是打著她在這件事中沒有出力的借口,那些人哪敢獅子大開口,提出要國子監名額的事。
還一口氣就要了五個,說是馮氏在京城的讀書子弟受到波及,想讓他們幫忙分擔影響。
從開朝之今,每個有爵之家恩蔭名額隻有一個,這五個名額她能從哪兒湊?就算是迴京後把這件事告訴家裏,怕是家裏也不好操作。
就是如此,先前她才會試探著跟韓氏提起讓她娘家幫忙的事。
寧氏想著能多湊一個就便多減輕娘家一份負擔,卻沒想到韓氏一口便拒絕了,之後便避她如蛇蠍。
“先前我對昀哥兒多好,就是想讓她幫一個小忙而已,她都不肯。”寧氏深深覺得妯娌翻臉無情,“我倒要看看她以後是不是用不著我幫忙了。”
寧氏這句話說得有些賭氣。
丫鬟卻憂心道:“可是要是沒有湊夠名額,馮族長不願意跟宋氏義絕怎麽辦?”
“那個女人能在京城胡亂說話,都是因著有丈夫兒子撐腰,隻要他們兩個家族義絕了,馮族長便能順理成章讓人上京把她帶迴來。”
寧氏也是有這樣的擔心,她雖然還沒迴京,可猜也能猜出來她娘家受到多少衝擊,現在已經有人提起二堂兄當年背著公主養外室的事了。
公主雖然不在世,可總歸是新帝的親姐姐。
要不是礙著這個把柄,一個低微如螻蟻的小家族,怎麽敢跟她拿喬。
寧氏深深唿出一口氣,咬咬牙:“我再去找二嫂試試。”能嫁進李家,韓氏也是家裏父母的掌上明珠,隻要她答應幫忙,名額不過用個幾年罷了,馮家人難道還能長長久久地霸著嗎。過了這兩年便還給韓家了。
韓氏最近確實一直在躲著妯娌。先前在瓊州府時的種種,足以讓她看清寧氏的心胸和眼界,在加上寧氏提出了那等無理的要求,最近小姑子把兒子抱到封家馬車消磨時間也是她默認的。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是挺有用的。寧氏生性傲氣,不會放下身段去封家馬車抱孩子,這樣就能完美隔開她跟自個兒子了。
韓氏歎了一聲,真是覺得十分心累,趕路累,耍心計也累,裏裏外外一大家子她都要操心,妯娌還盡給她找麻煩。
從安陸省到京城,除了出省這一段能做馬車外,車馬行到至京安渡口,便要下馬車,換船南下。
因為這幾日一直被寧氏纏著,韓氏對過來接應他們的座船驗看了身份文書和接應的人外,其他的便沒有多加注意。
倒是宋師竹,一下馬車聞著撲麵而來的鹹澀江風,看著在岸邊停泊的十幾條大船,眼皮子就一直在跳。
不遠處封恆正在和李教習說話。說起來這位府學原來的教習,宋師竹先前一直隻聞其聲,不聞其人。這些日子見倒是見著了,卻覺得他的模樣不像是被人一攛掇便好大喜功的人。
許是因為她臨時要找封恆,李教習對著她的方向嘿嘿兩聲,在封惟耳邊說了幾句什麽,接著才讓他過來。
封恆心裏也有些好笑,北邊人大多沒見過座船,渡口處等著搭船的北人臉上都是有些畏懼,他還以為宋師竹也是跟那些人一樣害怕了,卻沒想到她會跟自己說,覺得這些船不大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