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體諒他們年輕小夫妻分房一個月,李氏這一晚就把外孫女帶迴屋裏照顧了。
臨走前給了宋師竹一個眼神,宋師竹秒懂,這是讓他們今晚純潔睡覺不要瞎胡鬧。宋師竹也沒有這種心情,她這會兒正被李老太太的眼神弄得激動著呢。
四月的天已經有些熱了,兩人躺在榻上,宋師竹睜開眼睛看著帳頂,久久睡不著覺。
封恆雖然心頭火熱,卻擔心她剛生完孩子身子不好,硬是憋住了。
外頭燭火昏暗,一片靜謐的帳子裏,兩人親密地抱在一塊,換在平時,宋師竹一定會過來說些什麽,可封恆這一夜卻看著她一直神遊天外。
他好奇她在想什麽,可沒等他問起,宋師竹就突然長長舒出一口氣,轉身道:“我覺得這會兒到分派到咱們安陸省的閱卷官們心情肯定很糾結。”
又是她那種古怪的預感?
話題突然轉變,封恆也沒覺得適應不良,而是湊過去親了親她的臉,感興趣道:“怎麽說?”
宋師竹看著他近在咫尺的俊臉,把她剛才想到的那些給說了。
曆朝曆代文人依賴科舉出仕,讀書是整個社會是最快的上升途徑。稍微有一丁點改變,都是對這種上升的阻礙。
“你想啊,我當時嫁進來時,你院子裏原來的那些下人多怕我會隻用自己的陪嫁,對他們置之不理?”
宋師竹窩在封恆懷裏,小聲地說著。
家庭中一點變化都會導致權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大到國家層麵的改革就更是如此了。
皇帝初出茅廬,這迴選出來的主考官都是曆屆進士。這些人作為八股文出身的好手,會不會擔心算學的地位彈壓經學,從而影響到以後朝上的用人偏向。
她無意識地在封恆胸前畫著圈圈:“我猜李先生如今在京裏的日子應該不大好過。”
就跟封恆前段時間一樣。
封恆在家裏極少說起他在外頭的煩心事,但宋師竹想想都知道,這段日子背地裏酸不溜秋的人肯定極多。
她繼續道:“皇上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咱們民間還講一個三年不改父製呢。”新帝去年八月才登基,一個根基不穩的皇帝,對比在朝廷耕耘多年的絕大部分知識份子?
還立刻就想要改革,不被煽得臉腫都是他們客氣的了。
而經此一役,皇帝要是留下陰影,以後不敢輕舉妄動,對所有官員來說,就更是一個好事了。
宋師竹絮絮叨叨的,說完自己的想法後,突然間唇舌就被含住了,就像龍卷風過境一樣,猛烈異常,宋師竹險些被封恆親暈了過去。
她對封恆的激動有些摸不著頭腦,親完之後,封恆氣息不穩,將嘴唇貼到宋師竹耳邊:“你整日裏都在想些什麽。”
“……我就是隨便想想。”宋師竹品著封恆這句話,難道他覺得她這些話很出格,不該出口?
她也隻是在隻有他們兩人相處時說說而已,肯定不會在外頭亂說的。
“我說對了嗎?”宋師竹看著眼睛在燭火下照出一抹耀眼光采的封恆問道。
封恆拍了拍她的後背,笑:“等成績出來後就知道了。”
“你真的對這迴鄉試有把握嗎?”宋師竹忍不住問道。她怎麽想都覺得,封恆一定會成為上層博弈的炮灰。
封恆頓了頓,嘴唇貼在宋師竹耳邊說了幾句話,接著就看到宋師竹放鬆一般,深深唿出一口氣:“那就好。”
剛才她想了一大堆,卻沒想過要是封恆真的不成,那李老太太應該就不會這般作態了。
等到宋師竹綿長的唿吸聲傳來,封恆卻陷入沉思中,一直睡不著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嘴裏說出來,就有不同的感覺。
李老太太是自家先生的母親,曆經世事,洞若觀火。
當日他迴府城後去李府請安,李老太太便說過,如今京城裏的大小官員大多對老師有意見,許是對他會有些影響。
封恆卻沒有被嚇著。
考得如何他心裏清楚,時文經策的考核彈性大,可算學題的正確標準是確定和唯一的。他心中覺得,隻要他都做對了,對比他在考後聽到的其他學子的考試情況,不至於榜上無名。
李老太說出那些話,他不覺得驚訝,可這話從宋師竹嘴裏出來,他就有些驚奇了。
宋師竹能力古怪,有些預感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可她剛才那番分析卻不是基於自己的預感,而是憑著僅僅知道的一點信息,層層推斷,切中要害,封恆著實沒想到她能一下子就分析出京城如今的態勢。
他緩緩地唿出一口氣,心裏突然十分認同老師的話。
妻子平時確實是太憊懶了。
今日要是沒有李老太太的刺激,怕是宋師竹還不會去耗費心力,想這麽多事情。
他看著睡著睡著,就趴在他胸膛上的妻子,笑了笑,幫她調節了一下姿勢,接著便閉眼入眠。
閱卷官裏對這一迴上榜的人選確實有些分歧。
鄉試素來是一主考兩副考,再加若幹同考官,大部分是京員出身,但為了增加公平性,鄉試時除了其中一個副考官是本省學政外,也會邀請省內致仕高官一同閱卷。這迴的分歧點就處在這裏了。
京官和省官各執一詞。
京官千裏迢迢而來,本身就對京中形勢各有計較。
省官以許學政為代表,都認為三場考試裏,封恆的卷子文題和算題都極為出色,沒有道理不點他為解元。
京官卻是覺得封恆的時文觀點太激進,就算算學題都做對了,也不能彌補這方麵的缺點。
“科舉以才取仕,講究學而優則仕,而不是算而優則仕。這位學子就算所有算題都做對了,可最後一道策論簡直不知所謂。”
考卷經過糊名、彌封、謄錄,誰都看不出來這是出自哪一位學子筆下的,但是整體卷風偏向還是能看出來的。
主考官林學士指的是最後一道策論:“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意思是諸葛亮不想重用法家,卻因為當時蜀國情況使然,不得已用了法家學術治國。王安石卻是一心想要光複法家,卻因為不敢得罪人,沒有直接把法家的名頭提出來。
許學政指著封恆的卷子道:“哪裏不知所謂?這位學子從國家利弊破題,說的是隻要於國於民有利,便要因地製宜胸懷大局。這不是皇上一向提倡的做事要不務空名嗎。”
“太過功利,一切隻求目的,若是這樣的學子得中解元,以後學子風氣不得被帶壞了。”林學士堅持道。
兩人因著這一張卷子,已經吵了好幾迴了。其他閱卷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十分無奈。他們這段日子看了幾千份考卷,唯獨隻有這一位學子算學題目全對。
當時他們還稀奇了一會兒,要知道這迴的算學考題,在京裏時皇上早已給了命題方向,他們也就是按圖索驥,照著標準答案直接判題罷了。
可是這份算題全對的答卷出來後,閱卷屋裏的氣氛就完全不一樣了。林學士直接就把試卷拿了過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硬是指出了這點瑕疵。
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求全責備。
先前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覺得十分可惜,這位學子雖然觀點確實膽大,卻也不像林學士嘴裏說的那樣急功近利,相反的,字裏行間都是眾人能看得出來的才思敏捷、文采斐然。
此時場上另外一個副考官的態度便很重要了。
吳禦史看了看針鋒相對的兩人,慢吞吞道:“桂榜之後,中舉者的考卷都是要貼出去的。若是他不得解元,這份考卷便不能貼出去了。”
林學士明顯噎住了。吳禦史的意思很清楚,這個學子不是解元就得落榜。
吳禦史指著上頭的墨批,道:“他所有考卷上的批語都是優秀,要是貼了出去,叫這一迴的解元如何自處?”
吳然知道林學士在別扭什麽。皇上想要提升算學地位的事,最近京中一直暗流不斷。
可是就算要表達自己的態度,也不能在這裏做文章。
這段日子陰差陽錯下,所有閱卷官都對這份卷子都十分看好,上頭好幾種墨色的批注都是讚不絕口。要是林學士硬要卡住他的功名,無論是誰得第一,都會顯得名不副實。
說不準外頭人就會質疑這是一樁科舉弊案。
吳禦史雖然也不喜歡皇上憑一己喜好做事,但他更不願意自己被拖累。
許學政當然不能讓本省學子吃虧,立刻道:“三張考卷統共二十八道算學題,唯有他全都答對。要是林大人硬要為了一家之言讓這位學子落榜,待這迴鄉試完了之後,在下一定會提請禮部複勘糾弊。”
許學政的態度強硬成這樣,林學士深深唿出一口氣,隻能憋屈退了一步。他真是討厭這種隻有唯一答案的算學題,簡直是把考官的權威放在地上踩。
這個時候還有最後一步查看原卷。
這一屆安陸省恩科鄉試,統共有九十個正榜名額,二十個副榜名額。上了正榜的就是正式舉人,而上了副榜的便不能參加會試,但和正榜舉人一樣有國子監入學資格。
眾學子的原卷都被找出來後,許學政看著上頭的字跡,心中終於緩緩鬆了一口氣。
次日一早,封家早膳桌上,三個少年極有深意地各自對視了一陣,接著就又看一眼左側的姐夫/二哥,似乎想要看出他的反應。
封恆提箸用膳,間或還給他大姐夾個小籠包。
宋師柏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不是故作淡定。他心說還是姐夫板得住,最後還是憋不住做了出頭樁子:“今日可是放榜的日子,不如我們三個先去省城看看,怎麽樣也比報喜人的速度快。”
什麽樣的成績得用得上報喜人?
宋師柏這句話裏的意頭極好。
李氏本來還想說他瞎折騰的,臉上突然就放晴了:“你們在家裏待著就行,咱們這離省城,跑馬也就半日路程,有消息傍晚前就能知道了。”
“娘,你怎麽一點都不急?放榜後還有鹿鳴宴呢,姐夫趕不及參加怎麽辦。”宋師柏心裏著急上火,就忍不住繼續道。
這句話裏的意思依然好。
宋師竹笑:“要是真有鹿鳴宴,咱們就一塊去省城轉轉。”
宋師柏看他大姐一眼,心中卻覺得這兩人怎麽一點都不帶緊張的。
他姐夫不緊張他能理解,讀書人講究一個遇事沉著,宋師柏在書院這幾年,見到的裝模作樣的人多了,可他娘跟他姐,他就不理解了。
他想了想,突然想到他姐那種十分玄妙的能力。他姐不會早就知道消息了吧?
宋師柏頗有深意地看了宋師竹一眼。
宋師竹:“……”真是冤枉她了,她的金手指這迴一動不動的。要是她早就有預感,昨夜也不用這麽擔心了。
李氏看著這姐弟倆的眉眼官司,搖了搖頭,身邊有一個這麽神乎的閨女,她早就問過了。就是因為沒有得到一個確切答複,她才不敢再問,怕給閨女女婿造成壓力。
大半個月前宋師澤迴來時那樣的神色表情,足以見此屆鄉考之難。再有隔壁孫秀才、錢秀才本來是打算在省城等成績的,可臨近放榜之日,居然都偃旗息鼓迴來了。
李氏看著這幾日茂林胡同眾人的唉聲歎氣,心裏都是捏著一把冷汗的。
這一大早的,所有人都是心不在焉。
等到午後,眾人心情才終於放開了。
一行兩個報喜人,一人牽著大馬,一人敲鑼打鼓,口中高聲大喊:“捷報!貴府老爺封恆高中安陸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一下子就把整條茂林胡同的人震動了。
宋師竹正在正房裏,心神恍惚地逗閨女玩,突然就聽到外頭的鑼鼓聲響,喜姐兒被鼓聲嚇得大聲啼哭,宋師竹卻是立刻站了起來,喜形於色。
臨走前給了宋師竹一個眼神,宋師竹秒懂,這是讓他們今晚純潔睡覺不要瞎胡鬧。宋師竹也沒有這種心情,她這會兒正被李老太太的眼神弄得激動著呢。
四月的天已經有些熱了,兩人躺在榻上,宋師竹睜開眼睛看著帳頂,久久睡不著覺。
封恆雖然心頭火熱,卻擔心她剛生完孩子身子不好,硬是憋住了。
外頭燭火昏暗,一片靜謐的帳子裏,兩人親密地抱在一塊,換在平時,宋師竹一定會過來說些什麽,可封恆這一夜卻看著她一直神遊天外。
他好奇她在想什麽,可沒等他問起,宋師竹就突然長長舒出一口氣,轉身道:“我覺得這會兒到分派到咱們安陸省的閱卷官們心情肯定很糾結。”
又是她那種古怪的預感?
話題突然轉變,封恆也沒覺得適應不良,而是湊過去親了親她的臉,感興趣道:“怎麽說?”
宋師竹看著他近在咫尺的俊臉,把她剛才想到的那些給說了。
曆朝曆代文人依賴科舉出仕,讀書是整個社會是最快的上升途徑。稍微有一丁點改變,都是對這種上升的阻礙。
“你想啊,我當時嫁進來時,你院子裏原來的那些下人多怕我會隻用自己的陪嫁,對他們置之不理?”
宋師竹窩在封恆懷裏,小聲地說著。
家庭中一點變化都會導致權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大到國家層麵的改革就更是如此了。
皇帝初出茅廬,這迴選出來的主考官都是曆屆進士。這些人作為八股文出身的好手,會不會擔心算學的地位彈壓經學,從而影響到以後朝上的用人偏向。
她無意識地在封恆胸前畫著圈圈:“我猜李先生如今在京裏的日子應該不大好過。”
就跟封恆前段時間一樣。
封恆在家裏極少說起他在外頭的煩心事,但宋師竹想想都知道,這段日子背地裏酸不溜秋的人肯定極多。
她繼續道:“皇上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咱們民間還講一個三年不改父製呢。”新帝去年八月才登基,一個根基不穩的皇帝,對比在朝廷耕耘多年的絕大部分知識份子?
還立刻就想要改革,不被煽得臉腫都是他們客氣的了。
而經此一役,皇帝要是留下陰影,以後不敢輕舉妄動,對所有官員來說,就更是一個好事了。
宋師竹絮絮叨叨的,說完自己的想法後,突然間唇舌就被含住了,就像龍卷風過境一樣,猛烈異常,宋師竹險些被封恆親暈了過去。
她對封恆的激動有些摸不著頭腦,親完之後,封恆氣息不穩,將嘴唇貼到宋師竹耳邊:“你整日裏都在想些什麽。”
“……我就是隨便想想。”宋師竹品著封恆這句話,難道他覺得她這些話很出格,不該出口?
她也隻是在隻有他們兩人相處時說說而已,肯定不會在外頭亂說的。
“我說對了嗎?”宋師竹看著眼睛在燭火下照出一抹耀眼光采的封恆問道。
封恆拍了拍她的後背,笑:“等成績出來後就知道了。”
“你真的對這迴鄉試有把握嗎?”宋師竹忍不住問道。她怎麽想都覺得,封恆一定會成為上層博弈的炮灰。
封恆頓了頓,嘴唇貼在宋師竹耳邊說了幾句話,接著就看到宋師竹放鬆一般,深深唿出一口氣:“那就好。”
剛才她想了一大堆,卻沒想過要是封恆真的不成,那李老太太應該就不會這般作態了。
等到宋師竹綿長的唿吸聲傳來,封恆卻陷入沉思中,一直睡不著覺。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嘴裏說出來,就有不同的感覺。
李老太太是自家先生的母親,曆經世事,洞若觀火。
當日他迴府城後去李府請安,李老太太便說過,如今京城裏的大小官員大多對老師有意見,許是對他會有些影響。
封恆卻沒有被嚇著。
考得如何他心裏清楚,時文經策的考核彈性大,可算學題的正確標準是確定和唯一的。他心中覺得,隻要他都做對了,對比他在考後聽到的其他學子的考試情況,不至於榜上無名。
李老太說出那些話,他不覺得驚訝,可這話從宋師竹嘴裏出來,他就有些驚奇了。
宋師竹能力古怪,有些預感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可她剛才那番分析卻不是基於自己的預感,而是憑著僅僅知道的一點信息,層層推斷,切中要害,封恆著實沒想到她能一下子就分析出京城如今的態勢。
他緩緩地唿出一口氣,心裏突然十分認同老師的話。
妻子平時確實是太憊懶了。
今日要是沒有李老太太的刺激,怕是宋師竹還不會去耗費心力,想這麽多事情。
他看著睡著睡著,就趴在他胸膛上的妻子,笑了笑,幫她調節了一下姿勢,接著便閉眼入眠。
閱卷官裏對這一迴上榜的人選確實有些分歧。
鄉試素來是一主考兩副考,再加若幹同考官,大部分是京員出身,但為了增加公平性,鄉試時除了其中一個副考官是本省學政外,也會邀請省內致仕高官一同閱卷。這迴的分歧點就處在這裏了。
京官和省官各執一詞。
京官千裏迢迢而來,本身就對京中形勢各有計較。
省官以許學政為代表,都認為三場考試裏,封恆的卷子文題和算題都極為出色,沒有道理不點他為解元。
京官卻是覺得封恆的時文觀點太激進,就算算學題都做對了,也不能彌補這方麵的缺點。
“科舉以才取仕,講究學而優則仕,而不是算而優則仕。這位學子就算所有算題都做對了,可最後一道策論簡直不知所謂。”
考卷經過糊名、彌封、謄錄,誰都看不出來這是出自哪一位學子筆下的,但是整體卷風偏向還是能看出來的。
主考官林學士指的是最後一道策論:“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意思是諸葛亮不想重用法家,卻因為當時蜀國情況使然,不得已用了法家學術治國。王安石卻是一心想要光複法家,卻因為不敢得罪人,沒有直接把法家的名頭提出來。
許學政指著封恆的卷子道:“哪裏不知所謂?這位學子從國家利弊破題,說的是隻要於國於民有利,便要因地製宜胸懷大局。這不是皇上一向提倡的做事要不務空名嗎。”
“太過功利,一切隻求目的,若是這樣的學子得中解元,以後學子風氣不得被帶壞了。”林學士堅持道。
兩人因著這一張卷子,已經吵了好幾迴了。其他閱卷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十分無奈。他們這段日子看了幾千份考卷,唯獨隻有這一位學子算學題目全對。
當時他們還稀奇了一會兒,要知道這迴的算學考題,在京裏時皇上早已給了命題方向,他們也就是按圖索驥,照著標準答案直接判題罷了。
可是這份算題全對的答卷出來後,閱卷屋裏的氣氛就完全不一樣了。林學士直接就把試卷拿了過去,看了一遍又一遍,硬是指出了這點瑕疵。
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求全責備。
先前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覺得十分可惜,這位學子雖然觀點確實膽大,卻也不像林學士嘴裏說的那樣急功近利,相反的,字裏行間都是眾人能看得出來的才思敏捷、文采斐然。
此時場上另外一個副考官的態度便很重要了。
吳禦史看了看針鋒相對的兩人,慢吞吞道:“桂榜之後,中舉者的考卷都是要貼出去的。若是他不得解元,這份考卷便不能貼出去了。”
林學士明顯噎住了。吳禦史的意思很清楚,這個學子不是解元就得落榜。
吳禦史指著上頭的墨批,道:“他所有考卷上的批語都是優秀,要是貼了出去,叫這一迴的解元如何自處?”
吳然知道林學士在別扭什麽。皇上想要提升算學地位的事,最近京中一直暗流不斷。
可是就算要表達自己的態度,也不能在這裏做文章。
這段日子陰差陽錯下,所有閱卷官都對這份卷子都十分看好,上頭好幾種墨色的批注都是讚不絕口。要是林學士硬要卡住他的功名,無論是誰得第一,都會顯得名不副實。
說不準外頭人就會質疑這是一樁科舉弊案。
吳禦史雖然也不喜歡皇上憑一己喜好做事,但他更不願意自己被拖累。
許學政當然不能讓本省學子吃虧,立刻道:“三張考卷統共二十八道算學題,唯有他全都答對。要是林大人硬要為了一家之言讓這位學子落榜,待這迴鄉試完了之後,在下一定會提請禮部複勘糾弊。”
許學政的態度強硬成這樣,林學士深深唿出一口氣,隻能憋屈退了一步。他真是討厭這種隻有唯一答案的算學題,簡直是把考官的權威放在地上踩。
這個時候還有最後一步查看原卷。
這一屆安陸省恩科鄉試,統共有九十個正榜名額,二十個副榜名額。上了正榜的就是正式舉人,而上了副榜的便不能參加會試,但和正榜舉人一樣有國子監入學資格。
眾學子的原卷都被找出來後,許學政看著上頭的字跡,心中終於緩緩鬆了一口氣。
次日一早,封家早膳桌上,三個少年極有深意地各自對視了一陣,接著就又看一眼左側的姐夫/二哥,似乎想要看出他的反應。
封恆提箸用膳,間或還給他大姐夾個小籠包。
宋師柏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不是故作淡定。他心說還是姐夫板得住,最後還是憋不住做了出頭樁子:“今日可是放榜的日子,不如我們三個先去省城看看,怎麽樣也比報喜人的速度快。”
什麽樣的成績得用得上報喜人?
宋師柏這句話裏的意頭極好。
李氏本來還想說他瞎折騰的,臉上突然就放晴了:“你們在家裏待著就行,咱們這離省城,跑馬也就半日路程,有消息傍晚前就能知道了。”
“娘,你怎麽一點都不急?放榜後還有鹿鳴宴呢,姐夫趕不及參加怎麽辦。”宋師柏心裏著急上火,就忍不住繼續道。
這句話裏的意思依然好。
宋師竹笑:“要是真有鹿鳴宴,咱們就一塊去省城轉轉。”
宋師柏看他大姐一眼,心中卻覺得這兩人怎麽一點都不帶緊張的。
他姐夫不緊張他能理解,讀書人講究一個遇事沉著,宋師柏在書院這幾年,見到的裝模作樣的人多了,可他娘跟他姐,他就不理解了。
他想了想,突然想到他姐那種十分玄妙的能力。他姐不會早就知道消息了吧?
宋師柏頗有深意地看了宋師竹一眼。
宋師竹:“……”真是冤枉她了,她的金手指這迴一動不動的。要是她早就有預感,昨夜也不用這麽擔心了。
李氏看著這姐弟倆的眉眼官司,搖了搖頭,身邊有一個這麽神乎的閨女,她早就問過了。就是因為沒有得到一個確切答複,她才不敢再問,怕給閨女女婿造成壓力。
大半個月前宋師澤迴來時那樣的神色表情,足以見此屆鄉考之難。再有隔壁孫秀才、錢秀才本來是打算在省城等成績的,可臨近放榜之日,居然都偃旗息鼓迴來了。
李氏看著這幾日茂林胡同眾人的唉聲歎氣,心裏都是捏著一把冷汗的。
這一大早的,所有人都是心不在焉。
等到午後,眾人心情才終於放開了。
一行兩個報喜人,一人牽著大馬,一人敲鑼打鼓,口中高聲大喊:“捷報!貴府老爺封恆高中安陸省鄉試第一名解元!”
一下子就把整條茂林胡同的人震動了。
宋師竹正在正房裏,心神恍惚地逗閨女玩,突然就聽到外頭的鑼鼓聲響,喜姐兒被鼓聲嚇得大聲啼哭,宋師竹卻是立刻站了起來,喜形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