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棄城而逃?
說好隨機轉生,你八歲創法成道? 作者:劍貫星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視網膜上轉生印記的信息,李長安臉上露出了幾分恍惚之色。
十歲便是死期?
不就是率領起義軍又攻占了兩座縣城嘛,大的還在後頭呢!
有必要這麽緊張?
李長安靜下心來仔細思索了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
好吧,似乎的確比較炸裂。
原本太平軍攻占了三黃縣的消息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播了出去,各地的起義軍都在密切注視著這邊的情況呢!
結果,一年過去太平軍不僅沒有被滅,反倒又石破天驚般的攻占了附近兩座縣城。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太平軍不僅沒有被朝廷撲滅,實力反倒更加壯大了!
而且這次更加直接,幾乎就是毫不掩飾的告訴天下所有人——我,太平仙師,舉旗造反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各地雖說都有起義軍活動不假,可像這種光明正大攻占縣城,且喊出造反口號的,太平軍還是第一個。
這種當眾打妖清朝廷臉的行為被公開化時。
立刻便引發了連鎖反應,各地原本零零散散的起義軍全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那般,紛紛不甘示弱鬧騰了起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整個妖清五州十六郡遍地狼煙四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較於造反本身,太平軍公開造反且毫發無損才是真正動搖妖清統治的根本!
槍打出頭鳥。
太平軍享受了‘打響起義第一槍’的榮譽,自然也得接受這個榮譽背後潛藏的巨大壓力。
“轉生印記連個命運軌跡都沒給我,就直接宣判了我的死刑,看來這次估計是真的十死無生啊!”
結合已知信息來看,李長安對自己的未來很不樂觀。
可事已至此,多想也沒用。
李長安能做的隻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繼續大步向前,至於究竟能走多遠,能不能走到對岸,不是他目前能夠操心的問題。
……
占據三縣之地後,李長安馬不停蹄開始推行新政。
輕車熟路抄了那些無良劣紳之家,將所得田產收歸義軍所有,然後再重新劃分,交還給無地的農民。
一套絲滑小連招過後,義軍在三黃縣周邊的基本盤就徹底穩固了。
然而,起義軍的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呢,遭受了土地和聲望雙重打擊的妖清朝廷終於有了大動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數十萬噸糧草先後從赤州、菏州由水路、陸路分批次押送到了豐州,同一時間,豐州府城五萬精銳官兵浩浩蕩蕩啟程,殺到了三黃縣外。
這支大軍由當今天子的親舅舅,豐州府名義上的最高統領——哈爾赤親自率兵,鎮獄司正副兩個總旗官在後壓軸。
調兵遣將的聲勢之浩大,聚集兵馬的數量之磅礴,可以說是妖清朝廷自三百年前永正帝血洗中原之後的第一遭!
可想而知,李長安這次的行為究竟引起了多麽重大的影響!
對此,李長安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要知道妖清朝廷派來的五萬精銳士兵可都是披甲執戈的精銳部隊,戰鬥力遠非普通士兵所能企及的。
更別提還沒形成規模化戰鬥力的起義軍了。
但他不僅沒有慌,頭腦反倒更加冷靜。
朝廷大軍兵力是他們的五倍,戰鬥力更是他們五倍數量不止,按理說這是一場完全沒有懸念的戰鬥。
可李長安卻並不這麽覺得。
五萬兵馬雖然多,但放在三個縣的土地上來說,數量其實也就那樣,隻要起義軍不傻到和他們硬碰硬,一切就能有轉機!
因而,思索良久之後,李長安下令直接讓起義軍拋棄了剛剛占領的青浦、三黃、坪東縣,化整為零直接遁入附近的山野當中。
這個命令一出,起義軍內部仍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畢竟這三個縣可是他們好不容易才打下來的地盤,朝廷大軍還沒打過來呢,就丟盔棄甲拱手相讓是怎麽迴事?
可現如今的李長安早已是太平起義軍真正意義上的領袖,擁有絕對話語權。
因而,盡管有很多人對這個命令不理解,但卻還是嚴格的選擇了執行。
……
外界,山雨欲來風滿樓,天下群雄全都遙遙眺望著豐洲。
他們在等一個結果。
等待一個早已注定、卻仍舊不甘心,想要親眼見證的結果。
現如今的李長安以及他麾下的太平起義軍就是天下群雄心裏的一麵旗幟。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如果妖清朝廷以摧枯拉朽之勢清剿了太平起義軍,那就說明妖清朝廷的底蘊還在,他們必須做好退避三舍的準備。
如果起義軍能夠抵擋大軍,哪怕隻能抵擋十天半個月,對天下群雄而言則不僅是一次心理上的巨大鼓舞,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戰機!
要知道,妖清朝廷為了顯示肌肉,抽調了附近幾個州郡的精銳士兵和大量糧草。
在這種情況下,被抽到了兵力和糧草的州郡守備就空虛了。
若是前線戰鬥不利,精銳戰力無法第一時間抽身,那麽各地其他義軍完全可以趁著平叛的時機瘋狂拓展地盤、發展勢力。
因而,天下所有對妖清朝廷統治心存不滿的野心家都期盼著太平起義軍能夠拖住朝廷大軍。
能拖上兩三個月最好。
他們或許會成為最大贏家。
然而,像是這麽想的,可所有人都知道這隻不過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期盼而已。
實際上,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這都是一場沒有任何懸念的戰鬥。
一方是武裝到了牙齒的朝廷精銳部隊,另一方則隻不過是一群剛起事沒多久的地方反叛軍,兩者之間無論是裝備還是數量,都完全不在一個噸位。
說是殺雞用牛刀那都是抬舉了起義軍。
說句降維打擊完全不為過。
可就在所有人都好奇李長安會怎麽應對這場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的危機時,三黃縣附近突然傳開了起義軍棄城而逃的消息。
頓時,各方一片嘩然。
特別是眾多心懷叵測的野心家們,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起義軍棄城而逃了?
這李長安,他們剛開始還以為是一方梟雄,卻沒成想關鍵時刻竟然這麽不堪一擊,純屬浪費他們的表情啊!
……
十歲便是死期?
不就是率領起義軍又攻占了兩座縣城嘛,大的還在後頭呢!
有必要這麽緊張?
李長安靜下心來仔細思索了一下自己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
好吧,似乎的確比較炸裂。
原本太平軍攻占了三黃縣的消息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播了出去,各地的起義軍都在密切注視著這邊的情況呢!
結果,一年過去太平軍不僅沒有被滅,反倒又石破天驚般的攻占了附近兩座縣城。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太平軍不僅沒有被朝廷撲滅,實力反倒更加壯大了!
而且這次更加直接,幾乎就是毫不掩飾的告訴天下所有人——我,太平仙師,舉旗造反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各地雖說都有起義軍活動不假,可像這種光明正大攻占縣城,且喊出造反口號的,太平軍還是第一個。
這種當眾打妖清朝廷臉的行為被公開化時。
立刻便引發了連鎖反應,各地原本零零散散的起義軍全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那般,紛紛不甘示弱鬧騰了起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整個妖清五州十六郡遍地狼煙四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較於造反本身,太平軍公開造反且毫發無損才是真正動搖妖清統治的根本!
槍打出頭鳥。
太平軍享受了‘打響起義第一槍’的榮譽,自然也得接受這個榮譽背後潛藏的巨大壓力。
“轉生印記連個命運軌跡都沒給我,就直接宣判了我的死刑,看來這次估計是真的十死無生啊!”
結合已知信息來看,李長安對自己的未來很不樂觀。
可事已至此,多想也沒用。
李長安能做的隻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繼續大步向前,至於究竟能走多遠,能不能走到對岸,不是他目前能夠操心的問題。
……
占據三縣之地後,李長安馬不停蹄開始推行新政。
輕車熟路抄了那些無良劣紳之家,將所得田產收歸義軍所有,然後再重新劃分,交還給無地的農民。
一套絲滑小連招過後,義軍在三黃縣周邊的基本盤就徹底穩固了。
然而,起義軍的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呢,遭受了土地和聲望雙重打擊的妖清朝廷終於有了大動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數十萬噸糧草先後從赤州、菏州由水路、陸路分批次押送到了豐州,同一時間,豐州府城五萬精銳官兵浩浩蕩蕩啟程,殺到了三黃縣外。
這支大軍由當今天子的親舅舅,豐州府名義上的最高統領——哈爾赤親自率兵,鎮獄司正副兩個總旗官在後壓軸。
調兵遣將的聲勢之浩大,聚集兵馬的數量之磅礴,可以說是妖清朝廷自三百年前永正帝血洗中原之後的第一遭!
可想而知,李長安這次的行為究竟引起了多麽重大的影響!
對此,李長安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要知道妖清朝廷派來的五萬精銳士兵可都是披甲執戈的精銳部隊,戰鬥力遠非普通士兵所能企及的。
更別提還沒形成規模化戰鬥力的起義軍了。
但他不僅沒有慌,頭腦反倒更加冷靜。
朝廷大軍兵力是他們的五倍,戰鬥力更是他們五倍數量不止,按理說這是一場完全沒有懸念的戰鬥。
可李長安卻並不這麽覺得。
五萬兵馬雖然多,但放在三個縣的土地上來說,數量其實也就那樣,隻要起義軍不傻到和他們硬碰硬,一切就能有轉機!
因而,思索良久之後,李長安下令直接讓起義軍拋棄了剛剛占領的青浦、三黃、坪東縣,化整為零直接遁入附近的山野當中。
這個命令一出,起義軍內部仍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畢竟這三個縣可是他們好不容易才打下來的地盤,朝廷大軍還沒打過來呢,就丟盔棄甲拱手相讓是怎麽迴事?
可現如今的李長安早已是太平起義軍真正意義上的領袖,擁有絕對話語權。
因而,盡管有很多人對這個命令不理解,但卻還是嚴格的選擇了執行。
……
外界,山雨欲來風滿樓,天下群雄全都遙遙眺望著豐洲。
他們在等一個結果。
等待一個早已注定、卻仍舊不甘心,想要親眼見證的結果。
現如今的李長安以及他麾下的太平起義軍就是天下群雄心裏的一麵旗幟。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如果妖清朝廷以摧枯拉朽之勢清剿了太平起義軍,那就說明妖清朝廷的底蘊還在,他們必須做好退避三舍的準備。
如果起義軍能夠抵擋大軍,哪怕隻能抵擋十天半個月,對天下群雄而言則不僅是一次心理上的巨大鼓舞,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戰機!
要知道,妖清朝廷為了顯示肌肉,抽調了附近幾個州郡的精銳士兵和大量糧草。
在這種情況下,被抽到了兵力和糧草的州郡守備就空虛了。
若是前線戰鬥不利,精銳戰力無法第一時間抽身,那麽各地其他義軍完全可以趁著平叛的時機瘋狂拓展地盤、發展勢力。
因而,天下所有對妖清朝廷統治心存不滿的野心家都期盼著太平起義軍能夠拖住朝廷大軍。
能拖上兩三個月最好。
他們或許會成為最大贏家。
然而,像是這麽想的,可所有人都知道這隻不過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期盼而已。
實際上,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這都是一場沒有任何懸念的戰鬥。
一方是武裝到了牙齒的朝廷精銳部隊,另一方則隻不過是一群剛起事沒多久的地方反叛軍,兩者之間無論是裝備還是數量,都完全不在一個噸位。
說是殺雞用牛刀那都是抬舉了起義軍。
說句降維打擊完全不為過。
可就在所有人都好奇李長安會怎麽應對這場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的危機時,三黃縣附近突然傳開了起義軍棄城而逃的消息。
頓時,各方一片嘩然。
特別是眾多心懷叵測的野心家們,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起義軍棄城而逃了?
這李長安,他們剛開始還以為是一方梟雄,卻沒成想關鍵時刻竟然這麽不堪一擊,純屬浪費他們的表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