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靜姝知道生產隊的錢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她也和蕭長風、羅小慧協商了, 這條路就從他們飯店的營業額中抽取一部分, 剩下的讓生產隊出一部分, 如果隊裏有人願意捐款, 到時候也他們的名字和捐款金額刻在路碑上。
這個年代的人們還是很信奉這些功德,而且都把捐贈人和金額刻在路碑石上了,誰人捐了錢, 捐了多少錢, 路過的人一看就了然。
時下的人都愛麵子,一個生產隊的人都認識,大家肯定也不好意思不捐, 就算捐錢肯定也不好意思捐一分兩分一毛兩毛, 畢竟承山大隊現在人人都能吃飽飯, 還有小錢賺, 太過吝嗇會被人背後指點。
裴靜姝把她的想法和隊裏的幹部們說了, 這幾個幹部都很高興, 這也確實是最好的辦法。現在承山大隊的路被人踩壞了, 就連本生產隊的人要出入也很不方便。
劉支書等人都是行動派,很快就召集大家開了會議, 說了修路的事。劉支書的兄弟劉廚子和侄兒劉興憑著一手好廚藝做出的素炸丸子在整個河坎鄉都很有名, 隻是他們每天都要背一隻沉沉的爐子去集市上, 也是吃了許多苦。如果有公路, 他們也可以搞一輛簡單的手推車, 到時候把菜、油和爐子、鍋等全都放上手推車上, 也可以省許多事。
生產隊裏大部分人還是持讚同意見,隻有少部分比較固執的不同意。
不過集體社會也有集體的好,那少部分人的意見最終還是左右不了要修公路的決議。
蕭長風和劉支書等人去石場聯係了石塊的價格,又定了石塊的用量,讓石場和蕭長風一起拉去修路。匯水縣這個地方沒有挖掘機,裴靜姝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那些先進的機械,聽說河坎鄉唯一的那條路也是大家用鋤頭等傳統工具修出來的。
為了提高效率,生產隊給修路的村民們下達了每天的任務量,完成了也像記工分一樣記在本本上,等到月底再結算。
不過從河坎鄉到金溝村要穿過另一個生產隊,劉支書等人又和隔壁生產隊說了修路的想法,隔壁生產隊也答應了讓他們占修路的地,但同時也有幾個附加條件,第一個就是要讓裴靜姝今後同等地給他們提供豬飼料。看著承山大隊每年賣那麽多豬肉,誰不眼紅?
第二個條件是公路必須通過他們的養豬場和倉庫,大概也是考慮到運輸方便,現在種地並不免糧食稅,雖說比起封建時代,現在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糧食稅收得也不多,但一個生產隊集中起來,那還是不少。
生產隊為了避免一些家庭一點人力和錢財都不出,隻會坐享其成,就規定了生產隊裏捐款數少於五十塊的每個戶頭至少要出一個勞動力修路。顧大娘一分錢沒有出,自然也逃不過修路的命。
不過總的說來生產隊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了修路的人,畢竟即使現在大家能賺錢了,但要讓他們一下拿五十出來修路,還是有很多家庭不願意,生產隊裏捐十塊、二十的居多,隻有有錢又慷慨的才捐得多一些,劉廚子、劉太爺、李大爺等這幾家捐了五十以上,不過這幾家人都派了代表去修路。
隔壁生產隊也來了不少幫忙的人,一來修路是為了方便大家,二來修路也可以賺一些生活費,他們也樂意來湊個熱鬧。畢竟很多人說修路也是修德,上天都看著呢,德行修得好,才能延年益壽,才有福緣。
裴靜姝捐的錢最多,再加上她家裏沒有可用的勞動力,也就沒有去修路,裴家的竇曉霞兩口子倒是去了,因為前段時間楊孟英吵了竇曉霞,竇曉霞不想和楊孟英打照麵,隻有修路一整天都在外麵,中午也不用迴去吃飯。
至於修路的夥食問題,也全都是裴靜姝這邊解決,生產隊給裴靜姝提供了部分糧食和蔬菜,不過他們提供的也都有限,裴靜姝又從農場係統裏的倉庫裏拿了一些出來,確保修路的人們能夠吃飽,餓著肚子做活也不是辦法。
聽說修路的夥食開得不錯,原本在家的人也跑出來修路了,尤其是隔壁生產隊的隊員,搞得承山大隊本生產隊的人很不爽,覺得這些人不要臉不要皮,就是過來蹭飯的。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不在意,畢竟承山大隊的人都過得比較好了,而相鄰的生產隊裏,還是經常有吃不飽飯的情況,就當接濟一下窮人,說到底人家也是出了力的。
顧明春最近一直住在顧大娘家,顧大娘雖然讓她住下了,但平時經常罵她,說她沒出息,嫁出去了還要娘家媽養。顧明春如今也沒了脾氣,她在顧大娘麵前的氣勢也矮了一截,如果顧大娘真的把她掃地出門,她就再也沒有地方去了。
顧明春的女兒豆豆已經一歲多了,還沒有斷奶,正好現在承山大隊修路,顧明春就把女兒背迴竇家,讓竇母照看著,她迴娘家這邊來住一段時間,這樣方便斷奶。
顧明春迴來之後就和顧大娘一起去修路,那顧明春是個沒做過多少重活的,大家都要用鋤頭把一塊塊的半大石頭捶碎,每四個人一組,一小堆就是四十個工分,到時候大家就憑這個工分拿工資。
顧明春和顧大娘都想和那些比較得力的壯漢一起砸,不過她們想得美,那些得力的也要挑人,像顧明春這種他們自然也不樂意和她組隊,到時候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做,結果工分還被他們分走。
李大娘在一旁看著熱鬧,就對記工分的裴小紅說道:“裴主任,顧明春來了,就讓他們一家人組成一個小隊,大家都是家庭組隊,這樣方便一家人互幫互助。”
李大娘說的一家人就是指顧大娘、顧老二、顧明春和顧小軍,顧小軍翻過年就馬上要滿十二歲了,這個年代的窮人家的孩子當家都比較早,有不少十三四歲就當家了,要是再早一些年,十三四歲就可以嫁娶,那都是老一輩人的想法。不過翻過十歲的小孩很少還能偷懶玩耍。這次修路,何太婆的孫子何江也是十四歲左右,李大娘的孫子李軍和顧小軍同歲,這幾個孩子都在修路的行列中。
顧小軍腦子不行,過來其實隻是充數的,顧老二也沒有指望他能做多少活,隻是混口飯吃而已。夏金桂和顧小偉就照顧家裏,喂豬喂雞鴨、以及打理家裏那幾份自留地等。
顧小偉原本也想去修路混飯吃,不過夏金桂現在很寶貝這個沒有變傻的兒子,舍不得讓他去那些苦力活,也一心想培養一個讀書人。
燕麗以前那麽窮苦,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還差點被黑心的叔叔嬸嬸賣給山裏的糟老頭,再看看人家現在的樣子,人長得比以前漂亮了,隨時都神采奕奕的,身上還有一股子知識分子的氣場。
燕麗放假之後便到裴靜姝這邊來幫忙,今年承山大隊修公路,裴靜姝這邊的人手又不夠,隊裏派了幾個炊事員過來幫忙。縱使這樣,每天要做那麽多人的吃食,還是很吃力。有了燕麗的幫襯,裴靜姝也輕鬆許多。
而在修路的現場,李大娘的話說出口之後,顧老二臉色就有些不悅,倒也不是他不認顧大娘這個親媽,而是顧大娘還帶著一個顧明春。顧小軍會有今天,顧明春要負一半的責任。
如果當初顧明春沒有威脅兩個小孩,讓顧小軍隱瞞病情的原因,顧小軍也不至於被燒傻。
不過裴小紅也正有這個意思,讓他們顧家幾個人一起做活,免得拖累其他人,顧老二雖然很得力,但是帶著一個顧小軍,這份得力也要打折扣。
顧明春和顧大娘也沒有別的選擇,畢竟整個幹活的現場也沒有人願意和她們一起勞動,跟著顧老二,好歹還是她們本家的人。
一群人幹到中午,動作快的小組已經做完一小堆了,但顧大娘那一組卻隻錘了一小部分,就連生產隊裏幾個孩子組成的隊伍也比他們做得多。
其實平時顧老二和顧小軍跟著別人一組的時候,顧老二也很得力,一個人能做兩個人的活,不過跟著顧明春一隊,心中始終有些芥蒂。
顧明春這一年多帶著孩子,人也變得很粗糙了,但是握鋤頭這種活她卻是很少做的,半天下來,一隻手就起了幾個水泡,又紅又痛。至於顧大娘,因為手臂曾經被曾家的人推下台階摔斷過,再加上年紀也確實大了,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麽得力,一天下來做不了多少活。
前幾天她跟著那些能幹的人一起,大家隻覺得她偷了懶,今天一看,才知道這幾個人的實力。
今天過來送飯的是張慧英和夏金桂兩妯娌,兩人一人背了一隻大背簍,一人挑著兩隻籮筐,裏麵盛滿了飯菜。
餓了一個上午的顧明春和顧大娘聞著飯菜的香味,都忍不住吞口水。
兩人放下鋤頭就端著碗衝出去搶飯菜,周圍的人看得也是一陣無語。
夏金桂看見顧明春和顧大娘竟然和顧老二一隊,心中就十分不爽,看見顧明春過來加飯,夏金桂氣得背著背簍轉身就走。
剩下一群人麵麵相覷,他們大部分人還是吃飽了,不過有些吃得慢的還想加飯呢,現在裝飯的鍋都被夏金桂背著走了,他們也沒有飯吃,就隻能將就碗裏剩下的飯菜吃。
有的人怕張慧英也把菜擔著離開,就蜂擁去加菜,張慧英現在掌勺,來加菜的她都給了,反正裴靜姝準備的東西還是夠了的。不過等著顧大娘過去加菜的時候,張慧英卻隻給了一小勺蔬菜。
“給我也加一點肉,別人都有肉,就我沒有。”顧大娘道。
“你先前就自己過來舀了一勺,哪裏有那麽多給你加?要是人人都像你這樣光吃肉不吃菜,我這裏哪來那麽多肉給你吃?”張慧英說道。
顧大娘氣得麵紅耳赤,先前她確實去加了一勺肉,不過顧大娘平時在家裏很節省,除了生產隊發的糧食,她從來舍不得花錢去買肉買糧食,而且顧明春和豆豆都在她家裏,顧大娘隻有節衣縮食,才能維持三人的生活。
很久沒有吃過肉,更別說這麽好吃的菜和肉,顧大娘隻想吃個飽,把以前缺的那些補上。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媳婦竟然這麽不給自己麵子!
顧大娘下不了台,就罵道:“你現在狗仗人勢,了不起了,連老娘吃塊肉,也像討飯的乞丐一樣,這就是你的孝道?你好有孝心啊!”
張慧英道:“現在這裏做活的那麽多人,生產隊也是信任我,才把這種活交給我,我要是因為你是我的婆婆,我就專門給你肉吃,把菜葉子留給別的人,你讓大家怎麽想我?大家都是為了這條公路出力,我怎麽就狗仗人勢了?”
張慧英也氣得滿臉通紅,和顧大娘吵得麵紅耳赤。
顧大娘理虧,看熱鬧的人不少,大家也跟著顧大娘做了幾天的活了,對顧大娘這個人沒什麽好感。以前和顧大娘有過矛盾的曾家老大就說道:“依我看呐,今後大家不如按照幹活多少來分配吃的飯菜量算了。免得有些人過來蹭夥食,力氣沒有出一份,吃的飯菜卻比誰都搶得多。”
曾老大這話很快就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畢竟大部分人還是兢兢業業幹活的,偷懶的占少數。
李大爺也是舉雙手讚成的,“我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今後不如就設一個最少工作量,除了小孩,那些沒有做到任務量的,就必須做完了才能吃飯。小孩的任務就相應減少一些,要是大人願意幫著小孩做完,那小孩的飯量也按大人的算。”
“還是李大爺會說話,我也覺得可行。”
“就是,我們再生產隊掙工分也是按照做多少得多少糧食,現在修路也一樣來,這樣對誰都公平。”
大家都積極響應,畢竟有了這個規矩,今後誰想偷懶也不成了。
張慧英迴去就跟裴靜姝說了今天在修路現場發生的事情,裴靜姝聽了之後也覺得這樣不錯,可以杜絕一些鑽空子的人。
“不過,光有任務懲罰也不行,我們也應該設置一些獎項。小孩子的任務量不要設得太高了,畢竟現在都是長身體的階段,營養要跟上。這樣吧,明天我多做一些吃食,如果做得又快又好的,就額外獎勵一些食物,畢竟大家要工作一整天也不容易。”裴靜姝說道。
“大嫂果然心善,你想得周到,難怪大家都說你是福德修得好,是個能大富大貴的人。”張慧英吹著彩虹屁。
楊孟英從門口進來,背上背著一背簍圓白菜,嘴上念叨道:“你就別給她戴高帽子了,她就是人傻,缺心眼,才會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拿出來,現在不僅出錢出力,還要拿出自己的家底貼給外人。”
楊孟英一開始不知道裴靜姝捐了多少錢,以為最多幾百塊錢,直到後來從裴小紅那裏得知裴靜姝的捐款數額,楊孟英心疼得差點背過氣去。
裴靜姝承包修路隊的夥食,楊孟英也把她吵了幾頓,修路隊那麽多人,生產隊隻給那麽點糧食,哪裏夠那麽多做活的人吃?
要是到時候飯不夠吃,他們做飯的肯定會被猜疑,有些喜歡猜疑的隻怕還以為他們占了便宜,或者是昧著良心私吞了。
生產隊找上裴靜姝煮飯也是因為隻有裴靜姝這邊才有那麽寬的地方做飯,而且裴靜姝這邊燒的是煤炭,而生產隊根本沒有煤炭,他們燒的都是普通的秸稈稻草,好一點的情況就是燒幹柴。
隊裏的幹部找上裴靜姝,裴靜姝也沒有推脫,一口接下了。
楊孟英平時也是做飯的,自然知道生產隊給裴靜姝那點糧食根本就不夠,裴靜姝每天都加了自己米壇子裏的大米進去。
至於肉類,那就更不用說了,裴靜姝收來的鵝和兔子用菜油爆炒,味道十分香。
“這也是為了能盡快把路修好,時間拖得越長,到時候要花費的糧食就更多,激發大家的積極性,看上去多花了成本,但能早點完工,那就可以節省不少日子的糧食,這不是更好麽?”裴靜姝說道。
楊孟英白她一眼,“你的歪理最多,我說不過你,反正我是無法享受到你的錢。你賺再多,也是拿去送給別人,就從來舍不得孝敬一下你媽。”
“我孝敬你的還不夠?想要衣服了?”裴靜姝說,“蕭長風那天才買了幾匹布,你要的話那一匹過去。自己找裁縫做一套。”
馬上要新年了,裴靜姝讓蕭長風幫自己帶了幾匹布,本來也是打算給家裏的人每個做一套。
“我又不是乞討的,一匹布就把你媽打發了。”楊孟英不滿道,“你借點錢給我,讓我把房子重新翻修過,你倒是住的新房子,我那爛房子指不定哪天就倒了。”
這個年代的人們還是很信奉這些功德,而且都把捐贈人和金額刻在路碑石上了,誰人捐了錢, 捐了多少錢, 路過的人一看就了然。
時下的人都愛麵子,一個生產隊的人都認識,大家肯定也不好意思不捐, 就算捐錢肯定也不好意思捐一分兩分一毛兩毛, 畢竟承山大隊現在人人都能吃飽飯, 還有小錢賺, 太過吝嗇會被人背後指點。
裴靜姝把她的想法和隊裏的幹部們說了, 這幾個幹部都很高興, 這也確實是最好的辦法。現在承山大隊的路被人踩壞了, 就連本生產隊的人要出入也很不方便。
劉支書等人都是行動派,很快就召集大家開了會議, 說了修路的事。劉支書的兄弟劉廚子和侄兒劉興憑著一手好廚藝做出的素炸丸子在整個河坎鄉都很有名, 隻是他們每天都要背一隻沉沉的爐子去集市上, 也是吃了許多苦。如果有公路, 他們也可以搞一輛簡單的手推車, 到時候把菜、油和爐子、鍋等全都放上手推車上, 也可以省許多事。
生產隊裏大部分人還是持讚同意見,隻有少部分比較固執的不同意。
不過集體社會也有集體的好,那少部分人的意見最終還是左右不了要修公路的決議。
蕭長風和劉支書等人去石場聯係了石塊的價格,又定了石塊的用量,讓石場和蕭長風一起拉去修路。匯水縣這個地方沒有挖掘機,裴靜姝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那些先進的機械,聽說河坎鄉唯一的那條路也是大家用鋤頭等傳統工具修出來的。
為了提高效率,生產隊給修路的村民們下達了每天的任務量,完成了也像記工分一樣記在本本上,等到月底再結算。
不過從河坎鄉到金溝村要穿過另一個生產隊,劉支書等人又和隔壁生產隊說了修路的想法,隔壁生產隊也答應了讓他們占修路的地,但同時也有幾個附加條件,第一個就是要讓裴靜姝今後同等地給他們提供豬飼料。看著承山大隊每年賣那麽多豬肉,誰不眼紅?
第二個條件是公路必須通過他們的養豬場和倉庫,大概也是考慮到運輸方便,現在種地並不免糧食稅,雖說比起封建時代,現在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糧食稅收得也不多,但一個生產隊集中起來,那還是不少。
生產隊為了避免一些家庭一點人力和錢財都不出,隻會坐享其成,就規定了生產隊裏捐款數少於五十塊的每個戶頭至少要出一個勞動力修路。顧大娘一分錢沒有出,自然也逃不過修路的命。
不過總的說來生產隊幾乎家家戶戶都出了修路的人,畢竟即使現在大家能賺錢了,但要讓他們一下拿五十出來修路,還是有很多家庭不願意,生產隊裏捐十塊、二十的居多,隻有有錢又慷慨的才捐得多一些,劉廚子、劉太爺、李大爺等這幾家捐了五十以上,不過這幾家人都派了代表去修路。
隔壁生產隊也來了不少幫忙的人,一來修路是為了方便大家,二來修路也可以賺一些生活費,他們也樂意來湊個熱鬧。畢竟很多人說修路也是修德,上天都看著呢,德行修得好,才能延年益壽,才有福緣。
裴靜姝捐的錢最多,再加上她家裏沒有可用的勞動力,也就沒有去修路,裴家的竇曉霞兩口子倒是去了,因為前段時間楊孟英吵了竇曉霞,竇曉霞不想和楊孟英打照麵,隻有修路一整天都在外麵,中午也不用迴去吃飯。
至於修路的夥食問題,也全都是裴靜姝這邊解決,生產隊給裴靜姝提供了部分糧食和蔬菜,不過他們提供的也都有限,裴靜姝又從農場係統裏的倉庫裏拿了一些出來,確保修路的人們能夠吃飽,餓著肚子做活也不是辦法。
聽說修路的夥食開得不錯,原本在家的人也跑出來修路了,尤其是隔壁生產隊的隊員,搞得承山大隊本生產隊的人很不爽,覺得這些人不要臉不要皮,就是過來蹭飯的。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不在意,畢竟承山大隊的人都過得比較好了,而相鄰的生產隊裏,還是經常有吃不飽飯的情況,就當接濟一下窮人,說到底人家也是出了力的。
顧明春最近一直住在顧大娘家,顧大娘雖然讓她住下了,但平時經常罵她,說她沒出息,嫁出去了還要娘家媽養。顧明春如今也沒了脾氣,她在顧大娘麵前的氣勢也矮了一截,如果顧大娘真的把她掃地出門,她就再也沒有地方去了。
顧明春的女兒豆豆已經一歲多了,還沒有斷奶,正好現在承山大隊修路,顧明春就把女兒背迴竇家,讓竇母照看著,她迴娘家這邊來住一段時間,這樣方便斷奶。
顧明春迴來之後就和顧大娘一起去修路,那顧明春是個沒做過多少重活的,大家都要用鋤頭把一塊塊的半大石頭捶碎,每四個人一組,一小堆就是四十個工分,到時候大家就憑這個工分拿工資。
顧明春和顧大娘都想和那些比較得力的壯漢一起砸,不過她們想得美,那些得力的也要挑人,像顧明春這種他們自然也不樂意和她組隊,到時候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做,結果工分還被他們分走。
李大娘在一旁看著熱鬧,就對記工分的裴小紅說道:“裴主任,顧明春來了,就讓他們一家人組成一個小隊,大家都是家庭組隊,這樣方便一家人互幫互助。”
李大娘說的一家人就是指顧大娘、顧老二、顧明春和顧小軍,顧小軍翻過年就馬上要滿十二歲了,這個年代的窮人家的孩子當家都比較早,有不少十三四歲就當家了,要是再早一些年,十三四歲就可以嫁娶,那都是老一輩人的想法。不過翻過十歲的小孩很少還能偷懶玩耍。這次修路,何太婆的孫子何江也是十四歲左右,李大娘的孫子李軍和顧小軍同歲,這幾個孩子都在修路的行列中。
顧小軍腦子不行,過來其實隻是充數的,顧老二也沒有指望他能做多少活,隻是混口飯吃而已。夏金桂和顧小偉就照顧家裏,喂豬喂雞鴨、以及打理家裏那幾份自留地等。
顧小偉原本也想去修路混飯吃,不過夏金桂現在很寶貝這個沒有變傻的兒子,舍不得讓他去那些苦力活,也一心想培養一個讀書人。
燕麗以前那麽窮苦,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還差點被黑心的叔叔嬸嬸賣給山裏的糟老頭,再看看人家現在的樣子,人長得比以前漂亮了,隨時都神采奕奕的,身上還有一股子知識分子的氣場。
燕麗放假之後便到裴靜姝這邊來幫忙,今年承山大隊修公路,裴靜姝這邊的人手又不夠,隊裏派了幾個炊事員過來幫忙。縱使這樣,每天要做那麽多人的吃食,還是很吃力。有了燕麗的幫襯,裴靜姝也輕鬆許多。
而在修路的現場,李大娘的話說出口之後,顧老二臉色就有些不悅,倒也不是他不認顧大娘這個親媽,而是顧大娘還帶著一個顧明春。顧小軍會有今天,顧明春要負一半的責任。
如果當初顧明春沒有威脅兩個小孩,讓顧小軍隱瞞病情的原因,顧小軍也不至於被燒傻。
不過裴小紅也正有這個意思,讓他們顧家幾個人一起做活,免得拖累其他人,顧老二雖然很得力,但是帶著一個顧小軍,這份得力也要打折扣。
顧明春和顧大娘也沒有別的選擇,畢竟整個幹活的現場也沒有人願意和她們一起勞動,跟著顧老二,好歹還是她們本家的人。
一群人幹到中午,動作快的小組已經做完一小堆了,但顧大娘那一組卻隻錘了一小部分,就連生產隊裏幾個孩子組成的隊伍也比他們做得多。
其實平時顧老二和顧小軍跟著別人一組的時候,顧老二也很得力,一個人能做兩個人的活,不過跟著顧明春一隊,心中始終有些芥蒂。
顧明春這一年多帶著孩子,人也變得很粗糙了,但是握鋤頭這種活她卻是很少做的,半天下來,一隻手就起了幾個水泡,又紅又痛。至於顧大娘,因為手臂曾經被曾家的人推下台階摔斷過,再加上年紀也確實大了,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麽得力,一天下來做不了多少活。
前幾天她跟著那些能幹的人一起,大家隻覺得她偷了懶,今天一看,才知道這幾個人的實力。
今天過來送飯的是張慧英和夏金桂兩妯娌,兩人一人背了一隻大背簍,一人挑著兩隻籮筐,裏麵盛滿了飯菜。
餓了一個上午的顧明春和顧大娘聞著飯菜的香味,都忍不住吞口水。
兩人放下鋤頭就端著碗衝出去搶飯菜,周圍的人看得也是一陣無語。
夏金桂看見顧明春和顧大娘竟然和顧老二一隊,心中就十分不爽,看見顧明春過來加飯,夏金桂氣得背著背簍轉身就走。
剩下一群人麵麵相覷,他們大部分人還是吃飽了,不過有些吃得慢的還想加飯呢,現在裝飯的鍋都被夏金桂背著走了,他們也沒有飯吃,就隻能將就碗裏剩下的飯菜吃。
有的人怕張慧英也把菜擔著離開,就蜂擁去加菜,張慧英現在掌勺,來加菜的她都給了,反正裴靜姝準備的東西還是夠了的。不過等著顧大娘過去加菜的時候,張慧英卻隻給了一小勺蔬菜。
“給我也加一點肉,別人都有肉,就我沒有。”顧大娘道。
“你先前就自己過來舀了一勺,哪裏有那麽多給你加?要是人人都像你這樣光吃肉不吃菜,我這裏哪來那麽多肉給你吃?”張慧英說道。
顧大娘氣得麵紅耳赤,先前她確實去加了一勺肉,不過顧大娘平時在家裏很節省,除了生產隊發的糧食,她從來舍不得花錢去買肉買糧食,而且顧明春和豆豆都在她家裏,顧大娘隻有節衣縮食,才能維持三人的生活。
很久沒有吃過肉,更別說這麽好吃的菜和肉,顧大娘隻想吃個飽,把以前缺的那些補上。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媳婦竟然這麽不給自己麵子!
顧大娘下不了台,就罵道:“你現在狗仗人勢,了不起了,連老娘吃塊肉,也像討飯的乞丐一樣,這就是你的孝道?你好有孝心啊!”
張慧英道:“現在這裏做活的那麽多人,生產隊也是信任我,才把這種活交給我,我要是因為你是我的婆婆,我就專門給你肉吃,把菜葉子留給別的人,你讓大家怎麽想我?大家都是為了這條公路出力,我怎麽就狗仗人勢了?”
張慧英也氣得滿臉通紅,和顧大娘吵得麵紅耳赤。
顧大娘理虧,看熱鬧的人不少,大家也跟著顧大娘做了幾天的活了,對顧大娘這個人沒什麽好感。以前和顧大娘有過矛盾的曾家老大就說道:“依我看呐,今後大家不如按照幹活多少來分配吃的飯菜量算了。免得有些人過來蹭夥食,力氣沒有出一份,吃的飯菜卻比誰都搶得多。”
曾老大這話很快就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畢竟大部分人還是兢兢業業幹活的,偷懶的占少數。
李大爺也是舉雙手讚成的,“我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今後不如就設一個最少工作量,除了小孩,那些沒有做到任務量的,就必須做完了才能吃飯。小孩的任務就相應減少一些,要是大人願意幫著小孩做完,那小孩的飯量也按大人的算。”
“還是李大爺會說話,我也覺得可行。”
“就是,我們再生產隊掙工分也是按照做多少得多少糧食,現在修路也一樣來,這樣對誰都公平。”
大家都積極響應,畢竟有了這個規矩,今後誰想偷懶也不成了。
張慧英迴去就跟裴靜姝說了今天在修路現場發生的事情,裴靜姝聽了之後也覺得這樣不錯,可以杜絕一些鑽空子的人。
“不過,光有任務懲罰也不行,我們也應該設置一些獎項。小孩子的任務量不要設得太高了,畢竟現在都是長身體的階段,營養要跟上。這樣吧,明天我多做一些吃食,如果做得又快又好的,就額外獎勵一些食物,畢竟大家要工作一整天也不容易。”裴靜姝說道。
“大嫂果然心善,你想得周到,難怪大家都說你是福德修得好,是個能大富大貴的人。”張慧英吹著彩虹屁。
楊孟英從門口進來,背上背著一背簍圓白菜,嘴上念叨道:“你就別給她戴高帽子了,她就是人傻,缺心眼,才會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拿出來,現在不僅出錢出力,還要拿出自己的家底貼給外人。”
楊孟英一開始不知道裴靜姝捐了多少錢,以為最多幾百塊錢,直到後來從裴小紅那裏得知裴靜姝的捐款數額,楊孟英心疼得差點背過氣去。
裴靜姝承包修路隊的夥食,楊孟英也把她吵了幾頓,修路隊那麽多人,生產隊隻給那麽點糧食,哪裏夠那麽多做活的人吃?
要是到時候飯不夠吃,他們做飯的肯定會被猜疑,有些喜歡猜疑的隻怕還以為他們占了便宜,或者是昧著良心私吞了。
生產隊找上裴靜姝煮飯也是因為隻有裴靜姝這邊才有那麽寬的地方做飯,而且裴靜姝這邊燒的是煤炭,而生產隊根本沒有煤炭,他們燒的都是普通的秸稈稻草,好一點的情況就是燒幹柴。
隊裏的幹部找上裴靜姝,裴靜姝也沒有推脫,一口接下了。
楊孟英平時也是做飯的,自然知道生產隊給裴靜姝那點糧食根本就不夠,裴靜姝每天都加了自己米壇子裏的大米進去。
至於肉類,那就更不用說了,裴靜姝收來的鵝和兔子用菜油爆炒,味道十分香。
“這也是為了能盡快把路修好,時間拖得越長,到時候要花費的糧食就更多,激發大家的積極性,看上去多花了成本,但能早點完工,那就可以節省不少日子的糧食,這不是更好麽?”裴靜姝說道。
楊孟英白她一眼,“你的歪理最多,我說不過你,反正我是無法享受到你的錢。你賺再多,也是拿去送給別人,就從來舍不得孝敬一下你媽。”
“我孝敬你的還不夠?想要衣服了?”裴靜姝說,“蕭長風那天才買了幾匹布,你要的話那一匹過去。自己找裁縫做一套。”
馬上要新年了,裴靜姝讓蕭長風幫自己帶了幾匹布,本來也是打算給家裏的人每個做一套。
“我又不是乞討的,一匹布就把你媽打發了。”楊孟英不滿道,“你借點錢給我,讓我把房子重新翻修過,你倒是住的新房子,我那爛房子指不定哪天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