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已打完, 最後還是按照裴靜姝的意願, 給她預留了洗澡的房間和格外的廁所。反正農村的地寬,現在修房造屋也沒有限製, 隻要你有錢, 想怎麽修就怎麽修。
不過再往前推兩年, 還是得小心一些,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打成地主。隻是承山這種小地方窮,修得起房子的人都屈指可數,也從沒出現過這種事。
裴靜姝這邊越來越熱鬧, 不僅是幹活的人多,每天在她房子周圍玩鬧不肯走的小孩也很多, 甚至還有隔壁村的小孩跑過來, 期盼著裴靜姝做好吃的時候,能夠施舍一點給他們。
楊孟英看見那群小鬼就是一肚子火,就算罵走,沒過一會兒還是會聚過來。
裴靜姝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楊孟英罵得難聽容易得罪人,讓那群小孩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也不好。
思來想去, 裴靜姝便將那群小孩招過來,“我這裏現在需要柴火,幹燥的樹葉兩分錢一斤,幹樹枝等一分錢一斤, 但是若沾了水沾了大量泥, 就要打折扣。你們要是想賺錢, 或者是想吃小零嘴,可以去拾柴過來換。”
眾小孩一聽,都興高采烈散去了。一斤樹葉就可以換一隻月餅,他們終於不用眼巴巴地看著,還要被那裴大娘攆走。
楊孟英聽後又不滿道:“你把價錢給他們開得太高了,一斤樹葉就可以換兩分錢,你當那樹葉是黃金呀!”
裴靜姝笑:“不把他們打發掉,你一天到晚都要生氣念叨,現在不就清靜了?”
“誰讓你用錢打發的?你當錢是天上掉下來的?!”楊孟英看她不以為意,越發來氣。
“一斤樹葉也很多了,他們一個個那麽小,當真把價格定低了,他們半天都賺不了一小塊糕,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到時候又在這附近吵鬧,你看了不也心煩?再說,我這裏每天要燒那麽多柴火,竹枝也沒剩多少了,到時候沒柴火也沒法煮飯。”
金溝村附近的樹林並沒有那麽多柴火,金溝村的住戶也多,算得上一個大村落,家家戶戶也要燒柴,附近的樹林早被刨得幹幹淨淨。那些小孩兒想每天拾幾斤柴火,其實也不容易,其中很多小孩才三四歲,有的甚至更小。
楊孟英又嘀咕幾句,見裴靜姝沒和她爭執,她一個人說半天也沒意思,這才作罷。
自從裴靜姝決定不和葉雲岑去城裏之後,簡直就像變了一個人,性格和以前完全不同。
也不知是顧明軒的死對她打擊太大,還是那個葉雲岑讓她幡然醒悟,想起自家女兒坎坷的感情,楊孟英心中又生出一些遺憾和憐惜來。
裴靜姝倒全然不知楊孟英心中的憐憫,她找了一塊木板,用木炭在上麵寫了幾排字。
“你在這裏比劃什麽?”楊孟英不識字,便問。
“我把要迴收的東西價格標上,以後別人來我們家拿貨,也知道我們這裏要收些什麽東西,他們要是覺得價格合適,也願意來我們這裏換錢或吃的。”裴靜姝解釋道。
“這方法倒好,就怕很多人都不識字。”
“總有幾個識字的。”裴靜姝說,又讓楊孟英把這塊木牌放在門口顯眼的位置。
既然談到了文化教育,裴靜姝倒是想起一事來,便又起身去了何家。
現在一個月去賣東西的次數少了,何婆婆能賺到的錢也跟著減少。不過依裴靜姝看來,像何婆婆這樣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的,還是不該背著重物走那麽遠的路。
“何婆婆,在忙什麽呢?”裴靜姝一進來就見何婆婆穿著一身單薄的衣服在堂屋門口刮麻線。
現在農村還能看見種麻,而麻的莖部可以搓成麻繩,辦喪事或做鞋底可以用上。
何婆婆抬眼見是裴靜姝,笑彎了眼,“我這吃了飯沒事兒,搓幾根麻給小江做雙鞋子。他的腳長得快,前幾年做的鞋子已經穿不上了。這兒有板凳,來坐。”
裴靜姝和她寒暄了兩句,問道:“怎麽不見小江?”
“他今天上學去了,學校的老師來勸了幾次,我實在很不好意思。還得多虧了你,我們才把那五塊錢的學費湊齊,不然他這孩子哪有機會上學,也隻能跟我一樣當個文盲。”何婆婆感慨萬分。
“上學去了就好,多讀點書是有好處的。”
裴靜姝其實也很欣慰何婆婆能這樣想,何家的情況現在這麽困難,何婆婆還願意讓孫子去上學,可見她是真心疼惜孫子,不是金錢至上的。
受知青下鄉的影響,農村不乏那種認為讀書沒用的頑固,認為讀了書還是要迴來種地,他們卻看不到知青下鄉對農村帶來的積極一麵,尤其是在教育方麵。承山大隊在知青的帶領下,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對那些猶豫不決的,知青們也曾極力勸過。
“學校的老師也這樣勸說我,以前實在是拿不出學費,才耽誤了這孩子。他今天都是穿著草鞋去的學堂,天氣一天天冷了,再穿草鞋怕是要凍壞。”何婆婆說道,又感激了裴靜姝一番。
“你年紀也大了,今後還是別背東西去賣了,我那邊最近忙不過來,缺個燒火的人,你過來幫我吧!我開你六塊錢一個月,就做中午和晚上。”裴靜姝說。
何婆婆道:“這怎麽成?我這老婆子平時也沒什麽事,你需要幫忙盡管開口,我來做就是了,工錢就算了,又不是什麽重活。其實我之前也想來問問你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但我這老婆子能做的實在少,就怕是蹭吃蹭喝,才一直沒開口。”
“你下午幹完活就過來吧!這工錢還是要給,你家裏還有病人呢!”
何婆婆高興地謝過裴靜姝,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本來一個月隻能趕三次集,她也怕自己賺的錢不夠醫藥費,還曾想著每次逢九在裴靜姝那裏多換一點東西,賣不完的隔幾天趕集再賣。不過這樣也違反了裴靜姝的本意,到時候人人都效法她,隊裏幹活的人少了,難免又有眼紅的人指責裴靜姝。
何婆婆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沒想今天裴靜姝又給她找了另外一條更好的出路,她又怎能不感念裴靜姝的好?
有了錢和小吃的引誘,這群小孩幹勁十足,果然沒出兩個小時,便都陸陸續續地背著柴火來她這裏換吃的。
裴靜姝也沒食言,稱了重量之後就給他們分錢或糕點,任他們選擇。
大部分小孩都選擇了蛋糕,這東西香軟可口,而且一分錢也可以買到,裴靜姝給他們切的分量十足。等到楊孟英過來切蛋糕的時候,這群小鬼都機智地選擇了要錢或者月餅。
竇曉霞最近意見很大,裴家所有家務都由她一人負責,要喂雞喂豬打豬草,還要負責一屋子人的髒衣服,打掃房間,照料菜地……想著一家子人都在裴靜姝那邊吃香的喝辣的,隻有她一個人在冷清清的裴家,就越發看什麽都不順眼。
她不敢在楊孟英麵前鬧,隻好去找裴靜龍。不料裴靜龍天天都在搭泥坯築土牆,還有其他幹活的工匠,竇曉霞便開始裝怪。
她扶著腰一瘸一拐找上裴靜龍,“我這腰扭到了,痛了好幾天,今天走路都直不起來,要去街上看醫生。”
裴靜龍聽她哎喲哎喲叫個不停,以為她真的扭到了腰,“你怎麽不早點說?現在才跑過來,家裏不是有跌打藥酒,我帶你迴家抹一抹,休息兩天就好了。”
說來也是巧,剛才裴靜姝在竹林裏看見竇曉霞走路帶風,哪裏像扭了腰的人。沒想到了裴靜龍麵前,竇曉霞的腰就直不起,連走路也像七老八十的老婆婆。
“嫂嫂傷得這麽嚴重,還是該去盡早看看,可別落下什麽病根。正好我想去供銷社買點東西,要不我送嫂嫂去醫院看吧?”裴靜姝說道。
竇曉霞:“這怎麽好麻煩你,你修房子這麽忙,你哥陪我去就行了……”
裴靜姝故意笑著說:“都是一家人,說什麽麻煩不麻煩,哥還要幫我築牆,反正我也要去供銷社,順路了。”
“靜姝說的是,你這樣痛著也不是辦法,家裏還有那麽多事情要做,和靜姝去看看醫生,早點治好,別耽誤了病。”楊孟英也說道,現在家裏人手嚴重不足,她也不心疼那幾個錢了,隻要人好就行。
竇曉霞隻好趕鴨子上架,扶著腰和裴靜姝走。裴靜姝從屋裏拿了錢,路過門口的時候,衣兜裏掉出一張十元大鈔。
竇曉霞眼瞅著那張大錢,見這四下沒人注意,趕緊蹲下身去撿。
“媽!”裴靜姝突然叫了楊孟英一聲,“你有沒有什麽要帶的?”
楊孟英聞言朝她這邊看過來,正好看見竇曉霞偷偷摸摸地撿地上的錢。
不過再往前推兩年, 還是得小心一些,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打成地主。隻是承山這種小地方窮,修得起房子的人都屈指可數,也從沒出現過這種事。
裴靜姝這邊越來越熱鬧, 不僅是幹活的人多,每天在她房子周圍玩鬧不肯走的小孩也很多, 甚至還有隔壁村的小孩跑過來, 期盼著裴靜姝做好吃的時候,能夠施舍一點給他們。
楊孟英看見那群小鬼就是一肚子火,就算罵走,沒過一會兒還是會聚過來。
裴靜姝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楊孟英罵得難聽容易得罪人,讓那群小孩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也不好。
思來想去, 裴靜姝便將那群小孩招過來,“我這裏現在需要柴火,幹燥的樹葉兩分錢一斤,幹樹枝等一分錢一斤, 但是若沾了水沾了大量泥, 就要打折扣。你們要是想賺錢, 或者是想吃小零嘴,可以去拾柴過來換。”
眾小孩一聽,都興高采烈散去了。一斤樹葉就可以換一隻月餅,他們終於不用眼巴巴地看著,還要被那裴大娘攆走。
楊孟英聽後又不滿道:“你把價錢給他們開得太高了,一斤樹葉就可以換兩分錢,你當那樹葉是黃金呀!”
裴靜姝笑:“不把他們打發掉,你一天到晚都要生氣念叨,現在不就清靜了?”
“誰讓你用錢打發的?你當錢是天上掉下來的?!”楊孟英看她不以為意,越發來氣。
“一斤樹葉也很多了,他們一個個那麽小,當真把價格定低了,他們半天都賺不了一小塊糕,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到時候又在這附近吵鬧,你看了不也心煩?再說,我這裏每天要燒那麽多柴火,竹枝也沒剩多少了,到時候沒柴火也沒法煮飯。”
金溝村附近的樹林並沒有那麽多柴火,金溝村的住戶也多,算得上一個大村落,家家戶戶也要燒柴,附近的樹林早被刨得幹幹淨淨。那些小孩兒想每天拾幾斤柴火,其實也不容易,其中很多小孩才三四歲,有的甚至更小。
楊孟英又嘀咕幾句,見裴靜姝沒和她爭執,她一個人說半天也沒意思,這才作罷。
自從裴靜姝決定不和葉雲岑去城裏之後,簡直就像變了一個人,性格和以前完全不同。
也不知是顧明軒的死對她打擊太大,還是那個葉雲岑讓她幡然醒悟,想起自家女兒坎坷的感情,楊孟英心中又生出一些遺憾和憐惜來。
裴靜姝倒全然不知楊孟英心中的憐憫,她找了一塊木板,用木炭在上麵寫了幾排字。
“你在這裏比劃什麽?”楊孟英不識字,便問。
“我把要迴收的東西價格標上,以後別人來我們家拿貨,也知道我們這裏要收些什麽東西,他們要是覺得價格合適,也願意來我們這裏換錢或吃的。”裴靜姝解釋道。
“這方法倒好,就怕很多人都不識字。”
“總有幾個識字的。”裴靜姝說,又讓楊孟英把這塊木牌放在門口顯眼的位置。
既然談到了文化教育,裴靜姝倒是想起一事來,便又起身去了何家。
現在一個月去賣東西的次數少了,何婆婆能賺到的錢也跟著減少。不過依裴靜姝看來,像何婆婆這樣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的,還是不該背著重物走那麽遠的路。
“何婆婆,在忙什麽呢?”裴靜姝一進來就見何婆婆穿著一身單薄的衣服在堂屋門口刮麻線。
現在農村還能看見種麻,而麻的莖部可以搓成麻繩,辦喪事或做鞋底可以用上。
何婆婆抬眼見是裴靜姝,笑彎了眼,“我這吃了飯沒事兒,搓幾根麻給小江做雙鞋子。他的腳長得快,前幾年做的鞋子已經穿不上了。這兒有板凳,來坐。”
裴靜姝和她寒暄了兩句,問道:“怎麽不見小江?”
“他今天上學去了,學校的老師來勸了幾次,我實在很不好意思。還得多虧了你,我們才把那五塊錢的學費湊齊,不然他這孩子哪有機會上學,也隻能跟我一樣當個文盲。”何婆婆感慨萬分。
“上學去了就好,多讀點書是有好處的。”
裴靜姝其實也很欣慰何婆婆能這樣想,何家的情況現在這麽困難,何婆婆還願意讓孫子去上學,可見她是真心疼惜孫子,不是金錢至上的。
受知青下鄉的影響,農村不乏那種認為讀書沒用的頑固,認為讀了書還是要迴來種地,他們卻看不到知青下鄉對農村帶來的積極一麵,尤其是在教育方麵。承山大隊在知青的帶領下,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對那些猶豫不決的,知青們也曾極力勸過。
“學校的老師也這樣勸說我,以前實在是拿不出學費,才耽誤了這孩子。他今天都是穿著草鞋去的學堂,天氣一天天冷了,再穿草鞋怕是要凍壞。”何婆婆說道,又感激了裴靜姝一番。
“你年紀也大了,今後還是別背東西去賣了,我那邊最近忙不過來,缺個燒火的人,你過來幫我吧!我開你六塊錢一個月,就做中午和晚上。”裴靜姝說。
何婆婆道:“這怎麽成?我這老婆子平時也沒什麽事,你需要幫忙盡管開口,我來做就是了,工錢就算了,又不是什麽重活。其實我之前也想來問問你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但我這老婆子能做的實在少,就怕是蹭吃蹭喝,才一直沒開口。”
“你下午幹完活就過來吧!這工錢還是要給,你家裏還有病人呢!”
何婆婆高興地謝過裴靜姝,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本來一個月隻能趕三次集,她也怕自己賺的錢不夠醫藥費,還曾想著每次逢九在裴靜姝那裏多換一點東西,賣不完的隔幾天趕集再賣。不過這樣也違反了裴靜姝的本意,到時候人人都效法她,隊裏幹活的人少了,難免又有眼紅的人指責裴靜姝。
何婆婆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沒想今天裴靜姝又給她找了另外一條更好的出路,她又怎能不感念裴靜姝的好?
有了錢和小吃的引誘,這群小孩幹勁十足,果然沒出兩個小時,便都陸陸續續地背著柴火來她這裏換吃的。
裴靜姝也沒食言,稱了重量之後就給他們分錢或糕點,任他們選擇。
大部分小孩都選擇了蛋糕,這東西香軟可口,而且一分錢也可以買到,裴靜姝給他們切的分量十足。等到楊孟英過來切蛋糕的時候,這群小鬼都機智地選擇了要錢或者月餅。
竇曉霞最近意見很大,裴家所有家務都由她一人負責,要喂雞喂豬打豬草,還要負責一屋子人的髒衣服,打掃房間,照料菜地……想著一家子人都在裴靜姝那邊吃香的喝辣的,隻有她一個人在冷清清的裴家,就越發看什麽都不順眼。
她不敢在楊孟英麵前鬧,隻好去找裴靜龍。不料裴靜龍天天都在搭泥坯築土牆,還有其他幹活的工匠,竇曉霞便開始裝怪。
她扶著腰一瘸一拐找上裴靜龍,“我這腰扭到了,痛了好幾天,今天走路都直不起來,要去街上看醫生。”
裴靜龍聽她哎喲哎喲叫個不停,以為她真的扭到了腰,“你怎麽不早點說?現在才跑過來,家裏不是有跌打藥酒,我帶你迴家抹一抹,休息兩天就好了。”
說來也是巧,剛才裴靜姝在竹林裏看見竇曉霞走路帶風,哪裏像扭了腰的人。沒想到了裴靜龍麵前,竇曉霞的腰就直不起,連走路也像七老八十的老婆婆。
“嫂嫂傷得這麽嚴重,還是該去盡早看看,可別落下什麽病根。正好我想去供銷社買點東西,要不我送嫂嫂去醫院看吧?”裴靜姝說道。
竇曉霞:“這怎麽好麻煩你,你修房子這麽忙,你哥陪我去就行了……”
裴靜姝故意笑著說:“都是一家人,說什麽麻煩不麻煩,哥還要幫我築牆,反正我也要去供銷社,順路了。”
“靜姝說的是,你這樣痛著也不是辦法,家裏還有那麽多事情要做,和靜姝去看看醫生,早點治好,別耽誤了病。”楊孟英也說道,現在家裏人手嚴重不足,她也不心疼那幾個錢了,隻要人好就行。
竇曉霞隻好趕鴨子上架,扶著腰和裴靜姝走。裴靜姝從屋裏拿了錢,路過門口的時候,衣兜裏掉出一張十元大鈔。
竇曉霞眼瞅著那張大錢,見這四下沒人注意,趕緊蹲下身去撿。
“媽!”裴靜姝突然叫了楊孟英一聲,“你有沒有什麽要帶的?”
楊孟英聞言朝她這邊看過來,正好看見竇曉霞偷偷摸摸地撿地上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