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日之後,朝臣才又得了兩道消息,一個是原來的吏部尚書已準備致仕,另一個,便是之前的吏部右侍郎李大人也準備走人。兩人離開得都有些安靜,相識的友人給辦了個踐行宴之後,便離開了京城,各自迴鄉了。
這吏部尚書致仕眾人都不奇怪,畢竟對方年紀實在太大了,可這李侍郎正值壯年,在吏部做得好好的,也沒聽說他有不願當官的心思啊,怎麽就這麽悄無聲息地走掉了呢?好打聽的人還特意前去打聽了一番。
李侍郎那邊口風緊,直到他離開了眾人也沒打聽出什麽東西來,後來還是等他走了,才漸漸有風聲,說是李侍郎離開與前頭那位顧大人有關。
脾氣躁的言官當即坐不住了,覺得這顧邵簡直就是個禍害,都離開京城了還有這麽個的本事。兩三個人琢磨了一番,決意彈劾顧邵,也好借此給自己添一添政績。他們原還想拉著溫禦史一道的,隻是道明了來由之後,溫禦史溫和而不客氣地送走了他們。
三人也不氣餒,等著幾日上朝之後,果真彈劾起了顧邵。
若不是有人攔著,皇上都恨不得拿玉璽砸死這三個攪事精,就你們能耐,還彈劾狀元郎呢,怎麽不把自己給彈劾了,個蠢東西!
蕭丞相眼瞧著皇上都快失態了,趕緊將事情說了清楚,道明李侍郎離京乃是因為其縱容手下濫殺無辜,與顧邵並沒有什麽幹係。
三個言官卻還覺得這是包庇之詞,不願意相信,直到皇上忍不住,直接下了大殿將將查到的證據一巴掌拍到他們臉上的時候,三個人才閉上了嘴。
若說這是一場戰役的話,那必定是一場無功而返的戰役。三個言官不僅沒有撈到政績,完了還在皇上麵前被記了號,日後有什麽好事兒,也注定輪不到他們三人身上了。
下朝之後,三個人心中並不服,還覺得此事與顧邵有關。他們也知道李侍郎退官是因為他縱容手下濫殺無辜,可他手下濫殺無辜,追根究底不還是因為顧邵的信呢。人在淮安府,卻時時想著拍聖上的馬屁,如此諂媚之舉,實在是丟盡了他們讀書人的臉了。幾個人一路嘀嘀咕咕,抱團出了大殿,旁人冷眼瞧著他們,都很有理智地沒有靠近。
李侍郎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聰明懂事兒的還是能從這裏麵看出一點苗頭,那便是招惹誰,都不要招惹顧邵。這真是一招惹一個倒啊,連吏部侍郎都倒了,還有什麽倒不了的?
顧邵尚不知自己還被言官參了一本,他如今還在桃源縣,隻是桃源縣的情況,著實不太好。
上迴下了將近一個多月的雨,才終於停了。雨停下過後眾人都鬆了一口氣,趁著這檔口將地裏都收拾齊整之後,桃源縣的百姓便又被官府召集了起來,繼續修築堤壩。之前修了一半,這迴隻順著往下修便是了,因官府那邊催得緊,所以這迴修得很快,沒多久的功夫,堤壩已經修得差不多了。不光是陶知縣,就連晉安先生都以為這迴堤壩能順利落成。隻是誰也沒想到,隔了七八日,桃源縣周邊又下了一場大雨,且一連三四日也不停歇。
沒法子,築堤隻能再次停了下來。凡事一鼓作氣才是最好,可這迴築堤,卻是停了兩次,這勢頭看著著實不大好。
夜裏,顧邵翻來覆去地睡不著,總覺得有什麽不妥。外頭的雨還在下,似乎沒有窮盡之時。沒有人跟他說話,顧邵心裏實在急得慌,便在腦中叫了係統一聲。
萬幸,係統是不需要睡覺的。顧邵趕忙請教:“係統,你說這迴的雨會下到什麽時候啊?”
“遠的不知道,隻是明日和後日應當是不會停的。”
顧邵揪心了:“就沒法兒讓它停下嗎?”
係統露出鄙夷的小眼神:“這種事怎麽讓它停下,你以為你是天皇老子不成?”
“可若是再這樣下,那河道也不知道是否能抵得住。”顧邵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他從今兒晚上開始心裏便七上八下的,仿佛要有什麽事情會發生一樣。顧邵的預感想來是極準的,他生怕這迴也會應,若真應了,那可怎麽辦的好?
顧邵用胳膊枕著頭:“係統你說,我要不要親自去看看?”
不等係統迴答,顧邵又接了自己的話:“不成不成,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我還年輕,怎麽能去做這麽危險的事兒呢?”
“我不過來幫忙的,又不是主事人,幹嘛操這份兒心,與其煩這個,還不如早點睡覺。”
“再說了,如今我可是有家室的人,萬不能冒險,不想,不想!”
顧邵告誡自己別想,閉上眼睛,準備入睡。屋子裏沒了動靜,過了一會兒,顧邵忽然睜開眼睛翻身坐起,他在床上略坐了一會兒之後,煩躁地低咒了一聲:“我可真是吃飽了撐的。”
罵完,顧邵迅速地穿好衣裳,喘著粗氣打開了房門。
可巧,對麵晉安先生的房門也打開了。兩人隔空對視了一眼,皆猜到了對方的打算。夜裏,桃源縣縣衙處的官差都被叫了起來,說是要跟著一道去視察河道。
陶知縣也被人告知了,隻是他瞧了瞧外頭黑漆一片,加上又下著大雨,實在不想出去:“這雨正在下呢,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停,這會子出去不是找罪受呢。”陶知縣自認為自己是個身嬌體貴的,可受不住這樣的折騰,再說了,也不聽聽他們要去的是哪兒。那可是去河岸視察啊,“說句不好聽的,萬一那河岸決了口,咱們一窩子人不都葬送在那兒了?”
過來稟事的丫鬟覺得這話實在不吉利:“老爺,您也不能這麽說。”
“我也不想這麽說,可他們這會兒去看河岸,不就是擔心河道決口嗎。”陶知縣將被子一裹,“我不去,誰愛去誰去。”
那麽危險,還去那兒幹什麽,是被窩不好睡,還是安穩日子不好過?
“可是晉安先生那邊還在催呢。”
“你就迴他們,說我病了,這些日子連日操勞,昨兒又被凍著了,染了風寒,現在正昏睡在床起不來了。”陶知縣張口就來。
丫鬟皺著一張臉,雖然覺得自家老爺這借口離譜得很,但還是照著這個迴了晉安先生。
顧邵早知道那位知縣大老爺不會來,如今聽到了迴話倒也不覺得奇怪:“既然陶知縣起不來,那咱們便先走了,也省得再這裏多耽擱。”
晉安先生點了點頭。兩人披上了蓑衣,叫人在前頭打著燈籠跟火把,就這麽離開了縣衙。
外頭本來鬧哄哄的,如今一下子沒了聲兒,貼在門縫處往外看的陶知縣便知道,這些人定是走掉了。
走也好,走了再好不過了。隻有他們走掉了,自己才不會被逼著去送死。陶知縣轉頭迴了被窩,陶夫人被他兩頭折騰早已經弄醒了,看到丈夫爬上了床,陶夫人恨不得一腳再將他踹下去:“折騰什麽呢,大晚上到底睡不睡?”
“睡,這不就睡了嗎。你以為我想要折騰,這不是外頭那些人不消停,大晚上的非得去河道那邊查看。那河道是能看的嗎?外頭還下著大雨呢,多危險。還是京城裏來的大官兒呢,一個個腦袋就像是被門擠過似的,一點兒不機靈。”
陶夫人懟道:“就你機靈,到現在還是個七品縣令,也不嫌丟人。”
陶知縣嘿嘿一笑:“丟什麽人,我這七品縣令做著正好,給我個六品五品的我都不換。”
陶夫人懶得搭理他。
這廂高枕軟榻,睡得正好,顧邵這邊卻走得極不順當。縱然有人在前頭打著燈,可是外頭風大,燈又不穩,腳下仍舊漆黑一片。路也不好走,下著雨,路上滑得很,尤其是出了縣城,他們走的多是泥路,一路趕過來,不知道多狼狽了。
隻是當下誰也顧不得狼狽不狼狽了,隻一味地往河道那兒趕。也不知是老天開眼還是怎麽得,原本的瓢潑大雨,等到他們終於趕到河岸出的時候,卻忽然停了一會兒。
察覺到雨停了,顧邵簡直喜極而泣。
眼前的情況耽誤不得,眾人就著那點燈光開始探查河岸。崔鎮這塊兒自古便是河道要地,在顧邵他們動工之前便已經有舊的河堤,隻是那河堤修築已久,早已經沒有什麽用了。如今新建的堤壩在這河堤之上,兩個相隔也不大遠。若是這迴這堤壩修築好了,定然能起大的作用,隻可惜,這堤壩尚未完全修好。即便能起作用,作用也不太大。
雨暫時歇了,隻是河水仍在暴漲,湍急往下,不斷衝擊著河岸與堤壩。顧邵與晉安先生各自探查完畢,待匯合的時候,都是一樣的麵色憂慮,心事重重。
方才顧邵看了一圈,情況實在是不樂觀,他覺得,該做的準備都應該做起來了:“明兒不論如何,都將那堤壩都用起來吧。”雖然沒有收尾,但若是用著應該也是能用的。
晉安先生也是如此想著的,在他後麵又加了一句:“河道兩岸的百姓,也得盡快遷走。”
顧邵也覺得有必要遷走,但是前麵一件事是他們能做的了主的,後麵一件事他們也不能輕易做決定,畢竟桃源縣的縣令還在縣衙裏頭躺著,這事兒,得他同意了才好有動作,“先迴去吧,河岸已經看過了,剩下的事情等迴去再商議。”
探查完了,一行人便又折返去了縣衙。這處畢竟危險得很,隨時都有決堤的可能,再不能多待。
等迴了縣衙,顧邵和晉安先生也沒有睡,同幾位隨同治水的大人一道,一商議便是一晚上。等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外頭再次下起了大雨,顧邵幾個人看到這雨,心頭更像是能上了一層灰,怎麽也散不開。
陶知縣昨兒晚上被鬧醒了一次,等顧邵他們走之後,他才又安穩睡下了。今兒早上本想要在床上再歇歇,誰知外頭又響起了催命似的敲門聲。
陶知縣罵罵咧咧地從床上爬起來,打開了門,見又是昨兒晚上的小丫鬟,頓時頭都大了:“該不會是又是晉安先生他們來找我的?”
“老爺英明。”小丫鬟幹笑著說道。
陶知縣沒了脾氣,誰讓人家地位比他高,本事比他大呢,對於惹不起的人,陶知縣也隻能自認吃虧。換好衣裳之後,陶知縣連早飯都沒來得及吃,便先一步去找了晉安先生。
一腳踏進屋子裏,陶知縣看看這裏頭的情況,忽然又些心虛。這一個兩個的,怎麽都在屋子裏呢,看著情況,似乎還已經到了許久了。陶知縣悶不吭聲地坐了下來,生怕他們多注意到了自己身上。
人到了,晉安先生也就直接說了,他們如今叫陶縣令過來,隻是為了將境內百姓遷走。
隻是陶知縣聽了過後,反而怔住了:“遷走百姓?”
“隻是暫時遷移,待水量降下去,便讓他們遷迴來。”
陶知縣聞言,還是有點糾結。他覺得晉安先生幾個人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雖說外頭下了這麽大的雨,可這不是還沒決堤麽,昨兒晚上都安穩度過了,今兒未必不能平平安安。可人家都已經這麽說了,陶知縣也不能不給麵子。
事情就這麽敲定下來了,遷徙百姓這件事就交給桃園縣官府,至於河堤一事,則交由工部的人去處置。
堤壩的事情好說,隻是這遷移桃源縣境內百姓一事,卻惹來不少非議。陶知縣下了命令之後,各差役便奉命下去辦事兒了。隻是縣衙做事一向蠻橫,既不交代為何要讓百姓遷走,也沒有多少時間讓他們收拾東西,隻一味趕鴨子似的趕人。誰不願意走就拿刀架在脖子上逼他走。
這都動刀子了,還有誰敢留下?不少人心裏藏了不少火,沒敢在差役麵前發,倒是將治水的人都記恨上了,覺得他們沒事兒找事。
這一遷,家裏的家畜都沒人照看了,屋子裏雖然上了一把鎖,可也不知道鎖不鎖得住,萬一有賊人進來可怎麽辦哦。
眾人心裏都是一樣的愁。
桃源縣官府裏頭,眾人也收拾好了行囊,準備上山。如今縣裏基本成了空城,這縣衙府並不是什麽高地兒,裏頭的人自然也該被遷走的。
陶縣令跟那些百姓一樣,麵上不敢說什麽,其實心裏都是在抱怨的,畢竟,有好屋子在,誰願意住山洞啊。進了山洞之後,陶知縣就開始矯情上了,這兒也不舒服,那兒也不自在。顧邵在那兒站著看了半天,實在不願意看陶縣令矯揉造作的樣子,索性跟晉安先生一塊兒去了山頂。
陶縣令見人走了,這才止住了嘴裏的話,有氣無力地躺了下來。
誰知就在他躺下的那一刻,外頭忽然有差役來報,說是那崔鎮,決堤了!
陶縣令嚇得一屁股做到了地上,他難以置信地掏了掏耳朵:“你說什麽?”
這吏部尚書致仕眾人都不奇怪,畢竟對方年紀實在太大了,可這李侍郎正值壯年,在吏部做得好好的,也沒聽說他有不願當官的心思啊,怎麽就這麽悄無聲息地走掉了呢?好打聽的人還特意前去打聽了一番。
李侍郎那邊口風緊,直到他離開了眾人也沒打聽出什麽東西來,後來還是等他走了,才漸漸有風聲,說是李侍郎離開與前頭那位顧大人有關。
脾氣躁的言官當即坐不住了,覺得這顧邵簡直就是個禍害,都離開京城了還有這麽個的本事。兩三個人琢磨了一番,決意彈劾顧邵,也好借此給自己添一添政績。他們原還想拉著溫禦史一道的,隻是道明了來由之後,溫禦史溫和而不客氣地送走了他們。
三人也不氣餒,等著幾日上朝之後,果真彈劾起了顧邵。
若不是有人攔著,皇上都恨不得拿玉璽砸死這三個攪事精,就你們能耐,還彈劾狀元郎呢,怎麽不把自己給彈劾了,個蠢東西!
蕭丞相眼瞧著皇上都快失態了,趕緊將事情說了清楚,道明李侍郎離京乃是因為其縱容手下濫殺無辜,與顧邵並沒有什麽幹係。
三個言官卻還覺得這是包庇之詞,不願意相信,直到皇上忍不住,直接下了大殿將將查到的證據一巴掌拍到他們臉上的時候,三個人才閉上了嘴。
若說這是一場戰役的話,那必定是一場無功而返的戰役。三個言官不僅沒有撈到政績,完了還在皇上麵前被記了號,日後有什麽好事兒,也注定輪不到他們三人身上了。
下朝之後,三個人心中並不服,還覺得此事與顧邵有關。他們也知道李侍郎退官是因為他縱容手下濫殺無辜,可他手下濫殺無辜,追根究底不還是因為顧邵的信呢。人在淮安府,卻時時想著拍聖上的馬屁,如此諂媚之舉,實在是丟盡了他們讀書人的臉了。幾個人一路嘀嘀咕咕,抱團出了大殿,旁人冷眼瞧著他們,都很有理智地沒有靠近。
李侍郎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聰明懂事兒的還是能從這裏麵看出一點苗頭,那便是招惹誰,都不要招惹顧邵。這真是一招惹一個倒啊,連吏部侍郎都倒了,還有什麽倒不了的?
顧邵尚不知自己還被言官參了一本,他如今還在桃源縣,隻是桃源縣的情況,著實不太好。
上迴下了將近一個多月的雨,才終於停了。雨停下過後眾人都鬆了一口氣,趁著這檔口將地裏都收拾齊整之後,桃源縣的百姓便又被官府召集了起來,繼續修築堤壩。之前修了一半,這迴隻順著往下修便是了,因官府那邊催得緊,所以這迴修得很快,沒多久的功夫,堤壩已經修得差不多了。不光是陶知縣,就連晉安先生都以為這迴堤壩能順利落成。隻是誰也沒想到,隔了七八日,桃源縣周邊又下了一場大雨,且一連三四日也不停歇。
沒法子,築堤隻能再次停了下來。凡事一鼓作氣才是最好,可這迴築堤,卻是停了兩次,這勢頭看著著實不大好。
夜裏,顧邵翻來覆去地睡不著,總覺得有什麽不妥。外頭的雨還在下,似乎沒有窮盡之時。沒有人跟他說話,顧邵心裏實在急得慌,便在腦中叫了係統一聲。
萬幸,係統是不需要睡覺的。顧邵趕忙請教:“係統,你說這迴的雨會下到什麽時候啊?”
“遠的不知道,隻是明日和後日應當是不會停的。”
顧邵揪心了:“就沒法兒讓它停下嗎?”
係統露出鄙夷的小眼神:“這種事怎麽讓它停下,你以為你是天皇老子不成?”
“可若是再這樣下,那河道也不知道是否能抵得住。”顧邵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他從今兒晚上開始心裏便七上八下的,仿佛要有什麽事情會發生一樣。顧邵的預感想來是極準的,他生怕這迴也會應,若真應了,那可怎麽辦的好?
顧邵用胳膊枕著頭:“係統你說,我要不要親自去看看?”
不等係統迴答,顧邵又接了自己的話:“不成不成,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我還年輕,怎麽能去做這麽危險的事兒呢?”
“我不過來幫忙的,又不是主事人,幹嘛操這份兒心,與其煩這個,還不如早點睡覺。”
“再說了,如今我可是有家室的人,萬不能冒險,不想,不想!”
顧邵告誡自己別想,閉上眼睛,準備入睡。屋子裏沒了動靜,過了一會兒,顧邵忽然睜開眼睛翻身坐起,他在床上略坐了一會兒之後,煩躁地低咒了一聲:“我可真是吃飽了撐的。”
罵完,顧邵迅速地穿好衣裳,喘著粗氣打開了房門。
可巧,對麵晉安先生的房門也打開了。兩人隔空對視了一眼,皆猜到了對方的打算。夜裏,桃源縣縣衙處的官差都被叫了起來,說是要跟著一道去視察河道。
陶知縣也被人告知了,隻是他瞧了瞧外頭黑漆一片,加上又下著大雨,實在不想出去:“這雨正在下呢,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停,這會子出去不是找罪受呢。”陶知縣自認為自己是個身嬌體貴的,可受不住這樣的折騰,再說了,也不聽聽他們要去的是哪兒。那可是去河岸視察啊,“說句不好聽的,萬一那河岸決了口,咱們一窩子人不都葬送在那兒了?”
過來稟事的丫鬟覺得這話實在不吉利:“老爺,您也不能這麽說。”
“我也不想這麽說,可他們這會兒去看河岸,不就是擔心河道決口嗎。”陶知縣將被子一裹,“我不去,誰愛去誰去。”
那麽危險,還去那兒幹什麽,是被窩不好睡,還是安穩日子不好過?
“可是晉安先生那邊還在催呢。”
“你就迴他們,說我病了,這些日子連日操勞,昨兒又被凍著了,染了風寒,現在正昏睡在床起不來了。”陶知縣張口就來。
丫鬟皺著一張臉,雖然覺得自家老爺這借口離譜得很,但還是照著這個迴了晉安先生。
顧邵早知道那位知縣大老爺不會來,如今聽到了迴話倒也不覺得奇怪:“既然陶知縣起不來,那咱們便先走了,也省得再這裏多耽擱。”
晉安先生點了點頭。兩人披上了蓑衣,叫人在前頭打著燈籠跟火把,就這麽離開了縣衙。
外頭本來鬧哄哄的,如今一下子沒了聲兒,貼在門縫處往外看的陶知縣便知道,這些人定是走掉了。
走也好,走了再好不過了。隻有他們走掉了,自己才不會被逼著去送死。陶知縣轉頭迴了被窩,陶夫人被他兩頭折騰早已經弄醒了,看到丈夫爬上了床,陶夫人恨不得一腳再將他踹下去:“折騰什麽呢,大晚上到底睡不睡?”
“睡,這不就睡了嗎。你以為我想要折騰,這不是外頭那些人不消停,大晚上的非得去河道那邊查看。那河道是能看的嗎?外頭還下著大雨呢,多危險。還是京城裏來的大官兒呢,一個個腦袋就像是被門擠過似的,一點兒不機靈。”
陶夫人懟道:“就你機靈,到現在還是個七品縣令,也不嫌丟人。”
陶知縣嘿嘿一笑:“丟什麽人,我這七品縣令做著正好,給我個六品五品的我都不換。”
陶夫人懶得搭理他。
這廂高枕軟榻,睡得正好,顧邵這邊卻走得極不順當。縱然有人在前頭打著燈,可是外頭風大,燈又不穩,腳下仍舊漆黑一片。路也不好走,下著雨,路上滑得很,尤其是出了縣城,他們走的多是泥路,一路趕過來,不知道多狼狽了。
隻是當下誰也顧不得狼狽不狼狽了,隻一味地往河道那兒趕。也不知是老天開眼還是怎麽得,原本的瓢潑大雨,等到他們終於趕到河岸出的時候,卻忽然停了一會兒。
察覺到雨停了,顧邵簡直喜極而泣。
眼前的情況耽誤不得,眾人就著那點燈光開始探查河岸。崔鎮這塊兒自古便是河道要地,在顧邵他們動工之前便已經有舊的河堤,隻是那河堤修築已久,早已經沒有什麽用了。如今新建的堤壩在這河堤之上,兩個相隔也不大遠。若是這迴這堤壩修築好了,定然能起大的作用,隻可惜,這堤壩尚未完全修好。即便能起作用,作用也不太大。
雨暫時歇了,隻是河水仍在暴漲,湍急往下,不斷衝擊著河岸與堤壩。顧邵與晉安先生各自探查完畢,待匯合的時候,都是一樣的麵色憂慮,心事重重。
方才顧邵看了一圈,情況實在是不樂觀,他覺得,該做的準備都應該做起來了:“明兒不論如何,都將那堤壩都用起來吧。”雖然沒有收尾,但若是用著應該也是能用的。
晉安先生也是如此想著的,在他後麵又加了一句:“河道兩岸的百姓,也得盡快遷走。”
顧邵也覺得有必要遷走,但是前麵一件事是他們能做的了主的,後麵一件事他們也不能輕易做決定,畢竟桃源縣的縣令還在縣衙裏頭躺著,這事兒,得他同意了才好有動作,“先迴去吧,河岸已經看過了,剩下的事情等迴去再商議。”
探查完了,一行人便又折返去了縣衙。這處畢竟危險得很,隨時都有決堤的可能,再不能多待。
等迴了縣衙,顧邵和晉安先生也沒有睡,同幾位隨同治水的大人一道,一商議便是一晚上。等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外頭再次下起了大雨,顧邵幾個人看到這雨,心頭更像是能上了一層灰,怎麽也散不開。
陶知縣昨兒晚上被鬧醒了一次,等顧邵他們走之後,他才又安穩睡下了。今兒早上本想要在床上再歇歇,誰知外頭又響起了催命似的敲門聲。
陶知縣罵罵咧咧地從床上爬起來,打開了門,見又是昨兒晚上的小丫鬟,頓時頭都大了:“該不會是又是晉安先生他們來找我的?”
“老爺英明。”小丫鬟幹笑著說道。
陶知縣沒了脾氣,誰讓人家地位比他高,本事比他大呢,對於惹不起的人,陶知縣也隻能自認吃虧。換好衣裳之後,陶知縣連早飯都沒來得及吃,便先一步去找了晉安先生。
一腳踏進屋子裏,陶知縣看看這裏頭的情況,忽然又些心虛。這一個兩個的,怎麽都在屋子裏呢,看著情況,似乎還已經到了許久了。陶知縣悶不吭聲地坐了下來,生怕他們多注意到了自己身上。
人到了,晉安先生也就直接說了,他們如今叫陶縣令過來,隻是為了將境內百姓遷走。
隻是陶知縣聽了過後,反而怔住了:“遷走百姓?”
“隻是暫時遷移,待水量降下去,便讓他們遷迴來。”
陶知縣聞言,還是有點糾結。他覺得晉安先生幾個人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雖說外頭下了這麽大的雨,可這不是還沒決堤麽,昨兒晚上都安穩度過了,今兒未必不能平平安安。可人家都已經這麽說了,陶知縣也不能不給麵子。
事情就這麽敲定下來了,遷徙百姓這件事就交給桃園縣官府,至於河堤一事,則交由工部的人去處置。
堤壩的事情好說,隻是這遷移桃源縣境內百姓一事,卻惹來不少非議。陶知縣下了命令之後,各差役便奉命下去辦事兒了。隻是縣衙做事一向蠻橫,既不交代為何要讓百姓遷走,也沒有多少時間讓他們收拾東西,隻一味趕鴨子似的趕人。誰不願意走就拿刀架在脖子上逼他走。
這都動刀子了,還有誰敢留下?不少人心裏藏了不少火,沒敢在差役麵前發,倒是將治水的人都記恨上了,覺得他們沒事兒找事。
這一遷,家裏的家畜都沒人照看了,屋子裏雖然上了一把鎖,可也不知道鎖不鎖得住,萬一有賊人進來可怎麽辦哦。
眾人心裏都是一樣的愁。
桃源縣官府裏頭,眾人也收拾好了行囊,準備上山。如今縣裏基本成了空城,這縣衙府並不是什麽高地兒,裏頭的人自然也該被遷走的。
陶縣令跟那些百姓一樣,麵上不敢說什麽,其實心裏都是在抱怨的,畢竟,有好屋子在,誰願意住山洞啊。進了山洞之後,陶知縣就開始矯情上了,這兒也不舒服,那兒也不自在。顧邵在那兒站著看了半天,實在不願意看陶縣令矯揉造作的樣子,索性跟晉安先生一塊兒去了山頂。
陶縣令見人走了,這才止住了嘴裏的話,有氣無力地躺了下來。
誰知就在他躺下的那一刻,外頭忽然有差役來報,說是那崔鎮,決堤了!
陶縣令嚇得一屁股做到了地上,他難以置信地掏了掏耳朵:“你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