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官絲毫沒有注意到底下人的表情,他兀自讀著自己的稿子,且越念,越投入其中。
沒辦法,這篇祭文寫得太叫人唏噓了。開篇就與眾不同,說得不是些官話,而是前朝京外三百裏之外的一戶農家。
他雖當官這麽多年,做的卻都是京官,沒見過什麽民生疾苦,這是頭一次,他知道外頭的百姓都過得什麽日子。
幾塊薄地,靠天吃飯,一家人都是實打實的善人,見到乞丐,哪怕兜裏再窮也會給一捧糧。無關仁義,隻是為了自己的一點良心。就是這樣的好人,卻還是過得再苦不過了,收成好與不好,過得好與不好,全都看年景。
頂得過的時候方且留著一條命,頂不過的時候一家老小也沒幾個能活。累死累活一輩子,臨到頭最大的指望,不過就是吃幾頓飽飯罷了。這世道,苦命人再善良也無濟於事;富貴的作盡了惡也照樣能耀武揚威。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這祭文寫得太真切了,叫人仿佛置身其中,眼睜睜看著那收成不好的一家農戶苦苦掙紮,最後無奈掙不過天,全都餓死在了雪地裏。
太可憐了!也太無力了。
念完之後,禮官擦了擦眼淚,覺得接下來要是再這樣寫的話,他怕是先頂不住了。
底下的人也都唏噓不已,尤其是那禮官讀得又沉浸其中,越發得淒慘,在座但凡有點惻隱之心的,都不由得替那戶農家感到悲哀。
正待聽著,卻聽那禮官話鋒一轉,說到了今朝曆代皇帝授田,勸課農桑一事。不同於前一段故事,這一段寫得那叫一個鏗鏘有力,有如擂鼓一般,抑揚頓挫,叫眾人頓時一解胸中鬱鬱之氣,瞬間痛快了起來。
禮官還在朗誦,越讀越順,越讀越有氣勢。歌頌完了大齊曆任皇帝,轉而又開始歌頌當今聖上。
上首的皇上突然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地坐起了身。
這段頌文寫得更為巧妙,通篇都是讚美,卻聽不出一點諂媚,從頭到尾一氣嗬成,聽得皇上心情頓時就明媚了起來,眉眼帶笑,止都止不住。
皇上還待多聽幾句,那禮官忽然又收住了滿嘴的馬屁,轉而收尾,開始正正經經地求雨。
“民之艱莫過於農桑事,仰賴天時,得以足衣時,得以享安樂。今承皇恩,民得田畝,恰逢春仲,得雨而成。此乃聖上之所願,亦及官吏之所祈,百姓之所幸。仰祈靈施,莫敢忘恩。”
祭文到此為止,再沒有煽情,隻是照例求雨罷了,但因著前頭鋪墊太好,讓人有些意猶未盡。
禮官讀完之後砸了咂嘴,也覺得不大滿足,他還沒念夠了,要是再來幾大段也不是不行。他還是頭一次讀到這麽對胃口的祭文呢,比他前兩年讀的那些乏味的祭文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也不知道這祭文究竟是誰寫的,不僅用心,還十分有才。
尤其是前頭那幾段,寫得委實感人。
直到禮官下去之後,眾人都還沒有從其中迴神。
那禮官下去的時候本還腳步輕鬆,卻不想剛歸了位子,便被上峰叫到了旁邊。
看著上峰隱有不悅的眼神,禮官尚有幾分疑慮:“莫不是我方才讀得不好?”
“哪裏是不好?”他上峰說著,臉色更添了幾分凝重,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他,“錯就錯在你讀得太好了!你說你出這個頭做什麽?你讀那麽好做什麽?”
一篇祭文稿罷了,偏偏讓他讀得千迴百轉,就算寫得好,也沒必要讀得這麽投入吧。
禮官當即覺得自己被冤枉了:“天地明鑒,我也不想這樣的,隻是那祭文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讓人讀著讀著便漸漸忘我,簡直奇了怪了。”
說著,他又有了些擔心:“難道這也有礙?”
上峰翻了個白眼,示意往上看。
上首那邊坐著的,不是別人,正是當今聖上。禮官按著他說得往上瞧了一眼,這不看還好,一看差點沒有把自己給嚇死。皇上的臉色,怎麽比他上峰還要差!
糟了,莫不是他方才讀得不好,還是他中途失態,惹得皇上生氣了?他會不會被降職?會不會被罰俸?禮官越想越覺得惶惶不安,最後連往上看的勇氣都沒了,生怕自己一時間軟了腿腳。
上首,皇上一身素衣,麵色沉重地坐在位子上。
他琢磨了好一會兒,終究是不大滿意。他不滿意的,不是禮官讀的那份,而是他自己的那份。
不為別的,單單是因為禮官那份實在太出眾了些,所以皇上便覺得自己的這份實在拿不出手。他是皇上,皇上怎麽能被一個禮官給壓下去了呢?一個禮官,可想而知給他些稿子的人身份也不見得有多高,而能給他些祭文的,必定是有品級有才學之人。
偏偏後者輸了。皇上覺得沒麵子,更對自己的祭文稿產生了深深地嫌棄,他堂堂一國之君,怎麽能讀這種平平無奇的祭文。
皇上捉摸著覺得不行,不能丟這個麵子,遂趕緊讓人叫來了大皇子。對於大皇子,皇上還是看重的,這不,出了事情之後皇上頭一個想到的便是大皇子。
大皇子被叫過來的時候還有些莫名其妙,待看到皇上一臉慈祥,更是萬分不解。
皇上朝著大皇子招了招手:“明德啊,朕聽說,你最近這些日子在吏部幹得不錯啊。”
大皇子聽此,才明白不是壞事,臉上也多了笑意:“兒臣隻是謹記父皇教誨,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罷了。”
“不錯不錯,有你當表率,想必你的幾個皇弟也能替朕分憂解難。”皇上笑了好幾聲,隨後拉過了大皇子,鄭重其事地交代道:“叫你過來,是為了雩祀的事。朕昨日夜裏批奏折批得晚了,身子有些不大舒服,不好前去求雨,怕出了差錯惹惱了諸神,反而不美。你們弟兄幾個,就數你最懂事,又聽話,待會兒求雨,索性就由你待朕前去好了。”
由他?大皇子屏息了好一會兒,隨後才趕忙拒絕:“這如何能行,雩祀需得是父皇您親自主持,兒臣……”
大皇子說了一句,嗓子漸漸有些幹澀。
若是可以,他亦是願意的。
皇上卻沒當做一迴事:“年年都是朕主持,今年由你代為主持也不算什麽。況且,你可是朕的大皇子,身份尊貴,萬不可如此妄自菲薄。”說罷,皇上直接將祭文塞到大皇子手裏,又親自推了大皇子上前,不由分說,“且去吧,切莫耽誤了時辰。”
大皇子看著手裏的祭文,有震驚,有遲疑,有喜悅……但是最終,他還是聽了父皇的話,主動前去了。
走向祭台的那一刻,大皇子還迴頭看了一眼。皇上站在原地,看到他看過來的時候,還頗為好心地揮了揮手。
去吧。
大皇子的目光從他父皇身上移開,又掃了周圍一眼,果不其然。發現他代父皇站到祭台的那一刻,他的幾個皇弟們,麵色都不是很好看。然而這又有什麽用呢,父皇果真還是最看重他的,大皇子微微一笑,安心踏上去。
見狀,皇上也鬆了一口氣。好了,丟得總算不是他的臉了。
眼瞧著大皇子開始念祭文了,皇上終於開始放空一切。他在想,方才那篇到底是誰寫的,這麽出人意料,不同尋常,他真想見一見那個著筆之人。
等雩祀之後他就趕緊去問問。
上首,被賦予重任的大皇子如今已經念完了祭文,他不知道父皇的真實想法,隻覺得自己是被父皇信任了,所以自始至終都自信滿滿,鏗鏘有力。
不過沒幾個人在乎罷了。千篇一律的好文章,寫得再好,也如同白開水一般,叫人覺得乏味。也是為了給大皇子麵子,所以他們才強撐著精神聽了下去。等到他終於念完了,眾人不由得升起一個念頭:總算是結束了。
大皇子迎著眾人的目光,隻看向一處。
皇上還在發愣,出神間,旁邊的大太監忽然輕輕地喚了他一聲。
“啊?”皇上詫異地盯了他一眼。
大太監指了指祭台上:“大皇子在看著您呢。”
看了好一會兒,無奈皇上卻一直沒有給反應,他都覺得大皇子有些可憐了。
皇上“哦”了一聲,抬頭看了大皇子一眼,衝著他欣慰一笑,以示鼓勵。
大皇子失落了這麽久,總算因為這一眼神找到了些欣喜。不論如何,今日最得父皇心的,還是他——於方才,想來是父皇昨夜偶感風寒,身子不適,這才沒有注意到他,大皇子理所當然地想著。
這一出父子神情,落到餘下幾個皇子眼中,卻又是一出大戲了。隻是眾目睽睽之下,誰都不好發作,隻能眼看著祭台上的那個人繼續風光得意。
大皇子也確實挺得意的,皇家兄弟幾個,隻他一人得此殊榮,他如何能不得意?
雩祀結束之後,眾人隨皇上擺駕迴城。途中,皇上獨自坐在轎子裏,尚且想了許久,最後仍舊是想不出來,便讓人將王翰林給叫了過來。
王翰林過來的時候,皇上已經掀起了簾子,等候多時了。見狀,王翰林趕緊請罪。
皇上不在乎地擺手:“哪裏來那麽多的禮數,隻是讓你過來問個話的。”
王翰林靜聞其詳。
皇上一臉你一定什麽都知道的神色,問道:“今兒禮官念的那篇祭文,到底是誰寫的,肯定是你們翰林院的人吧?”
王翰林沒有否認。
皇上激動了,看,他果然沒有猜錯,他就知道!
“是誰?”
王翰林正想要迴答,卻被皇上按了下來:“等等,朕先來猜猜。”皇上覺得以自己的英明神武肯定是能猜出來的,“莫不是愛卿寫的?”
王翰林搖了搖頭:“翰林院諸事繁多,微臣騰不開手寫這些。”
皇上一想也是,不說事情多不多,單單一個禮官的稿子,是絕對請不動王翰林的。也是他想得理所當然了,覺得這稿子隻有王翰林才能寫得出來,畢竟,前頭那一段很符合他憂國憂民的性子不是?
“那,是沈宗儀寫的?”
王翰林依舊搖頭:“沈大人也這陣子也忙。”
不是王翰林,也不是沈宗儀,翰林院還有誰能寫得出來。這文章,瞧著老練得很,收放自如,委實不是一般人能寫出來的啊。皇上越發好奇了,還定要猜出來才行。他苦思冥想了好一會兒,忽然瞥見王翰林麵上隱隱的笑意,頓時福至心靈:“莫不是……莫不是朕的狀元郎?”
王翰林這迴沒有搖頭了。
皇上撫掌:“果然如此!”
他一時想著自己終於猜對了,一時又想著自己果然慧眼識金,選出了這麽好的狀元郎。皇上覺得這個狀元郎可真是選對了,又問道:“狀元郎在翰林院那邊一切可都還好?”
“挺好的,為人機靈,也肯上進。這迴的祭文,是他想了十來日的功夫才想出來的。”
“聰慧還願意吃苦,甚好!”皇上一高興,當即笑眯眯地吩咐道,“他既然也做了修撰,往後便由他給朕講經史好了。”
王翰林聞言,也沒有反駁什麽。
皇上自覺又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龍心大悅。放下簾子後,靠在車輦上甚至還哼起了小調。
他就喜歡聰明的人!
隔著簾子,王翰林也聽到了裏頭的動靜,知道皇上心情高興,王翰林亦會心一笑。那孩子,總算是聰明了一迴,也抓住了這次機會。
眾人迴朝後,關係那祭文稿出自誰手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聽到的人裏頭,羨慕有之,佩服有之,酸嫉亦有之。魯齊林便是那個能酸得擠出水來的一個。
隻可惜,屋子裏並沒有願意搭理他罷了,如今大夥兒都圍在顧邵前頭,一個個羨慕著呢。那畢竟是給聖上講經史,雖然他們修撰也有這個職責,但其實聖上是不怎麽愛聽經史的,聽了兩次之後,便不讓他們講了。所以,顧邵如今可是他們修撰裏頭的第一人!
韓子朗與有榮焉:“顧兄,這可是天大的喜事,迴頭你得請客!”
“好說好說,迴頭一定請。”顧邵滿口答應。
其他人也跟著起哄,要去那個地方,要喝什麽酒水,都已經商議起來了。顧邵美滋滋地坐在那兒,什麽都好說,什麽都答應。
係統看他那傻樣,覺得應該給他漲點教訓。現在答應得有多快,以後後悔得就有多厲害,估摸著宿主還以為,修撰的月俸有多高呢。
顧邵這邊其樂融融,魯齊林那邊卻越想越生氣。
畢竟他是為了給顧邵一個教訓,而不是想看到顧邵出頭。如今這個局麵,魯齊林焉能不氣?早知道當初他就不應該為了擺顧邵一道,當著眾人的麵要了那祭文出來,若是私下要,這裏頭還能運作一二。
悔之晚矣!
魯齊林心裏恨得厲害,看見他們鬧哄哄的,更加添了幾分鬱氣,不由得冷哼道:“往前也不是沒有給聖上講經史的,卻是沒一個留了下來,得意什麽呢,沒準也是個一日遊的差事。”
顧邵反唇相譏:“即便如此,那也是聖上欽點的。不過說來,我能有如今的造化,還得多虧了魯大人的栽培呢。”
“你——”魯齊林指著顧邵,半晌甩了袖子,氣咻咻地走掉了。
什麽德行,顧邵心下不悅。
這人越是說他不行,他還就越要將這事給做好了。
沒辦法,這篇祭文寫得太叫人唏噓了。開篇就與眾不同,說得不是些官話,而是前朝京外三百裏之外的一戶農家。
他雖當官這麽多年,做的卻都是京官,沒見過什麽民生疾苦,這是頭一次,他知道外頭的百姓都過得什麽日子。
幾塊薄地,靠天吃飯,一家人都是實打實的善人,見到乞丐,哪怕兜裏再窮也會給一捧糧。無關仁義,隻是為了自己的一點良心。就是這樣的好人,卻還是過得再苦不過了,收成好與不好,過得好與不好,全都看年景。
頂得過的時候方且留著一條命,頂不過的時候一家老小也沒幾個能活。累死累活一輩子,臨到頭最大的指望,不過就是吃幾頓飽飯罷了。這世道,苦命人再善良也無濟於事;富貴的作盡了惡也照樣能耀武揚威。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這祭文寫得太真切了,叫人仿佛置身其中,眼睜睜看著那收成不好的一家農戶苦苦掙紮,最後無奈掙不過天,全都餓死在了雪地裏。
太可憐了!也太無力了。
念完之後,禮官擦了擦眼淚,覺得接下來要是再這樣寫的話,他怕是先頂不住了。
底下的人也都唏噓不已,尤其是那禮官讀得又沉浸其中,越發得淒慘,在座但凡有點惻隱之心的,都不由得替那戶農家感到悲哀。
正待聽著,卻聽那禮官話鋒一轉,說到了今朝曆代皇帝授田,勸課農桑一事。不同於前一段故事,這一段寫得那叫一個鏗鏘有力,有如擂鼓一般,抑揚頓挫,叫眾人頓時一解胸中鬱鬱之氣,瞬間痛快了起來。
禮官還在朗誦,越讀越順,越讀越有氣勢。歌頌完了大齊曆任皇帝,轉而又開始歌頌當今聖上。
上首的皇上突然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地坐起了身。
這段頌文寫得更為巧妙,通篇都是讚美,卻聽不出一點諂媚,從頭到尾一氣嗬成,聽得皇上心情頓時就明媚了起來,眉眼帶笑,止都止不住。
皇上還待多聽幾句,那禮官忽然又收住了滿嘴的馬屁,轉而收尾,開始正正經經地求雨。
“民之艱莫過於農桑事,仰賴天時,得以足衣時,得以享安樂。今承皇恩,民得田畝,恰逢春仲,得雨而成。此乃聖上之所願,亦及官吏之所祈,百姓之所幸。仰祈靈施,莫敢忘恩。”
祭文到此為止,再沒有煽情,隻是照例求雨罷了,但因著前頭鋪墊太好,讓人有些意猶未盡。
禮官讀完之後砸了咂嘴,也覺得不大滿足,他還沒念夠了,要是再來幾大段也不是不行。他還是頭一次讀到這麽對胃口的祭文呢,比他前兩年讀的那些乏味的祭文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也不知道這祭文究竟是誰寫的,不僅用心,還十分有才。
尤其是前頭那幾段,寫得委實感人。
直到禮官下去之後,眾人都還沒有從其中迴神。
那禮官下去的時候本還腳步輕鬆,卻不想剛歸了位子,便被上峰叫到了旁邊。
看著上峰隱有不悅的眼神,禮官尚有幾分疑慮:“莫不是我方才讀得不好?”
“哪裏是不好?”他上峰說著,臉色更添了幾分凝重,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他,“錯就錯在你讀得太好了!你說你出這個頭做什麽?你讀那麽好做什麽?”
一篇祭文稿罷了,偏偏讓他讀得千迴百轉,就算寫得好,也沒必要讀得這麽投入吧。
禮官當即覺得自己被冤枉了:“天地明鑒,我也不想這樣的,隻是那祭文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讓人讀著讀著便漸漸忘我,簡直奇了怪了。”
說著,他又有了些擔心:“難道這也有礙?”
上峰翻了個白眼,示意往上看。
上首那邊坐著的,不是別人,正是當今聖上。禮官按著他說得往上瞧了一眼,這不看還好,一看差點沒有把自己給嚇死。皇上的臉色,怎麽比他上峰還要差!
糟了,莫不是他方才讀得不好,還是他中途失態,惹得皇上生氣了?他會不會被降職?會不會被罰俸?禮官越想越覺得惶惶不安,最後連往上看的勇氣都沒了,生怕自己一時間軟了腿腳。
上首,皇上一身素衣,麵色沉重地坐在位子上。
他琢磨了好一會兒,終究是不大滿意。他不滿意的,不是禮官讀的那份,而是他自己的那份。
不為別的,單單是因為禮官那份實在太出眾了些,所以皇上便覺得自己的這份實在拿不出手。他是皇上,皇上怎麽能被一個禮官給壓下去了呢?一個禮官,可想而知給他些稿子的人身份也不見得有多高,而能給他些祭文的,必定是有品級有才學之人。
偏偏後者輸了。皇上覺得沒麵子,更對自己的祭文稿產生了深深地嫌棄,他堂堂一國之君,怎麽能讀這種平平無奇的祭文。
皇上捉摸著覺得不行,不能丟這個麵子,遂趕緊讓人叫來了大皇子。對於大皇子,皇上還是看重的,這不,出了事情之後皇上頭一個想到的便是大皇子。
大皇子被叫過來的時候還有些莫名其妙,待看到皇上一臉慈祥,更是萬分不解。
皇上朝著大皇子招了招手:“明德啊,朕聽說,你最近這些日子在吏部幹得不錯啊。”
大皇子聽此,才明白不是壞事,臉上也多了笑意:“兒臣隻是謹記父皇教誨,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罷了。”
“不錯不錯,有你當表率,想必你的幾個皇弟也能替朕分憂解難。”皇上笑了好幾聲,隨後拉過了大皇子,鄭重其事地交代道:“叫你過來,是為了雩祀的事。朕昨日夜裏批奏折批得晚了,身子有些不大舒服,不好前去求雨,怕出了差錯惹惱了諸神,反而不美。你們弟兄幾個,就數你最懂事,又聽話,待會兒求雨,索性就由你待朕前去好了。”
由他?大皇子屏息了好一會兒,隨後才趕忙拒絕:“這如何能行,雩祀需得是父皇您親自主持,兒臣……”
大皇子說了一句,嗓子漸漸有些幹澀。
若是可以,他亦是願意的。
皇上卻沒當做一迴事:“年年都是朕主持,今年由你代為主持也不算什麽。況且,你可是朕的大皇子,身份尊貴,萬不可如此妄自菲薄。”說罷,皇上直接將祭文塞到大皇子手裏,又親自推了大皇子上前,不由分說,“且去吧,切莫耽誤了時辰。”
大皇子看著手裏的祭文,有震驚,有遲疑,有喜悅……但是最終,他還是聽了父皇的話,主動前去了。
走向祭台的那一刻,大皇子還迴頭看了一眼。皇上站在原地,看到他看過來的時候,還頗為好心地揮了揮手。
去吧。
大皇子的目光從他父皇身上移開,又掃了周圍一眼,果不其然。發現他代父皇站到祭台的那一刻,他的幾個皇弟們,麵色都不是很好看。然而這又有什麽用呢,父皇果真還是最看重他的,大皇子微微一笑,安心踏上去。
見狀,皇上也鬆了一口氣。好了,丟得總算不是他的臉了。
眼瞧著大皇子開始念祭文了,皇上終於開始放空一切。他在想,方才那篇到底是誰寫的,這麽出人意料,不同尋常,他真想見一見那個著筆之人。
等雩祀之後他就趕緊去問問。
上首,被賦予重任的大皇子如今已經念完了祭文,他不知道父皇的真實想法,隻覺得自己是被父皇信任了,所以自始至終都自信滿滿,鏗鏘有力。
不過沒幾個人在乎罷了。千篇一律的好文章,寫得再好,也如同白開水一般,叫人覺得乏味。也是為了給大皇子麵子,所以他們才強撐著精神聽了下去。等到他終於念完了,眾人不由得升起一個念頭:總算是結束了。
大皇子迎著眾人的目光,隻看向一處。
皇上還在發愣,出神間,旁邊的大太監忽然輕輕地喚了他一聲。
“啊?”皇上詫異地盯了他一眼。
大太監指了指祭台上:“大皇子在看著您呢。”
看了好一會兒,無奈皇上卻一直沒有給反應,他都覺得大皇子有些可憐了。
皇上“哦”了一聲,抬頭看了大皇子一眼,衝著他欣慰一笑,以示鼓勵。
大皇子失落了這麽久,總算因為這一眼神找到了些欣喜。不論如何,今日最得父皇心的,還是他——於方才,想來是父皇昨夜偶感風寒,身子不適,這才沒有注意到他,大皇子理所當然地想著。
這一出父子神情,落到餘下幾個皇子眼中,卻又是一出大戲了。隻是眾目睽睽之下,誰都不好發作,隻能眼看著祭台上的那個人繼續風光得意。
大皇子也確實挺得意的,皇家兄弟幾個,隻他一人得此殊榮,他如何能不得意?
雩祀結束之後,眾人隨皇上擺駕迴城。途中,皇上獨自坐在轎子裏,尚且想了許久,最後仍舊是想不出來,便讓人將王翰林給叫了過來。
王翰林過來的時候,皇上已經掀起了簾子,等候多時了。見狀,王翰林趕緊請罪。
皇上不在乎地擺手:“哪裏來那麽多的禮數,隻是讓你過來問個話的。”
王翰林靜聞其詳。
皇上一臉你一定什麽都知道的神色,問道:“今兒禮官念的那篇祭文,到底是誰寫的,肯定是你們翰林院的人吧?”
王翰林沒有否認。
皇上激動了,看,他果然沒有猜錯,他就知道!
“是誰?”
王翰林正想要迴答,卻被皇上按了下來:“等等,朕先來猜猜。”皇上覺得以自己的英明神武肯定是能猜出來的,“莫不是愛卿寫的?”
王翰林搖了搖頭:“翰林院諸事繁多,微臣騰不開手寫這些。”
皇上一想也是,不說事情多不多,單單一個禮官的稿子,是絕對請不動王翰林的。也是他想得理所當然了,覺得這稿子隻有王翰林才能寫得出來,畢竟,前頭那一段很符合他憂國憂民的性子不是?
“那,是沈宗儀寫的?”
王翰林依舊搖頭:“沈大人也這陣子也忙。”
不是王翰林,也不是沈宗儀,翰林院還有誰能寫得出來。這文章,瞧著老練得很,收放自如,委實不是一般人能寫出來的啊。皇上越發好奇了,還定要猜出來才行。他苦思冥想了好一會兒,忽然瞥見王翰林麵上隱隱的笑意,頓時福至心靈:“莫不是……莫不是朕的狀元郎?”
王翰林這迴沒有搖頭了。
皇上撫掌:“果然如此!”
他一時想著自己終於猜對了,一時又想著自己果然慧眼識金,選出了這麽好的狀元郎。皇上覺得這個狀元郎可真是選對了,又問道:“狀元郎在翰林院那邊一切可都還好?”
“挺好的,為人機靈,也肯上進。這迴的祭文,是他想了十來日的功夫才想出來的。”
“聰慧還願意吃苦,甚好!”皇上一高興,當即笑眯眯地吩咐道,“他既然也做了修撰,往後便由他給朕講經史好了。”
王翰林聞言,也沒有反駁什麽。
皇上自覺又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龍心大悅。放下簾子後,靠在車輦上甚至還哼起了小調。
他就喜歡聰明的人!
隔著簾子,王翰林也聽到了裏頭的動靜,知道皇上心情高興,王翰林亦會心一笑。那孩子,總算是聰明了一迴,也抓住了這次機會。
眾人迴朝後,關係那祭文稿出自誰手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聽到的人裏頭,羨慕有之,佩服有之,酸嫉亦有之。魯齊林便是那個能酸得擠出水來的一個。
隻可惜,屋子裏並沒有願意搭理他罷了,如今大夥兒都圍在顧邵前頭,一個個羨慕著呢。那畢竟是給聖上講經史,雖然他們修撰也有這個職責,但其實聖上是不怎麽愛聽經史的,聽了兩次之後,便不讓他們講了。所以,顧邵如今可是他們修撰裏頭的第一人!
韓子朗與有榮焉:“顧兄,這可是天大的喜事,迴頭你得請客!”
“好說好說,迴頭一定請。”顧邵滿口答應。
其他人也跟著起哄,要去那個地方,要喝什麽酒水,都已經商議起來了。顧邵美滋滋地坐在那兒,什麽都好說,什麽都答應。
係統看他那傻樣,覺得應該給他漲點教訓。現在答應得有多快,以後後悔得就有多厲害,估摸著宿主還以為,修撰的月俸有多高呢。
顧邵這邊其樂融融,魯齊林那邊卻越想越生氣。
畢竟他是為了給顧邵一個教訓,而不是想看到顧邵出頭。如今這個局麵,魯齊林焉能不氣?早知道當初他就不應該為了擺顧邵一道,當著眾人的麵要了那祭文出來,若是私下要,這裏頭還能運作一二。
悔之晚矣!
魯齊林心裏恨得厲害,看見他們鬧哄哄的,更加添了幾分鬱氣,不由得冷哼道:“往前也不是沒有給聖上講經史的,卻是沒一個留了下來,得意什麽呢,沒準也是個一日遊的差事。”
顧邵反唇相譏:“即便如此,那也是聖上欽點的。不過說來,我能有如今的造化,還得多虧了魯大人的栽培呢。”
“你——”魯齊林指著顧邵,半晌甩了袖子,氣咻咻地走掉了。
什麽德行,顧邵心下不悅。
這人越是說他不行,他還就越要將這事給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