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之位, 自然不能落到外姓人手裏。
馮憑絕不希望再冒出一個外戚家族和自己爭權, 所以她需要皇後是馮家人。
她就此事征詢朝臣的意見,結果卻讓她很不滿意。
她先是詢問了京兆王。京兆王是宗室的元老,也在朝中錄事, 說話頗有分量,很得人望。馮憑對他態度也很低調謙和,說:“皇上而今也到了大婚的年紀了, 我年紀尚輕, 此事怕拿捏不妥,所以想同皇叔商議, 問問皇叔的意見。皇叔對此事有想法嗎?”
拓拔子推聽說了立後之事, 極力舉薦了陸氏和賀氏的女兒, 大讚其品貌端莊,堪為中宮之選。馮憑找了幾個理由把這二者都駁迴去了, 京兆王便大概聽出她的意思了。
沉默半晌, 京兆王說:“那太後心中是已經有了人選了?”
拓拔子推一向跟她不是太親近, 朝事上也總愛跟她唱反調,馮憑絕不認為他會支持自己。沒敢說自己的想法, 她隻是笑:“我正是尚無人選, 所以才想詢問皇叔的意見。最近正為這件事情頭痛呢。”
拓拔子推說:“臣隻是建議,此事當然還是要由太後拿主意。”
馮憑心說:這些人,嘴上乖,說讓自己拿主意,等自己真正拿主意, 他們又要跳出來找話說了。送走京兆王,她要召來高盛。
高盛是她一路提拔上來的,對她倒是忠心的,馮憑對這位老臣,倒是實話實說:“這件事,我也詢問過京兆王,京兆王推舉了賀氏和陸氏的女兒,隻是我認為不太合適。”
高盛八成也猜出她的意思:“那娘娘的想法呢?”
馮憑說:“馮朗的女兒怎麽樣?”
高盛問說:“臣剛剛進宮時,看到宮門處有個小女娃,紮著雙丫,身高約四尺,年紀約摸八歲,太後說的便是這個孩子嗎?”
馮憑點點頭:“正是她。”
高盛說:“這,一門兩後,怕不是吉利之相。先帝去歲剛駕崩,皇上年紀尚小,朝局尚未穩。太後不過才垂簾聽政一年,便要立一個小小的八歲女童為皇後,又是自己的親侄,恐有攬權專斷之嫌,難免讓人懷疑太後的用心。皇上的婚事,雖是家事,卻也是國政,臣認為此事不妥。”
馮憑說:“我也知道不妥,那你告訴我怎麽才能妥呢?這件事,除了你我尚未同任何人說。就怕一說出來,滿朝都是反對聲,吵嚷得人頭疼。你有什麽主意嗎?”
高盛說:“臣不建議太後這樣做。太後為政時日尚淺,不宜徇私太過,招來非議。持事公允一些,更易讓朝臣們心服。一味地行權攬私,怕要失掉人心。”
馮憑尤不肯死心,道:“我當年被先帝封為貴人時也不過才九歲,先帝立我為皇後時,我也才十一歲,當時朝眾,也並沒有什麽話說。”
高盛說:“今時不同往日,何況,當年常太後居宮,也並沒有讓常家的女兒做皇後,而是立了馮氏,乃是知道常氏出身寒微,不堪當此大貴之選,恐為家族招來災禍。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自古便是災禍的釁由。若是做了太後,就必要從自己家族中擇皇後而立,這朝廷國家,豈不是要成了外戚的私產。”
馮憑聽到這句,已經是不太高興了,瞥了這人一眼,高盛卻還頂著她眼風繼續說:“德不稱其位,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任,其殃必大。皇後之位,重在選賢任能,依臣之見,從朝中出身名望相當的氏族中,擇起年紀得當,品貌出眾者立為皇後,才是得當之選。”
馮憑原地踱了幾步,慢慢往鳳榻上坐下:“你的意思,馮家的女兒做皇後,就是德薄而位尊,要招來災禍了?”
高盛說:“八歲的女童,有何德何才足以服眾呢?哪怕是加上太後的威望,怕也不足以支撐。太後既然沒有讓自己的兄長入尚書台攬政,為何要讓自己兄長的幼女入宮做皇後呢?”
馮憑知道是說不過他,遂從善如流:“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京兆王舉薦的那兩位,我都不中意。我記得,你不是有個孫女兒還未成婚嗎?她怎麽樣?”
高盛謙恭說:“臣那孫女,長得跟臣也差不多,皇上怕是不能中意。還是算了吧。真這樣,皇上得恨臣了。”
馮憑本被高盛的話說的有點生氣,及聽到這句,又忍不住笑了。她抬起頭,看她這位忠臣,長的是矮矮胖胖,厚嘴唇,大鼻子小眼睛,心中暗笑道:“高令相貌魁偉,孫女能像你不也挺好的,不至於入不了眼吧?”
她把高盛取笑了一通,心情是好些了,然而這事情還是沒拿定。
她並不想接受高盛的建議。
這件事放在心上,久未決斷,她後又問常英。
常英倒是支持她的,不過也有些遲疑:“臣明白太後的意思,隻是怕朝臣們會有想法。一門出兩位皇後,這在曆朝曆代也不是沒有先例的,不過馮珂的確年紀尚幼,或者,立後之事,不妨再延後些時日?皇上一旦大婚,立刻就要親政了,臣其實以為,為時尚早。”
馮憑說:“隻是皇上已經到了年紀,不大婚,這也說不過去。”
馮憑為這件事很頭疼,這日李益進宮,因為久日未見了,她便忍不住念叨了幾句。當時是在禦花園中,李益隨在她身旁,穿行在一片怒放的牡丹花叢間,她閑閑地說起那日高盛說的話。李益一遍邁步一邊聽著,沒插話,等她說完了,他也沒做任何答複。馮憑因為自始至終沒得到迴應,便轉過頭去看他,就見他眼神在流連道旁的花朵和蝴蝶。
馮憑駐足,目視他,笑說:“你有聽到我在說話嗎?”
李益並不直視她的目光,輕輕點頭說:“臣聽見了,隻是臣不知道該如何說。”
馮憑重新啟了步,說:“你一直不說話,我以為沒有聽我說話呢。”
李益低著頭看腳下,誠懇說:“此事,娘娘已經問過諸位大臣,心中怕是已經有了決斷了,臣再多說也無用,是以不敢開口。”
馮憑低聲說:“你是不高興,因為這件事我沒有第一個同你商量嗎?以往這些事,我總是第一個跟你說的,而今你卻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了。”
李益說:“臣沒有這樣想。”
馮憑說:“你沒必要掩飾,我看見你心不在焉。”
她隨走隨說:“雖然我是最後一個問你,不過這件事,我還是看重你的意見。
李益說:“臣想著,過些日子,迴冀州老家去。剛一直想著要如何開口,方才一路行來,一路在猶豫,心中忐忑萬分。”
馮憑聞言吃驚道:“你迴去做什麽?”
她心提了起來,表情有些害怕:“家中有事嗎?”
李益說:“沒有什麽事。”
馮憑說:“那為何要走?冀州離平城這麽遠。”
李益思索著沒答話。
他抬頭看了看姹紫嫣紅的□□,心中卻沒有欣賞的意致:“平城生活的太久了,覺得沒什麽意思,想去別處走一走。”
馮憑笑說:“你也不是一直都待在平城的吧?怎麽會厭倦呢?皇上年年南征北巡,你不都一直在伴駕嗎?見的世麵也不少了。”
李益低笑,笑的有幾分索然落寞。
馮憑說:“你最近在做什麽?家裏還好嗎?”
李益說:“還好。”
馮憑說:“咱們許久沒有一處說話了,你要是走了,不是更見不著了。”
李益說:“我最近一直在想,**太多,又實現不了,這樣的日子持續下去,隻會給人帶來痛苦。”
馮憑注視著他目光:“你的**是什麽呢?”
李益感歎說:“我也不知道。許多事情,糾纏在一起,像一團亂麻。每日忙忙碌碌,宵衣旰食,卻不知為何而忙,想做的事情卻又總是做不了。心裏總覺得少點什麽,不知足,總覺得兩手空空。”
馮憑說:“那你打算怎麽走呢?”
李益說:“若是有合適的職位,可以外調,便請求外調。要是無法外調,便請辭。”
馮憑輕輕拉了他的手,懇求道:“你別走。你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在這裏嗎?我有時候心裏難受,隻要想想你,便能高興起來。你要是走了,我這心裏連個惦念都沒了。你就陪著我吧,別說要離開我的話了,我聽了難受。”
他袖子垂下來,遮住了兩人的手。
手心都是溫熱的,肌膚的觸感清晰可辯。兩人正默默不語,背後忽然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馮憑本能地心顫了一下。李益感覺到了她身體的震動,他抬起另一隻手,撫住了她後背。馮憑半邊身體挨著他肩膀,頭抵著他頸項,感覺到他胸膛很熱,心跳的很厲害。
過了一會,那腳步聲遠去了。
馮憑低著頭。兩人身體緊貼,手緊握,臉挨的那樣近,連彼此的唿吸都能聞到,隻要輕輕一扭頭,就要吻上了。但是誰也沒有主動去扭頭。
都不願去打破這個平衡。
馮憑說:“咱們難得見麵,說點好聽的話吧。”
李益低聲道:“好吧,我錯了。”
李益隻是說說罷了。
他不想走,也舍不得走,隻是許久未見她了,心裏感到很寂寞很不安定,很想說點什麽,也許隻是想試探試探,她對自己是否還有感情在。試探完了,她是在意自己的,他感到心安的同時,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悵惘。因為這在意太微不足道了,隻能用來挽留,並不足以讓他們放開懷抱,擁抱廝守。
他隻能暫時拂開愁緒,跟往常一樣,隨她還崇政殿去。
馮珂正在宮門處玩,看到馮憑和李益一同過來,她高興地跑上去叫姑母,牽著她的衣袖說:“姑母,我剛看到殿中那個大銅鼎裏,長出了幾片葉子,綠油油的,可漂亮了,那個是荷花呀?它怎麽不開花呀?它什麽時候開花呀?它會結蓮子嗎?可以吃嗎?”
馮憑笑說:“現在還早呢,得等到七八月。”
馮珂說:“荷花長什麽樣子的呀?”
馮憑說:“荷花長得特別大,有粉色的,有白色的,像兩隻手捧開那樣,花瓣是尖尖的,組成一個小碗兒似的,可以滾露珠,像燈那樣,在水麵舉著。”
馮珂說:“哇!好漂亮哇!”
李益笑說:“這個就是馮朗的女兒嗎?”
馮憑說:“你覺得怎麽樣?”
李益看這小女孩,長的粉麵桃腮,眉目靈秀,雙眉正中間還有一顆小小的紅色美人痣,臉蛋飽滿,一臉的福相,不由笑說:“這孩子跟你長的挺像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你生的呢。”
馮憑已經是第三次聽見這話了。常夫人說了一次,楊信見著說了一次,李益又說。她感覺也怪有趣的:“真的嗎?”
李益說:“真的怪像的。”
馮珂是第一次見李益,並不曉得這人是誰,但是聽他和姑母說話的口氣,你啊我的,隻感覺兩人關係不一般。不過她小孩子,也想不了那麽多,隻是抬頭問道:“你是誰呀?”
馮憑說:“這是中書令李大人。”
馮憑絕不希望再冒出一個外戚家族和自己爭權, 所以她需要皇後是馮家人。
她就此事征詢朝臣的意見,結果卻讓她很不滿意。
她先是詢問了京兆王。京兆王是宗室的元老,也在朝中錄事, 說話頗有分量,很得人望。馮憑對他態度也很低調謙和,說:“皇上而今也到了大婚的年紀了, 我年紀尚輕, 此事怕拿捏不妥,所以想同皇叔商議, 問問皇叔的意見。皇叔對此事有想法嗎?”
拓拔子推聽說了立後之事, 極力舉薦了陸氏和賀氏的女兒, 大讚其品貌端莊,堪為中宮之選。馮憑找了幾個理由把這二者都駁迴去了, 京兆王便大概聽出她的意思了。
沉默半晌, 京兆王說:“那太後心中是已經有了人選了?”
拓拔子推一向跟她不是太親近, 朝事上也總愛跟她唱反調,馮憑絕不認為他會支持自己。沒敢說自己的想法, 她隻是笑:“我正是尚無人選, 所以才想詢問皇叔的意見。最近正為這件事情頭痛呢。”
拓拔子推說:“臣隻是建議,此事當然還是要由太後拿主意。”
馮憑心說:這些人,嘴上乖,說讓自己拿主意,等自己真正拿主意, 他們又要跳出來找話說了。送走京兆王,她要召來高盛。
高盛是她一路提拔上來的,對她倒是忠心的,馮憑對這位老臣,倒是實話實說:“這件事,我也詢問過京兆王,京兆王推舉了賀氏和陸氏的女兒,隻是我認為不太合適。”
高盛八成也猜出她的意思:“那娘娘的想法呢?”
馮憑說:“馮朗的女兒怎麽樣?”
高盛問說:“臣剛剛進宮時,看到宮門處有個小女娃,紮著雙丫,身高約四尺,年紀約摸八歲,太後說的便是這個孩子嗎?”
馮憑點點頭:“正是她。”
高盛說:“這,一門兩後,怕不是吉利之相。先帝去歲剛駕崩,皇上年紀尚小,朝局尚未穩。太後不過才垂簾聽政一年,便要立一個小小的八歲女童為皇後,又是自己的親侄,恐有攬權專斷之嫌,難免讓人懷疑太後的用心。皇上的婚事,雖是家事,卻也是國政,臣認為此事不妥。”
馮憑說:“我也知道不妥,那你告訴我怎麽才能妥呢?這件事,除了你我尚未同任何人說。就怕一說出來,滿朝都是反對聲,吵嚷得人頭疼。你有什麽主意嗎?”
高盛說:“臣不建議太後這樣做。太後為政時日尚淺,不宜徇私太過,招來非議。持事公允一些,更易讓朝臣們心服。一味地行權攬私,怕要失掉人心。”
馮憑尤不肯死心,道:“我當年被先帝封為貴人時也不過才九歲,先帝立我為皇後時,我也才十一歲,當時朝眾,也並沒有什麽話說。”
高盛說:“今時不同往日,何況,當年常太後居宮,也並沒有讓常家的女兒做皇後,而是立了馮氏,乃是知道常氏出身寒微,不堪當此大貴之選,恐為家族招來災禍。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自古便是災禍的釁由。若是做了太後,就必要從自己家族中擇皇後而立,這朝廷國家,豈不是要成了外戚的私產。”
馮憑聽到這句,已經是不太高興了,瞥了這人一眼,高盛卻還頂著她眼風繼續說:“德不稱其位,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任,其殃必大。皇後之位,重在選賢任能,依臣之見,從朝中出身名望相當的氏族中,擇起年紀得當,品貌出眾者立為皇後,才是得當之選。”
馮憑原地踱了幾步,慢慢往鳳榻上坐下:“你的意思,馮家的女兒做皇後,就是德薄而位尊,要招來災禍了?”
高盛說:“八歲的女童,有何德何才足以服眾呢?哪怕是加上太後的威望,怕也不足以支撐。太後既然沒有讓自己的兄長入尚書台攬政,為何要讓自己兄長的幼女入宮做皇後呢?”
馮憑知道是說不過他,遂從善如流:“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京兆王舉薦的那兩位,我都不中意。我記得,你不是有個孫女兒還未成婚嗎?她怎麽樣?”
高盛謙恭說:“臣那孫女,長得跟臣也差不多,皇上怕是不能中意。還是算了吧。真這樣,皇上得恨臣了。”
馮憑本被高盛的話說的有點生氣,及聽到這句,又忍不住笑了。她抬起頭,看她這位忠臣,長的是矮矮胖胖,厚嘴唇,大鼻子小眼睛,心中暗笑道:“高令相貌魁偉,孫女能像你不也挺好的,不至於入不了眼吧?”
她把高盛取笑了一通,心情是好些了,然而這事情還是沒拿定。
她並不想接受高盛的建議。
這件事放在心上,久未決斷,她後又問常英。
常英倒是支持她的,不過也有些遲疑:“臣明白太後的意思,隻是怕朝臣們會有想法。一門出兩位皇後,這在曆朝曆代也不是沒有先例的,不過馮珂的確年紀尚幼,或者,立後之事,不妨再延後些時日?皇上一旦大婚,立刻就要親政了,臣其實以為,為時尚早。”
馮憑說:“隻是皇上已經到了年紀,不大婚,這也說不過去。”
馮憑為這件事很頭疼,這日李益進宮,因為久日未見了,她便忍不住念叨了幾句。當時是在禦花園中,李益隨在她身旁,穿行在一片怒放的牡丹花叢間,她閑閑地說起那日高盛說的話。李益一遍邁步一邊聽著,沒插話,等她說完了,他也沒做任何答複。馮憑因為自始至終沒得到迴應,便轉過頭去看他,就見他眼神在流連道旁的花朵和蝴蝶。
馮憑駐足,目視他,笑說:“你有聽到我在說話嗎?”
李益並不直視她的目光,輕輕點頭說:“臣聽見了,隻是臣不知道該如何說。”
馮憑重新啟了步,說:“你一直不說話,我以為沒有聽我說話呢。”
李益低著頭看腳下,誠懇說:“此事,娘娘已經問過諸位大臣,心中怕是已經有了決斷了,臣再多說也無用,是以不敢開口。”
馮憑低聲說:“你是不高興,因為這件事我沒有第一個同你商量嗎?以往這些事,我總是第一個跟你說的,而今你卻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了。”
李益說:“臣沒有這樣想。”
馮憑說:“你沒必要掩飾,我看見你心不在焉。”
她隨走隨說:“雖然我是最後一個問你,不過這件事,我還是看重你的意見。
李益說:“臣想著,過些日子,迴冀州老家去。剛一直想著要如何開口,方才一路行來,一路在猶豫,心中忐忑萬分。”
馮憑聞言吃驚道:“你迴去做什麽?”
她心提了起來,表情有些害怕:“家中有事嗎?”
李益說:“沒有什麽事。”
馮憑說:“那為何要走?冀州離平城這麽遠。”
李益思索著沒答話。
他抬頭看了看姹紫嫣紅的□□,心中卻沒有欣賞的意致:“平城生活的太久了,覺得沒什麽意思,想去別處走一走。”
馮憑笑說:“你也不是一直都待在平城的吧?怎麽會厭倦呢?皇上年年南征北巡,你不都一直在伴駕嗎?見的世麵也不少了。”
李益低笑,笑的有幾分索然落寞。
馮憑說:“你最近在做什麽?家裏還好嗎?”
李益說:“還好。”
馮憑說:“咱們許久沒有一處說話了,你要是走了,不是更見不著了。”
李益說:“我最近一直在想,**太多,又實現不了,這樣的日子持續下去,隻會給人帶來痛苦。”
馮憑注視著他目光:“你的**是什麽呢?”
李益感歎說:“我也不知道。許多事情,糾纏在一起,像一團亂麻。每日忙忙碌碌,宵衣旰食,卻不知為何而忙,想做的事情卻又總是做不了。心裏總覺得少點什麽,不知足,總覺得兩手空空。”
馮憑說:“那你打算怎麽走呢?”
李益說:“若是有合適的職位,可以外調,便請求外調。要是無法外調,便請辭。”
馮憑輕輕拉了他的手,懇求道:“你別走。你走了,留下我一個人在這裏嗎?我有時候心裏難受,隻要想想你,便能高興起來。你要是走了,我這心裏連個惦念都沒了。你就陪著我吧,別說要離開我的話了,我聽了難受。”
他袖子垂下來,遮住了兩人的手。
手心都是溫熱的,肌膚的觸感清晰可辯。兩人正默默不語,背後忽然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馮憑本能地心顫了一下。李益感覺到了她身體的震動,他抬起另一隻手,撫住了她後背。馮憑半邊身體挨著他肩膀,頭抵著他頸項,感覺到他胸膛很熱,心跳的很厲害。
過了一會,那腳步聲遠去了。
馮憑低著頭。兩人身體緊貼,手緊握,臉挨的那樣近,連彼此的唿吸都能聞到,隻要輕輕一扭頭,就要吻上了。但是誰也沒有主動去扭頭。
都不願去打破這個平衡。
馮憑說:“咱們難得見麵,說點好聽的話吧。”
李益低聲道:“好吧,我錯了。”
李益隻是說說罷了。
他不想走,也舍不得走,隻是許久未見她了,心裏感到很寂寞很不安定,很想說點什麽,也許隻是想試探試探,她對自己是否還有感情在。試探完了,她是在意自己的,他感到心安的同時,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悵惘。因為這在意太微不足道了,隻能用來挽留,並不足以讓他們放開懷抱,擁抱廝守。
他隻能暫時拂開愁緒,跟往常一樣,隨她還崇政殿去。
馮珂正在宮門處玩,看到馮憑和李益一同過來,她高興地跑上去叫姑母,牽著她的衣袖說:“姑母,我剛看到殿中那個大銅鼎裏,長出了幾片葉子,綠油油的,可漂亮了,那個是荷花呀?它怎麽不開花呀?它什麽時候開花呀?它會結蓮子嗎?可以吃嗎?”
馮憑笑說:“現在還早呢,得等到七八月。”
馮珂說:“荷花長什麽樣子的呀?”
馮憑說:“荷花長得特別大,有粉色的,有白色的,像兩隻手捧開那樣,花瓣是尖尖的,組成一個小碗兒似的,可以滾露珠,像燈那樣,在水麵舉著。”
馮珂說:“哇!好漂亮哇!”
李益笑說:“這個就是馮朗的女兒嗎?”
馮憑說:“你覺得怎麽樣?”
李益看這小女孩,長的粉麵桃腮,眉目靈秀,雙眉正中間還有一顆小小的紅色美人痣,臉蛋飽滿,一臉的福相,不由笑說:“這孩子跟你長的挺像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你生的呢。”
馮憑已經是第三次聽見這話了。常夫人說了一次,楊信見著說了一次,李益又說。她感覺也怪有趣的:“真的嗎?”
李益說:“真的怪像的。”
馮珂是第一次見李益,並不曉得這人是誰,但是聽他和姑母說話的口氣,你啊我的,隻感覺兩人關係不一般。不過她小孩子,也想不了那麽多,隻是抬頭問道:“你是誰呀?”
馮憑說:“這是中書令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