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斟酌,吳三桂最終還是答應,讓災民當中的青壯年留下來治理黃河。
黃河是華夏的母親河,滋潤了中原大地,養活了中原百姓。可是隨著人類活動,黃河中上遊植被遭到破壞,尤其是黃土高原氣候變得幹燥,森林被破壞,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湧入黃河,導致下遊河床上升,逐漸變成地上懸河。
對於黃河下遊的老百姓來講,他們對黃河是又愛又恨,黃河給他們提供了灌溉農田和飲用是水源,滋潤了大地,可是一千多年來,黃河多次決堤,甚至奪淮入海。每當黃河決堤,都給下遊百姓帶來深厚的災難。
王羽已經製定好了治理黃河的方案,利用災民當中的青壯年治理黃河,若是吳三桂橫加阻攔的話,那麽吳三桂就會徹底失去人心。
當黃錫袞把王羽同宋士意等人製定好的黃河治理方案和圖表遞給吳三桂過目的時候,吳三桂和劉玄初等人看了之後,目瞪口呆。過了半晌,吳三桂才感歎道:“若是這個計劃可以實施下去,黃河從此不再是災河!”
方光琛和汪士榮接過圖一看,隻見這黃河治理計劃是,首先加高加寬河堤,這倒沒什麽,誰都可以想得到這一點。可是問題在於,大禹治水的時候都懂得,治理河流不是堵,而是要疏。要如何疏通黃河的水呢?宋士意等人想出的辦法就是,加高加寬河堤之後,在河堤外麵再修建一條河堤,兩條河堤之間距離一裏多到兩裏多地。
雙河堤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把黃河水束縛住,而是起到一定的疏導作用。
在內外河堤之間一些地方墊高了,種上防護林。因為挖土墊高,所以在兩條河堤之間有些地方就被挖深了,變成蓄水池。內河堤上挖掘一些導流涵道,把河水引入蓄水池,多重蓄水池成階梯分布,泥沙逐漸沉澱下來,最後變成清水儲存在最外層的蓄水池中。那些蓄水池同水渠連接,以水渠把水送到需要的地方灌溉農田。
第一道蓄水池內的泥沙會逐漸沉澱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對泥沙進行清理,挖掘出來的泥沙對兩道河堤之間的空地進行填高,填高的地方可以種植果樹。
為了防止洪水的破壞,在一些河段的河堤上還修建了泄洪口,平日裏關閉閘門。洪水到來的時候,打開閘門,把河水引入專門挖掘的人工河內,再把洪水引入梁山泊和黃河兩岸的係列湖泊內。
“巧奪天工啊!”汪士榮感歎一聲,“如此治河,洪水來了有地方排放,平時還能利用河水灌溉農田。黃河中遊時常暴雨,河水泛濫,下遊幹旱。如此一來,泛濫的洪水都被引入蓄水池,化害為利,造福下遊百姓!”
宋士意等人提出的治理黃河方案,這個治理計劃一旦完工之後,黃河就變成了後世六七十年代以後的黃河,黃河從此不再決堤,被牢牢的束縛在原來的河道中,雙層河堤之間的土地也變成果樹林和良田,河水灌溉下遊農田。
走過京滬鐵路黃河大橋,京九鐵路黃河大橋的人們都知道,火車在距離黃河還很遠的時候就已經爬上大堤,駛過大堤之後,是外堤和內堤之間的一塊空曠地,火車在橋梁上駛過,下麵是成片的農田和果樹林,通過兩道河堤之間的空曠地之後,才正式進入黃河河麵,火車轟鳴著駛過大鐵橋,橫跨黃河南北。
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在乘坐火車經過京滬鐵路和京九鐵路大橋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建國以後黃河被治理成這個樣子,根本就不可能再發生黃河決堤現象,哪怕是百年一遇的洪水都不會讓黃河再決堤。不過後來的黃河是水量越來越小,甚至出現斷流現象。
吳三桂思索了半天,同幾個幕僚交頭接耳。
“如此計劃,造福我中原和北直隸百姓,我們自然不能再阻攔了。”就連中間搖擺不定的汪士榮都同意治理黃河的計劃。
方光琛點了點頭道:“確實我們沒有理由阻攔,災民可以留下來治理黃河,給災民的銀子和糧食,也由南方提供。但是南方的軍隊不能留下來!他們必須按原計劃撤軍!這一點我們必須同瓊州軍做好交接,他們的軍隊隻能駐紮在徐州,開封,洛陽以南。通過運河運輸過來的糧食,在兩軍的交界處轉交給我們,由我們發放給治理黃河的災民。”
方光琛的提議提出來之後,吳三桂連連點頭。
“黃大人,我們可以共同治理黃河,但是貴軍必須按照原計劃撤軍。我們兩軍以洛陽,開封和徐州為界限,互不侵犯。既然糧食是你們提供,那麽你們把糧食運上來,交給我們發放給災民。至於治理黃河,監督民工,這些事都由我們來做好了。”吳三桂道。
“王爺肯答應留下災民共同治理黃河,下官在這裏替天下百姓謝過王爺了!”黃錫袞站了起來,向吳三桂長挹及地。
吳三桂又問道:“京師糧食依靠運河供給,你們從南方收上來的糧食提供給了災民,能否還有足夠的糧食提供給京師軍民百姓,朝廷天子,文武官員?”
黃錫袞迴道:“按照以前的慣例,當年湖廣是如何向北方提供糧食的,現在還是一樣,我們不能減少向北方提供的糧食。隻是運往京城的糧食將會由漕運變成海運!我們會用運輸量更大的海船,把糧食運到天津,再由天津運往京城。隻有一小部分糧食還是走漕運。提供給災民的糧食也是走漕運。”
“為何要走海運?”吳三桂心中有幾分不悅。因為吳三桂已經打算讓一批最聽話,而且已經上交了不少進貢的人來擔任漕運官員,漕運可是一個肥缺,在漕運的職務上做上一任,幾輩子花不完的銀子都賺到手了。另外,吳三桂還讓一批在戰爭中受傷的老兵來從一線部隊退下來,放在漕運衙門擔任漕運兵。別小看漕運兵,那也是有油水的,立過功的老兵在漕運衙門做到老,一輩子不愁吃喝不說了,還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筆財富。
可是如今,王羽卻要打壓漕運,改成海運,那麽擔任漕運官員,在運河兩岸服役的官兵,不就減少許多油水?
黃河是華夏的母親河,滋潤了中原大地,養活了中原百姓。可是隨著人類活動,黃河中上遊植被遭到破壞,尤其是黃土高原氣候變得幹燥,森林被破壞,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湧入黃河,導致下遊河床上升,逐漸變成地上懸河。
對於黃河下遊的老百姓來講,他們對黃河是又愛又恨,黃河給他們提供了灌溉農田和飲用是水源,滋潤了大地,可是一千多年來,黃河多次決堤,甚至奪淮入海。每當黃河決堤,都給下遊百姓帶來深厚的災難。
王羽已經製定好了治理黃河的方案,利用災民當中的青壯年治理黃河,若是吳三桂橫加阻攔的話,那麽吳三桂就會徹底失去人心。
當黃錫袞把王羽同宋士意等人製定好的黃河治理方案和圖表遞給吳三桂過目的時候,吳三桂和劉玄初等人看了之後,目瞪口呆。過了半晌,吳三桂才感歎道:“若是這個計劃可以實施下去,黃河從此不再是災河!”
方光琛和汪士榮接過圖一看,隻見這黃河治理計劃是,首先加高加寬河堤,這倒沒什麽,誰都可以想得到這一點。可是問題在於,大禹治水的時候都懂得,治理河流不是堵,而是要疏。要如何疏通黃河的水呢?宋士意等人想出的辦法就是,加高加寬河堤之後,在河堤外麵再修建一條河堤,兩條河堤之間距離一裏多到兩裏多地。
雙河堤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把黃河水束縛住,而是起到一定的疏導作用。
在內外河堤之間一些地方墊高了,種上防護林。因為挖土墊高,所以在兩條河堤之間有些地方就被挖深了,變成蓄水池。內河堤上挖掘一些導流涵道,把河水引入蓄水池,多重蓄水池成階梯分布,泥沙逐漸沉澱下來,最後變成清水儲存在最外層的蓄水池中。那些蓄水池同水渠連接,以水渠把水送到需要的地方灌溉農田。
第一道蓄水池內的泥沙會逐漸沉澱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對泥沙進行清理,挖掘出來的泥沙對兩道河堤之間的空地進行填高,填高的地方可以種植果樹。
為了防止洪水的破壞,在一些河段的河堤上還修建了泄洪口,平日裏關閉閘門。洪水到來的時候,打開閘門,把河水引入專門挖掘的人工河內,再把洪水引入梁山泊和黃河兩岸的係列湖泊內。
“巧奪天工啊!”汪士榮感歎一聲,“如此治河,洪水來了有地方排放,平時還能利用河水灌溉農田。黃河中遊時常暴雨,河水泛濫,下遊幹旱。如此一來,泛濫的洪水都被引入蓄水池,化害為利,造福下遊百姓!”
宋士意等人提出的治理黃河方案,這個治理計劃一旦完工之後,黃河就變成了後世六七十年代以後的黃河,黃河從此不再決堤,被牢牢的束縛在原來的河道中,雙層河堤之間的土地也變成果樹林和良田,河水灌溉下遊農田。
走過京滬鐵路黃河大橋,京九鐵路黃河大橋的人們都知道,火車在距離黃河還很遠的時候就已經爬上大堤,駛過大堤之後,是外堤和內堤之間的一塊空曠地,火車在橋梁上駛過,下麵是成片的農田和果樹林,通過兩道河堤之間的空曠地之後,才正式進入黃河河麵,火車轟鳴著駛過大鐵橋,橫跨黃河南北。
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在乘坐火車經過京滬鐵路和京九鐵路大橋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建國以後黃河被治理成這個樣子,根本就不可能再發生黃河決堤現象,哪怕是百年一遇的洪水都不會讓黃河再決堤。不過後來的黃河是水量越來越小,甚至出現斷流現象。
吳三桂思索了半天,同幾個幕僚交頭接耳。
“如此計劃,造福我中原和北直隸百姓,我們自然不能再阻攔了。”就連中間搖擺不定的汪士榮都同意治理黃河的計劃。
方光琛點了點頭道:“確實我們沒有理由阻攔,災民可以留下來治理黃河,給災民的銀子和糧食,也由南方提供。但是南方的軍隊不能留下來!他們必須按原計劃撤軍!這一點我們必須同瓊州軍做好交接,他們的軍隊隻能駐紮在徐州,開封,洛陽以南。通過運河運輸過來的糧食,在兩軍的交界處轉交給我們,由我們發放給治理黃河的災民。”
方光琛的提議提出來之後,吳三桂連連點頭。
“黃大人,我們可以共同治理黃河,但是貴軍必須按照原計劃撤軍。我們兩軍以洛陽,開封和徐州為界限,互不侵犯。既然糧食是你們提供,那麽你們把糧食運上來,交給我們發放給災民。至於治理黃河,監督民工,這些事都由我們來做好了。”吳三桂道。
“王爺肯答應留下災民共同治理黃河,下官在這裏替天下百姓謝過王爺了!”黃錫袞站了起來,向吳三桂長挹及地。
吳三桂又問道:“京師糧食依靠運河供給,你們從南方收上來的糧食提供給了災民,能否還有足夠的糧食提供給京師軍民百姓,朝廷天子,文武官員?”
黃錫袞迴道:“按照以前的慣例,當年湖廣是如何向北方提供糧食的,現在還是一樣,我們不能減少向北方提供的糧食。隻是運往京城的糧食將會由漕運變成海運!我們會用運輸量更大的海船,把糧食運到天津,再由天津運往京城。隻有一小部分糧食還是走漕運。提供給災民的糧食也是走漕運。”
“為何要走海運?”吳三桂心中有幾分不悅。因為吳三桂已經打算讓一批最聽話,而且已經上交了不少進貢的人來擔任漕運官員,漕運可是一個肥缺,在漕運的職務上做上一任,幾輩子花不完的銀子都賺到手了。另外,吳三桂還讓一批在戰爭中受傷的老兵來從一線部隊退下來,放在漕運衙門擔任漕運兵。別小看漕運兵,那也是有油水的,立過功的老兵在漕運衙門做到老,一輩子不愁吃喝不說了,還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筆財富。
可是如今,王羽卻要打壓漕運,改成海運,那麽擔任漕運官員,在運河兩岸服役的官兵,不就減少許多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