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硫suan大批量投入生產之後,製取氫氣已經不是難事。宋應星科學院院長宋士意根據王羽製導的方法,把liu酸稀釋了,做出稀硫suan,再用鐵來同稀酸發生反應,即可獲得氫氣。把獲得的氫氣收集起來,就做出氫氣球。
不過王羽並不滿足於氫氣球,氣球的外形空氣阻力大,運行速度慢,因此在他的提議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造出了紡錘型的氫氣飛艇。
可是從氣球過渡到飛艇,而且是氫氣飛艇,問題又來了:飛艇的飛行高度越高,空氣壓力就越小,空氣壓力小了,氣囊內的氫氣就變得越稀薄,氣囊就會膨脹。一直膨脹下去,飛行高度越來越高,最終的結果就是氣囊承受不住內部壓力而被脹破,飛艇在空中爆炸,落得艇毀人亡的下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開始宋士意的設想是在氣囊上安裝一個閥門,一旦氣囊膨脹,就放出氣囊內的氫氣。但是氫氣放掉之後,就無法再升高,而且飛艇要降落,必須放掉氣囊內的氫氣,飛艇才能落地。
畢竟這個年代的氫氣獲得不容易,是一種很昂貴的氣體,而且飛艇是在前線執行偵察任務的一種飛行器,這個年代又沒有造出壓縮機和密封性極好的氣罐,氫氣無法液化,不便於攜帶,所以必須要找到一個辦法來解決飛艇升降的問題。
於是王羽想出的解決辦法是雙氣囊結構,這就類似於潛艇的原理了,在外氣囊內部還有一個內氣囊,外氣囊內灌入的是氫氣,內氣囊內灌入的是普通空氣,有閥門和手搖式鼓風機控製內氣囊內的空氣排放和注入。飛艇要升空的時候,打開閥門,把內氣囊內的空氣放出一部分,這樣內氣囊就縮小,氫氣受到的壓力減小,膨脹,飛艇便升空。進入一定的高度之後,內氣囊裏麵的空氣壓力減小,膨脹,擠壓外氣囊的氫氣,使得氫氣不再膨脹,這樣就能保持一定的高度飛行。
飛艇要降落的時候,搖動手搖式鼓風機,把空氣注入內氣囊,使得內氣囊的壓力增大,擠壓外氣囊內的氫氣,氫氣的體積縮小,比重加大,飛艇自然就會下落。
這艘氫氣飛艇的氣囊是用價格昂貴的絲綢塗上杜仲膠做出,造價十分昂貴,相當於一艘雙體快帆船的價格,但是裏麵的氫氣不會泄露,能多次使用。飛艇的吊籃內坐著四個人,以腳踏式螺旋槳驅動飛艇,使得飛艇的時速可達十六公裏每小時。
明軍大營內,一根粗木樁上係著纜繩,氫氣飛艇懸停在低空,吊籃距離地麵不過三尺。這艘飛艇是經過試驗的,安全性能還是比較可靠,不過王羽也沒必要自己冒險去登飛艇,畢竟氫氣很容易起火。
瓊州軍什長趙崢帶著自己的三名兄弟,從用木箱堆起的小高台爬上了飛艇。
“準備起飛!”王[輔]臣下了命令。
趙崢轉動了吊籃內的起飛閥門,從內氣囊內有一根絲綢管穿過外氣囊,伸入到閥門上。絲綢管用杜仲膠來密封,不會漏氣。
美洲來的橡膠樹已經開始大量的在南洋和海南種植,生產出天然橡膠。但是因為硫化橡膠的技術還未成熟,橡膠還無法用來製作鞋子和輪胎,也無法用來製造通氣管道,迫擊炮炮彈的閉氣環,後裝炮的炮閂閉氣裝置和後裝槍的閉氣裝置。而飛艇內的管道又不能用重量較大的鐵或者銅製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內部管道也是用絲綢製造,把絲綢覆蓋在鐵絲上麵,再塗上杜仲膠密封。
趙崢打開了閥門,比重比空氣輕的氫氣膨脹,擠壓內氣囊,使得內氣囊內的空氣通過閥門排出。
氫氣飛艇閥門發出“嗞嗞”聲,內氣囊內的空氣逐漸排放出去,氫氣膨脹,氫氣飛艇搖搖晃晃緩緩升入空中。
王羽抬起頭來看了一眼,飛艇升入了大約百丈的空中,在這個高度上飛行是很安全的,清軍的弓箭和火槍都無法打那麽高,若是把大炮抬起來,或許可以打得到。可是那個年代的大炮操作不方便,精度差,想要打中百丈高空中的氫氣飛艇,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實曆史上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誕生的,普法戰爭期間,法軍把一種小口徑的加農炮改成對空射擊的炮,專門用來擊落普魯士的偵察氣球。
而清軍是根本不可能想到造出高射炮,氫氣飛艇進入清軍頭頂偵察可以說是十分安全,就像是進出自己家門一樣容易。
趙崢關閉上閥門,使得內氣囊內保留一定的空氣,以免飛行高度過高而導致外氣囊被氫氣脹破。隨後四名明軍夜不收踏動腳踏板,齒輪和連杆帶動後麵的螺旋槳,飛艇便以每個時辰六十四華裏的速度,也就是十六公裏的時速,向清軍陣地上空飛去。
“天啊!那是什麽東西?”看到一個紡錘型的怪物向自己頭頂飛來,鳳陽清軍陣地上的清兵嚇得心驚膽戰。
蔡毓茂抬起頭來,看了一眼道:“這有什麽,又是明狗的大號孔明燈!”
“大人,不對啊!”一名戈什哈道,“以前見到的大號孔明燈都是圓球形的,這個東西卻不是圓球形的。”
“這又有何難!”蔡毓茂冷笑一聲道,“要做成什麽形狀還不容易?若不是我們朝廷還不知道用什麽什麽材料做燈罩子,我們也能造出能載人的大號孔明燈!”
不過蔡毓茂說著便愣住了,因為這個所謂的大號孔明燈沒有火焰!他拿起望遠鏡,向空中的大號孔明燈看去,隻見這大號孔明燈非但沒有點火,而且底部也是封死的,不像以前看的的大號孔明燈那樣是灌入熱氣。
“到底是什麽鬼東西?”蔡毓茂也有些摸不清頭腦了。
不少清兵已經跪在地上,甚至滿蒙八旗兵當中的大部分蒙古兵都跪下了,對著天空中飛行的飛艇連連磕頭,還有人喊著長生天保佑。
“全部起來!那是明狗的大號孔明燈!”蔡毓茂大喊大叫著。
一名蒙古人說道:“大人,這不是孔明燈!沒有火,沒有燈光,卻能飛起來!”
不過王羽並不滿足於氫氣球,氣球的外形空氣阻力大,運行速度慢,因此在他的提議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造出了紡錘型的氫氣飛艇。
可是從氣球過渡到飛艇,而且是氫氣飛艇,問題又來了:飛艇的飛行高度越高,空氣壓力就越小,空氣壓力小了,氣囊內的氫氣就變得越稀薄,氣囊就會膨脹。一直膨脹下去,飛行高度越來越高,最終的結果就是氣囊承受不住內部壓力而被脹破,飛艇在空中爆炸,落得艇毀人亡的下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開始宋士意的設想是在氣囊上安裝一個閥門,一旦氣囊膨脹,就放出氣囊內的氫氣。但是氫氣放掉之後,就無法再升高,而且飛艇要降落,必須放掉氣囊內的氫氣,飛艇才能落地。
畢竟這個年代的氫氣獲得不容易,是一種很昂貴的氣體,而且飛艇是在前線執行偵察任務的一種飛行器,這個年代又沒有造出壓縮機和密封性極好的氣罐,氫氣無法液化,不便於攜帶,所以必須要找到一個辦法來解決飛艇升降的問題。
於是王羽想出的解決辦法是雙氣囊結構,這就類似於潛艇的原理了,在外氣囊內部還有一個內氣囊,外氣囊內灌入的是氫氣,內氣囊內灌入的是普通空氣,有閥門和手搖式鼓風機控製內氣囊內的空氣排放和注入。飛艇要升空的時候,打開閥門,把內氣囊內的空氣放出一部分,這樣內氣囊就縮小,氫氣受到的壓力減小,膨脹,飛艇便升空。進入一定的高度之後,內氣囊裏麵的空氣壓力減小,膨脹,擠壓外氣囊的氫氣,使得氫氣不再膨脹,這樣就能保持一定的高度飛行。
飛艇要降落的時候,搖動手搖式鼓風機,把空氣注入內氣囊,使得內氣囊的壓力增大,擠壓外氣囊內的氫氣,氫氣的體積縮小,比重加大,飛艇自然就會下落。
這艘氫氣飛艇的氣囊是用價格昂貴的絲綢塗上杜仲膠做出,造價十分昂貴,相當於一艘雙體快帆船的價格,但是裏麵的氫氣不會泄露,能多次使用。飛艇的吊籃內坐著四個人,以腳踏式螺旋槳驅動飛艇,使得飛艇的時速可達十六公裏每小時。
明軍大營內,一根粗木樁上係著纜繩,氫氣飛艇懸停在低空,吊籃距離地麵不過三尺。這艘飛艇是經過試驗的,安全性能還是比較可靠,不過王羽也沒必要自己冒險去登飛艇,畢竟氫氣很容易起火。
瓊州軍什長趙崢帶著自己的三名兄弟,從用木箱堆起的小高台爬上了飛艇。
“準備起飛!”王[輔]臣下了命令。
趙崢轉動了吊籃內的起飛閥門,從內氣囊內有一根絲綢管穿過外氣囊,伸入到閥門上。絲綢管用杜仲膠來密封,不會漏氣。
美洲來的橡膠樹已經開始大量的在南洋和海南種植,生產出天然橡膠。但是因為硫化橡膠的技術還未成熟,橡膠還無法用來製作鞋子和輪胎,也無法用來製造通氣管道,迫擊炮炮彈的閉氣環,後裝炮的炮閂閉氣裝置和後裝槍的閉氣裝置。而飛艇內的管道又不能用重量較大的鐵或者銅製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內部管道也是用絲綢製造,把絲綢覆蓋在鐵絲上麵,再塗上杜仲膠密封。
趙崢打開了閥門,比重比空氣輕的氫氣膨脹,擠壓內氣囊,使得內氣囊內的空氣通過閥門排出。
氫氣飛艇閥門發出“嗞嗞”聲,內氣囊內的空氣逐漸排放出去,氫氣膨脹,氫氣飛艇搖搖晃晃緩緩升入空中。
王羽抬起頭來看了一眼,飛艇升入了大約百丈的空中,在這個高度上飛行是很安全的,清軍的弓箭和火槍都無法打那麽高,若是把大炮抬起來,或許可以打得到。可是那個年代的大炮操作不方便,精度差,想要打中百丈高空中的氫氣飛艇,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實曆史上世界上最早的高射炮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誕生的,普法戰爭期間,法軍把一種小口徑的加農炮改成對空射擊的炮,專門用來擊落普魯士的偵察氣球。
而清軍是根本不可能想到造出高射炮,氫氣飛艇進入清軍頭頂偵察可以說是十分安全,就像是進出自己家門一樣容易。
趙崢關閉上閥門,使得內氣囊內保留一定的空氣,以免飛行高度過高而導致外氣囊被氫氣脹破。隨後四名明軍夜不收踏動腳踏板,齒輪和連杆帶動後麵的螺旋槳,飛艇便以每個時辰六十四華裏的速度,也就是十六公裏的時速,向清軍陣地上空飛去。
“天啊!那是什麽東西?”看到一個紡錘型的怪物向自己頭頂飛來,鳳陽清軍陣地上的清兵嚇得心驚膽戰。
蔡毓茂抬起頭來,看了一眼道:“這有什麽,又是明狗的大號孔明燈!”
“大人,不對啊!”一名戈什哈道,“以前見到的大號孔明燈都是圓球形的,這個東西卻不是圓球形的。”
“這又有何難!”蔡毓茂冷笑一聲道,“要做成什麽形狀還不容易?若不是我們朝廷還不知道用什麽什麽材料做燈罩子,我們也能造出能載人的大號孔明燈!”
不過蔡毓茂說著便愣住了,因為這個所謂的大號孔明燈沒有火焰!他拿起望遠鏡,向空中的大號孔明燈看去,隻見這大號孔明燈非但沒有點火,而且底部也是封死的,不像以前看的的大號孔明燈那樣是灌入熱氣。
“到底是什麽鬼東西?”蔡毓茂也有些摸不清頭腦了。
不少清兵已經跪在地上,甚至滿蒙八旗兵當中的大部分蒙古兵都跪下了,對著天空中飛行的飛艇連連磕頭,還有人喊著長生天保佑。
“全部起來!那是明狗的大號孔明燈!”蔡毓茂大喊大叫著。
一名蒙古人說道:“大人,這不是孔明燈!沒有火,沒有燈光,卻能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