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兵臨城下, 宮中慌亂無序, 京城也人心惶惶。新帝曾試圖派人和談, 可隻有第一批和談的人見過燕王,剩下的人想要和談,均走不出京城大門。
燕王的意思很明白,都寫在兩麵大旗上。“歸正朔, 靖國難”兩麵大旗威風凜凜的懸在專為它建造的高台上。
正朔是誰?隻有兩個選擇,一是燕王自己,二是曾經唿聲很高的朱允熥。
可是朱允熥已經消失了,新帝圍了大功坊將近一年,據說朱允熥就躲在裏麵,可誰也沒見過他。一到戰時, 亂七八糟的流言甚至自相矛盾, 有人說朱允熥死了, 有人說朱允熥投靠燕王了,也有人說朱允熥在西南起兵了。可是誰也沒想到他就這麽突兀的出現在京城, 開了金川們迎燕王入城,如此閃亮登上了曆史舞台。
朱允熥帶著一隊約千人的人馬, 打開了金川門。
“報——”報信衛兵拖著長長的調子,稟告道:“啟稟陛下,吳王開金川門, 迎燕王入城!”
“吳王?”新帝左右環視,見左右大臣皆慌忙,自顧不暇, 長歎道:“吳王!徐家果真騙了朕!吳王就在京城,就在京城!”
新帝跌足而歎,原本還站在朝上的人卻轟然散開。原本這個時候還來上朝的人,都是沒有地方可去,期盼著天降神跡的人,可一聽吳王出現,開了金川門,燕王也馬上就要入城了。這些人就再沒有陪著新帝感歎的閑心,紛紛自找出路。
此時圍繞在新帝身邊的隻有齊泰和黃子澄,齊泰一看群臣的表情,拉了新帝就往後宮走。現在這些人,瘋了一般想要找出路,新帝是最好的投名狀。忠於新帝的人自然認為燕王是亂臣賊子,可忠於燕王、吳王的人看來,新帝就是落水狗,有心人不會放過這機會。
齊泰、黃子澄連內侍都不敢留,隻因燕王素喜內侍,許多內侍在軍中擔任軍職,建功立業。京城中的內侍依舊沿用著先帝時的舊例,“皇家奴仆”而已。
“兩位先生子去吧,待朕別過皇後、太子,當從容赴死矣。”新帝涕淚連連,他終究是敗了,辜負了先帝的信任,葬送這大好河山。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大丈夫能屈能伸,吳王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躲到而今,不就是為了一爭大位嗎?您有正統名分在,隻要能逃出去,必有兵馬勤王。吳王燕王相爭,定有大戰,我們還有機會……”齊泰勸道,拉著新帝換裝,準備送他出宮。
“朕不走,為江山社稷而死,死而無憾!朕且要看看,燕賊敢不敢殺朕,日後敢不敢去帶下見皇祖父!”新帝眼含熱淚,突然之間又熱血沸騰起來,他關於江山的設想,他計劃著為天下帶來的福音,而今都戛然而止了。義憤填膺之即,突然生出不怕死的豪情來。
“陛下,快走,先帝也不願見您殞身,朝中自有忠義之臣,你還有機會。”黃子澄也在一旁勸說,他們誰也沒有料到燕王能這麽快打到京城來。
“走不了!”門外突然響起一個聲音,逆著光,一個身著戎裝的高大男子走了進來。
“吳王!”
“老三!”新帝高叫一聲,來人居然是消失了一年多的吳王。
朱允熥一揮手,身後護衛捂嘴拖人,行動迅速,兩個老臣直接被拖了下去,下場不言而喻。
“你自裁吧。”朱允熥丟了一把短匕首在他腳邊。
新帝……不,他已經不算皇帝了,朱允炆相信即便他此刻死了,不論是燕王還是吳王,都不會好心讓他以帝王禮下葬,“歸正朔”,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承認過朱允炆皇位的合法性。
朱允炆一腳踢開匕首,喝道:“你以為你就是最後的贏家嗎?燕王引兵在城外,你既開了金川門,怎麽不等在外麵讓那個打著正朔名號的逆賊叩拜?你也知道那是妄想了吧?他用你的名義行事,卻終究容不下你。老三啊老三,我等著看你的結局和我有什麽不同!”
“自裁吧。”朱允熥還是隻有這三個字。
“不,朕是太/祖欽定的皇太孫,祭過天地祖宗的皇帝,你先敗給了朕,皇祖父終究沒選你。日後你會敗給燕王,什麽情同父子,都是假的,在這皇家注定殺個你死我活!朕等著,等著看你的下場!”
朱允熥冷冷看著朱允炆表演,他們兄弟之間,中間隔著生母之仇,從小分隔兩地,長大後為皇位鬥得你死我活。兩者之間,並無所謂的兄弟之情。
朱允炆臨死前的癲狂,昂首挺胸的講述著自己的施政理想,咒罵燕王和吳王。匕首就在腳邊,可惜朱允炆文弱,當此之時,他也沒有撿起匕首,和朱允熥拚了的想法。
不一會兒,有護衛走到朱允熥身邊道:“稟殿下,馬氏自縊。”
“你殺了皇後?朕的兒子呢?朕的兒子呢?”朱允炆這才從悲憤得情緒中稍稍抬頭,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他還有妻子,還有兒子!
朱允熥能給他的還是那三個字,“自裁吧。”
朱允炆跌坐在地,痛哭不已。朱允熥是讓朱允炆用自己的命,換兒子的命!
朱允炆顫抖著撿起匕首,掩麵痛哭。
朱允熥攜侍衛退出房間,即便沒有兄弟之情,朱允熥也願給他留最後的臉麵。都是皇家人,今日他勝了,焉知來日他會不會敗。
走投無路的朱允炆,除了自裁又有什麽辦法呢?
朱允熥命人收斂屍身,不得侮辱。
朱允熥帶著人到了皇後宮中,皇後已自縊,肚子高高挺著,孕婦從不在殺伐範圍之內,她依舊帶著孩子死了。依偎在皇後身邊的是一個才三歲的小孩子,那是朱允炆的獨子。
侍衛稟告道:“殿下,馬氏臨死時,賜死親兒。”
所以,朱允熥是騙朱允炆的,他已經沒有血脈在世了,朱允熥輕輕一歎,“也好。”
活著未必比死了舒坦,若是朱允炆有後人在,隻會被圈禁中都老家高牆之內,終身不見外人,孤身一人、懵懂而死。他的母親已經替他做了選擇,就不必自己費心了。
朱允熥這樣安慰著自己,心中卻止不住的悲涼,眼淚不聽話的冒出來,這就是結局,失敗者的結局!
朱允熥在宮中生活多年,熟門熟路的走到乾清宮書房,翻出玉璽來。這就是皇位的象征,他們兄弟爭了半輩子的東西,燕王不惜起兵,也要爭奪的東西。
朱允熥撫摸著溫潤玉石沉思,外麵傳來甲胄撞擊之身,一大隊人馬奔行過來。
“殿下,燕王到了。”門外朱允熥的侍衛通稟道。
朱允熥提著玉璽出了乾清宮大門,燕王帶著一幹將領飛奔而來,甲胄上還有未幹的血跡。燕王就這麽死死盯著朱允熥,朱允熥倒提玉璽的手有些發抖。
朱允熥看著燕王蓄須的臉,比之上次見麵,燕王黑了些瘦了些,左頰還有未幹的血跡,一身英武鐵血之氣。
燕王看著朱允熥,這個侄兒是他親手養育長大的,視之親兒。
燕王和吳王的親衛,左手壓住刀鞘,右手抓住刀柄,隨時準備長刀出鞘,為自己的主君效死。
朱允熥慢慢走下台階,一步步走向燕王。他的護衛想要跟隨,朱允熥卻揮手阻止了。燕王的護衛看著一步步走來的朱允熥,手心直冒冷汗,長刀就要出鞘,卻也被燕王揮手阻止了。
這是他們叔侄之間的較量,兩人眼神相對的走了過來,誰也不知道兩人到底在想什麽。等朱允熥慢慢走到燕王麵前後,突然單膝跪地,奉上玉璽,口稱:“拜見陛下。”
嚇得燕王身後護衛紛紛閃開,不敢誤受此禮。
燕王也大吃一驚,終於露出笑容,扶起朱允熥道:“好孩子,你以往都叫叔父的。”
“叔父。”朱允熥低頭,好似不好意思似的叫了一聲。
局勢就這樣詭異的平靜下來,外麵多少人引頸仰頭的盼著兩王之間再起兵戈,可事情突然就這樣波瀾不驚的平定下來,好似點燃了一個炮仗,萬千期待它能炸出巨響,等啊等,卻最終隻等來閃爍的火花,片刻便沒了蹤影。
燕王居然攜著吳王的手登上乾清宮丹陛,向世人宣布:“偽帝伏誅,國難已平。”
吳王順勢道:“全靠叔父力挽狂瀾!皇祖父臨終時神誌清醒,想要更改遺囑,立叔父為太子。奈何偽帝假傳聖明,令天意不達儲君之手。此事有寧國公主為證。還請叔父仰承天意,俯順民情,登基為帝,以安臣民。”
眾臣看著吳王走下丹陛,行稽首大禮,心中一片茫然。武將的盔甲上還有血跡,文臣們臉上依舊是驚惶不定的表情,可他們好像突然更不上世界的節奏了。
“賢侄快起,本王已說過,歸正朔,靖國難,若論嫡子嫡孫,你才是正朔。”燕王也走下丹陛扶起吳王。
“叔父,皇祖父留有宗法,嫡子嫡孫不能承襲時,可令兄弟承襲。小侄年幼德淺,不堪大任,還請叔父登基,以安臣民。”吳王被扶起,也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這時候,燕王才長歎道:“棣年少德薄,何德何能,不敢登帝位耶。”
重臣聽到這句話,才突然反應過來,這不是勸進裏麵的套話嗎?叔侄兩個在眾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已經開始走勸進的套路了嗎?
“王爺功勳卓著,力挽狂瀾,且有先帝遺旨在,請王爺登基,以安臣民。”燕王手下將領,已經開始跟進了,識時務的大臣跟著跪地勸進。
如此三辭三讓之後,燕王終於“勉為其難”答應登基,令禮部先拜謁太廟,向天下宣布,燕王即將登基為帝。
燕王的意思很明白,都寫在兩麵大旗上。“歸正朔, 靖國難”兩麵大旗威風凜凜的懸在專為它建造的高台上。
正朔是誰?隻有兩個選擇,一是燕王自己,二是曾經唿聲很高的朱允熥。
可是朱允熥已經消失了,新帝圍了大功坊將近一年,據說朱允熥就躲在裏麵,可誰也沒見過他。一到戰時, 亂七八糟的流言甚至自相矛盾, 有人說朱允熥死了, 有人說朱允熥投靠燕王了,也有人說朱允熥在西南起兵了。可是誰也沒想到他就這麽突兀的出現在京城, 開了金川們迎燕王入城,如此閃亮登上了曆史舞台。
朱允熥帶著一隊約千人的人馬, 打開了金川門。
“報——”報信衛兵拖著長長的調子,稟告道:“啟稟陛下,吳王開金川門, 迎燕王入城!”
“吳王?”新帝左右環視,見左右大臣皆慌忙,自顧不暇, 長歎道:“吳王!徐家果真騙了朕!吳王就在京城,就在京城!”
新帝跌足而歎,原本還站在朝上的人卻轟然散開。原本這個時候還來上朝的人,都是沒有地方可去,期盼著天降神跡的人,可一聽吳王出現,開了金川門,燕王也馬上就要入城了。這些人就再沒有陪著新帝感歎的閑心,紛紛自找出路。
此時圍繞在新帝身邊的隻有齊泰和黃子澄,齊泰一看群臣的表情,拉了新帝就往後宮走。現在這些人,瘋了一般想要找出路,新帝是最好的投名狀。忠於新帝的人自然認為燕王是亂臣賊子,可忠於燕王、吳王的人看來,新帝就是落水狗,有心人不會放過這機會。
齊泰、黃子澄連內侍都不敢留,隻因燕王素喜內侍,許多內侍在軍中擔任軍職,建功立業。京城中的內侍依舊沿用著先帝時的舊例,“皇家奴仆”而已。
“兩位先生子去吧,待朕別過皇後、太子,當從容赴死矣。”新帝涕淚連連,他終究是敗了,辜負了先帝的信任,葬送這大好河山。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大丈夫能屈能伸,吳王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躲到而今,不就是為了一爭大位嗎?您有正統名分在,隻要能逃出去,必有兵馬勤王。吳王燕王相爭,定有大戰,我們還有機會……”齊泰勸道,拉著新帝換裝,準備送他出宮。
“朕不走,為江山社稷而死,死而無憾!朕且要看看,燕賊敢不敢殺朕,日後敢不敢去帶下見皇祖父!”新帝眼含熱淚,突然之間又熱血沸騰起來,他關於江山的設想,他計劃著為天下帶來的福音,而今都戛然而止了。義憤填膺之即,突然生出不怕死的豪情來。
“陛下,快走,先帝也不願見您殞身,朝中自有忠義之臣,你還有機會。”黃子澄也在一旁勸說,他們誰也沒有料到燕王能這麽快打到京城來。
“走不了!”門外突然響起一個聲音,逆著光,一個身著戎裝的高大男子走了進來。
“吳王!”
“老三!”新帝高叫一聲,來人居然是消失了一年多的吳王。
朱允熥一揮手,身後護衛捂嘴拖人,行動迅速,兩個老臣直接被拖了下去,下場不言而喻。
“你自裁吧。”朱允熥丟了一把短匕首在他腳邊。
新帝……不,他已經不算皇帝了,朱允炆相信即便他此刻死了,不論是燕王還是吳王,都不會好心讓他以帝王禮下葬,“歸正朔”,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承認過朱允炆皇位的合法性。
朱允炆一腳踢開匕首,喝道:“你以為你就是最後的贏家嗎?燕王引兵在城外,你既開了金川門,怎麽不等在外麵讓那個打著正朔名號的逆賊叩拜?你也知道那是妄想了吧?他用你的名義行事,卻終究容不下你。老三啊老三,我等著看你的結局和我有什麽不同!”
“自裁吧。”朱允熥還是隻有這三個字。
“不,朕是太/祖欽定的皇太孫,祭過天地祖宗的皇帝,你先敗給了朕,皇祖父終究沒選你。日後你會敗給燕王,什麽情同父子,都是假的,在這皇家注定殺個你死我活!朕等著,等著看你的下場!”
朱允熥冷冷看著朱允炆表演,他們兄弟之間,中間隔著生母之仇,從小分隔兩地,長大後為皇位鬥得你死我活。兩者之間,並無所謂的兄弟之情。
朱允炆臨死前的癲狂,昂首挺胸的講述著自己的施政理想,咒罵燕王和吳王。匕首就在腳邊,可惜朱允炆文弱,當此之時,他也沒有撿起匕首,和朱允熥拚了的想法。
不一會兒,有護衛走到朱允熥身邊道:“稟殿下,馬氏自縊。”
“你殺了皇後?朕的兒子呢?朕的兒子呢?”朱允炆這才從悲憤得情緒中稍稍抬頭,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他還有妻子,還有兒子!
朱允熥能給他的還是那三個字,“自裁吧。”
朱允炆跌坐在地,痛哭不已。朱允熥是讓朱允炆用自己的命,換兒子的命!
朱允炆顫抖著撿起匕首,掩麵痛哭。
朱允熥攜侍衛退出房間,即便沒有兄弟之情,朱允熥也願給他留最後的臉麵。都是皇家人,今日他勝了,焉知來日他會不會敗。
走投無路的朱允炆,除了自裁又有什麽辦法呢?
朱允熥命人收斂屍身,不得侮辱。
朱允熥帶著人到了皇後宮中,皇後已自縊,肚子高高挺著,孕婦從不在殺伐範圍之內,她依舊帶著孩子死了。依偎在皇後身邊的是一個才三歲的小孩子,那是朱允炆的獨子。
侍衛稟告道:“殿下,馬氏臨死時,賜死親兒。”
所以,朱允熥是騙朱允炆的,他已經沒有血脈在世了,朱允熥輕輕一歎,“也好。”
活著未必比死了舒坦,若是朱允炆有後人在,隻會被圈禁中都老家高牆之內,終身不見外人,孤身一人、懵懂而死。他的母親已經替他做了選擇,就不必自己費心了。
朱允熥這樣安慰著自己,心中卻止不住的悲涼,眼淚不聽話的冒出來,這就是結局,失敗者的結局!
朱允熥在宮中生活多年,熟門熟路的走到乾清宮書房,翻出玉璽來。這就是皇位的象征,他們兄弟爭了半輩子的東西,燕王不惜起兵,也要爭奪的東西。
朱允熥撫摸著溫潤玉石沉思,外麵傳來甲胄撞擊之身,一大隊人馬奔行過來。
“殿下,燕王到了。”門外朱允熥的侍衛通稟道。
朱允熥提著玉璽出了乾清宮大門,燕王帶著一幹將領飛奔而來,甲胄上還有未幹的血跡。燕王就這麽死死盯著朱允熥,朱允熥倒提玉璽的手有些發抖。
朱允熥看著燕王蓄須的臉,比之上次見麵,燕王黑了些瘦了些,左頰還有未幹的血跡,一身英武鐵血之氣。
燕王看著朱允熥,這個侄兒是他親手養育長大的,視之親兒。
燕王和吳王的親衛,左手壓住刀鞘,右手抓住刀柄,隨時準備長刀出鞘,為自己的主君效死。
朱允熥慢慢走下台階,一步步走向燕王。他的護衛想要跟隨,朱允熥卻揮手阻止了。燕王的護衛看著一步步走來的朱允熥,手心直冒冷汗,長刀就要出鞘,卻也被燕王揮手阻止了。
這是他們叔侄之間的較量,兩人眼神相對的走了過來,誰也不知道兩人到底在想什麽。等朱允熥慢慢走到燕王麵前後,突然單膝跪地,奉上玉璽,口稱:“拜見陛下。”
嚇得燕王身後護衛紛紛閃開,不敢誤受此禮。
燕王也大吃一驚,終於露出笑容,扶起朱允熥道:“好孩子,你以往都叫叔父的。”
“叔父。”朱允熥低頭,好似不好意思似的叫了一聲。
局勢就這樣詭異的平靜下來,外麵多少人引頸仰頭的盼著兩王之間再起兵戈,可事情突然就這樣波瀾不驚的平定下來,好似點燃了一個炮仗,萬千期待它能炸出巨響,等啊等,卻最終隻等來閃爍的火花,片刻便沒了蹤影。
燕王居然攜著吳王的手登上乾清宮丹陛,向世人宣布:“偽帝伏誅,國難已平。”
吳王順勢道:“全靠叔父力挽狂瀾!皇祖父臨終時神誌清醒,想要更改遺囑,立叔父為太子。奈何偽帝假傳聖明,令天意不達儲君之手。此事有寧國公主為證。還請叔父仰承天意,俯順民情,登基為帝,以安臣民。”
眾臣看著吳王走下丹陛,行稽首大禮,心中一片茫然。武將的盔甲上還有血跡,文臣們臉上依舊是驚惶不定的表情,可他們好像突然更不上世界的節奏了。
“賢侄快起,本王已說過,歸正朔,靖國難,若論嫡子嫡孫,你才是正朔。”燕王也走下丹陛扶起吳王。
“叔父,皇祖父留有宗法,嫡子嫡孫不能承襲時,可令兄弟承襲。小侄年幼德淺,不堪大任,還請叔父登基,以安臣民。”吳王被扶起,也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這時候,燕王才長歎道:“棣年少德薄,何德何能,不敢登帝位耶。”
重臣聽到這句話,才突然反應過來,這不是勸進裏麵的套話嗎?叔侄兩個在眾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已經開始走勸進的套路了嗎?
“王爺功勳卓著,力挽狂瀾,且有先帝遺旨在,請王爺登基,以安臣民。”燕王手下將領,已經開始跟進了,識時務的大臣跟著跪地勸進。
如此三辭三讓之後,燕王終於“勉為其難”答應登基,令禮部先拜謁太廟,向天下宣布,燕王即將登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