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三個膽子也太大了, 不要命的是不是, 怎麽就十幾個護衛就過來了!”柳娘聽說朱高熾三兄弟迴來了, 趕緊拉著他們上下打量,後怕不已。
“娘,您別擔心,大哥比我們更需要護衛, 我們都留給他了。”朱高煦從柳娘手裏拯救出耳朵。
“是啊,是啊,娘,您放心,我們很小心的,帶著所有護衛出了城, 浩浩蕩蕩的走了, 爾後裝扮成向各地送信的官差才迴來的。既光明正大使用官道, 人數又不會引人懷疑。咱們一路疾馳,換人不換馬, 應該和各地送信的差役同時到達。”朱高熾解釋道。
“不錯,朝廷送信的差役昨日才到。”柳娘點頭, 看孩子們的確是深思熟慮,不是莽撞講義氣她就放心了。柳娘最擔心的是他們哪處露了痕跡,新皇太孫手狠心黑一些, 直接派人殺了他們,到時什麽籌謀都沒有用了。
“是能想到那小子居然有做皇太孫的命。”燕王一歎,在所有的分析中, 他們都認為朱允熥是勝算最大的。
“就是,就是,論武藝比不過大哥,論文才比不過哥,他憑什麽啊!”朱高煦附和道。他們四人一同長大,兩個小的就習慣稱朱允熥做大哥,朱高熾做哥。
“行了,有你們什麽事兒,都迴去洗漱了再迴來,一身臭汗!”柳娘打斷他們父子談話,直接把人趕走了。
永安、永平、安成、鹹寧四姐妹也等在一旁,帶他們去各自洗漱,他們久不在家中,家中有些陳設都變了。
房中隻剩柳娘和燕王,柳娘摩挲著茶盞道:“父皇……未令藩王入京朝拜。”按理說皇帝若要給新帝鋪路,就該在他的活著的時候,壓著諸王給皇太孫行君臣大禮,把名分定下來。
“京中傳來消息,父皇病重。”燕王貌似平淡的說了一句。病重,不是一般的病,是皇帝已經不確定自己什麽時候會倒下。拖了這麽些年的儲位,終於在這一刻塵埃落定,皇帝能支撐著病體讓在京百官叩拜皇太孫,已經耗盡心力,他等不到遠在邊關的藩王們進京了。
“王爺……”柳娘拉著燕王的手,“允熥怎麽辦?他是嫡子嫡孫,還和新皇太孫爭過大位,他可有活路?”
“唉,我想想,我再想想。”燕王長歎,何止朱允熥沒有活路,新帝上台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削藩,燕王府首當其衝。是坐以待斃,還是奮起反抗,該怎麽做?連朱高熾三兄弟都知道要把護衛留給朱允熥,可見他境遇之艱難,天下皆知。
燕王也想不通,皇為何放著正統嫡子嫡孫不選,反而選了朱允炆這個懦弱之人。就算皇帝忌諱燕王府,可燕王府即使威脅,也是助力,皇帝憑什麽肯定朱允熥不能折服燕王府。他的三個兒子都叫朱允熥大哥的啊,難道父皇看透了自己的野心?燕王想不通!
洪武三十一年是閏五月,閏月出大事。第一個五月皇帝確立的皇太孫,是誰都沒想到,勝算最小的的太子庶長子朱允炆上台了。第二個五月,皇帝駕崩,天下臣民百姓迎來了新君。
先帝有旨,皇太孫靈前繼位,諸王毋臨京師。
燕王不放心,還他是領著一隊人馬,穿過重重障礙到了京城門外。不管有多少算計,倒下的依舊是他的父親,燕王想來上一柱香。父親死了,兒子奔喪,人倫大理。可新帝以先帝留有遺旨為由,持帝王符節斥退燕王。
燕王此來,是為祭奠父親,若是衝撞帝王符節,那就是謀反了。燕王站在城門腳下,城樓拐角出有陽光反射出的幽幽冷光,那是兵器特有的光澤。看來不止他對新帝有想法,新帝也準備好了。
燕王又迴到了封地,好似接受了父親駕崩,他的侄兒上位的既定事實。
可是朱允炆並不滿意,先帝駕崩二十七日後,他就召集群臣議事,皇帝的靈柩都沒有葬入陵寢,大臣們腰間還係著白布。
“陛下,削藩一事,當慎重!九大攘夷塞王兵強馬壯,若是逼急了他們,九王聯合反了,朝廷難以支應。所謂三年不改父道,先帝喪期未過,何不等一等,事緩則圓啊!”老臣中也有不讚成削藩,或者不讚成這麽快削藩的。
“兵貴神速,燕王能明目張膽違反先帝遺命,引兵到京城腳下,就知此人狼子野心,他肯定也在準備。現在的情況誰先動手,誰就占了先機。朕乃皇祖父欽定皇太孫,天命所歸,大義所在,天下無不向而往之。若是令燕王先豎起反旗,豈不混淆視聽,蒙蔽百姓。”朱允炆很著急,他的太孫位來得太遲,皇帝駕崩前一個月才確立了他的地位,他現在需要一場勝利來立威,燕王是最難啃、也是迴報最豐厚的肉骨頭。
“陛下,即便也削藩,也該分而治之。就像砍一顆大樹,先砍掉那些枝枝蔓蔓,再砍主幹。削藩當從勢力弱小、有過錯的藩王開始,才能不引起反彈。若是能成功一個,開了好頭,日後就順利了。”皇帝要立威就不該找容易被撅迴來的對象,否則是立威還是丟臉就說不清了。天下人立威都找軟柿子,新帝倒好,專挑鐵板,當真是年輕氣盛啊。
“難道就沒有一勞永逸之法?”朱允炆問道。
在場參議大事的都是從小教他讀書的大儒,以往也沒看出新帝是這般心急的人啊。是,削藩是他們在在新帝還未上位的時候就商議好的國策,可當時商議的時候,是計劃用五到十年削藩成功,怎麽現在看新帝的架勢,巴不得五個月就成功呢!
“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徐徐圖之方為上策。”眾臣一起勸他,不管是讚成馬上削藩還是認為等一等再削,是先削主幹,還是先削枝蔓的,誰都都沒做夢能這麽快。
“眾卿言之有理,朕受教了,眾卿先迴去吧。”不說削藩,皇帝也是個溫和仁厚之人,客氣請一手教導他的老臣們先迴去了。大約是受燕王府三位公子的氣太久了吧,皇帝一上位,就忍不住先把燕王府摁下去。
黃子澄走在最後,等同僚都走光了,才輕聲迴稟道:“陛下恕老臣多嘴,您現在最該注意的不是削藩,而是三殿下。自陛下登基大典之後,三殿下就閉門不出,恐非吉兆啊。”
“師傅放心,三弟也是父皇的血脈,朕已封他為吳王,絕不虧待。都是同父血脈,隻要三弟老實待在府裏,朕都可既往不咎。”朱允炆解釋道,在他看來朱允熥老實安分的待在府裏,就是認輸的表現。他親自參加了立皇太孫的典禮、登基大典,君臣名分已定。就算他有什麽不滿,也不敢說。等他削藩成功騰出手來,再決斷不遲。
朱允炆現在最懊悔的就是皇祖父在的時候,沒請他一並把母妃的位分升上去,若是他有嫡子嫡孫的名分,怎會受製於朱允熥。現在不僅不能對他下手,更要百般照顧,博一個清名。
京中新帝想著如何更快更好的削藩,七月削先帝五皇子周王爵位。因周王次子出首,狀告父親謀反。新帝已備邊為名,派曹國公李景隆路經開封,押解周王一家到京城,廢為庶人。
周王乃是燕王一母同胞的弟弟,消息傳到北平,燕王憤怒不已。
“黃口小兒,安敢?為了一個爵位,連父親都敢出賣,好樣的真是好樣的!”周王次子出首,除了想討好新帝外,難道不是謀求周王的爵位。若正常來論,爵位如何輪得到他!“朱允炆庶子翻身,天下風氣都讓他帶亂了。”
燕王憤憤不平的咒罵新帝、咒罵周王次子,周王是他的親弟弟,感情深厚,燕王決不能容忍!
“王爺,既然京中已經動手了,我們便不能坐以待斃。聽說允熥已經金蟬脫殼了?”
“是,消息傳來了,城門守得緊,還在京城,不過已從朱允炆那小子眼皮子底下消失。”
“那就好,如此,我也敢放心動作。 ”柳娘遞了一本奏折給燕王。
“先太子側妃呂氏,為人陰險毒辣,謀害先太子妃常氏,致使主母難產,繼而病亡。當年先帝、先太子念及呂氏產育有功,降為侍妾,已觀後效。今母以子貴,皇帝就忘了自己的嫡母是誰,忘了每年叩拜宗祠時,拜的是誰嗎?呂氏卑賤,不堪太後尊位!”燕王隻看的第一段,就哈哈大笑,是了,是了,還忘了當年那一出好戲。
“當年姐姐難產,帝都豪門皆有耳聞。太醫院有記檔,先帝起居注也記載著降呂氏分位的旨意。樁樁件件都有證據,是先太子惑於呂氏嬌媚,才升她重新做了側妃。呂氏得位不正,新帝的皇位,也不該是他的。”柳娘笑問,“王爺即將出征,戰鼓由我來擂,可好?”
“多謝王妃擂鼓助威。”燕王大笑,道:“把折子遞上去,光明正大的遞上去,這一路要經過多少人的手。自來陰私最是說不清,呂氏既然做了,就別怪今日被扒皮。”
“娘,您別擔心,大哥比我們更需要護衛, 我們都留給他了。”朱高煦從柳娘手裏拯救出耳朵。
“是啊,是啊,娘,您放心,我們很小心的,帶著所有護衛出了城, 浩浩蕩蕩的走了, 爾後裝扮成向各地送信的官差才迴來的。既光明正大使用官道, 人數又不會引人懷疑。咱們一路疾馳,換人不換馬, 應該和各地送信的差役同時到達。”朱高熾解釋道。
“不錯,朝廷送信的差役昨日才到。”柳娘點頭, 看孩子們的確是深思熟慮,不是莽撞講義氣她就放心了。柳娘最擔心的是他們哪處露了痕跡,新皇太孫手狠心黑一些, 直接派人殺了他們,到時什麽籌謀都沒有用了。
“是能想到那小子居然有做皇太孫的命。”燕王一歎,在所有的分析中, 他們都認為朱允熥是勝算最大的。
“就是,就是,論武藝比不過大哥,論文才比不過哥,他憑什麽啊!”朱高煦附和道。他們四人一同長大,兩個小的就習慣稱朱允熥做大哥,朱高熾做哥。
“行了,有你們什麽事兒,都迴去洗漱了再迴來,一身臭汗!”柳娘打斷他們父子談話,直接把人趕走了。
永安、永平、安成、鹹寧四姐妹也等在一旁,帶他們去各自洗漱,他們久不在家中,家中有些陳設都變了。
房中隻剩柳娘和燕王,柳娘摩挲著茶盞道:“父皇……未令藩王入京朝拜。”按理說皇帝若要給新帝鋪路,就該在他的活著的時候,壓著諸王給皇太孫行君臣大禮,把名分定下來。
“京中傳來消息,父皇病重。”燕王貌似平淡的說了一句。病重,不是一般的病,是皇帝已經不確定自己什麽時候會倒下。拖了這麽些年的儲位,終於在這一刻塵埃落定,皇帝能支撐著病體讓在京百官叩拜皇太孫,已經耗盡心力,他等不到遠在邊關的藩王們進京了。
“王爺……”柳娘拉著燕王的手,“允熥怎麽辦?他是嫡子嫡孫,還和新皇太孫爭過大位,他可有活路?”
“唉,我想想,我再想想。”燕王長歎,何止朱允熥沒有活路,新帝上台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削藩,燕王府首當其衝。是坐以待斃,還是奮起反抗,該怎麽做?連朱高熾三兄弟都知道要把護衛留給朱允熥,可見他境遇之艱難,天下皆知。
燕王也想不通,皇為何放著正統嫡子嫡孫不選,反而選了朱允炆這個懦弱之人。就算皇帝忌諱燕王府,可燕王府即使威脅,也是助力,皇帝憑什麽肯定朱允熥不能折服燕王府。他的三個兒子都叫朱允熥大哥的啊,難道父皇看透了自己的野心?燕王想不通!
洪武三十一年是閏五月,閏月出大事。第一個五月皇帝確立的皇太孫,是誰都沒想到,勝算最小的的太子庶長子朱允炆上台了。第二個五月,皇帝駕崩,天下臣民百姓迎來了新君。
先帝有旨,皇太孫靈前繼位,諸王毋臨京師。
燕王不放心,還他是領著一隊人馬,穿過重重障礙到了京城門外。不管有多少算計,倒下的依舊是他的父親,燕王想來上一柱香。父親死了,兒子奔喪,人倫大理。可新帝以先帝留有遺旨為由,持帝王符節斥退燕王。
燕王此來,是為祭奠父親,若是衝撞帝王符節,那就是謀反了。燕王站在城門腳下,城樓拐角出有陽光反射出的幽幽冷光,那是兵器特有的光澤。看來不止他對新帝有想法,新帝也準備好了。
燕王又迴到了封地,好似接受了父親駕崩,他的侄兒上位的既定事實。
可是朱允炆並不滿意,先帝駕崩二十七日後,他就召集群臣議事,皇帝的靈柩都沒有葬入陵寢,大臣們腰間還係著白布。
“陛下,削藩一事,當慎重!九大攘夷塞王兵強馬壯,若是逼急了他們,九王聯合反了,朝廷難以支應。所謂三年不改父道,先帝喪期未過,何不等一等,事緩則圓啊!”老臣中也有不讚成削藩,或者不讚成這麽快削藩的。
“兵貴神速,燕王能明目張膽違反先帝遺命,引兵到京城腳下,就知此人狼子野心,他肯定也在準備。現在的情況誰先動手,誰就占了先機。朕乃皇祖父欽定皇太孫,天命所歸,大義所在,天下無不向而往之。若是令燕王先豎起反旗,豈不混淆視聽,蒙蔽百姓。”朱允炆很著急,他的太孫位來得太遲,皇帝駕崩前一個月才確立了他的地位,他現在需要一場勝利來立威,燕王是最難啃、也是迴報最豐厚的肉骨頭。
“陛下,即便也削藩,也該分而治之。就像砍一顆大樹,先砍掉那些枝枝蔓蔓,再砍主幹。削藩當從勢力弱小、有過錯的藩王開始,才能不引起反彈。若是能成功一個,開了好頭,日後就順利了。”皇帝要立威就不該找容易被撅迴來的對象,否則是立威還是丟臉就說不清了。天下人立威都找軟柿子,新帝倒好,專挑鐵板,當真是年輕氣盛啊。
“難道就沒有一勞永逸之法?”朱允炆問道。
在場參議大事的都是從小教他讀書的大儒,以往也沒看出新帝是這般心急的人啊。是,削藩是他們在在新帝還未上位的時候就商議好的國策,可當時商議的時候,是計劃用五到十年削藩成功,怎麽現在看新帝的架勢,巴不得五個月就成功呢!
“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徐徐圖之方為上策。”眾臣一起勸他,不管是讚成馬上削藩還是認為等一等再削,是先削主幹,還是先削枝蔓的,誰都都沒做夢能這麽快。
“眾卿言之有理,朕受教了,眾卿先迴去吧。”不說削藩,皇帝也是個溫和仁厚之人,客氣請一手教導他的老臣們先迴去了。大約是受燕王府三位公子的氣太久了吧,皇帝一上位,就忍不住先把燕王府摁下去。
黃子澄走在最後,等同僚都走光了,才輕聲迴稟道:“陛下恕老臣多嘴,您現在最該注意的不是削藩,而是三殿下。自陛下登基大典之後,三殿下就閉門不出,恐非吉兆啊。”
“師傅放心,三弟也是父皇的血脈,朕已封他為吳王,絕不虧待。都是同父血脈,隻要三弟老實待在府裏,朕都可既往不咎。”朱允炆解釋道,在他看來朱允熥老實安分的待在府裏,就是認輸的表現。他親自參加了立皇太孫的典禮、登基大典,君臣名分已定。就算他有什麽不滿,也不敢說。等他削藩成功騰出手來,再決斷不遲。
朱允炆現在最懊悔的就是皇祖父在的時候,沒請他一並把母妃的位分升上去,若是他有嫡子嫡孫的名分,怎會受製於朱允熥。現在不僅不能對他下手,更要百般照顧,博一個清名。
京中新帝想著如何更快更好的削藩,七月削先帝五皇子周王爵位。因周王次子出首,狀告父親謀反。新帝已備邊為名,派曹國公李景隆路經開封,押解周王一家到京城,廢為庶人。
周王乃是燕王一母同胞的弟弟,消息傳到北平,燕王憤怒不已。
“黃口小兒,安敢?為了一個爵位,連父親都敢出賣,好樣的真是好樣的!”周王次子出首,除了想討好新帝外,難道不是謀求周王的爵位。若正常來論,爵位如何輪得到他!“朱允炆庶子翻身,天下風氣都讓他帶亂了。”
燕王憤憤不平的咒罵新帝、咒罵周王次子,周王是他的親弟弟,感情深厚,燕王決不能容忍!
“王爺,既然京中已經動手了,我們便不能坐以待斃。聽說允熥已經金蟬脫殼了?”
“是,消息傳來了,城門守得緊,還在京城,不過已從朱允炆那小子眼皮子底下消失。”
“那就好,如此,我也敢放心動作。 ”柳娘遞了一本奏折給燕王。
“先太子側妃呂氏,為人陰險毒辣,謀害先太子妃常氏,致使主母難產,繼而病亡。當年先帝、先太子念及呂氏產育有功,降為侍妾,已觀後效。今母以子貴,皇帝就忘了自己的嫡母是誰,忘了每年叩拜宗祠時,拜的是誰嗎?呂氏卑賤,不堪太後尊位!”燕王隻看的第一段,就哈哈大笑,是了,是了,還忘了當年那一出好戲。
“當年姐姐難產,帝都豪門皆有耳聞。太醫院有記檔,先帝起居注也記載著降呂氏分位的旨意。樁樁件件都有證據,是先太子惑於呂氏嬌媚,才升她重新做了側妃。呂氏得位不正,新帝的皇位,也不該是他的。”柳娘笑問,“王爺即將出征,戰鼓由我來擂,可好?”
“多謝王妃擂鼓助威。”燕王大笑,道:“把折子遞上去,光明正大的遞上去,這一路要經過多少人的手。自來陰私最是說不清,呂氏既然做了,就別怪今日被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