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陸海兩軍初草建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李秀成的消息傳遍天下後,太平天國分崩離析的時候終於到了。 南京城在圍城近八十日上,被曾國荃用炸『藥』強行轟開,湘軍士兵一湧而入,宣告太平天國從此城破國滅。


    英王陳玉成拚死殺敵,在最後一戰亡於城頭。 幹王洪仁玕退守天王府,當湘軍攻破天王府大門時,與幼天王洪天富貴焚火殉國。


    其餘在南京的諸王不是『自殺』和死於刀兵之下,就是相繼被湘軍捕獲,就連在城破之日僥幸化妝逃出城外的福王洪仁達等人,最終也未能幸免,一一落入曾國荃手中。


    由於南京攻陷當日,城中戰火不斷,其中既有太平天國諸王、將士焚火,更有著曾國荃所部在入城後燒殺搶掠的原因。


    整個被洪秀全苦心經營多年,稱之為小天堂的南京城火光衝天,三天三夜不熄,就連那座富麗堂皇的天王府也在大火中毀於一旦。


    南京城破後,朝廷各軍加大了對石達開的攻擊力,石達開被團團圍困,無奈領兵向西突圍,最後兵敗身亡。


    自此一戰,太平天國的主力全局覆沒,除了各地殘存勢力之外,可以說,長達十年之久的太平天國之『亂』終於平定了。


    消息傳到京城,舉國歡騰。 百官奔相而告,皇家感恩祭祀祖宗天地,人人臉上洋溢著難以形容的笑顏。


    塵埃落定,論功行賞。 曾國藩封一等侯之位,左宗棠封二等侯,李鴻章封一等伯,曾國荃封一等伯,其餘各軍將領也各有封賞,以軍功高低。 各封一等男至三等子爵不等。


    和珅雖然沒有領兵,但左宗棠的新軍是和珅當年一手帶出來的,而且他在上海建製造局,所產武器彈『藥』等大大提高了各軍的戰鬥力,再加上他坐鎮中樞,調配有方,又是鹹豐托孤大臣,三朝元老。


    當朝太傅,兩宮太後商議後,特封為三等公爵。


    以文臣封公爵,這在大清史無前例,和珅受封之時既興奮,又有些惶惶不安。 他如今的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與當年比較也並不多讓。


    可是,經曆過當年失敗的和珅也明白月贏則虧地道理。


    非但沒有表現出飛揚跋扈的樣子,反而為人處事更收斂了許多,幾天後更是上請兩宮,主動把手中的權利交出了許多,而自己悄悄藏在幕後暗中遙控政局。


    免得站在風高浪尖之上,再次惹來殺身之禍。


    如此封爵,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可偏偏有個人異常不滿。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領兵攻入南京的曾國荃。


    曾國荃受封一等伯。 這在朝廷來看已經是難得的榮耀。 但是,曾國荃接到聖旨後非但沒有高興,一張臉反而沉了下來。


    當年鹹豐在世之時,為了剿滅太平天國曾經許諾過,如有滅太平天國,拿下南京城者立封為王。 曾國荃千裏奔襲,厚著臉皮獨占南京首功,心裏其實想的就是封王。


    在他看來,南京是他拿下的,功勞是湘軍的功勞,就算不封他為王,封曾國藩為王也可以。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其結果居然是曾國藩封侯,他隻封了一個小小地一等伯,其高低簡直是天壤之別。 對朝廷不守諾言。 出爾反爾忍不住大為生氣。


    “大哥,這朝廷也太不是玩意了!當年先帝明明說好的是封王。 最後卻隻給了我個伯爵,就連大哥你也隻不過是個小小的侯爵。 ”


    曾國荃越想越惱火,丟下部屬跑到五十裏外的曾國藩帥營,見了曾國藩就憤憤不平地發泄。


    “混蛋!”曾國藩不聽還好,一聽就火冒三丈:“朝廷如何封賞是你我能議的麽?別說是給你一等伯,就算是三等伯是也皇恩浩『蕩』!妄議封王?你難道想引來殺身之禍不成?”


    “沒這麽嚴重吧?” 別人怕曾國藩,曾國荃可不怕,滿不在乎地揮手道:“這封王又不是我說的,可是當年先帝的承諾!”


    “你……你……氣殺我也!”曾國藩見這個九弟大大咧咧的樣子,還和他頂撞,氣地拍案而起:“我曾氏一門忠烈,受皇恩數代,練軍為的是平定天下,救社稷於危亡之時。


    區區虛名,你何必看得如此之重?”


    曾國荃依舊不服氣地說道:“皇上、太後當守先帝之諾,就算不封我們兄弟兩人為王,封大哥一人也成啊!再退一步說,就連於景和都封了公爵,難道朝廷如此小氣,不能再封大哥一個公爵麽?如此封賞,我實在是不服!”


    “不服也得服!”曾國藩見曾國荃越說越離譜,氣急道:“狡兔死,走狗烹!古往今來功高震主者都是如何下場?如此之言你今後休得提起,免得為我曾家引來殺身之禍!”


    “怕什麽?”曾國荃眉『毛』一跳,臉『露』殺氣:“朝廷他敢如此?我手下十幾萬兒郎難道都是擺著看的麽?哼!要是把我們『逼』急了,我……。 ”


    “還敢胡言『亂』語?”曾國藩拍案打斷了曾國荃的話,暴怒大喝道:“如此大逆之語你也敢說得出來?還不速速退下,迴去好好反省!”


    曾國荃瞧著狂怒的曾國藩,歎氣搖頭道:“大哥,其實此次朝廷封賞部下中有許多人不滿,這不僅是我一人地看法。 朝廷如此小氣,出爾反爾,實在是讓人心寒。


    大哥,我老九也不是不懂事的人,我明白大哥心裏是怎麽想的,可大哥想過沒?我朝自三藩之『亂』後又有哪個漢臣掌兵的?如說朝廷對我等不滿,那早就有了。


    剛才大哥也說狡兔死,走狗烹,如我等不盡力去爭,到那時候不是任人魚肉麽?依我看,這朝廷氣數已盡,倒不如仿效陳橋之事來得爽快!”


    曾國藩被曾國荃這話嚇了一跳,他萬萬沒有想到曾國荃居然會有這種念頭。


    而且曾國荃話裏所說地那些部下不滿之事他這幾天也有所耳聞,主要原因還是有功之人太多,朝廷的封賞攤下來顯得少了些。


    曾國藩一心想當名臣。 從來沒有曾國荃的這種念頭,更不像隻懂得殺伐的曾國荃考慮的這麽簡單。


    雖說經太平天國『亂』後,朝廷元氣大傷,湘軍如日中天,他曾國藩的名望也達到了最高點。


    可天下可不僅隻有他一軍一家,別說沒有把握與淮軍、新軍對抗,就算是有這能力,他曾國藩也絕對不會去這麽做地。


    當下。 曾國藩狠狠地教訓了曾國荃一頓,強硬壓下了他這種可怕的念頭。 等曾國荃走後,他一人默默沉思起來,呆坐良久。


    和珅前幾日派人送來一封信,這信正在曾國藩地懷中。 信裏沒有其它意思,隻不過提醒曾國藩長『毛』已滅,當年兩人商議的事請他盡快實行。


    曾國藩本是想等些日子再進行裁軍,畢竟湘軍是他一手帶起。 有著深厚的感情,心頭總是有些不舍。


    但是,今天曾國荃的這番話讓他下定盡快實行的決心,先不說曾國荃,誰又能知道與他同樣心態的人在湘軍內部有多少呢?那些人雖然不會像曾國荃一般與他直言。


    可這些隱患卻是存在地,萬一爆發起來,作為湘軍統帥的曾國藩又怎麽麵對天下,麵對朝廷呢?


    這是曾國藩絕對不願看見地。 也是他所不想地。 『摸』出和珅的信在手,他長歎一聲後,毅然走到案前,親自提筆,上折朝廷,主動懇求裁軍。


    曾國藩懇請裁軍地折子上的正是時候,太平天國滅後,朝中就有人對各漢臣領軍之事有了議論。


    當曾國藩等人各自封爵之後,提出這個問題的臣子越來越多,連續不斷地要求朝廷盡快解決眼下各軍勢力龐大,威脅中央地形勢,避免地方勢力過強,尾大不掉,如同當年三藩一般,再起戰火。


    一連幾日。 朝堂之上始終是這種聲音。 要不是當初和珅就此問題與慈禧私下交涉過的話,兩宮太後早就要按此事正式讓臣子們議政了。 可就算是這樣。


    慈禧輕描淡寫地以不得寒功臣之心壓下話題,但望向和珅的神『色』中卻始終帶著詢問的眼光,和珅心裏也明白慈禧的意思,無奈之下故不作答,卻暗暗著急,盤算著給曾國藩私信到如今地日子,琢磨著曾國藩究竟什麽時候才能主動上折。


    幸好,二日後,曾國藩的折子終於送到了京城,和珅先閱後頓時大喜過望,連忙遞牌進宮,求見兩宮太後。


    “曾國藩真乃是忠臣!” 慈禧看完折子後,臉上終於『露』出了微笑。


    慈安太後也是滿麵笑容,實力最強大的湘軍主動上折要求裁軍,解決了朝廷最大的心病,放心之下,對曾國藩此人地好感更是大增。


    “於中堂,曾國藩能如此顧全大局實在是不容易,對如此臣子,朝廷定要好好褒獎。 ”


    “姐姐說的是。 ” 慈禧在一旁點頭說道:“湘軍如此當為楷模,有曾國藩帶頭,其餘各軍的事就好辦多了。 ”


    “太後英明!”和珅在下首連忙說道:“曾國藩的折子今日剛到,奴才聽說左宗棠與李鴻章的折子也在途中,如此一來,等裁撤之後,朝廷隱患全除,天下再無後顧之憂。 ”


    “如此妥善解決,這還不是多虧了於中堂……。 ” 慈禧滿意地一笑,一語雙關說了一句。


    “這全是托皇上和太後們的鴻福,哪裏有奴才半點功勞。 ”和珅不敢邀功,誠惶誠恐。


    “嗬嗬,於中堂不是外人,不必如此。 中堂為朝廷做的事哀家等心中明白。 ” 慈安見和珅如此,和顏悅『色』地說道,同時向身邊的慈禧微微一笑。


    慈禧點點頭,也笑著說了幾句,接著拿起手上地折子:“既然各軍已經上折裁撤,哀家看此事就交給於中堂處置吧。 姐姐,你看呢?”


    “正是這道理,於中堂做事我們姐妹當然放心,哀家看就交給他辦了。 ”


    “奴才,謝過太後……。 ”和珅在下麵聽了一喜,明白慈禧把這事交給他的真正目的。


    當時他就和慈禧提過,想以各軍為基礎重建陸軍和海軍,因為當日與太平天國的戰爭還未結束,一切隻不過是在計劃之中,現在終於可以實施了,怎能不讓和珅高興。


    領旨後,和珅風雷利行,馬上就行動了起來。 他以軍機處和總理衙門的名義組成了一個新衙門,專門負責裁撤各軍,建立陸軍和海軍的事宜。


    這個衙門不大,但人員結構卻是空前絕後的。 以和珅領銜,恭親王奕訢為副,其餘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實力派加入,實行統籌。


    這麽做,既是照顧了各人的心態地位,又便於對各軍進行裁撤,是最為妥當地辦法。


    兩軍中陸軍比較好辦些,經過商議後,決定以新軍為基礎,淮軍地大部和湘軍的小部作為補充,暫定員五萬人,按西洋之法再加中國練軍習慣,分為十團,每團各五千人。


    全員裝備洋槍大炮,進行換裝。


    陸軍直屬朝廷統轄,統帥由左宗棠擔任,副帥分為李鴻章和曾國荃。


    這麽安排主要是考慮到左宗棠所練新軍最接近陸軍模式,戰術『操』典也最為熟悉,而李鴻章地淮軍近似新軍,他作為副帥當仁不讓,至於曾國荃比之二人差一些,但他的驍勇天下聞名,又是曾國藩的弟弟,陸軍以三軍重組而成,作為湘軍代表的曾國荃當然也占一席之地。


    至於海軍,那就比較麻煩些。 海軍的基礎主要是曾國藩的長江水師,再抽掉一部分新軍、淮軍中善於水戰之兵補充而成。


    但是,海軍不同陸軍,光有洋槍大炮是成不了軍的,曾國藩的長江水師雖然稱之為水師,可有的僅僅是一些木船而已,這些船隻在長江與太平軍作戰算得上馬馬虎虎,但要想守護沿海,與西洋海軍相抗,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海軍在沒有艦隊的情況下,隻能暫時搭起個架子,聚集在長江和洞庭湖處以練兵為主。


    水師統帥由曾國藩兼領,下分北洋與南洋兩部,北洋由彭玉鱗為將,南洋由和珅的愛將劉銘傳為將,如今合並『操』練,隻等將來從西洋購入軍艦後再正式成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狗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深並收藏狗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