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瀟瀟雨歇
不說師鑒認為中的那些責任什麽的,單談對於何柔——
倘若何柔在家裏時,外出的師鑒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招展中的風箏!總是迎著風、總有一根線牢牢的牽著他,在空中翱翔、可總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那線的源頭方向;迎著風、總欲飛得更高,可似乎也隻是為了更能讓她看到;似是擁有了整個天空,能把整個大地全都攬在懷抱,然而他的心也僅隻在她那裏、在她的身上。
而當何柔出來了,他會覺得空中的自己有點發飄,那根線還綁在他的身上、可總是那麽的虛;他不知自己是該繼續迎風而展,還是該順著那根線找過去,顯得他總是那麽的彷徨。
可當何柔出現在他的身邊後,他更如一個迴到人家手裏的風箏,雖不再翱翔、但那展開的翅膀還如空中那樣!他就像是欲跟人家展現出自己的一些什麽,被人家牽著時又總顯得有那麽幾分急切。
然而,總是展翅、總是好像在凸出自己的完美的他,這時又彷如是一隻真正的鳥兒!但更彷如是和人家何柔齊飛的鳥兒。比翼當中,他總是控製不住的跟人家講解那些他所見過的天地,他總是顯得那麽的靈動,似當前此際的天地之所以沒有他嘴裏的完美、隻是因為此際他眼裏的她沒露出開心的笑容。
真就如一對兒比翼鳥!他總是圍繞著人家轉,總是對人家關切的不得了;對於人家的關心與嗬護、顯沒顯出他的勤勞不知道,倒能清晰看出他的獻媚及討好。此際的天地,還有他嘴裏那些優美景色,可露出一角嗎?恐怕,風光全在人家的身上,風景僅在她的一個笑容中。
亦或許,古往今來,天地間有的那些南北客——也就是那些候鳥,它們當中其實壓根就不會出現什麽真正宛如鴛鴦鳥一般的比翼者!若有,誰能忍心去讓自己的另一半,去承受那份艱難困苦?若有,誰能承受得住總讓對方跟著自己奔波辛勞?
沒有,才是正常的!因為它們總有那麽多的情需要去表達、總有那麽豐富的愛想要說,總嫌時間不夠、還有那麽多纏綿,總覺得對方沒有得到更好、總覺得自己還沒付出更多。背負著如此的深情、及一份厚愛,誰還有心思去迢迢萬裏之外?恐怕,風景最美之地、水草最是豐美之時,悠悠的水麵之上,那才是它們該去、以及該現身的地方。
也因此,身當信使的那些鴻雁,其實也根本就沒有什麽可多說的!因為,這是它們,唯一能肩負的工作。也不用去笑話人家別的總是情長、兒女心思多,人家也隻是承擔著人家自己的角色。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那些兒女情長的家夥,也總是顯得見識淺薄、心眼兒小很多很多。
實際宛如一對兒比翼鳥,可看上去更好似是一對兒經曆萬裏奔波,而達目的地的南北客!一身疲乏、滿身勞累,沉重而緩慢的步伐似是想澱下更多身上的風塵,一臉倦色、滿眼昏沉,師鑒和何柔就是這麽歸家的。
這幾年過去,家還是那個家,但就如而今的師鑒與何柔已然長大一般,這個家裏其實也改變了很多!首先一條,他們家裏的那些家雀,而今早就在小心眼子的驅使下耍起了小脾氣,顯露出來的似乎是與師鑒不和。
是升米恩、鬥米仇的緣故嗎?亦或,人家也隻是嫌師鑒,而今不如以前那般對它們的關照多!總之,若不是心裏記恨師鑒的話,那麽它們表現出來的,那就怎麽看、怎麽感覺像是在耍小性子的鬧脾氣。
人家那些麻雀,現在好似是學會了自強,人家基本都不理師鑒了:縱然師鑒還在給人家預備著水,可人家也僅是渴了去喝兩口、繼而扭頭直接飛走;縱然現在的師鑒每在吃飯之時,也總是忍不住的會扔一些給人家,但人家根本就不理會!
然而,當師鑒轉身去幹什麽了,人家又會迅速的撲上來、消滅了地上那有可能會被螞蟻掠奪的東西後,它們又會一邊飛去、一邊嘴裏似還道師鑒造成了糧食的浪費!接著,它們要麽是趕忙去幹什麽了,要麽就是聚在屋簷上瞪著師鑒的開批鬥大會——但當師鑒看向它們時、它們又會非常傲嬌的轉瞬飛離。
那些麻雀,似乎是在耍小性子,它們似乎是想給師鑒足夠多的時間,用於讓他自我反省他所犯下的過錯!所以,雖然是和師鑒同住一個小院裏,但它們好像是和師鑒分家了,雖難免有交際、但其實也是各過各的。
而今也長大了,長大了的師鑒和何柔,雖然還是同住在一個屋裏,但他們二人似乎也是分家了!曾經,師鑒倒也想給人家何柔專門的騰出一間房當閨房,奈何那何柔總把他所在的屋當閨房,所以沒辦法的師鑒也就沒能搬離。
曾經下崗了的炕桌,而今每晚在人家二人休息之時,又都會跑出來的去站崗執勤!一邊看著何柔、一邊死盯著那師鑒,處於人家二人中間的它,真好似是一旦發現有人越界、它真就會動手似的;而且,它的待遇還不錯,它還擁有一個崗亭來著。
人家其他的崗亭,一般都是為了遮陽擋雨,可它的這個崗亭、那個擋雨的麵卻是豎著放的——其實這也不是什麽崗亭、那隻不過是一道正好垂在它身上的簾幕!人家別的崗亭有遮陽的作用,可它這也隻是為了遮擋師鑒二人眼裏出來的光,為的當然也僅是隔開師鑒二人的視線而已。
似乎,也是順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曾經我住炕頭、君住炕尾的情形,後來變成了兩人共用一個被窩;可而今,也早就又變成了你居山這頭、我住山那邊,想要聯係還得人家山通容。
不過,即使有山相隔,但每晚基本也都是你在這邊唱、我在那邊應和!似乎也是因為中間有了這距離,也使得他們好像更有很多的話想要說。當然,每當這個時候,那師鑒都是最積極主動的,雖然有簾幕擋住了他的目光、但他卻似恨不能直接穿山而過。
兩人分開睡,不知在人家何柔的印象裏是怎麽迴事,反正在師鑒感覺中好似已是千多年前!不過也確實是因為人家師傅和師叔來過之後,這才讓師鑒意識到這一存在的問題的。
然而,當時的師傅似是很好奇的問師鑒,什麽時候能讓其抱上徒孫——師鑒知道這是師傅說的反話!可當時那同樣在一邊一臉慈祥笑容的師叔,他嘴裏那‘善哉、善哉’是幾個意思?
反正時至而今師鑒也沒想明白,師叔的意思到底是讓注意男女之大妨、還是在欣然等著抱徒孫。不過師鑒也確實是知道,該注意一下了!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他也忽而察覺到自己身體莫名其妙的出現了異常狀況。
可以說也是因為這異狀,現而今的他,每天早晨起身的那是一個準時、每天的早練那是一個刻苦!當然了,自從發現了自己所具異能的用法之後,偶爾的、他也用這種方法來讓自己恢複正常。
一直以來,師鑒就非常的惜愛何柔,而今的他更是因為某種原因的更加喜愛!然而他卻是根本就沒往別處想過,在他的心裏何柔就是他的寶貝妹妹。——
而當他到了成婚年齡之時,因為他的身邊有何柔,故而城裏那些時時關注著他的人倒也不會多嘴說什麽;可縱然是說了、師鑒也是一笑了之,就如這事兒,根本就不用去考慮一般。不過也因為他的這種表現,免不了的偶爾也會讓大家調笑他兩句。
師鑒的家裏,還是原來的那個樣子。然而,若說以前的家裏還因為那些家具什麽的而總顯得有幾分新意,那麽到了如今、一切也隻會顯得是那麽的自然!這自然中,當然也就包括了那每天非常老道的收拾家務之何柔,也包括宛如習慣般的去清潔那供桌、及負責上香的工作。
現而今的師鑒,也早就不用去考慮一些什麽了!因為家裏的一切,都被人家何柔給料理的妥妥當當,似乎一切的一切在人家那裏早就被考慮到了一般。也隻有師鑒歇在家、有時間去街上接著擺攤之時,那何柔這才好似一個婦道人家般的一切以師鑒的意思為準。而城裏的情況,也是一如以前的那個樣子。
城裏的情況還是如以前,或許這隻能歸咎於再怎麽說也是有城牆守護著的關係!可一道城牆守護著城裏的同時,從某種角度來說似也是把城裏和城外給相隔了開來。城外的情況到底如何,似城裏的每個人都了解、都能從嘴裏說道一些,可又真有幾人是確實清楚的知道?
真正了解並知道的人,也隻會是那些身在城外的人、及那些和城外有密切接觸的人!而這有接觸的人當中,基本也都是那些地主階級中的一些人,也隻有他們這類人才知道城外時時的確實情況。
這一次從城外迴來,師鑒和何柔倒是緊接著就知道,城裏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曾經武安縣裏首屈一指的一富戶人家,忽而於一夜之間全都消失無蹤;也就是在這家人不知去向時,他們留在城裏的豪宅突然起火,並最終完全的付之一炬。
那場火很大的,當家裏的師鑒都能看到那濃煙、還以為是出了什麽事而慌忙趕過去時,他所見的是好多好多手拿盛水用具的百姓,圍在那裏一邊指指點點、一邊談笑,似是在靜等著那大火自然熄滅!原來,這些百姓手裏的家夥什,隻是擔心大火蔓延開來而已。
也隻能說那戶人家,身為城裏人,也太不得人心了!這場火為什麽會燃起,這不得而知,反正不是人家主人自己放的、因為根本就沒那個必要:而這,也隻能說,那戶人家被暗中記恨的對象還不少。
為什麽會有這場火,師鑒當然也不知道,然而他卻是猜到這戶人家為什麽會棄家而逃!想來,其定然與城外的那些土匪有著密切的關聯。興許,人家的舉家逃亡,就是因為他先前滅了人家暗中的扶持對象之故,興許人家也隻是害怕迴來的他去找人家算賬。
可說,假如師鑒所料屬實,那他會去找人家這些人去報複嗎?答案是他不會去!因為他知道他若是去,那恐怕整個武安縣裏的富戶,也留不下幾家。反正對於他來說,他隻想能守住城外的那些百姓,留下這些富戶養著那麽多的土匪,這不也算是那麽一迴事嗎?另外,富戶和城外的土匪有聯係,這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的。
城外那些土匪,也僅是因為生活過不下去、或是其他的一些什麽,而去當土匪的!可當了土匪、想把這土匪當下去,那他們起碼首先要解決生活的基本所需:然而,這些東西從哪兒獲得?從城外那些村鎮裏?
糧食等等的都被當地地主給收了的那些百姓,他們手裏又能有些什麽?其實那些土匪之所以能一直存在,根本上還是總能從那些富戶的手裏搶一些什麽!而這,也是師鑒——亦或是鷹崖寨那些人,為什麽在剿匪之時不曾用血洗的手段之原因。
自己運送的貨物總被搶,這對於那些富戶來說能不當一迴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為了在而今的亂世當中盡可能的保全自己,也是為了將來無論如何自己依舊還能享受而今這般的優越生活,起碼他們都會主動去收買一些保護他們物資的土匪!某些心大的,興許還想著有朝一日,自己個兒統治了整個武安縣呢。
對於此種情況,師鑒又能如何?真斷了給養,城外的那些土匪誰去養活?況且,興許當土匪的日子有希望過下去了,也能少禍害一些普通百姓。所以,他也隻是給人家劃下一道紅線!無形中告訴人家什麽能幹,而什麽絕對不能做——否則準備喪命兼散夥。
或許是因為師鑒他們這些人,一直在秉持著一種養蠱的策略!這幾年來,城外村鎮裏的百姓是越來越少,而那嘯聚山林的土匪則是越來越多。
原本就因為是山區,本來就不多的那些村落,隨著一個接一個的自然村消失、原來的小鎮凋零成村的樣子,現而今這一如以前的武安縣更彷如是一座孤城。
(本章完)
不說師鑒認為中的那些責任什麽的,單談對於何柔——
倘若何柔在家裏時,外出的師鑒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招展中的風箏!總是迎著風、總有一根線牢牢的牽著他,在空中翱翔、可總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那線的源頭方向;迎著風、總欲飛得更高,可似乎也隻是為了更能讓她看到;似是擁有了整個天空,能把整個大地全都攬在懷抱,然而他的心也僅隻在她那裏、在她的身上。
而當何柔出來了,他會覺得空中的自己有點發飄,那根線還綁在他的身上、可總是那麽的虛;他不知自己是該繼續迎風而展,還是該順著那根線找過去,顯得他總是那麽的彷徨。
可當何柔出現在他的身邊後,他更如一個迴到人家手裏的風箏,雖不再翱翔、但那展開的翅膀還如空中那樣!他就像是欲跟人家展現出自己的一些什麽,被人家牽著時又總顯得有那麽幾分急切。
然而,總是展翅、總是好像在凸出自己的完美的他,這時又彷如是一隻真正的鳥兒!但更彷如是和人家何柔齊飛的鳥兒。比翼當中,他總是控製不住的跟人家講解那些他所見過的天地,他總是顯得那麽的靈動,似當前此際的天地之所以沒有他嘴裏的完美、隻是因為此際他眼裏的她沒露出開心的笑容。
真就如一對兒比翼鳥!他總是圍繞著人家轉,總是對人家關切的不得了;對於人家的關心與嗬護、顯沒顯出他的勤勞不知道,倒能清晰看出他的獻媚及討好。此際的天地,還有他嘴裏那些優美景色,可露出一角嗎?恐怕,風光全在人家的身上,風景僅在她的一個笑容中。
亦或許,古往今來,天地間有的那些南北客——也就是那些候鳥,它們當中其實壓根就不會出現什麽真正宛如鴛鴦鳥一般的比翼者!若有,誰能忍心去讓自己的另一半,去承受那份艱難困苦?若有,誰能承受得住總讓對方跟著自己奔波辛勞?
沒有,才是正常的!因為它們總有那麽多的情需要去表達、總有那麽豐富的愛想要說,總嫌時間不夠、還有那麽多纏綿,總覺得對方沒有得到更好、總覺得自己還沒付出更多。背負著如此的深情、及一份厚愛,誰還有心思去迢迢萬裏之外?恐怕,風景最美之地、水草最是豐美之時,悠悠的水麵之上,那才是它們該去、以及該現身的地方。
也因此,身當信使的那些鴻雁,其實也根本就沒有什麽可多說的!因為,這是它們,唯一能肩負的工作。也不用去笑話人家別的總是情長、兒女心思多,人家也隻是承擔著人家自己的角色。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那些兒女情長的家夥,也總是顯得見識淺薄、心眼兒小很多很多。
實際宛如一對兒比翼鳥,可看上去更好似是一對兒經曆萬裏奔波,而達目的地的南北客!一身疲乏、滿身勞累,沉重而緩慢的步伐似是想澱下更多身上的風塵,一臉倦色、滿眼昏沉,師鑒和何柔就是這麽歸家的。
這幾年過去,家還是那個家,但就如而今的師鑒與何柔已然長大一般,這個家裏其實也改變了很多!首先一條,他們家裏的那些家雀,而今早就在小心眼子的驅使下耍起了小脾氣,顯露出來的似乎是與師鑒不和。
是升米恩、鬥米仇的緣故嗎?亦或,人家也隻是嫌師鑒,而今不如以前那般對它們的關照多!總之,若不是心裏記恨師鑒的話,那麽它們表現出來的,那就怎麽看、怎麽感覺像是在耍小性子的鬧脾氣。
人家那些麻雀,現在好似是學會了自強,人家基本都不理師鑒了:縱然師鑒還在給人家預備著水,可人家也僅是渴了去喝兩口、繼而扭頭直接飛走;縱然現在的師鑒每在吃飯之時,也總是忍不住的會扔一些給人家,但人家根本就不理會!
然而,當師鑒轉身去幹什麽了,人家又會迅速的撲上來、消滅了地上那有可能會被螞蟻掠奪的東西後,它們又會一邊飛去、一邊嘴裏似還道師鑒造成了糧食的浪費!接著,它們要麽是趕忙去幹什麽了,要麽就是聚在屋簷上瞪著師鑒的開批鬥大會——但當師鑒看向它們時、它們又會非常傲嬌的轉瞬飛離。
那些麻雀,似乎是在耍小性子,它們似乎是想給師鑒足夠多的時間,用於讓他自我反省他所犯下的過錯!所以,雖然是和師鑒同住一個小院裏,但它們好像是和師鑒分家了,雖難免有交際、但其實也是各過各的。
而今也長大了,長大了的師鑒和何柔,雖然還是同住在一個屋裏,但他們二人似乎也是分家了!曾經,師鑒倒也想給人家何柔專門的騰出一間房當閨房,奈何那何柔總把他所在的屋當閨房,所以沒辦法的師鑒也就沒能搬離。
曾經下崗了的炕桌,而今每晚在人家二人休息之時,又都會跑出來的去站崗執勤!一邊看著何柔、一邊死盯著那師鑒,處於人家二人中間的它,真好似是一旦發現有人越界、它真就會動手似的;而且,它的待遇還不錯,它還擁有一個崗亭來著。
人家其他的崗亭,一般都是為了遮陽擋雨,可它的這個崗亭、那個擋雨的麵卻是豎著放的——其實這也不是什麽崗亭、那隻不過是一道正好垂在它身上的簾幕!人家別的崗亭有遮陽的作用,可它這也隻是為了遮擋師鑒二人眼裏出來的光,為的當然也僅是隔開師鑒二人的視線而已。
似乎,也是順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曾經我住炕頭、君住炕尾的情形,後來變成了兩人共用一個被窩;可而今,也早就又變成了你居山這頭、我住山那邊,想要聯係還得人家山通容。
不過,即使有山相隔,但每晚基本也都是你在這邊唱、我在那邊應和!似乎也是因為中間有了這距離,也使得他們好像更有很多的話想要說。當然,每當這個時候,那師鑒都是最積極主動的,雖然有簾幕擋住了他的目光、但他卻似恨不能直接穿山而過。
兩人分開睡,不知在人家何柔的印象裏是怎麽迴事,反正在師鑒感覺中好似已是千多年前!不過也確實是因為人家師傅和師叔來過之後,這才讓師鑒意識到這一存在的問題的。
然而,當時的師傅似是很好奇的問師鑒,什麽時候能讓其抱上徒孫——師鑒知道這是師傅說的反話!可當時那同樣在一邊一臉慈祥笑容的師叔,他嘴裏那‘善哉、善哉’是幾個意思?
反正時至而今師鑒也沒想明白,師叔的意思到底是讓注意男女之大妨、還是在欣然等著抱徒孫。不過師鑒也確實是知道,該注意一下了!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他也忽而察覺到自己身體莫名其妙的出現了異常狀況。
可以說也是因為這異狀,現而今的他,每天早晨起身的那是一個準時、每天的早練那是一個刻苦!當然了,自從發現了自己所具異能的用法之後,偶爾的、他也用這種方法來讓自己恢複正常。
一直以來,師鑒就非常的惜愛何柔,而今的他更是因為某種原因的更加喜愛!然而他卻是根本就沒往別處想過,在他的心裏何柔就是他的寶貝妹妹。——
而當他到了成婚年齡之時,因為他的身邊有何柔,故而城裏那些時時關注著他的人倒也不會多嘴說什麽;可縱然是說了、師鑒也是一笑了之,就如這事兒,根本就不用去考慮一般。不過也因為他的這種表現,免不了的偶爾也會讓大家調笑他兩句。
師鑒的家裏,還是原來的那個樣子。然而,若說以前的家裏還因為那些家具什麽的而總顯得有幾分新意,那麽到了如今、一切也隻會顯得是那麽的自然!這自然中,當然也就包括了那每天非常老道的收拾家務之何柔,也包括宛如習慣般的去清潔那供桌、及負責上香的工作。
現而今的師鑒,也早就不用去考慮一些什麽了!因為家裏的一切,都被人家何柔給料理的妥妥當當,似乎一切的一切在人家那裏早就被考慮到了一般。也隻有師鑒歇在家、有時間去街上接著擺攤之時,那何柔這才好似一個婦道人家般的一切以師鑒的意思為準。而城裏的情況,也是一如以前的那個樣子。
城裏的情況還是如以前,或許這隻能歸咎於再怎麽說也是有城牆守護著的關係!可一道城牆守護著城裏的同時,從某種角度來說似也是把城裏和城外給相隔了開來。城外的情況到底如何,似城裏的每個人都了解、都能從嘴裏說道一些,可又真有幾人是確實清楚的知道?
真正了解並知道的人,也隻會是那些身在城外的人、及那些和城外有密切接觸的人!而這有接觸的人當中,基本也都是那些地主階級中的一些人,也隻有他們這類人才知道城外時時的確實情況。
這一次從城外迴來,師鑒和何柔倒是緊接著就知道,城裏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曾經武安縣裏首屈一指的一富戶人家,忽而於一夜之間全都消失無蹤;也就是在這家人不知去向時,他們留在城裏的豪宅突然起火,並最終完全的付之一炬。
那場火很大的,當家裏的師鑒都能看到那濃煙、還以為是出了什麽事而慌忙趕過去時,他所見的是好多好多手拿盛水用具的百姓,圍在那裏一邊指指點點、一邊談笑,似是在靜等著那大火自然熄滅!原來,這些百姓手裏的家夥什,隻是擔心大火蔓延開來而已。
也隻能說那戶人家,身為城裏人,也太不得人心了!這場火為什麽會燃起,這不得而知,反正不是人家主人自己放的、因為根本就沒那個必要:而這,也隻能說,那戶人家被暗中記恨的對象還不少。
為什麽會有這場火,師鑒當然也不知道,然而他卻是猜到這戶人家為什麽會棄家而逃!想來,其定然與城外的那些土匪有著密切的關聯。興許,人家的舉家逃亡,就是因為他先前滅了人家暗中的扶持對象之故,興許人家也隻是害怕迴來的他去找人家算賬。
可說,假如師鑒所料屬實,那他會去找人家這些人去報複嗎?答案是他不會去!因為他知道他若是去,那恐怕整個武安縣裏的富戶,也留不下幾家。反正對於他來說,他隻想能守住城外的那些百姓,留下這些富戶養著那麽多的土匪,這不也算是那麽一迴事嗎?另外,富戶和城外的土匪有聯係,這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的。
城外那些土匪,也僅是因為生活過不下去、或是其他的一些什麽,而去當土匪的!可當了土匪、想把這土匪當下去,那他們起碼首先要解決生活的基本所需:然而,這些東西從哪兒獲得?從城外那些村鎮裏?
糧食等等的都被當地地主給收了的那些百姓,他們手裏又能有些什麽?其實那些土匪之所以能一直存在,根本上還是總能從那些富戶的手裏搶一些什麽!而這,也是師鑒——亦或是鷹崖寨那些人,為什麽在剿匪之時不曾用血洗的手段之原因。
自己運送的貨物總被搶,這對於那些富戶來說能不當一迴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為了在而今的亂世當中盡可能的保全自己,也是為了將來無論如何自己依舊還能享受而今這般的優越生活,起碼他們都會主動去收買一些保護他們物資的土匪!某些心大的,興許還想著有朝一日,自己個兒統治了整個武安縣呢。
對於此種情況,師鑒又能如何?真斷了給養,城外的那些土匪誰去養活?況且,興許當土匪的日子有希望過下去了,也能少禍害一些普通百姓。所以,他也隻是給人家劃下一道紅線!無形中告訴人家什麽能幹,而什麽絕對不能做——否則準備喪命兼散夥。
或許是因為師鑒他們這些人,一直在秉持著一種養蠱的策略!這幾年來,城外村鎮裏的百姓是越來越少,而那嘯聚山林的土匪則是越來越多。
原本就因為是山區,本來就不多的那些村落,隨著一個接一個的自然村消失、原來的小鎮凋零成村的樣子,現而今這一如以前的武安縣更彷如是一座孤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