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文和他老娘又急又怒,卻因為被綁住了,根本沒辦法阻止這母子三人卷了錢財就此遠遁。


    那母子三人離開後,兩人堅持不懈的折騰了大半天時間,總算是費勁吧啦的互相幫忙,解開了對方身上捆著的繩索。


    重獲自由的兩個人先是去找了顧永梅,讓她幫忙雇人去尋那母子三人,然後又跟顧永梅要了錢,坐馬車去縣衙報案,隻可惜那母子三人早有準備,無論是顧永梅幫找的人,還是縣衙那邊的差役,都沒能找到他們。


    顧永文和他娘沒辦法,隻能繼續死死扒在顧永梅身上吸血。


    當然,這些就不是顧文萱和白景洲會關心的事情了。


    中舉後,自覺水平不足的白景洲並沒有立刻去京城參加會試,而是打算繼續潛心攻讀。


    他都不去了,掛在榜尾的白景山和顧文海就更不會去了。


    比他們名次靠前的李繁倒是有希望考中,但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等三年後再和白景洲等人一起上京。


    他想厚積薄發,在三年後考個好名次,而不是現在勉強一試,然後要麽落榜,要麽落到三甲同進士的那一檔。


    他中舉之後,不僅縣城、鎮上的學塾,就連州城的書院、學塾都有橄欖枝拋過來。


    或許是知道他家境貧寒,需要承擔養家糊口的重責大任,這些書院、學塾都想把他挖過去做先生。


    他們也確實猜對了,李繁不像白景洲他們,可以在家人的供養下專心讀書,作為家裏唯一的成年男子,他得想辦法弄錢迴家。


    白景洲是個聰明人,其他人都能想到的事,他當然也想到了。


    在李繁做出暫時不去京城趕考的決定之後,白景洲就找他深談了一次。


    他給了李繁兩個選擇,一個是他介紹李繁進書院,並借給李繁一筆錢,另一個是李繁繼續留在白家村任教,但他會把束修給李繁漲到每月十兩,並且還可以在明年或者後年帶他一起出門遊學,遊學期間的一應費用白景洲全包。


    李繁想都沒想就選了繼續留在白家村任教,每月十兩的束修在本縣甚至州城都屬於拔尖兒水平,遊學的機會也很難得,但他最看重的,還是他可以靠著這份活計自力更生。


    他雖然家境貧寒,但卻自有一身傲骨和他的遠大誌向,並不願意因為家貧就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人情枷鎖。


    之前他中舉的消息傳出,本縣的鄉紳、商戶沒少上趕著給他送人送錢送物,但他卻隻收了價值低於五兩銀子的那些賀禮,稍微貴重一些的,他都直接讓人家原樣帶了迴去。


    這也是為什麽白景洲隻說了可以借錢給他,而不是直接送錢給他。


    當然,李繁也不是一點兒都沒考慮自己的學業問題。


    他留在白家村任教,而不是去往其他開價更高的學塾,就是因為他在這裏,可以享受到白景洲所代表的豐富教育資源。


    之前他隻靠定期到縣學上課都能考上舉人,就是因為他沒少與白景洲交流學問,沒少看白景洲的那些藏書,沒少沾白景洲的光跟林父以及書院的先生們間接請教。


    他清楚自己的短板,也很明白自己怎麽選擇最好,所以他毫不猶豫選擇了繼續留在白家村任教。


    托他這位舉人老爺的福,白家村學塾的學生數量猛增。


    新建沒多久的學舍暫時夠用,但學塾先生的數量卻嚴重不足。


    白景洲為了給李繁分擔工作量,果斷在本村聘了兩名秀才做先生。


    這兩名秀才都姓白,之前他們去大名府考試時,也都是蹭的白景洲家的馬車、住處。


    他們雖然學識水平不如李繁,但來學塾任教,教一教蒙童和還沒考中秀才的那批學子卻還是夠資格的。


    正好這兩人的家境也不富裕,和李繁一樣,他們也需要在學習之餘掙錢貼補家裏。


    白景洲就算不找他們,他們也是要主動去找白景洲毛遂自薦的,畢竟這可是一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搶手活計。


    ***


    中舉之後的白景洲並沒有像之前似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書院埋頭苦讀,去書院那邊謝過山長和先生,宴請過關係不錯的同窗,他就又和顧文萱、顧文海一起迴了白家村。


    待在家裏的這段時間,他整理了自家進行棉花輪作倒茬的試驗結果,以及番薯(紅薯)、番豆(花生)、玉麥(玉米)、丈菊(向日葵)的種植經驗。


    在通過縣衙上報給朝廷的第二本小冊子裏,白景洲特意注明,番薯、番豆的種植方法是穆翰之提供的,他們隻是在穆翰之提供的種植方法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相對來說更加適合北方氣候水土的種植經驗,以及他們這兩年來的畝產數據、新作物果實和秸稈的用途、新作物的烹飪方式等。


    去年年初新來的青山縣縣令和白景洲沒啥私交,但他能力和品行都還不錯,上任之後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大事小事,和之前的彭縣令一樣,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官。


    白景洲消息靈通,觀察了一年多,發現他確實是個踏實做事的合格父母官之後,白景洲就決定還是通過縣衙上報他們的寶貴經驗。


    做完這件事,白景洲又幫著嶽父一家忙活起了顧文海的定親事宜。


    顧文海的親事之前一直沒能說定,還是在他中舉之後,他們書院的袁夫子突然動了嫁女的心思,主動托了書院山長給他女兒和顧文海做媒。


    袁夫子的女兒今年十四歲,比顧文海小兩歲,恰好也是該張羅婚事的年紀。


    正好袁夫子的兒子也在書院讀書,且還和白景洲、顧文海等人關係不錯,他妹妹年紀到了,家裏人開始給她尋摸親事,但卻總是不是這裏差了點兒,就是那裏差了點兒,一直沒能尋摸到合乎他們一家心意的。


    恰在此時白景洲、白景山、顧文海中舉的消息傳迴書院,這位袁公子心念一動,就跟家中長輩推薦了他覺得是個合適人選的顧文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農女後我真香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瑚並收藏穿成農女後我真香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