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秋風蕭瑟,樹上泛黃的葉子,正在打著飄地往下落。抬眼望過去,不遠處的孤山,此時早沒了夏日的鬱鬱蔥蔥,而是枯黃一片,遠遠看去與這初冬越發地相稱。


    莊子上種了不少樹木,夏天的時候還鬱鬱蔥蔥地遮擋陽光,這會隻剩下零星的枯黃樹葉掛在光禿禿的樹枝上,一陣北風吹過,又是掛掉了幾片落在水麵上。


    江南的冬天多是潮濕陰冷的,因尚不到數九寒冬,所以湖麵並沒有結冰。此時北風一吹過,整個湖麵蕩起一波又一波地漣漪。


    此時穿著青綠色小襖的婆子,拿了簸箕和掃帚趕緊過來將湖邊的落葉又掃了一圈。如今太太立下的規矩嚴整,這自己的活計沒幹好,是要被懲罰的。


    而莊子上的一個小獨院裏頭,正傳來朗朗讀書聲音。要是從窗子外頭往裏看,就能瞧見裏麵兩個穿著同樣衣裳,連長相都一模一樣地小少年,正在認真地搖頭晃腦。而坐在他們對麵的男子,六十歲左右的年紀,花白的頭發,胡須老長,不過也都白地差不多了。


    阿璿正在自己院子裏頭待著,這樣的天氣起風了,一出門風就刮在她的臉上,像是刀子切在嫩豆腐上。所以這樣起風的日子,阿璿就不愛出門。這會待在房裏頭,榻上早就鋪上軟和厚實的墊子,不遠處的鎏金銅爐裏頭擺著銀霜碳,燒起來一點都沒起灰。


    “姑娘,你瞧這個顏色怎麽樣?”碧鳶正在給阿璿分線,這會挑到一個顏色挺正的紅色,便拿過來給她瞧。


    阿璿點了點,讚道:“不錯,這個可以用來繡字。”


    不過隨後她又想起,問:“鄉試的時候,帶進去的書袋應該不能帶字吧?”


    碧鳶被她這麽一問,也是愣了下,隨後笑著迴道:“奴婢也不懂這些事情呢,要不姑娘迴頭問問太太?”


    阿璿點頭,是該問問她娘。


    碧竹掐著點進來,就是問道:“姑娘,咱們是現在叫膳還是去太太院子裏頭吃?”


    先前在顧家的大宅的時候,阿璿還沒這樣的感覺,可這會到了莊子上,感覺整天考慮地就是三個字,吃什麽?


    自從搬到衛氏的莊子上後,日子就像進入一個平穩的時期,平淡又透著溫馨。哥哥一直在書院裏頭讀書,不過每隔五日就會迴來一會,而顧應承和顧應啟兄弟兩人,因為年紀還小,衛氏又心疼他們,就請了先生到家中來讀書。


    至於阿璿,原本教顧家姑娘的陳先生本是衛氏請來的,可是她們臨走的時候,衛氏找了陳先生詳談了一次,她選擇了留下。因為大太太答應她,不管二房出多少錢,她都願意多給銀兩。


    衛氏不願再這無謂的事情,和大太太再鬧起來,便沒有為難陳先生。


    三房比他們要後搬走,三太太拿了全部的積蓄才在信陽府裏頭買了一座兩進的宅子。雖然宅子比從前少了許多,可是他們三房一家住,反而是更加寬敞了。


    “姑娘,想叫什麽膳食?”碧鳶問道。


    自打來了莊子上之後,阿璿登時發現自己的日子太過了,這其中最緊要的就是,再沒人管著她的膳食了,簡直就是想吃什麽就能點什麽。


    於是阿璿迅速地將現代的一係列快餐食品帶到了這裏,也迅速地得到了顧應承和顧應啟兄弟兩人的捧場。


    這兩人不知多喜歡吃雞米花,小小的雞肉丁在醬料裏頭醃製一個時辰,在裹上一層麵粉,放進油鍋裏頭炸的滾燙脆黃,再陪上一小碟醬料,別提多好吃了。


    不過這種油炸食品,在現代的時候,家長就不敢讓小孩子多吃。在這裏,阿璿自然也不敢讓他們多吃,好在她如今是止不住地新花樣子,他們吃得多了,有時候也會忘記。


    “今個風這麽大,好想吃火鍋啊,”阿璿托著腮看著外頭,這會風刮在窗欞上,吹的唿唿地直叫,要是下雪天的話,那就更適合了。


    碧鳶有些詫異:“姑娘想吃鍋仔?“


    南邊不興吃火鍋,北方才時興呢。這邊多是會吃鍋仔,就是一盆菜做好了,下頭弄個小爐子煨著,這樣菜就不會冷了。


    所以頭一迴阿璿說吃火鍋的時候,碧鳶還不知道是個什麽,等阿璿稍稍解釋了後,她便了然地說,原來是鍋仔啊。於是在阿璿殷殷期盼著,古代的火鍋會是個什麽模樣的時候,就見丫鬟端著高爐子進來,後頭跟著的丫鬟則端了個略大些的爐子,待她看清了之後,這才發現這鍋仔是就是她在現代吃過的鍋仔。


    她原本還以為這會江南的火鍋,就叫鍋仔呢。


    所以阿璿立即說道:“就是火鍋,不是鍋仔。”


    碧鳶這會又想起了先前鬧得笑話,立即便是笑著說道:“那姑娘是要吃鴛鴦火鍋,還是清湯的?”


    阿璿自從上迴吃了火鍋之後,就找了匠人,特製了鴛鴦鍋來,拿到廚房的時候,和大師傅一說明用法,連師傅都感慨五姑娘果真是心思精巧,竟是能想出這等奇妙的吃法。


    不過她家中的師傅終究是做慣江南菜的,弄出的來紅湯鍋瞧著紅通通的,挺有食欲的,可是吃下去總覺得了少了點味道。


    好在家中其他人都是清淡口味的,所以吃著倒是還覺得好,所以阿璿正猶豫著要不要專門請個川菜廚子。


    “姑娘,咱們今天吃火鍋,”此時碧竹見她發呆,又問了一句。


    “算了,等下迴下雪的時候再吃吧,”阿璿淡淡說道,隨後就聽她吩咐道:“讓廚房弄個炸雞柳條,這迴配個香辣醬,再弄個幹絲配雞絲鍋仔,再弄個兩樣炒菜。到時候讓都送到我娘的院子裏頭,我今個過去吃飯。”


    昨個夏九歌派人送了信過來,說是新到一些皮子,問她需不需要拿些,若是想要的話,她可以派人送來。阿璿一聽說是皮子,就好奇都是什麽料子。


    可來人送了信就走了,她也沒能問清楚。所以她就想明個進城去,正好哥哥明個迴來,她打算順道把哥哥接迴來呢。


    “外頭風大吧?”衛氏也是一個早上沒出去,瞧著女兒披著一領鬥篷進來,便忙讓丫鬟上前給她拿了下來。


    阿璿迴道:“應是還好,不過瞧著這立冬了,連風刮地都比平日裏頭厲害。”


    母女說了會話,衛氏就提到,她親爹又從京城寄了好些東西迴來。自從她們搬了家之後,她爹就跟生怕她們在外頭受了委屈一般,幾乎是半個月就派人送東西迴來。


    而顧應承和顧應啟居然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小弓,自打他們得了弓箭之後,周圍農戶的雞鴨可是遭罪了,他們帶著小弓追著那些雞鴨能跑出好幾裏地來。也幸虧他們還射不準,要不然那些雞鴨還真的逃不出他們的手掌。


    衛氏怕他們鬧騰地太厲害,居然就農戶的雞鴨都買了迴去,把這些雞鴨在自家院子裏頭放著,他們要是追著玩,就讓他們去就好。


    結果前幾天的時候,顧應承終於在顧應衍的指導下,第一次射死一隻雞,他興奮地拿著自己的獵物迴來給她娘看的時候,衛氏險些被嚇昏過去。


    待到了午膳的時候,顧應承和顧應啟兩人終於迴來了,他們一進來就聞見屋裏頭的香味,隻顧上急急地叫了一聲娘和姐姐,眼睛就溜溜地往那邊膳桌上瞧。


    等衛氏領著他們坐下後,兩人眼睛盯著那盤雞米花,果然古今中外就沒有小孩能抵擋得住油炸食品的魅力。


    好在每迴廚房也知道分寸,連雞米花的數量都是數著端過來的,兩人一人一小碟放在麵前,沾著醬汁吃,顧應承還知道用筷子夾呢,顧應啟恨不能直接拿手沾醬了。


    “這炸雞米花雖說好吃,到底油大了些,”待吃過飯之後,衛氏讓人拿了石蜜丸子讓他們兩人吃,生怕他們兩膩著了。


    誰知兩個小家夥一人捏了一顆丸子吃下去,還挺迴味地問道:“姐姐,咱們下迴吃雞肉卷吧?”


    這也是阿璿照著肯德基雞肉卷做出來的,讓人攤了薄冰,將大蔥切成細絲,放上生菜和炸好的雞米花,再裹成卷子,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脆。所以他們惦記著那個也是惦記地很。


    阿璿哄著兩人一會,就是讓丫鬟帶著他們休息會,下午還要繼續跟著先生讀書呢。


    “娘,我想明個進城一趟,夏姑娘的鋪子又進了新皮子,我去瞧瞧,”阿璿說道。


    衛氏好奇地問:“她那鋪子不是做綢緞生意的,怎麽還兼做皮子生意?”


    “這些皮子聽說是他們到邊境特意進來的,很是精致,聽說在揚州的時候,就買了一部分,隻帶了小部分迴信陽來賣,”阿璿說道。


    衛氏知道夏九歌這姑娘,家裏頭突逢大難,卻自強不息,如今帶著弟弟在外頭討生活。當初阿璿哄她說,自己同這位夏姑娘是偶然遇見的,見她身世可憐卻又自強不息,像極了陳先生。


    雖說陳先生沒跟著二房到莊子上,可衛氏卻也不怪她,畢竟陳先生有自己的考慮,再說她們到底是住在城外,不像大房是在城內那般方便。


    “既然你想去看,那就瞧瞧吧,正好你哥哥明個也要迴來,你一並同他迴來就是了,”衛氏想到這裏,點頭同意,她又道:“娘給你些銀子,你若是喜歡什麽,買了就是。”


    說著,她就要玉瑤把自己的箱子拿過來。


    阿璿知道她娘手裏頭有銀子,但還是阻止道:“我不過是隨便去看看罷了,何必帶這樣多的銀兩在身上。若是真喜歡,讓夏姑娘派人送到莊子,到時候再給錢也不遲啊。”


    待第二日的時候,她一早就乘著馬車進了城內,不過衛氏也生怕這路上不安全,特意多派了兩個莊子上的護衛陪著她一塊去。


    等到了夏九歌的店鋪時,她一下車就瞧見裏頭熱鬧地很,待進了鋪子裏頭,就見環肥燕瘦滿滿一堂的。


    “喲,這灰鼠皮子可真好,做件披風倒也是夠的,”就聽一個桃紅撒花襖的婦人對旁邊的說道。


    阿璿沒想到鋪子裏的生意竟是好成這樣,所以店裏幫閑的小二發現她時,已是過了好一會。夏九歌本來在櫃台後頭收賬呢,這會見她過來,也隻得先讓人帶她去了後堂,這會是實在騰不出招唿她。


    待阿璿等了好久之後,這才見夏九歌從前頭進來,她一進來便笑道:“姑娘,見諒,這前頭實在是太忙了。”


    “忙是好事,說明生意好不是,”阿璿笑道。


    夏九歌點頭,“新進的這批皮子賣的確實不錯,這才三天都快賣了一半了。”


    阿璿也是驚訝了下,畢竟這會才剛入冬呢,要是再等一個月到了年關的時候,隻怕會賣的更好吧。


    所以她問:“那年關的貨可備妥了?”


    “我舅舅也不知道這皮子賣的這般好,這不迴來沒幾天,昨個就走了。就是打算在年前再押一趟貨迴來。”夏九歌解釋。


    阿璿也是聽了夏九歌的話,才知道皮子、虎骨、鹿茸這些在江南這邊富貴人家才能用得起的東西,在那邊便宜地很,滿大街都是的。江南的商隊過去,隻需要拿江南出產的茶葉、鹽巴和絲綢換取就可以。


    聽說那邊一斤茶葉就能換一張上好的銀鼠皮,這銀鼠皮要真是拉到江南來賣,十兩銀子一張都多得是人搶著買呢。江南本就富裕,又因為與海外通商,所以江南富商估計比全國其他地方加起來都多。


    “你舅舅當真是辛苦了,待今個年底結賬,若是要盈利的,我便從自個這裏拿出一層銀子作為他的酬勞,”阿璿立即說道。


    夏九歌沒想到她會說這樣的話,當即便有些吃驚,不過她不是那等貪小便宜的人,立即就道:“當初咱們已經和姑娘說過了,我舅舅他們商隊走一趟貨,咱們是按次數給銀子的,怎麽能讓姑娘你再私底下給錢呢。”


    阿璿立即搖頭,便道:“給押鏢的人銀子,那是咱們生意上的事情,給舅舅銀子那是我的一點心意。如今雖天下太平,可這走南闖北畢竟危險,更別提塞外那等民風彪悍之地,來往畢竟是有危險的。”


    夏九歌雖知阿璿這舉動是為了安撫她舅舅,可到底還是心頭感動。舅舅從前雖說是個漕幫頭子,可那到底是江湖上混著的,在這些官家眼裏頭,比商戶還不如呢。


    後來為了舅媽退隱了江湖,誰知舅媽隻留下一個小表弟,就沒了。如今舅舅又要照顧他們兄妹兩,又要帶著小表弟,現在又跑起了商隊,她雖知舅舅以前在江湖上的名頭,可這走南闖北的,難免還是讓人擔驚受怕。


    “那我就替舅舅謝過姑娘了,”這畢竟是顧姑娘給舅舅的,她也不好太推遲,隻等著舅舅迴來再商量吧,他若是不願要,就自個推了便是。


    這會夏九歌便和她說道:“頭一趟去邊境的時候,我就拿了姑娘給的五百兩銀子,在江南買了好些茶葉、絲綢、鹽巴還有各色咱們這裏的東西,結果就換了這麽幾大車的東西。”


    “先前我舅舅途經揚州的時候,就將其中兩車皮子、虎骨還有藥材賣給了當地的商戶,人家統共給了兩千兩銀子,還有三車貨物就帶迴來賣了,這幾天的皮子是買的最好了,不過才三天就進賬七百多兩銀子了,”夏九歌說了個大概。


    阿璿聽的連氣息都險些要粗重了些,這可是她頭一迴賺銀子。不過拿出去五百兩而已,這會都進賬兩千七百多兩了,要是等全部的貨買了,大概也得有個五千兩銀子。


    她當初答應,商隊出去一趟就給他們五百兩銀子,他們統共二十個人,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就能賺旁人兩年賺的銀子,所以就算是去邊境也多的是人願意去。阿璿特意叮囑夏九歌,一定要找身手好的。


    聽說夏九歌的舅舅都是找的原本漕幫裏頭的,已經從江湖裏頭退隱了的人。這些人都是老江湖,所以這麽些貨物也能護得住。


    “我估計這趟貨物賣出去大概有五千兩銀子,除去交的稅和給我舅舅他們的銀兩,大概還有三千兩左右的銀子,”夏九歌這還是保守估計的。


    這都不需要阿璿心算,她一下就知道自己能賺兩千四百兩,就算除去方才答應給夏家舅舅的一層銀子,那她能拿到兩千一百兩。


    況且這還隻是一趟貨賺得銀子,這夏家舅舅又去了邊境一趟。


    她立即說道:“咱們信陽到底是小了些,我怕這趟貨再迴來,這麽多皮子,信陽府隻怕是吃不下。所以九歌你看能不能請舅舅看看,在蘇州、揚州還有金陵這些地方看看,先散了一部分貨。”


    夏九歌點頭,“五姑娘這話說的對,待我估算著時間,派人去和我舅舅說一聲。”


    此時又來了客人,夏九歌隻得又到前頭接客去了。


    而坐在位置上的阿璿,突然就站了起來,雙手狠狠捏著,銀子啊銀子。沒想到不過才三個月,她就要賺到顧令璿前十幾年攢的銀子。


    她先前攢了那些年,也不過才兩千兩百多兩銀子,結果這會一趟貨就能賺到了。


    她狠狠捏了自己的臉頰一下,喲,真疼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鳳平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蔣牧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蔣牧童並收藏鳳平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