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鹽湖水位下降,邊緣處就露出很多鹽來。
當地人會來挖鹽,進行簡單的煉製,然後就販賣往別處。
有的鹽湖處於山嶺之中,人煙稀少,路途難走,販賣的時候需要爬山。
這些人便用山羊馱著鹽,翻山越嶺,找到那些想買鹽的人。
給山羊身上綁一個布袋子,裏麵有十幾斤鹽就行了。
二三十頭山羊,兩個人看護著,幾百斤鹽,賺的錢可以養家糊口。
在馬林老家,鹽並不多麽貴,販鹽的收入也不高。
但是在貧星,這裏正處於舊石器時代,販鹽乃是暴利行業。
野犬部落的人至今靠喝血和吃土來補充鹽分。
馬林的商隊攜帶了一些鹽,但是不多。
夠自己吃的。
他又講述鹽井、海鹽、崖鹽以及鹽堿地淋鹽的做法。
講著講著‘肥牛’就問起了火藥的問題。
馬林完全忘記了火藥的原理、安全炸藥的成分。
他隻記得一句口訣,‘一硫二硝三木炭’。
可見口訣這種東西真是容易洗腦,什麽都忘記了,唯有口訣被記了下來。
硫他有,身上帶了一罐子。
他找金屬礦的時候經常發現一些天然硫。
硫好辨認,他這種探礦方麵的小白都找得出來。
木炭他有好多,為了煉鐵製作了很多。
硝是指什麽東西?
他的第一反應是硝酸鈉。
廁所收集的那層白色物質是不是滿足條件?
需要對白色物質進行一番化學處理麽?
實在不成,他天天要求上百號原始人朝著一道斜坡撒尿,礦物質都留在斜坡上,日後方便刮取。
哪裏存在硝?
鹽湖是不是存在硝?
鹽堿地是不是存在硝?
鹽堿地煉出來的硝,能夠直接用於火藥麽?
他小時候放鞭炮,經常拆出火藥來。
他確實是用肉眼就能夠看到木炭粉、硫和一種白色粉末。
他覺得自己多進行一番試驗就能夠知道火藥需要的是什麽硝。
但是存在危險性。
他討厭危險性。
如果他有大量人口,他就不怕。
可是他在這麽大的地盤上總共隻找到了不到四千人口。
死一個少一個。
他之所以如此辛苦的向南前進,為的就是在冬天之前盡量把雞毛平原所有部落都給找到,教給他們生火技術,讓他們不要在冬季死人,快點生育。
他認為這個世界想發展起來,最需要的因素就是人口。
他去過的部落,食物都很充沛,就應該使勁的生孩子,每個生育期女子最好每年生一個。
原始人婚育年齡較小,十三四歲就開始生產,所以新生的嬰兒過個十三四年就能夠加入生產大軍。
就這樣子人口指數上升。
說不準他老年的時候,人口能夠增加個十幾倍,從四千多變成四萬多,並且能夠出現上千人的聚居點。
到時候他應該已經搞定蒸汽機問題了。
人口少,連修路都難。
有了蒸汽機驅動的車子,可能依然沒有好路。
蒸汽機肯定沒法製作摩托。
能不能製作飛機?
一架飛機上麵要攜帶幾噸木炭麽?這麽一想真是好笑。
沒有煤,隻能燒木炭,這種感受也很奇怪。
但是蒸汽機肯定可以驅動輪船。
此外他想知道木煤氣是否可以驅動汽車。
他幹餾木柴便可以獲得木煤氣。
‘方頭’有四個人幫忙製作提線棍,準備用來紡織兩米寬十米長的布,再把它做成滑翔傘。
沒有織布機,用最笨拙的四根棍子織布法織布,比較耗費精力,但是他們這也算是自力更生,沒有麻煩別人。
提線棍就是一根直棍子,下麵吊有幾百個線圈。
為了織普通的粗布,一米長的提線棍要吊有兩百多個線圈。
線圈的作用是把布的一半縱線給提起來,與另一半形成高低差,每兩根相鄰的縱線總是一根被吊起來,另一根不動,排線的時候,也是一根縱線從提線棍的一個線圈中穿過,另一根不穿過線圈。
四個人在一個兩米多長的棍子上一起綁線圈並不擁擠。每人負責半米長,各自要吊一百多個線圈,全都徒手操作。
一個晚上把提線棍給製作好了。
馬林說道:“這麽寬的布我看你們怎麽織。”
四根棍子織布法,穿橫線全需手動,從布的一側向另一側拉一根橫線。
原來布寬一米,這個穿線動作很容易完成,左右手交接就行了。
可是如今布寬兩米,左右胳膊加一起也不夠長。
於是需要兩個人互相配合,伸著腰傳遞線軸。
比一個人織布動作大很多,麻煩,耗時更久。
但是如果他們有耐心的話還真不成問題。
接下來一天換了個方向出去尋找資源。
路上走的非常辛苦。
馬林盡量多進行觀察。
有片地方水窪很多,但是土裏有一些石頭,馬林蹚著水進去,鏟開土,砸開石頭,刮取化學物質收集起來,沒有看到什麽金屬。
他覺得自己這探礦能力,最好還是把目標放在山上比較好。
地下的鐵因為地質原因與山體一起升了起來,暴露在外,方便尋找。
在野犬部落總共花費了七天,該教的都教會了。
沒有找到什麽礦。
於是決定繼續向南走。
別人在大山中探礦,一次可能要花幾個月。uu看書wwuukansh
他這是不是走的太匆忙了?
想了一下,自己就算是呆更長時間也難以有所收獲,畢竟並不擁有什麽技術手段,隻能看到露天礦。
‘方頭’等人真的利用這時間織出了一塊兩米寬十幾米長的布。
多少米是怎麽量的?
馬林按照自己身高一米七製作了直尺,又用線製作了更長的尺子用來丈量距離。
不是很精確,但是他們目前的工作都不需要他們量多準。
當他準備生產鋼鐵機械的時候,或許他需要更好使的尺子。
這幾人試著製作了一個滑翔傘。
那麽大一塊布,多綁上幾根繩子,迎著風它就會被刮起來,張開。
但是正常的風力肯定吹不起來一個人。
需要兩個人幫忙,這滑翔傘才能張開。
它的尺寸用於滑翔肯定是足夠的,事實上大家都有點擔心它是不是有點太大了,導致人在天上的時候會被吹走,所以又把繩子綁的更深了一些,減少受風麵積。
現在就差一個合適的土丘、晴朗的天氣和正確方向的風了。
他們匆匆忙忙離開野犬部落,結果野犬部落有兩個人要跟著他們一起四處看看。
“我們擅長狩獵,也能幫忙搬運東西,跟著你們很有用,不是個累贅。”
馬林認為這兩人挺好的,便答應了下來。
於是商隊變成了二十人。
非常熱鬧。
硬弓二十張。
‘大樹’因為有了鋼刀,所以不想再使用長矛了。
他的刀比較的寬闊,厚實,沉甸甸的,一看形狀就知道不容易卷刃。
當地人會來挖鹽,進行簡單的煉製,然後就販賣往別處。
有的鹽湖處於山嶺之中,人煙稀少,路途難走,販賣的時候需要爬山。
這些人便用山羊馱著鹽,翻山越嶺,找到那些想買鹽的人。
給山羊身上綁一個布袋子,裏麵有十幾斤鹽就行了。
二三十頭山羊,兩個人看護著,幾百斤鹽,賺的錢可以養家糊口。
在馬林老家,鹽並不多麽貴,販鹽的收入也不高。
但是在貧星,這裏正處於舊石器時代,販鹽乃是暴利行業。
野犬部落的人至今靠喝血和吃土來補充鹽分。
馬林的商隊攜帶了一些鹽,但是不多。
夠自己吃的。
他又講述鹽井、海鹽、崖鹽以及鹽堿地淋鹽的做法。
講著講著‘肥牛’就問起了火藥的問題。
馬林完全忘記了火藥的原理、安全炸藥的成分。
他隻記得一句口訣,‘一硫二硝三木炭’。
可見口訣這種東西真是容易洗腦,什麽都忘記了,唯有口訣被記了下來。
硫他有,身上帶了一罐子。
他找金屬礦的時候經常發現一些天然硫。
硫好辨認,他這種探礦方麵的小白都找得出來。
木炭他有好多,為了煉鐵製作了很多。
硝是指什麽東西?
他的第一反應是硝酸鈉。
廁所收集的那層白色物質是不是滿足條件?
需要對白色物質進行一番化學處理麽?
實在不成,他天天要求上百號原始人朝著一道斜坡撒尿,礦物質都留在斜坡上,日後方便刮取。
哪裏存在硝?
鹽湖是不是存在硝?
鹽堿地是不是存在硝?
鹽堿地煉出來的硝,能夠直接用於火藥麽?
他小時候放鞭炮,經常拆出火藥來。
他確實是用肉眼就能夠看到木炭粉、硫和一種白色粉末。
他覺得自己多進行一番試驗就能夠知道火藥需要的是什麽硝。
但是存在危險性。
他討厭危險性。
如果他有大量人口,他就不怕。
可是他在這麽大的地盤上總共隻找到了不到四千人口。
死一個少一個。
他之所以如此辛苦的向南前進,為的就是在冬天之前盡量把雞毛平原所有部落都給找到,教給他們生火技術,讓他們不要在冬季死人,快點生育。
他認為這個世界想發展起來,最需要的因素就是人口。
他去過的部落,食物都很充沛,就應該使勁的生孩子,每個生育期女子最好每年生一個。
原始人婚育年齡較小,十三四歲就開始生產,所以新生的嬰兒過個十三四年就能夠加入生產大軍。
就這樣子人口指數上升。
說不準他老年的時候,人口能夠增加個十幾倍,從四千多變成四萬多,並且能夠出現上千人的聚居點。
到時候他應該已經搞定蒸汽機問題了。
人口少,連修路都難。
有了蒸汽機驅動的車子,可能依然沒有好路。
蒸汽機肯定沒法製作摩托。
能不能製作飛機?
一架飛機上麵要攜帶幾噸木炭麽?這麽一想真是好笑。
沒有煤,隻能燒木炭,這種感受也很奇怪。
但是蒸汽機肯定可以驅動輪船。
此外他想知道木煤氣是否可以驅動汽車。
他幹餾木柴便可以獲得木煤氣。
‘方頭’有四個人幫忙製作提線棍,準備用來紡織兩米寬十米長的布,再把它做成滑翔傘。
沒有織布機,用最笨拙的四根棍子織布法織布,比較耗費精力,但是他們這也算是自力更生,沒有麻煩別人。
提線棍就是一根直棍子,下麵吊有幾百個線圈。
為了織普通的粗布,一米長的提線棍要吊有兩百多個線圈。
線圈的作用是把布的一半縱線給提起來,與另一半形成高低差,每兩根相鄰的縱線總是一根被吊起來,另一根不動,排線的時候,也是一根縱線從提線棍的一個線圈中穿過,另一根不穿過線圈。
四個人在一個兩米多長的棍子上一起綁線圈並不擁擠。每人負責半米長,各自要吊一百多個線圈,全都徒手操作。
一個晚上把提線棍給製作好了。
馬林說道:“這麽寬的布我看你們怎麽織。”
四根棍子織布法,穿橫線全需手動,從布的一側向另一側拉一根橫線。
原來布寬一米,這個穿線動作很容易完成,左右手交接就行了。
可是如今布寬兩米,左右胳膊加一起也不夠長。
於是需要兩個人互相配合,伸著腰傳遞線軸。
比一個人織布動作大很多,麻煩,耗時更久。
但是如果他們有耐心的話還真不成問題。
接下來一天換了個方向出去尋找資源。
路上走的非常辛苦。
馬林盡量多進行觀察。
有片地方水窪很多,但是土裏有一些石頭,馬林蹚著水進去,鏟開土,砸開石頭,刮取化學物質收集起來,沒有看到什麽金屬。
他覺得自己這探礦能力,最好還是把目標放在山上比較好。
地下的鐵因為地質原因與山體一起升了起來,暴露在外,方便尋找。
在野犬部落總共花費了七天,該教的都教會了。
沒有找到什麽礦。
於是決定繼續向南走。
別人在大山中探礦,一次可能要花幾個月。uu看書wwuukansh
他這是不是走的太匆忙了?
想了一下,自己就算是呆更長時間也難以有所收獲,畢竟並不擁有什麽技術手段,隻能看到露天礦。
‘方頭’等人真的利用這時間織出了一塊兩米寬十幾米長的布。
多少米是怎麽量的?
馬林按照自己身高一米七製作了直尺,又用線製作了更長的尺子用來丈量距離。
不是很精確,但是他們目前的工作都不需要他們量多準。
當他準備生產鋼鐵機械的時候,或許他需要更好使的尺子。
這幾人試著製作了一個滑翔傘。
那麽大一塊布,多綁上幾根繩子,迎著風它就會被刮起來,張開。
但是正常的風力肯定吹不起來一個人。
需要兩個人幫忙,這滑翔傘才能張開。
它的尺寸用於滑翔肯定是足夠的,事實上大家都有點擔心它是不是有點太大了,導致人在天上的時候會被吹走,所以又把繩子綁的更深了一些,減少受風麵積。
現在就差一個合適的土丘、晴朗的天氣和正確方向的風了。
他們匆匆忙忙離開野犬部落,結果野犬部落有兩個人要跟著他們一起四處看看。
“我們擅長狩獵,也能幫忙搬運東西,跟著你們很有用,不是個累贅。”
馬林認為這兩人挺好的,便答應了下來。
於是商隊變成了二十人。
非常熱鬧。
硬弓二十張。
‘大樹’因為有了鋼刀,所以不想再使用長矛了。
他的刀比較的寬闊,厚實,沉甸甸的,一看形狀就知道不容易卷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