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廄裏終於有兩匹短腿馬被馴養成功了。
不能騎,但是可以用韁繩牽著它們走動。
它們願意背負幾十斤重物出門走上個一天。
隻需要一些苦薯麵和草料,它們就會對在這裏的生活比較滿意。
進山的時候不能夠推獨輪車,有這種矮種馬幫忙負重簡直太棒了。
日後肯定還可以馴服更多。
他想了一番,為了早點過上更好的日子,他應該再出一趟遠門,沿著雞毛平原向南走,把沿途的原始人都給找到,教給他們實用的生活技術,再仔細的尋找一下周圍都存在什麽資源。
他知道露天煤礦不是那麽容易找到,但是依然懷有希望。
他走過了這麽多地方,卻一個真正的礦都沒找到,隻能說自己運氣太背了。
他認為自己早晚肯定找得到什麽礦。
鐵礦、銅礦、煤礦,等等,反正是遲早的事情。
有了礦之後可以進一步進行考慮。
方才的煉鐵的問題,他想到了一件事。
他還沒有嚐試人工製作一氧化碳,收集起來煉鐵。
把木炭在封閉的爐子中加熱,隻要時間夠久,所有氧氣都會變成一氧化碳。
把這些氣體收集起來,用打氣筒給打入一個高壓罐子裏,就像是煤氣罐那樣子。
收集足夠的濃度。
然後噴入煉鐵爐裏。
產生的溫度是否可以把鐵給燒熔呢?
這麽做確實很是浪費資源。
煉鋼的成本太高了。
但是馬林現在擁有的最多的東西就是資源。
一氧化碳的燃燒溫度遠高於木炭。
但是他製作一氧化碳的辦法是,把木材放在密閉的爐子中加熱。
得到的是含有一氧化碳的木煤氣。
他試驗了一下,木煤氣燃燒起來溫度比較低,比煤氣灶還差了一大截。
但是他在製作木煤氣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一件事。
木柴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會滲出木焦油。
先前他不是一直在找燈油麽?
因為沒有植物油用於點燈,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用動物油脂點燈。
原始人什麽都沒有,有燈點就不錯了。
可是現在就獲得了一種液體燃料。
不管怎麽說,它都是可用的。
附近木材如此充足,想要多少木炭就可以獲得多少木炭,想要多少木焦油就能夠擁有多少木焦油。
這是這種燈該怎麽製作呢?
如果燈芯燒入了燈裏,是不是可能產生爆炸呢?
心裏完全沒數。
他能做的就是把燈的口做成開放的,燈芯斜靠在側壁上,它自己能夠吸油,使得火焰一直遠離燈油。
不過點燈的人得注意,一直把燈芯給撥遠點。
他不知道自己的木炭為什麽燒不出鐵水來。
既然始終煉不了鋼,無法獲得足夠鋒利的武器和工具,他必須另想法子推進當前的事業。
他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夠得到改善,而不是始終維持現在這種樣子。
貧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口過於稀少,居住點過於分散。
馬林先前在兩個不同的聚居點之間走一趟需要花十天,每個聚居點大約有二三十人。
都是原始人,處於舊石器時代,啥都不會。
生活極為艱辛,每天都非常的掙紮。捕獵極為困難,冬天也缺少衣物,與野獸的搏鬥更是充滿了危險。
於是馬林不得不努力的找到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
在金水村教書的工作對這些原始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對馬林來說則是至關重要。
如果他希望社會能夠快速發展起來,他就必須多教會這些原始人一些生活常識以及必要的算術和語文。
他希望至少所有原始人都能夠掌握小學算術,並且至少能夠完成記賬任務。
他還希望能夠有少數幾名原始人學會讀寫,這樣子才可以給各種工作寫日誌,也可以對一些地理、自然現象進行記錄。
比如某人見到了露天的石油,雖然不知道它們的用途,卻記錄了下來。
另一人正想找石油,通過種種途徑發現了這個記錄,於是就省去了很多探尋的功夫。
隻是想讓原始人學習讀寫、算術,簡直比登天還難。
他們沒興趣,怕麻煩。
他們天生喜歡玩。
他們最開心的事情是在外麵荒野中找到了什麽好玩的地方,然後聚集一堆人一起玩。
讓他們種田、養殖、學習,都像是在要他們的命。
強迫是沒有用的。
馬林自己非常重視種田、養殖、學習,他認為自己隻要能夠與這些原始人好好相處,並逐步提高自己的聲望,原始人就會受到他的影響,也開始重視這些方麵。
隻要有一個人在聽課,他就會認真的教。
他幫助原始人做過很多事情。
比如說,現在大家能夠用上鐵器,大部分功勞都是他的。
事實上大家能夠用上弓箭和陶器,功勞也是他的。
他受到不少關注,即便如此,他的影響力也不足,因為他經常從心裏嫌棄這些原始人。
他必須盡快改善這一點。
如果他嫌棄原始人,原始人也會嫌棄他。這是相互的。
有用功學習的學生是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
‘喊山’非常用功,不僅在算術方麵很用功,u看書.uuanshu.cm在讀寫方麵也很用功。
‘喊山’是金水村的村長,經過馬林的勸說,也想擁有寫工作日記的能力,把每天遇到了什麽情況,做了什麽交易,等等,都給記錄下來。
‘鼻子’是位非常好的木匠,對算術非常的著迷。
他一開始學算術是為了做木工的時候能夠算清楚,後來則是覺得算術好玩。
‘鼻子’現在剛剛成年,用簡陋的木工工具就能夠把家具給製作的非常漂亮。
‘鼻子’是因為那個‘雞兔同籠’問題開始對數學感興趣的。
那隻是小學數學。
馬林向‘鼻子’說明,人的數學能力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能把很難的數學問題給解決掉,另一方麵是能把很繁瑣的算式給算對,而學習數學的正確順序就是先學會把繁瑣的算式算對,然後再去研究複雜的數學問題。
他專門給‘鼻子’出了很多小學數學習題,包括含有分數、小數的習題。
加減乘除都有。
其實‘鼻子’隻聽了三個月數學課,現在算數已經很少算錯了。
一個木工要是算數經常算錯,製作家具的時候也容易出問題。
馬林自己從沒製作過箱子,而‘鼻子’最近就在製作。
箱子的側麵和底麵都是用卯榫結構連接起來,用樹脂粘結,最後用釘子進行加固。
馬林給他說過,桌子和板凳的外形,其實都沒必要方方正正的,可以是橢圓形的、圓形的、異形的。
這使得‘鼻子’深受啟發。
目前馬林的工作是當老師,要教原始人小學級別的知識,挑戰性非常高。
不能騎,但是可以用韁繩牽著它們走動。
它們願意背負幾十斤重物出門走上個一天。
隻需要一些苦薯麵和草料,它們就會對在這裏的生活比較滿意。
進山的時候不能夠推獨輪車,有這種矮種馬幫忙負重簡直太棒了。
日後肯定還可以馴服更多。
他想了一番,為了早點過上更好的日子,他應該再出一趟遠門,沿著雞毛平原向南走,把沿途的原始人都給找到,教給他們實用的生活技術,再仔細的尋找一下周圍都存在什麽資源。
他知道露天煤礦不是那麽容易找到,但是依然懷有希望。
他走過了這麽多地方,卻一個真正的礦都沒找到,隻能說自己運氣太背了。
他認為自己早晚肯定找得到什麽礦。
鐵礦、銅礦、煤礦,等等,反正是遲早的事情。
有了礦之後可以進一步進行考慮。
方才的煉鐵的問題,他想到了一件事。
他還沒有嚐試人工製作一氧化碳,收集起來煉鐵。
把木炭在封閉的爐子中加熱,隻要時間夠久,所有氧氣都會變成一氧化碳。
把這些氣體收集起來,用打氣筒給打入一個高壓罐子裏,就像是煤氣罐那樣子。
收集足夠的濃度。
然後噴入煉鐵爐裏。
產生的溫度是否可以把鐵給燒熔呢?
這麽做確實很是浪費資源。
煉鋼的成本太高了。
但是馬林現在擁有的最多的東西就是資源。
一氧化碳的燃燒溫度遠高於木炭。
但是他製作一氧化碳的辦法是,把木材放在密閉的爐子中加熱。
得到的是含有一氧化碳的木煤氣。
他試驗了一下,木煤氣燃燒起來溫度比較低,比煤氣灶還差了一大截。
但是他在製作木煤氣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一件事。
木柴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會滲出木焦油。
先前他不是一直在找燈油麽?
因為沒有植物油用於點燈,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用動物油脂點燈。
原始人什麽都沒有,有燈點就不錯了。
可是現在就獲得了一種液體燃料。
不管怎麽說,它都是可用的。
附近木材如此充足,想要多少木炭就可以獲得多少木炭,想要多少木焦油就能夠擁有多少木焦油。
這是這種燈該怎麽製作呢?
如果燈芯燒入了燈裏,是不是可能產生爆炸呢?
心裏完全沒數。
他能做的就是把燈的口做成開放的,燈芯斜靠在側壁上,它自己能夠吸油,使得火焰一直遠離燈油。
不過點燈的人得注意,一直把燈芯給撥遠點。
他不知道自己的木炭為什麽燒不出鐵水來。
既然始終煉不了鋼,無法獲得足夠鋒利的武器和工具,他必須另想法子推進當前的事業。
他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夠得到改善,而不是始終維持現在這種樣子。
貧星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口過於稀少,居住點過於分散。
馬林先前在兩個不同的聚居點之間走一趟需要花十天,每個聚居點大約有二三十人。
都是原始人,處於舊石器時代,啥都不會。
生活極為艱辛,每天都非常的掙紮。捕獵極為困難,冬天也缺少衣物,與野獸的搏鬥更是充滿了危險。
於是馬林不得不努力的找到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
在金水村教書的工作對這些原始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對馬林來說則是至關重要。
如果他希望社會能夠快速發展起來,他就必須多教會這些原始人一些生活常識以及必要的算術和語文。
他希望至少所有原始人都能夠掌握小學算術,並且至少能夠完成記賬任務。
他還希望能夠有少數幾名原始人學會讀寫,這樣子才可以給各種工作寫日誌,也可以對一些地理、自然現象進行記錄。
比如某人見到了露天的石油,雖然不知道它們的用途,卻記錄了下來。
另一人正想找石油,通過種種途徑發現了這個記錄,於是就省去了很多探尋的功夫。
隻是想讓原始人學習讀寫、算術,簡直比登天還難。
他們沒興趣,怕麻煩。
他們天生喜歡玩。
他們最開心的事情是在外麵荒野中找到了什麽好玩的地方,然後聚集一堆人一起玩。
讓他們種田、養殖、學習,都像是在要他們的命。
強迫是沒有用的。
馬林自己非常重視種田、養殖、學習,他認為自己隻要能夠與這些原始人好好相處,並逐步提高自己的聲望,原始人就會受到他的影響,也開始重視這些方麵。
隻要有一個人在聽課,他就會認真的教。
他幫助原始人做過很多事情。
比如說,現在大家能夠用上鐵器,大部分功勞都是他的。
事實上大家能夠用上弓箭和陶器,功勞也是他的。
他受到不少關注,即便如此,他的影響力也不足,因為他經常從心裏嫌棄這些原始人。
他必須盡快改善這一點。
如果他嫌棄原始人,原始人也會嫌棄他。這是相互的。
有用功學習的學生是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
‘喊山’非常用功,不僅在算術方麵很用功,u看書.uuanshu.cm在讀寫方麵也很用功。
‘喊山’是金水村的村長,經過馬林的勸說,也想擁有寫工作日記的能力,把每天遇到了什麽情況,做了什麽交易,等等,都給記錄下來。
‘鼻子’是位非常好的木匠,對算術非常的著迷。
他一開始學算術是為了做木工的時候能夠算清楚,後來則是覺得算術好玩。
‘鼻子’現在剛剛成年,用簡陋的木工工具就能夠把家具給製作的非常漂亮。
‘鼻子’是因為那個‘雞兔同籠’問題開始對數學感興趣的。
那隻是小學數學。
馬林向‘鼻子’說明,人的數學能力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能把很難的數學問題給解決掉,另一方麵是能把很繁瑣的算式給算對,而學習數學的正確順序就是先學會把繁瑣的算式算對,然後再去研究複雜的數學問題。
他專門給‘鼻子’出了很多小學數學習題,包括含有分數、小數的習題。
加減乘除都有。
其實‘鼻子’隻聽了三個月數學課,現在算數已經很少算錯了。
一個木工要是算數經常算錯,製作家具的時候也容易出問題。
馬林自己從沒製作過箱子,而‘鼻子’最近就在製作。
箱子的側麵和底麵都是用卯榫結構連接起來,用樹脂粘結,最後用釘子進行加固。
馬林給他說過,桌子和板凳的外形,其實都沒必要方方正正的,可以是橢圓形的、圓形的、異形的。
這使得‘鼻子’深受啟發。
目前馬林的工作是當老師,要教原始人小學級別的知識,挑戰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