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子的小輪子的車子,推著兩百斤的貨物,一個人用繩子在前麵拉,一個人在後麵推,還不是輕而易舉,跟玩一樣?
那維持左右平衡累不累?
隻要把貨豎著放,那維持平衡就不累。
反正比用自行車推著省力。
經過考慮,馬林覺得這種小輪子的獨輪車更值得推廣,不妨做製作幾個。
這輪子的加工也不那麽費力。
因為尺寸小的緣故,很是結實,不容易開裂。
這種輪子一下子製作了幾十個,很簡單。
然後又製作了十幾個這麽小輪子的獨輪車。
由不同部落的人給推走了。
馬林的心情略有改善。
他之所以製作這種車子,是因為自己不知道那種帶輻條的車輪的製造技術,先前雖然曾經試做過,但是失敗了。
於是隻能采用這種手段。
金水村外麵的農田裏,莊稼已經出芽了。
其中有兩畝穀子、兩畝豆子、兩畝蔬菜、上百畝苦薯。
苦薯畝產四五百斤,對比紅薯的七八千斤,可知產量有多低。一斤苦薯八兩都是水,植物纖維也占很大比重,所以並不多麽壓餓。
他們並不指望靠這些作物養活自己。
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打獵。
方圓四五十裏的獵場,出去轉一圈就能夠有所獵獲。
目前他們全都忙著狩獵掠食性動物,它們的數量越少,野羊、野豬、野牛等生物的數量就會越多,甚至可能出現膨脹的現象,大家的獵物就會更充裕。
原來把獵物扛迴家是件比較累人的事情。
現在有了獨輪車,大不了多讓幾人用繩子在前麵拉著,就算是一隻野牛也能輕鬆的推迴家。
反正是省力氣。
狩獵隊一般是七八人一組。
現在都有了鐵質的長矛、鐵質的箭頭,還有了盾牌,狩獵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都提高了很多。
鐵箭頭帶有刃和放血槽,射中一箭都挺嚴重的。
人數不多的時候他們並不狩獵猛虎。
而且他們不想與猛虎正麵戰鬥,隻想把它給打傷,讓它失去狩獵能力,然後逐漸餓死。
除了弓箭,他們還帶有一定數量的重標槍,原因是弓箭連發太慢,標槍連發卻很快。
當野牛、野豬、老虎衝上來的時候,重標槍就比較有用了。
隔著十幾米的距離就有非常強的殺傷力了,可能一標槍就給戳死了。
槍尖也是經過設計,具有放血槽和刃。
即便如此,馬林還是想改進弩。
讓弩擁有一百多磅的力道,射一箭比捅一矛造成的傷還嚴重,對著腦袋射直接就能爆頭。
問題在於,他不知道那種特別強力的弓怎麽製作,現在這種弓,改造成弩後意義不大。
他現在急著製作的東西,一是比較有力的弩,二是有輻條的車輪。
在完成它們之前,他最好一直在金水村呆著。
他還想盡快弄懂怎麽煉鋼。
即使爐子溫度不夠高,燒不出鐵水來,依然有法子煉鋼,麻煩,但是可行。
有了獨輪車後,狩獵隊與采集隊出門都方便很多。
別的部落過來的人也能夠推著車子從這裏帶迴家更多的物資。
有了獨輪車之後,他開始做另一件事,那就是製作磨盤。
磨盤的原理他懂得。
先前想念磨盤無數時間,一直因為缺少金屬工具而無法製作成功。
鳥巢平原有種很常見的作物,那就是苦薯,它們需要被磨成粉,然後製作饃饃或者粉條、粉皮。
先前大家都是用石臼來搗麵粉。
效率非常低。
苦薯味道很差,但是做成粉條後味道卻很好,此外苦薯粉至少能夠用來燒稀飯。
磨盤具有重大價值。一個人磨麵就夠上百人吃的了。
至於怎麽製作磨盤,首先得有合適的石頭。
幾個鐵鑿他都準備好了。
就算它們崩壞了,他也可以重新打造。
磨盤必須是圓形的,這樣子上麵的磨盤在旋轉的過程中與下麵的磨盤依然能夠在形狀上保持一致。
上下兩塊磨盤連接處必須鑿出一些花紋來,這樣子才能夠提供足夠的摩擦力來磨麵。
這些花紋最好能夠像車輪的輻條一般呈放射狀,這樣子旋轉的過程中它們能夠自發的把麵給甩出來。
這些放射狀的花紋最好分成幾個部分,每部分在朝向上與別的部分略有差別,這樣子花紋才能做的比較密實。
上下磨盤中間應該都有個洞,洞裏插個轉軸,這個軸必須用鐵製作,馬林連鐵鑿子都有了,自然也造的出來這種轉軸。
此外上麵的磨盤中間必須有個磨眼,苦薯塊、麥子、大豆之類的的東西要放進磨眼裏,然後被帶入磨膛,經那些花紋研磨、甩出去。
上麵的磨盤側麵還必須有個眼,以便裝推動磨盤的把手。
最大的難關是把磨盤給加工成圓形,同時相對的兩個麵都要加工的非常平。
他不懂的一個問題是,把大石頭給放到火上燒,它是否容易開裂,在它被燒的通紅的狀態下鑿它,是不是也很容易開裂。
在有鐵質工具的情況下,加工石頭是具有可能性的。
他準備製作兩個直徑五六十厘米,厚度不到二十厘米的磨盤。
這麽大的石頭非常容易找到。
去金水山山麓,他很容易就找到了兩塊,然後用獨輪車給推了迴來。uu看書 wuukansh 挺沉的。
他的獨輪車的輪子晃動的比較厲害,但是好歹推得動。
放在庭院裏進行加工。
先粗略的鑿出形狀,量好大小。用鑿子把多餘的石料給鑿下來。
從邊緣向內部,一步一步的來。
他的錘子製作的不錯,很有力。
他的鑿子是純鐵的,沒有木柄,用錘子砸的時候並沒有緩衝。
握鑿子這隻手戴著手套,否則震的發麻。
之所以用純鐵的鑿子,因為它結實、夠硬,直徑有四厘米,不容易折斷。
一個鑿子的尖是一字形的,一個是六棱錐形的。
確實都挺硬。不如鋼製品硬,但是比石頭硬。
如果鑿子的頭變形了,他就拿到砂輪上打磨。他這是手動式砂輪,打磨的速度還可以。
目前他是用繩弓推動砂輪旋轉。
但是考慮一下吧,砂輪不需要有多大的驅動力,所以用軲轆帶動它也不是不可以。
傳動帶勒的稍微緊一點就使得上力了。
他準備在加工好這個石磨後就改造砂輪。
砂輪是怎麽製作的?先用鑿子鑿的接近圓形,然後裝上轉軸,用手驅動、對著石頭磨,磨著磨著就越來越圓。
製作一個是挺費力的。但是帶來的好處也很大。
先把一塊磨盤給加工成接近圓形。
拿來繩索,確定圓心,畫出一個圓。
然後更仔細的鑿,把一個底麵給鑿的特別平整。那種‘一’字形的鑿子就派上了大用場,可以把一個麵給鑿的比較平。
都鑿好了還不夠平怎麽辦?
打磨。
不過先不用著急。
那維持左右平衡累不累?
隻要把貨豎著放,那維持平衡就不累。
反正比用自行車推著省力。
經過考慮,馬林覺得這種小輪子的獨輪車更值得推廣,不妨做製作幾個。
這輪子的加工也不那麽費力。
因為尺寸小的緣故,很是結實,不容易開裂。
這種輪子一下子製作了幾十個,很簡單。
然後又製作了十幾個這麽小輪子的獨輪車。
由不同部落的人給推走了。
馬林的心情略有改善。
他之所以製作這種車子,是因為自己不知道那種帶輻條的車輪的製造技術,先前雖然曾經試做過,但是失敗了。
於是隻能采用這種手段。
金水村外麵的農田裏,莊稼已經出芽了。
其中有兩畝穀子、兩畝豆子、兩畝蔬菜、上百畝苦薯。
苦薯畝產四五百斤,對比紅薯的七八千斤,可知產量有多低。一斤苦薯八兩都是水,植物纖維也占很大比重,所以並不多麽壓餓。
他們並不指望靠這些作物養活自己。
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打獵。
方圓四五十裏的獵場,出去轉一圈就能夠有所獵獲。
目前他們全都忙著狩獵掠食性動物,它們的數量越少,野羊、野豬、野牛等生物的數量就會越多,甚至可能出現膨脹的現象,大家的獵物就會更充裕。
原來把獵物扛迴家是件比較累人的事情。
現在有了獨輪車,大不了多讓幾人用繩子在前麵拉著,就算是一隻野牛也能輕鬆的推迴家。
反正是省力氣。
狩獵隊一般是七八人一組。
現在都有了鐵質的長矛、鐵質的箭頭,還有了盾牌,狩獵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都提高了很多。
鐵箭頭帶有刃和放血槽,射中一箭都挺嚴重的。
人數不多的時候他們並不狩獵猛虎。
而且他們不想與猛虎正麵戰鬥,隻想把它給打傷,讓它失去狩獵能力,然後逐漸餓死。
除了弓箭,他們還帶有一定數量的重標槍,原因是弓箭連發太慢,標槍連發卻很快。
當野牛、野豬、老虎衝上來的時候,重標槍就比較有用了。
隔著十幾米的距離就有非常強的殺傷力了,可能一標槍就給戳死了。
槍尖也是經過設計,具有放血槽和刃。
即便如此,馬林還是想改進弩。
讓弩擁有一百多磅的力道,射一箭比捅一矛造成的傷還嚴重,對著腦袋射直接就能爆頭。
問題在於,他不知道那種特別強力的弓怎麽製作,現在這種弓,改造成弩後意義不大。
他現在急著製作的東西,一是比較有力的弩,二是有輻條的車輪。
在完成它們之前,他最好一直在金水村呆著。
他還想盡快弄懂怎麽煉鋼。
即使爐子溫度不夠高,燒不出鐵水來,依然有法子煉鋼,麻煩,但是可行。
有了獨輪車後,狩獵隊與采集隊出門都方便很多。
別的部落過來的人也能夠推著車子從這裏帶迴家更多的物資。
有了獨輪車之後,他開始做另一件事,那就是製作磨盤。
磨盤的原理他懂得。
先前想念磨盤無數時間,一直因為缺少金屬工具而無法製作成功。
鳥巢平原有種很常見的作物,那就是苦薯,它們需要被磨成粉,然後製作饃饃或者粉條、粉皮。
先前大家都是用石臼來搗麵粉。
效率非常低。
苦薯味道很差,但是做成粉條後味道卻很好,此外苦薯粉至少能夠用來燒稀飯。
磨盤具有重大價值。一個人磨麵就夠上百人吃的了。
至於怎麽製作磨盤,首先得有合適的石頭。
幾個鐵鑿他都準備好了。
就算它們崩壞了,他也可以重新打造。
磨盤必須是圓形的,這樣子上麵的磨盤在旋轉的過程中與下麵的磨盤依然能夠在形狀上保持一致。
上下兩塊磨盤連接處必須鑿出一些花紋來,這樣子才能夠提供足夠的摩擦力來磨麵。
這些花紋最好能夠像車輪的輻條一般呈放射狀,這樣子旋轉的過程中它們能夠自發的把麵給甩出來。
這些放射狀的花紋最好分成幾個部分,每部分在朝向上與別的部分略有差別,這樣子花紋才能做的比較密實。
上下磨盤中間應該都有個洞,洞裏插個轉軸,這個軸必須用鐵製作,馬林連鐵鑿子都有了,自然也造的出來這種轉軸。
此外上麵的磨盤中間必須有個磨眼,苦薯塊、麥子、大豆之類的的東西要放進磨眼裏,然後被帶入磨膛,經那些花紋研磨、甩出去。
上麵的磨盤側麵還必須有個眼,以便裝推動磨盤的把手。
最大的難關是把磨盤給加工成圓形,同時相對的兩個麵都要加工的非常平。
他不懂的一個問題是,把大石頭給放到火上燒,它是否容易開裂,在它被燒的通紅的狀態下鑿它,是不是也很容易開裂。
在有鐵質工具的情況下,加工石頭是具有可能性的。
他準備製作兩個直徑五六十厘米,厚度不到二十厘米的磨盤。
這麽大的石頭非常容易找到。
去金水山山麓,他很容易就找到了兩塊,然後用獨輪車給推了迴來。uu看書 wuukansh 挺沉的。
他的獨輪車的輪子晃動的比較厲害,但是好歹推得動。
放在庭院裏進行加工。
先粗略的鑿出形狀,量好大小。用鑿子把多餘的石料給鑿下來。
從邊緣向內部,一步一步的來。
他的錘子製作的不錯,很有力。
他的鑿子是純鐵的,沒有木柄,用錘子砸的時候並沒有緩衝。
握鑿子這隻手戴著手套,否則震的發麻。
之所以用純鐵的鑿子,因為它結實、夠硬,直徑有四厘米,不容易折斷。
一個鑿子的尖是一字形的,一個是六棱錐形的。
確實都挺硬。不如鋼製品硬,但是比石頭硬。
如果鑿子的頭變形了,他就拿到砂輪上打磨。他這是手動式砂輪,打磨的速度還可以。
目前他是用繩弓推動砂輪旋轉。
但是考慮一下吧,砂輪不需要有多大的驅動力,所以用軲轆帶動它也不是不可以。
傳動帶勒的稍微緊一點就使得上力了。
他準備在加工好這個石磨後就改造砂輪。
砂輪是怎麽製作的?先用鑿子鑿的接近圓形,然後裝上轉軸,用手驅動、對著石頭磨,磨著磨著就越來越圓。
製作一個是挺費力的。但是帶來的好處也很大。
先把一塊磨盤給加工成接近圓形。
拿來繩索,確定圓心,畫出一個圓。
然後更仔細的鑿,把一個底麵給鑿的特別平整。那種‘一’字形的鑿子就派上了大用場,可以把一個麵給鑿的比較平。
都鑿好了還不夠平怎麽辦?
打磨。
不過先不用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