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高興的是這兩件東西都沒有開裂。


    接著他嚐試把轉軸插進它們中間的圓洞中。


    圓餅的洞現在有點大,轉軸插進去有點鬆。


    泥磚的洞又有點小,轉軸插不進去。


    於是用一根棍子使勁的打磨泥塊中間的洞,把它給稍微撐大一點。


    木頭與陶磚的刮擦聲極為刺耳。


    他咬著牙強行忍耐,一共刮了兩個鍾頭,終於把洞給撐的大了一些。


    於是先把轉軸給插進那個作為支撐的四十多斤重的泥塊裏,它現在被燒成磚了。


    泥塊是紡車的支撐物。現在轉軸帶著前麵的軲轆一起,已經懸空了。


    又把圓餅,也就是紡輪給套到了轉軸上。


    紡車的原型就這麽成形了。


    這時候馬林才發現,轉軸上現在沒有手柄,沒法搖。


    其實他可以手動撥那個軲轆,或者那個紡輪,但是肯定不如用手柄搖的方便。


    那麽怎麽製作手柄呢?


    他小心翼翼的給轉軸末端打洞。


    用的是石鑿和竹釘。


    整整花費了兩個鍾頭。


    接著把一根棍子給穿進去,棍子上帶有凹槽,用木條卡在洞的兩側,這樣子這根棍便會非常的穩固。


    在棍子的一頭栓一根繩,手抓著繩,繞圈搖動,轉軸就會快速的轉起來。


    這道工序又是花費了兩個鍾頭才完成。


    他又是一直在嫌自己的手腳真是笨,這麽簡單的事要做這麽久,做出的物品的質量還這麽差。


    晚上吃了碗燉羊肉。


    然後開始試用自己的紡車。


    先是把一根線的一端綁在轆轤的一根橫木上,接著把另一端依次穿過轆轤最外麵的一個環、轉軸頂端的兩個洞,然後再接上一束蓬鬆的麻纖維。


    然後左手搖動紡車,麻纖維束的左端被帶著旋轉,然後收緊,變細,成為線。


    右手則是握著更多的麻纖維束向前麵那束的尾部貼上去,螺旋一傳過來,兩束纖維就自發的擰到了一起。


    轉軸確實比較的搖晃,這自製的簡陋紡車一直‘咣咣咣’響個不停。


    那塊承擔轉軸的陶磚似乎一直在被摩擦,掉出一些粉末來。


    不夠結實。日後就把它給換成石頭的。


    搖起來有問題。完全改變思路,把那個圓餅去去掉,並且用轉軸纏線,手動調整纏線速度,然後就可以防線了。


    它有很多不便,但是紡線的效率遠高於純手工。


    接下來他先把它給拆了,把零部件都給抱到下方的宅子裏。


    然後組裝好,花了半個鍾頭。


    然後給大家表演紡線。


    確實能夠紡,但是轉軸與陶磚刮擦產生的聲音真是刺耳,而且搖動的時候總覺得非常澀,費力氣。


    他不得不又進行一些調整,讓紡輪、轆轤都更平衡一些。


    結果又花了半個鍾頭,他向轉軸與陶磚間的空隙裏塞了幾塊豬油,那種刺耳的刮擦聲才終於結束。


    接下來紡線,真是又方便又快捷。


    於是有幾個經常手動紡線的人便過來觀看,並叫好。


    ‘大鵝’馬上就派了一個人專門用這台紡車紡線、搓繩,別人都不用做這件事了。


    這架紡車很是不穩定,晃的厲害。還不結實。


    但是考慮一下現在的社會狀況,能夠有一輛就很不錯了。


    是個年輕姑娘來紡線,她原來沒有名字,現在大家叫做‘線女’。


    ‘線女’原來就會徒手紡線,知道粗線和細線都是怎麽紡的。


    顯然她對這紡車非常的喜愛。


    這一晚上她都在‘唿嚕唿嚕’的搖著這特別笨拙的紡車來紡線。


    紡車的原理也很容易看懂。即使壞了她也能夠知道怎麽修。


    線的問題解決了。


    馬林本來覺得自己這天累的夠嗆。


    結果現在又覺得精神抖擻,似乎這天啥沒做似的。


    以後隻要有足夠多的麻和足夠多的獸毛,大家始終不會缺少線。


    那麽,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


    有了足夠的線,怎麽織布?


    怎麽提高織布的效率?


    馬林先前怎麽織的那塊布,先後有二十多人觀看過。


    總共六十厘米長、六十厘米寬,織了六天。


    以這種方式壓根就織不夠大家穿的布。


    但是如果進行進一步思考,他能夠明白,他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準備工作上,而紡織本身花費的時間隻有五六個小時。


    難題就在於準備工作。


    他需要改善做準備工作的流程。


    織布的竅門在於,把布的縱線分成兩層,比如說,從左向右數,奇數列一層,偶數列一層,中間有很大的空隙,這樣子手可以拿著橫線從中穿過去,不用一針一針吃力的上下穿。


    他並不需要紡織多細的布。


    有布能穿能用就行了。


    比如說,線粗兩毫米,旁邊縫隙寬一毫米,這樣子織出來的布是可以穿、可以用的。


    一米寬的布不用排一千根縱線。隻用排三百多根就行了。


    他一直是利用柵格對奇數列縱線和偶數列縱線進行分離。


    柵格是用線繃出來的。


    柵格的每一根豎線的中間都有個圈,偶數列的縱線穿進圈內,奇數列的縱線則是穿在柵格內。


    以前他需要在一米寬度內繃五百根柵格線,現在隻需要一百六十多根就行了。


    也就是說,六毫米一根。


    徒手就能夠完成這份工作,都不需要借助針。


    這個柵格繃好後以後可以重複使用,因而可以省卻不少時間。


    他發愁的是別的事。u看書ww.cm


    一是織好的布要卷起來,二是織布的線用完了,要放出更多的線來,都應該怎麽進行。


    他的笨法子是全都徒手進行操作。


    他認為自己需要帶有鋸齒的木頭。


    以便把線給纏在上麵,每兩根都互相分離。


    每個鋸齒最好能夠又細又深,比如兩毫米粗,兩厘米深。


    但是他並沒有工具進行這種加工。


    他沒有鋸子,即使有也難以加工出這種縫來。


    隻是很淺的這種縫都很加工。


    暫時不知道該怎麽做。


    也把它給放下吧,去考慮別的事情。


    野人葦生對這個無比笨拙的紡織機顯然也非常感興趣。


    以前他就沒見過線,見到線便很驚訝。


    結果見到個紡車。他蹲著一直看。


    顯然‘大鵝’對馬林鼓搗出了紡車感到非常滿意,認為自己負責馬林的食宿其實賺大了。


    依照馬林這個粗陋的紡車,還可以製作出更多的紡車。


    接下來一天馬林都在接待葦生。


    葦生似乎手非常靈巧,所以馬林樂意多教會他一些本事。


    比如這天,馬林就在教他燒陶。


    既捏製了碗、罐子、鍋、盆、缸,也製作了磚、瓦。


    至於磚和瓦該怎麽用,馬林也進行了一番演示。


    磚可以用來砌牆,瓦可以用來鋪屋頂。


    他還演示了怎麽用草木灰製作灰漿,塗在陶器表麵,這樣子當它們被燒好之後表麵就會有一層防水的釉質。


    馬林考慮到葦生來自的地方沒有山上這種紅泥,於是他便帶著葦生去小溪邊找那種深紅色的黏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魔界狂想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為紳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為紳士並收藏魔界狂想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