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遊被錢軻留了下來,他還有話講。
其他人都散了,就連陳昊華也走了。
“江遊,你知道我把你留下來是為了什麽嗎?”錢軻說。
江遊搖搖頭。
“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你說,是國家大事。”錢軻認真地說,“這關係到華夏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你要認真聽好,也要嚴格保密。”
江遊點點頭。
接著,他把華夏麵臨的江遊講了一遍。
原來,華夏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相當的不容易了。但是,世界上的強國,他們並不甘心情願讓華夏國就這麽崛起了,他們在圖謀幹一件大事,要把華夏國分割成七分,讓華夏國永遠也不能成為世界強國。
他們的陰謀已經實施了十多年,動手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華夏國的高層已經在做準備。
但是,對手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華夏國不得不作最壞的打算。
誰都知道,對方一旦動手,必定會從海上開始,封鎖海運是第一步棋,也是最厲害的一步棋。
大戰之初,華夏國就麵臨著物資短缺的局麵。石油、鐵礦石首當其衝。沒有了這兩樣戰略物資,這仗怎麽打?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不好打了。
“所以,江遊,我知道你現在有很多現金存放在銀行和投資房地產。我建議你投放到物資儲備上。還有,你在軍工這一塊上多下點功夫。”
江遊點點頭,說:“好的,物資這一塊我已經有所準備了。”
雪島上,除了沒有石油,其他礦藏可以支撐他打兩個世界大戰。
“你有所準備?”錢軻驚訝地問。
“我是說,已經有這方麵的打算。”江遊趕緊改口。
“哦,這樣啊,我還以為你已經儲藏了物資呢。”
江遊笑了笑,“也確實儲藏了一些物質。”
他想起了城堡。
現在才複活了1000棟房子,就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物資,這還不是正經的倉庫。
城堡裏,有數十萬棟房子,一旦全部複活,裏麵的生活物質,說不定能支撐打半個戰爭。
錢軻表情很嚴肅。
他接著說下去。
原來,敵人經過十多年的準備,終於對華夏組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海路,基本上被切斷了出路,大陸,也隻有一個北方出口,但是,交通極為不便,真正大戰開始,這條路也很可能形同虛設。
所以,戰爭要堅持到最後,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供給得到保障。
這就是這些年為什麽華夏自己的礦產盡量保持不動,而拚命買礦產的原因。
江遊突然覺得自己有了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他的海島,原來有拯救國家的責任。
“江遊,你是經商的好手,你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努力賺錢,努力發展實業,要賺大量的外匯。將來,國家需要的時候,你可以貢獻物資和外匯。”
江遊點點頭,說:“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錢軻又講了一些關於國家的大事,最後,落腳點又迴到了項城重工上。
“項城重工可以隨時轉型,這是我當初設計好了的。你知道我為什麽要把班交給天華吧?”
什麽?現在交班是另有原因?
江遊搖了搖頭。
“因為,我要把項城重工完全交給你。”
“這是為什麽?”
“因為,天華是個經商的天才,太有經商的才華了,所以,我不得不換了他。”錢軻苦笑了一下。
這又是為什麽?
江遊茫然地看著錢軻。
“太有才華,他就隻會考慮到怎麽賺錢,換下他,讓你上,你不是改變了他的策略嗎?這,正是我期盼的。”
還是不很明白。
江遊想,要不是我麵臨著位麵大戰,要開發雪島,我也不會改變項城重工的發展方向啊。
“你不錯。大戰一開始,國家將會需要大量的采礦設備,所以,你提高生產采礦設備產能是對的。第二,很多工廠會要征用,轉型生產兵器。你這兩點都考慮到了。這一點,我非常欣慰。”
“那黃總應該也知道國際國內形勢啊,他為什麽不改變方針?”這是一個大大的疑問,江遊不得不問。
“這就是我為什麽說,他是經商的天才,太有經商的才能了的原因。他看著白花花的銀子,不會不心動的。再一個原因,他不認為戰爭馬上就會打起來,他在這點上,還太天真。”
“哦,我明白了。”
錢軻笑了。
“生產的大型采礦設備,也許明年,或者三年以後才能用上。但是,一旦開戰,包括中型設備,會要十萬輛采礦設備,其中大型設備至少也是三四萬輛。你想想,你有多少事可以做。”
三四萬輛!
一年一千的產能,滿足需求,那不是需要三四十年嗎?
不行,我海島上就需要數十萬台各型設備,還得加大投入。
有了這個戰略考慮,江遊信心滿滿的。
“江遊,有了一個重工,你是不是還考慮經營個造船廠?再組建一支海上運輸隊?”錢軻認真地說。
“好吧,我迴去細想一下。”
江遊早就想建船廠了,不過,他的船廠要建在海島上。
他要建海上運輸隊,他還要建一支海軍。
當然,他都準備建在海島上。
海島上的戰爭也是指日可待,說來就來。因為,藍月島有一個缺口,也許,那就是位麵重疊的地方。
不能讓別人登島,這是江遊的底線。
江遊突然感覺很大的壓力。
海島世界,麵臨位麵戰爭,外麵世界,麵臨世界大戰,都需要巨大的財富,我江遊再怎麽賺錢,也不夠哇。
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兩個戰爭都必須打贏。
所以,江遊有壓力是正常的。
從錢軻家裏出來,江遊腦子裏還在思考這個問題。
怎樣打贏這兩個戰爭呢?
第二天,江遊告訴周總,大型采礦設備訂單有一千五百台,加上其他零散訂貨,今年銷售兩千台應該是沒問題。
周總一聽,嚇了一跳。
可能嗎?怎麽可能呢?兩千台,兩三千個億的產值。過去,不但沒有過這樣的事,就連想也不敢想啊。
“江總,您不會是開玩笑的吧?”
江遊微微一笑,“你就放心吧,不遠的將來,就怕我們開足馬力都滿足不了需求呢。”
其他人都散了,就連陳昊華也走了。
“江遊,你知道我把你留下來是為了什麽嗎?”錢軻說。
江遊搖搖頭。
“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你說,是國家大事。”錢軻認真地說,“這關係到華夏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你要認真聽好,也要嚴格保密。”
江遊點點頭。
接著,他把華夏麵臨的江遊講了一遍。
原來,華夏發展到今天,已經是相當的不容易了。但是,世界上的強國,他們並不甘心情願讓華夏國就這麽崛起了,他們在圖謀幹一件大事,要把華夏國分割成七分,讓華夏國永遠也不能成為世界強國。
他們的陰謀已經實施了十多年,動手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華夏國的高層已經在做準備。
但是,對手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華夏國不得不作最壞的打算。
誰都知道,對方一旦動手,必定會從海上開始,封鎖海運是第一步棋,也是最厲害的一步棋。
大戰之初,華夏國就麵臨著物資短缺的局麵。石油、鐵礦石首當其衝。沒有了這兩樣戰略物資,這仗怎麽打?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不好打了。
“所以,江遊,我知道你現在有很多現金存放在銀行和投資房地產。我建議你投放到物資儲備上。還有,你在軍工這一塊上多下點功夫。”
江遊點點頭,說:“好的,物資這一塊我已經有所準備了。”
雪島上,除了沒有石油,其他礦藏可以支撐他打兩個世界大戰。
“你有所準備?”錢軻驚訝地問。
“我是說,已經有這方麵的打算。”江遊趕緊改口。
“哦,這樣啊,我還以為你已經儲藏了物資呢。”
江遊笑了笑,“也確實儲藏了一些物質。”
他想起了城堡。
現在才複活了1000棟房子,就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物資,這還不是正經的倉庫。
城堡裏,有數十萬棟房子,一旦全部複活,裏麵的生活物質,說不定能支撐打半個戰爭。
錢軻表情很嚴肅。
他接著說下去。
原來,敵人經過十多年的準備,終於對華夏組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海路,基本上被切斷了出路,大陸,也隻有一個北方出口,但是,交通極為不便,真正大戰開始,這條路也很可能形同虛設。
所以,戰爭要堅持到最後,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供給得到保障。
這就是這些年為什麽華夏自己的礦產盡量保持不動,而拚命買礦產的原因。
江遊突然覺得自己有了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他的海島,原來有拯救國家的責任。
“江遊,你是經商的好手,你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努力賺錢,努力發展實業,要賺大量的外匯。將來,國家需要的時候,你可以貢獻物資和外匯。”
江遊點點頭,說:“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錢軻又講了一些關於國家的大事,最後,落腳點又迴到了項城重工上。
“項城重工可以隨時轉型,這是我當初設計好了的。你知道我為什麽要把班交給天華吧?”
什麽?現在交班是另有原因?
江遊搖了搖頭。
“因為,我要把項城重工完全交給你。”
“這是為什麽?”
“因為,天華是個經商的天才,太有經商的才華了,所以,我不得不換了他。”錢軻苦笑了一下。
這又是為什麽?
江遊茫然地看著錢軻。
“太有才華,他就隻會考慮到怎麽賺錢,換下他,讓你上,你不是改變了他的策略嗎?這,正是我期盼的。”
還是不很明白。
江遊想,要不是我麵臨著位麵大戰,要開發雪島,我也不會改變項城重工的發展方向啊。
“你不錯。大戰一開始,國家將會需要大量的采礦設備,所以,你提高生產采礦設備產能是對的。第二,很多工廠會要征用,轉型生產兵器。你這兩點都考慮到了。這一點,我非常欣慰。”
“那黃總應該也知道國際國內形勢啊,他為什麽不改變方針?”這是一個大大的疑問,江遊不得不問。
“這就是我為什麽說,他是經商的天才,太有經商的才能了的原因。他看著白花花的銀子,不會不心動的。再一個原因,他不認為戰爭馬上就會打起來,他在這點上,還太天真。”
“哦,我明白了。”
錢軻笑了。
“生產的大型采礦設備,也許明年,或者三年以後才能用上。但是,一旦開戰,包括中型設備,會要十萬輛采礦設備,其中大型設備至少也是三四萬輛。你想想,你有多少事可以做。”
三四萬輛!
一年一千的產能,滿足需求,那不是需要三四十年嗎?
不行,我海島上就需要數十萬台各型設備,還得加大投入。
有了這個戰略考慮,江遊信心滿滿的。
“江遊,有了一個重工,你是不是還考慮經營個造船廠?再組建一支海上運輸隊?”錢軻認真地說。
“好吧,我迴去細想一下。”
江遊早就想建船廠了,不過,他的船廠要建在海島上。
他要建海上運輸隊,他還要建一支海軍。
當然,他都準備建在海島上。
海島上的戰爭也是指日可待,說來就來。因為,藍月島有一個缺口,也許,那就是位麵重疊的地方。
不能讓別人登島,這是江遊的底線。
江遊突然感覺很大的壓力。
海島世界,麵臨位麵戰爭,外麵世界,麵臨世界大戰,都需要巨大的財富,我江遊再怎麽賺錢,也不夠哇。
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兩個戰爭都必須打贏。
所以,江遊有壓力是正常的。
從錢軻家裏出來,江遊腦子裏還在思考這個問題。
怎樣打贏這兩個戰爭呢?
第二天,江遊告訴周總,大型采礦設備訂單有一千五百台,加上其他零散訂貨,今年銷售兩千台應該是沒問題。
周總一聽,嚇了一跳。
可能嗎?怎麽可能呢?兩千台,兩三千個億的產值。過去,不但沒有過這樣的事,就連想也不敢想啊。
“江總,您不會是開玩笑的吧?”
江遊微微一笑,“你就放心吧,不遠的將來,就怕我們開足馬力都滿足不了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