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治療迴去,我這才感覺累得要死,每次治蛟化症都累得全身快散架一般。
我迴去往炕上一躺,半天不想起來,張歌奇癱坐在椅子,十分放鬆,他瞅瞅我說:“林大夫,我餓了……”
我揉揉太陽穴,“嗬,你這比叫外賣還省事呢?我沒力氣做飯了,你看廚房有啥蔬菜拿來啃著吃吧!”
“靠,你這是什麽待客之道!”
張歌奇自己跑廚房洗菜去了,我掙紮著爬起來把這次治療記錄下來,中途發生的意外,是因為我不知道有嵌生體的存在,後來陰差陽錯,還是用蜈蚣毒把它逼出來了!
可以說這次治療非常走運,病人體內出現嵌生體肉球應該屬於蛟化症裏的特例,可依然歪打正著地把張小發的病給治好了。
這些都得一一記下來,為下次治療提供參考,當然,有朝一日我收徒弟,這些也會傳承下去。
傳統醫學,本就是一代代人經驗的堆積,有人說傳統醫學過於經驗主義。可是在病人身上一次次驗證有效的療法,比用小白鼠檢驗出來的藥物靠譜得多。
要知道不僅是國內,就連國外都在用古人流傳下來的方劑和藥丸。
這時張歌奇抱著一顆包頭白進來,拿手撕下一片啃著吃。
我笑道:“你可真行,包頭白都生啃得津津有味。”
張歌奇晃晃手裏的葉片,說:“有一次,我在山裏鑽了一個禮拜,好不容易找到路跑出來,發現山下有一片種玉米的田,掰下幾顆生玉米就啃起來,真是太踏馬好吃了,跟吃山珍海味似的。你要吃過野草樹皮,就知道這些蔬菜有多甜多嫩了。”
我笑笑,“從山裏跑出來掰人家苞米吃,畫麵真是太喜感了,有人把你當成掰苞米的熊瞎子嗎?”
張歌奇聳了下肩:“我也想知道,可惜當時沒碰到人!你來一口嗎?”他揪下一片菜葉遞給我。
“我不吃了,一會兒我們迴我家吃飯吧,我叫我媽做幾個不鹹的菜。”
“靠,我都啃了半顆菜了你才說!”張歌奇憤然,一臉上當的表情。
給我媽打完電話,我繼續記筆記,寫完最後一行字,抬頭一看,張歌奇躺在炕上玩手機。
我尋思張小發既然已經康複,他是不是沒有理由呆在這裏蹭吃蹭喝了……
但是如今奶奶不在了,想到他一走,我就是孤家寡人了,似乎有那麽一點孤單,我便沒吱聲,心想還是等潘曉言那邊結束了再問問他有啥打算吧……
中午時分,我倆迴家去了,張歌奇居然嘴很甜,一改平時那副混不吝的樣子。一上來就非常有禮貌的打招唿,還誇我媽年輕,看上去就像我姐姐!
我雖然聽得直皺眉,我媽卻笑得合不攏嘴,話也多起來,說她最近在喝我開的養顏的方子——其實我開的是緩解更年期躁煩的方子。
我爸被我媽晾在邊上,臉色稍微有點不自在,但當我拿出張小發爹給的六十五萬時,他眉開眼笑,當即決定把珍藏多年的西鳳酒拿出來慶祝。
這也是我迴家吃飯的主要目的,這錢就孝敬父母吧,畢竟是從醫以來掙的最大的一筆。
吃飯的時候,我媽跟我爸說:“這筆錢你別拿去禍禍,存著將來給苗苗娶媳婦蓋房子。”
我爸不服氣地說:“我拿著怎麽就是禍禍了?最近我正準備買輛拉貨的車,這叫擴大再生產。”
“你好好的要車幹嘛?你那輛三輪車是壞了還是怎麽的?看把你美的!”
“生意上的事你懂個啥,別瞎摻合!”
這樣的高興事,居然也能吵起來,我也是服了他倆,我說:“爸媽,這錢你們該花就花,不必替我存,以後掙錢的機會有的是。”
“好呀!”我爸一聽,開心極了,悶一口酒,吃一口菜,對我說:“想不到我兒子現在這麽會掙錢,學醫還是挺有用的!哈哈,咱媽真是有遠見。”
我媽想了想,有些擔心地問:“不過,同一個村裏的,一口氣掙人家這麽多醫藥費,合適嗎?不會被人說三道四吧?”
我爸瞪眼說:“憑本事掙的錢,還怕人說?再說張小發家條件那麽好,這點錢對他家不算什麽。”
他倆又爭執起來,我啥也沒說,低頭幹飯。
如果讓我媽知道,去尋這個藥幾乎把命搭上,她肯定會操心得整宿睡不著,所以還是不說了。
吃的差不多了,我說:“爸,財不外露,你別表現得特別高調,讓村裏人都知道,樹大招風。”
我爸笑眯眯地說:“放心、放心,我知道。”
我哪裏能放心,又叮囑我媽說:“媽,你多管管爸,不要讓他出去得瑟。”
我媽點頭說:“吃完飯我就把這筆錢拿去存了。”
錢給了他倆,我就不操心了,走的時候,我媽又給我帶了好些菜,我兩手都拎不過來。
路過我爸的藥棚,張歌奇說:“厲害啊!你們這一家子,你當大夫,你爸種草藥,你的藥是不是從這兒進的?”
我搖頭,“我奶奶叫我不要用我爸的藥。”
“為啥?”
“怎麽說呢,中藥其實不適合用大棚這種現代農業技術來種植,它不是莊稼,不是果實結得越大就越好,這種大棚速生中藥其實藥效極差,和山裏采的野生藥材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診所後院的小藥圃是我奶奶弄的,全是隨著季節生長,就比較接近野生的狀態。”
張歌奇揚起眉毛,“可是你從外麵買的中藥,也是大棚中藥吧?”
我歎息:“對,都是大棚的,現在人口膨脹,隻能依靠大棚、藥廠來供應。所以東北的野山參都是天價,因為野生植物的產量擺在那兒,物以稀為貴嘛!”
張歌奇說:“那你幹嘛不直接用你爸種的?不是省去中間商賺差價嗎?”
奶奶如此叮囑我,我一直都照做,後來自己逐漸琢磨出原因,我說:“我奶奶這樣說是有用意的,雖說從外麵進藥得多花錢,但如果我直接用家裏的藥,中間沒了質檢、篩選的過程,那最後藥性就會越來越差,導致治不好病。”
“哈哈,還有這層考慮,林奶奶真是太有智慧了,看透了人性。”
“對啊,奶奶總是考慮得很周密。”
“那這些藥材賣給誰呀?有人會收購嗎?”
“這就甭操心了,鎮上有藥材收購站,和收農作物一樣,務農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愁銷路,除非你種出來的全是歪果裂棗,或者遇上天災人禍了。”
“說的也是,有時候我覺得很神奇,全國那麽多人不用種田,甚至都不生產產品,大家還是照樣吃得飽穿得暖,全靠少數勤勞的農民,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少數勤勞的農民”,這話我實在難以苟同,尷尬一笑,“這真是城裏人美麗的誤會,你知道農村、農民占比有多大嗎?肯定是比城裏人要多得多的。”
我迴去往炕上一躺,半天不想起來,張歌奇癱坐在椅子,十分放鬆,他瞅瞅我說:“林大夫,我餓了……”
我揉揉太陽穴,“嗬,你這比叫外賣還省事呢?我沒力氣做飯了,你看廚房有啥蔬菜拿來啃著吃吧!”
“靠,你這是什麽待客之道!”
張歌奇自己跑廚房洗菜去了,我掙紮著爬起來把這次治療記錄下來,中途發生的意外,是因為我不知道有嵌生體的存在,後來陰差陽錯,還是用蜈蚣毒把它逼出來了!
可以說這次治療非常走運,病人體內出現嵌生體肉球應該屬於蛟化症裏的特例,可依然歪打正著地把張小發的病給治好了。
這些都得一一記下來,為下次治療提供參考,當然,有朝一日我收徒弟,這些也會傳承下去。
傳統醫學,本就是一代代人經驗的堆積,有人說傳統醫學過於經驗主義。可是在病人身上一次次驗證有效的療法,比用小白鼠檢驗出來的藥物靠譜得多。
要知道不僅是國內,就連國外都在用古人流傳下來的方劑和藥丸。
這時張歌奇抱著一顆包頭白進來,拿手撕下一片啃著吃。
我笑道:“你可真行,包頭白都生啃得津津有味。”
張歌奇晃晃手裏的葉片,說:“有一次,我在山裏鑽了一個禮拜,好不容易找到路跑出來,發現山下有一片種玉米的田,掰下幾顆生玉米就啃起來,真是太踏馬好吃了,跟吃山珍海味似的。你要吃過野草樹皮,就知道這些蔬菜有多甜多嫩了。”
我笑笑,“從山裏跑出來掰人家苞米吃,畫麵真是太喜感了,有人把你當成掰苞米的熊瞎子嗎?”
張歌奇聳了下肩:“我也想知道,可惜當時沒碰到人!你來一口嗎?”他揪下一片菜葉遞給我。
“我不吃了,一會兒我們迴我家吃飯吧,我叫我媽做幾個不鹹的菜。”
“靠,我都啃了半顆菜了你才說!”張歌奇憤然,一臉上當的表情。
給我媽打完電話,我繼續記筆記,寫完最後一行字,抬頭一看,張歌奇躺在炕上玩手機。
我尋思張小發既然已經康複,他是不是沒有理由呆在這裏蹭吃蹭喝了……
但是如今奶奶不在了,想到他一走,我就是孤家寡人了,似乎有那麽一點孤單,我便沒吱聲,心想還是等潘曉言那邊結束了再問問他有啥打算吧……
中午時分,我倆迴家去了,張歌奇居然嘴很甜,一改平時那副混不吝的樣子。一上來就非常有禮貌的打招唿,還誇我媽年輕,看上去就像我姐姐!
我雖然聽得直皺眉,我媽卻笑得合不攏嘴,話也多起來,說她最近在喝我開的養顏的方子——其實我開的是緩解更年期躁煩的方子。
我爸被我媽晾在邊上,臉色稍微有點不自在,但當我拿出張小發爹給的六十五萬時,他眉開眼笑,當即決定把珍藏多年的西鳳酒拿出來慶祝。
這也是我迴家吃飯的主要目的,這錢就孝敬父母吧,畢竟是從醫以來掙的最大的一筆。
吃飯的時候,我媽跟我爸說:“這筆錢你別拿去禍禍,存著將來給苗苗娶媳婦蓋房子。”
我爸不服氣地說:“我拿著怎麽就是禍禍了?最近我正準備買輛拉貨的車,這叫擴大再生產。”
“你好好的要車幹嘛?你那輛三輪車是壞了還是怎麽的?看把你美的!”
“生意上的事你懂個啥,別瞎摻合!”
這樣的高興事,居然也能吵起來,我也是服了他倆,我說:“爸媽,這錢你們該花就花,不必替我存,以後掙錢的機會有的是。”
“好呀!”我爸一聽,開心極了,悶一口酒,吃一口菜,對我說:“想不到我兒子現在這麽會掙錢,學醫還是挺有用的!哈哈,咱媽真是有遠見。”
我媽想了想,有些擔心地問:“不過,同一個村裏的,一口氣掙人家這麽多醫藥費,合適嗎?不會被人說三道四吧?”
我爸瞪眼說:“憑本事掙的錢,還怕人說?再說張小發家條件那麽好,這點錢對他家不算什麽。”
他倆又爭執起來,我啥也沒說,低頭幹飯。
如果讓我媽知道,去尋這個藥幾乎把命搭上,她肯定會操心得整宿睡不著,所以還是不說了。
吃的差不多了,我說:“爸,財不外露,你別表現得特別高調,讓村裏人都知道,樹大招風。”
我爸笑眯眯地說:“放心、放心,我知道。”
我哪裏能放心,又叮囑我媽說:“媽,你多管管爸,不要讓他出去得瑟。”
我媽點頭說:“吃完飯我就把這筆錢拿去存了。”
錢給了他倆,我就不操心了,走的時候,我媽又給我帶了好些菜,我兩手都拎不過來。
路過我爸的藥棚,張歌奇說:“厲害啊!你們這一家子,你當大夫,你爸種草藥,你的藥是不是從這兒進的?”
我搖頭,“我奶奶叫我不要用我爸的藥。”
“為啥?”
“怎麽說呢,中藥其實不適合用大棚這種現代農業技術來種植,它不是莊稼,不是果實結得越大就越好,這種大棚速生中藥其實藥效極差,和山裏采的野生藥材可以說是天差地別。診所後院的小藥圃是我奶奶弄的,全是隨著季節生長,就比較接近野生的狀態。”
張歌奇揚起眉毛,“可是你從外麵買的中藥,也是大棚中藥吧?”
我歎息:“對,都是大棚的,現在人口膨脹,隻能依靠大棚、藥廠來供應。所以東北的野山參都是天價,因為野生植物的產量擺在那兒,物以稀為貴嘛!”
張歌奇說:“那你幹嘛不直接用你爸種的?不是省去中間商賺差價嗎?”
奶奶如此叮囑我,我一直都照做,後來自己逐漸琢磨出原因,我說:“我奶奶這樣說是有用意的,雖說從外麵進藥得多花錢,但如果我直接用家裏的藥,中間沒了質檢、篩選的過程,那最後藥性就會越來越差,導致治不好病。”
“哈哈,還有這層考慮,林奶奶真是太有智慧了,看透了人性。”
“對啊,奶奶總是考慮得很周密。”
“那這些藥材賣給誰呀?有人會收購嗎?”
“這就甭操心了,鎮上有藥材收購站,和收農作物一樣,務農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愁銷路,除非你種出來的全是歪果裂棗,或者遇上天災人禍了。”
“說的也是,有時候我覺得很神奇,全國那麽多人不用種田,甚至都不生產產品,大家還是照樣吃得飽穿得暖,全靠少數勤勞的農民,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少數勤勞的農民”,這話我實在難以苟同,尷尬一笑,“這真是城裏人美麗的誤會,你知道農村、農民占比有多大嗎?肯定是比城裏人要多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