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敵如雨後春筍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玲瓏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加利西亞軍團以外,其他軍團的戰俘營早就人滿為患。這些戰俘雖然隻是剛剛拿上槍的農奴,然而他們可是見過血的。
很難保證這些戰俘中不會出現幾個極端的例子,他們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可能小到忽略不計,但放任不管卻極有可能為禍一方。
礦山、修路隊全都人滿為患,殺不得又放不得,這就非常麻煩了。
至於為什麽加利西亞軍團沒有這個問題
當然是「聰明」的猶太人、「謙虛、高尚」的波蘭人、「聰明、自信、堅定」的魯塞尼亞人,他們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絕活,小小的戰俘問題自然不在話下。
總之戰俘問題再次擺上了桌前,奧地利不得不分出相當一部分兵力和後勤來管理這群人。
按照弗蘭茨的估計匈牙利人一定會搞一些大動作出來,而且科蘇特這麽一搞可以說是徹底將潘多拉的魔盒掀開了,內戰的規模必然要比之前預計中大得多。
「那麽重點是」
「特蘭西瓦尼亞。」
施瓦岑貝格親王是個聰明人,執行能力也很強,他立刻開始組織協調繼續向匈牙利增兵的相關事宜。
但關於弗蘭茨對特蘭西瓦尼亞的判斷,總參謀部的內部卻起了爭執。
特蘭西瓦尼亞兵力薄弱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特蘭西瓦尼亞的重要性毫無疑問也是最低的。
至少沒人覺得特蘭西瓦尼亞的戰局能對這場戰爭產生多大影響,畢竟馬紮爾人不是盜賊,更何況他們此時已經建國,根本不可能離開匈牙利這片土地。
如果馬紮爾人真的離開了匈牙利,那反倒是成了無根浮萍,和魚兒離開水一樣完全是自尋死路。
事實上在整個1848年,總參謀部的存在感很強,但是作用卻沒有想象中的大。
雖然弗蘭茨早就做了很多布置,甚至特意建立了很多看似奇怪的電報路線。
但依然無法避免情報的滯後性,總參謀部用著已經過時的情報製定出的戰略自然也是漏洞百出。
好在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將領大多主觀能動性較強,而且在軍事科技和戰術上碾壓對手,士兵的素質和士氣也普遍高於其他國家才沒有造成太大負麵影響。
而卡爾大公的最後一戰則完全是按照總參謀部指揮完成,結果雖然完成戰略目標,但損兵折將,並且讓法軍主力成功逃脫。
在其他路接連取得大捷的情況下,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失敗。
由於名義上講是卡爾大公親自指揮,所以很少有人討論,並指出其中的問題。
本質上講還是科技水平不夠,所以前線的將領必須要有足夠的自,否則總參謀部不但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甚至反過來還會拖累戰局。
迴到特蘭西瓦尼亞問題本身,特蘭西瓦尼亞的民族主義雖然在弗蘭茨幹預下發育不良,在1848年又被兩麵夾擊遭受重創。
然而特蘭西瓦尼亞畢竟是山區,還是有很多割據勢力頑強存活下來了(此前已經講過很多次,在此不再贅述)。
除了本土的原生麻煩,奧地利帝國還不得不麵對周圍麻煩的入侵。畢竟羅馬尼亞不隻有特蘭西瓦尼亞,還有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
在維也納和會之後俄國對摩爾達維亞開始了全麵掃蕩,瓦拉幾亞則是被弗蘭茨放出的布加勒斯特之鷹占據。
從兩地逃出的民族主義者最終都來到了正處於亂世的特蘭西瓦尼亞,再加上特蘭西瓦尼亞本身的亂局,此時這裏已經變成了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
弗蘭茨這一次不光要搞定匈牙利,也要搞定特蘭西瓦尼亞。
除此之外特蘭西瓦尼亞也是科蘇特唯一的生路,
他想要逃跑隻能選擇特蘭西瓦尼亞。
曆史上俄國人進入特蘭西瓦尼亞之後對匈牙利的叛軍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關鍵人物都是在俄國人的眼皮底下逃跑的。
弗蘭茨不會讓曆史重演,他可不想用稻草人代替敵人來安慰自己。
(曆史上奧地利帝國政府由於抓不到人,所以將稻草人寫上名字代替戰犯處以絞刑。
最終這些戰犯全部被赦免,並且歸還全部財產,甚至得到了國家賠償,無一人遭到懲罰。)
比起戰場上帶來的麻煩,科蘇特稱帝帶來的國際影響更為惡劣。
由於奧地利帝國自身的複雜性,科蘇特完全可以自稱是匈牙利民眾選出來的匈牙利皇帝。
雖然這毫無根據,但是科蘇特卻可以在列強的默許下將這場戰爭變成一場附屬國反抗宗主國的戰爭。
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並不是簡單的宗主國關係,但是列強們卻可以將這個不是借口的借口當作幹涉的理由。
好在科蘇特加冕的是匈人帝國的皇帝,麵對外敵入侵弗蘭茨隻要將其趕出去就好。
無論怎麽說在一個君主製國家內有人私自稱帝都是醜聞,一定會有人借此機會大做文章。
弗蘭茨能做的就是迅速宣布匈人政府不合法,科蘇特是騙子,然後對於匈牙利重拳出擊,狠狠懲罰這些人以儆效尤。
弗蘭茨甚至都在考慮,是不是該對科蘇特實施酷刑。
似乎不這樣做都不足以證明奧地利帝國的立場和決心,但弗蘭茨畢竟是個文明人,奧地利也是個文明國家,這種單純泄憤的行為還是少做一些比較好。
至於公開辯論和逐條反駁,甚至糾結於法理問題不放都是下下之策。因為這樣做對方並不會有任何損失,反倒是讓己方徒增煩惱。
萬一出現操作不當,還有可能被人利用,進而找到突破口,被迫拉進敵方擅長的領域。
弗蘭茨越發覺得哈布斯堡家族「永不自證」的祖訓很有先見之明。
與其浪費時間自證清白,不如打得對方承認錯誤。
讓弗蘭茨和科蘇特都沒想到的是就在科蘇特稱帝不久,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就多出幾十個皇帝。
共和的旗號太沉重,而且自由、平等、民主實在太難做到。然而想要獨裁卻很容易,它隻需要壓製或控製住異己,再將權力集中在一人或幾人之上。
放在此時的特蘭西瓦尼亞,幾個人幾把槍就能做到這一點。
於是乎稱王稱霸者如雨後春筍一般湧出.
免費閱讀.
很難保證這些戰俘中不會出現幾個極端的例子,他們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可能小到忽略不計,但放任不管卻極有可能為禍一方。
礦山、修路隊全都人滿為患,殺不得又放不得,這就非常麻煩了。
至於為什麽加利西亞軍團沒有這個問題
當然是「聰明」的猶太人、「謙虛、高尚」的波蘭人、「聰明、自信、堅定」的魯塞尼亞人,他們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絕活,小小的戰俘問題自然不在話下。
總之戰俘問題再次擺上了桌前,奧地利不得不分出相當一部分兵力和後勤來管理這群人。
按照弗蘭茨的估計匈牙利人一定會搞一些大動作出來,而且科蘇特這麽一搞可以說是徹底將潘多拉的魔盒掀開了,內戰的規模必然要比之前預計中大得多。
「那麽重點是」
「特蘭西瓦尼亞。」
施瓦岑貝格親王是個聰明人,執行能力也很強,他立刻開始組織協調繼續向匈牙利增兵的相關事宜。
但關於弗蘭茨對特蘭西瓦尼亞的判斷,總參謀部的內部卻起了爭執。
特蘭西瓦尼亞兵力薄弱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特蘭西瓦尼亞的重要性毫無疑問也是最低的。
至少沒人覺得特蘭西瓦尼亞的戰局能對這場戰爭產生多大影響,畢竟馬紮爾人不是盜賊,更何況他們此時已經建國,根本不可能離開匈牙利這片土地。
如果馬紮爾人真的離開了匈牙利,那反倒是成了無根浮萍,和魚兒離開水一樣完全是自尋死路。
事實上在整個1848年,總參謀部的存在感很強,但是作用卻沒有想象中的大。
雖然弗蘭茨早就做了很多布置,甚至特意建立了很多看似奇怪的電報路線。
但依然無法避免情報的滯後性,總參謀部用著已經過時的情報製定出的戰略自然也是漏洞百出。
好在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將領大多主觀能動性較強,而且在軍事科技和戰術上碾壓對手,士兵的素質和士氣也普遍高於其他國家才沒有造成太大負麵影響。
而卡爾大公的最後一戰則完全是按照總參謀部指揮完成,結果雖然完成戰略目標,但損兵折將,並且讓法軍主力成功逃脫。
在其他路接連取得大捷的情況下,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失敗。
由於名義上講是卡爾大公親自指揮,所以很少有人討論,並指出其中的問題。
本質上講還是科技水平不夠,所以前線的將領必須要有足夠的自,否則總參謀部不但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甚至反過來還會拖累戰局。
迴到特蘭西瓦尼亞問題本身,特蘭西瓦尼亞的民族主義雖然在弗蘭茨幹預下發育不良,在1848年又被兩麵夾擊遭受重創。
然而特蘭西瓦尼亞畢竟是山區,還是有很多割據勢力頑強存活下來了(此前已經講過很多次,在此不再贅述)。
除了本土的原生麻煩,奧地利帝國還不得不麵對周圍麻煩的入侵。畢竟羅馬尼亞不隻有特蘭西瓦尼亞,還有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
在維也納和會之後俄國對摩爾達維亞開始了全麵掃蕩,瓦拉幾亞則是被弗蘭茨放出的布加勒斯特之鷹占據。
從兩地逃出的民族主義者最終都來到了正處於亂世的特蘭西瓦尼亞,再加上特蘭西瓦尼亞本身的亂局,此時這裏已經變成了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
弗蘭茨這一次不光要搞定匈牙利,也要搞定特蘭西瓦尼亞。
除此之外特蘭西瓦尼亞也是科蘇特唯一的生路,
他想要逃跑隻能選擇特蘭西瓦尼亞。
曆史上俄國人進入特蘭西瓦尼亞之後對匈牙利的叛軍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多關鍵人物都是在俄國人的眼皮底下逃跑的。
弗蘭茨不會讓曆史重演,他可不想用稻草人代替敵人來安慰自己。
(曆史上奧地利帝國政府由於抓不到人,所以將稻草人寫上名字代替戰犯處以絞刑。
最終這些戰犯全部被赦免,並且歸還全部財產,甚至得到了國家賠償,無一人遭到懲罰。)
比起戰場上帶來的麻煩,科蘇特稱帝帶來的國際影響更為惡劣。
由於奧地利帝國自身的複雜性,科蘇特完全可以自稱是匈牙利民眾選出來的匈牙利皇帝。
雖然這毫無根據,但是科蘇特卻可以在列強的默許下將這場戰爭變成一場附屬國反抗宗主國的戰爭。
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並不是簡單的宗主國關係,但是列強們卻可以將這個不是借口的借口當作幹涉的理由。
好在科蘇特加冕的是匈人帝國的皇帝,麵對外敵入侵弗蘭茨隻要將其趕出去就好。
無論怎麽說在一個君主製國家內有人私自稱帝都是醜聞,一定會有人借此機會大做文章。
弗蘭茨能做的就是迅速宣布匈人政府不合法,科蘇特是騙子,然後對於匈牙利重拳出擊,狠狠懲罰這些人以儆效尤。
弗蘭茨甚至都在考慮,是不是該對科蘇特實施酷刑。
似乎不這樣做都不足以證明奧地利帝國的立場和決心,但弗蘭茨畢竟是個文明人,奧地利也是個文明國家,這種單純泄憤的行為還是少做一些比較好。
至於公開辯論和逐條反駁,甚至糾結於法理問題不放都是下下之策。因為這樣做對方並不會有任何損失,反倒是讓己方徒增煩惱。
萬一出現操作不當,還有可能被人利用,進而找到突破口,被迫拉進敵方擅長的領域。
弗蘭茨越發覺得哈布斯堡家族「永不自證」的祖訓很有先見之明。
與其浪費時間自證清白,不如打得對方承認錯誤。
讓弗蘭茨和科蘇特都沒想到的是就在科蘇特稱帝不久,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就多出幾十個皇帝。
共和的旗號太沉重,而且自由、平等、民主實在太難做到。然而想要獨裁卻很容易,它隻需要壓製或控製住異己,再將權力集中在一人或幾人之上。
放在此時的特蘭西瓦尼亞,幾個人幾把槍就能做到這一點。
於是乎稱王稱霸者如雨後春筍一般湧出.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