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官員任命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玲瓏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登基大典順利完成,中間的插曲被人刻意忽略或放大了。
報紙上都是關於羅馬帝國的爭論,以及登基大典和新的人事任免消息,匈牙利人的全力進攻被擠到了一個十分偏僻的位置。
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出任帝國首相,這是一個沒什麽爭議的任命。雖然他是一個改革派,但卻是保守派心中的自己人。
在1848年的動亂中,保守派或主動或被動地讓出大量官職,弗蘭茨並沒有任由那些職位空缺而是直接賞賜給了他覺得不錯的人選。
這讓保守派們瘋狂抨擊奧地利帝國腐朽的賜官製度,皇帝肆意妄為搞得全國上下雞飛狗跳。
當然他們是不敢罵弗蘭茨的,於是乎這些黑鍋全都丟到了已經退位的斐迪南一世身上。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除非環境對強者不利。
他們的抱怨並不隻是單純的抱怨,他們要改變現環境,否則再過幾十年新的特權階級就會代替他們。
如果是過去,這些人一定會直接撂挑子癱瘓整個國家,甚至起兵造反,又或者勾結域外天魔。
然而此時弗蘭茨掌握了軍權,並且將那些他們寄予厚望的域外天魔打得滿地找牙,在這位新皇近乎黑洞般的影響力麵前他們本身的影響力就如同風中殘燭般脆弱。
他們也清楚弗蘭茨不過是頂著仁善之名,行殺戮之實的惡魔。但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這些內幕,即便知道也不會和他們共情,畢竟殺得又不是普通人。
隻要弗蘭茨喜歡立刻就可以給他們安排罪名,或是上絞刑架,或是橫屍街頭,或者被軍隊直接當成敵人殺死,抑或是被狂熱的信徒和民族主義者送上火刑架。
但弗蘭茨並不會那樣做,老實說就算把奧地利帝國所有的特權階級全殺光,也不過是延長輪迴的時間而已。
弗蘭茨提拔起來的人會補足那些家夥的生態位,當然弗蘭茨擁有漫長的壽命,他可以多來幾次,然而在他死後呢?
一切將會恢複原本的樣子,他不過是個過客,不過是個自大的小醜而已。
所以弗蘭茨不會把他們殺光,恰恰相反弗蘭茨還要讓他們來推動改革。
現代東方某大國的公務員選拔製度確實很先進,但卻並不適合此時的奧地利帝國。
考任製自然應該建立,並大力推廣。賜官製度卻不能廢止,應該廢止的是恩蔭製度,不該弄出一人為官,全族皆官的鬧劇。
弗蘭茨要的是唯德唯才,並不想要一群隻會考試的呆子,更不想要一群官僚集團的走狗。
賜官製度可以盡量保留皇權,以防官僚集團隻手遮天,同時也能盡可能減少人才被埋沒的概率,又可以拉攏貴族。
這才是這項製度的最初目的,弗蘭茨這樣做也算是不忘初心了。
當然為了讓其合理化,弗蘭茨還得配上一套相應的察舉製度。察舉製的問題不在於察,而在於不察導致大量朋黨不經考核直接為官。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隻要將考核、任免的權力收歸中央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在漢代也許是個無解的問題,但是放在十九世紀算不上什麽大問題。畢竟鐵路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類對原有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過去往返需要數月的路程,此時隻要幾天。
不過隻有製度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監察和引導。
曆史上不是沒有人想到對抗官僚集團的辦法,但大多數的法子不過是再製造另一個同等力量的組織進行平衡而已。
東方曾經也有皇帝想出賜官製度,但是他們不但和西方皇帝犯了同樣的錯誤,甚至還把口碑丟了。
在東方曆史上由皇帝親自任免的官員會被稱為“傳奉官”、“中旨官”或“斜封官”,光聽稱唿就知道不是什麽好詞。
事實上這些“傳奉官”或“斜封官”在仕途上也會遭到官僚集團的瘋狂打壓,在輿論上更是遭到了幾千年的口誅筆伐。
這讓官員、仕子深以為恥,曆史上每到王朝中後期拒絕皇帝賜官的人比比皆是。
難道東方古代官員都這麽清高不願意做官嗎?不!因為他們隻要拒絕了皇帝就可以從官僚集團那裏得到更好、更大的官職。
內閣這樣啪啪打皇帝臉就不怕皇帝報複嗎?答案是真不怕!清朝以前內閣大臣可不是奴才、泥堪。
電視劇中皇帝殺個一、二品大員往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一個眼神兒就能嚇尿一片,隨意踐踏內閣製度說是言出法隨也不為過。
但實際上明朝中後期內閣隻要認為皇帝的旨意不合理,就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
當然皇帝也可以不認可內閣的票擬,但內閣也可以不理睬皇帝拒絕重擬。發展到後期甚至六科、部院都能把聖旨打還,官僚集團根本無人能治。
最終在反複扯皮中被外部勢力衝個稀爛。
弗蘭茨並不打算重蹈覆轍,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給這些人機會做大,得賜官者非但不會遭到鄙視,還會是一種殊榮。
財政大臣的任命也沒有任何意外,卡爾·路德維希·馮·布魯克這麽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他配得上這個職位。
陸軍大臣由圖拉爾伯爵繼續擔任,他雖然沒有任何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是也沒有犯過什麽錯誤,支持改革且有擔當。
(曆史上圖拉爾伯爵改革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沒錢,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暴民圍困戰爭部時他選擇了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然後被暴民活活打死。)
海軍大臣則由弗裏德裏希大公擔任,軍事天才,奧地利帝國海軍之父,沒人比他更適合這個職位。
內政大臣、交通大臣、司法大臣、教育大臣、農業大臣、工業大臣、貿易大臣全都換成了新人,但他們的次官大多是該領域的專家。
比如擔任農業技術次官的孟德爾,擔任貿易次官的盧森·西納等。
為啥弗蘭茨不直接用技術官僚?這些人提提意見還行,真讓他們主持政務用不了幾天就全成貪汙犯。
因為他們比普通官僚更懂,因為更懂所以膽子更大,造成的破壞也更為嚴重。
除此之外專家在政府裏待久了不說人話並不是個別現象,一方麵是他們容易不接地氣兒,另一方麵則是利益使然。
而且在弗蘭茨看來讓專家從政其實是一種浪費,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弗蘭茨就必須要提高科學技術專家們的待遇和地位,讓他們呆在合適的地方,而不是把腦袋削尖了地經商、從政。
弗蘭茨的構思是不錯,但是這個政府究竟如何還要跑起來看看。不過好在弗蘭茨是個穿越者,擁有遠超時代的見識和眼光多少能兜點底。
雖然終於等到了登基執政的這一天,但是他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雖說弗蘭茨無視了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和俄國人的意見,但是那些思想卻如瘟疫一般在奧地利帝國政府中蔓延開來。
其實身兼首相和外交大臣的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親王就是一位堅定的大德意誌主義者,不過這與他保守派的身份並不矛盾就像他本人支持改革一樣。
然而包括這位奧地利帝國的首相在內,他們都不清楚德意誌帝國究竟要做些什麽,是什麽東西,他們有的隻是滿腔熱情和一個個美好到不現實的願景。
所有人都覺得隻要德意誌帝國一成立,那麽一切問題便會都不複存在,眾人皆大歡喜。
他們對於這個未知的國家有著過高的期待,通常來說期待越高,失望便越大,此時他們有多積極,之後就會有多瘋狂。
與其日後理想幻滅,還不如讓他們現在就認清現實。
報紙上都是關於羅馬帝國的爭論,以及登基大典和新的人事任免消息,匈牙利人的全力進攻被擠到了一個十分偏僻的位置。
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出任帝國首相,這是一個沒什麽爭議的任命。雖然他是一個改革派,但卻是保守派心中的自己人。
在1848年的動亂中,保守派或主動或被動地讓出大量官職,弗蘭茨並沒有任由那些職位空缺而是直接賞賜給了他覺得不錯的人選。
這讓保守派們瘋狂抨擊奧地利帝國腐朽的賜官製度,皇帝肆意妄為搞得全國上下雞飛狗跳。
當然他們是不敢罵弗蘭茨的,於是乎這些黑鍋全都丟到了已經退位的斐迪南一世身上。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除非環境對強者不利。
他們的抱怨並不隻是單純的抱怨,他們要改變現環境,否則再過幾十年新的特權階級就會代替他們。
如果是過去,這些人一定會直接撂挑子癱瘓整個國家,甚至起兵造反,又或者勾結域外天魔。
然而此時弗蘭茨掌握了軍權,並且將那些他們寄予厚望的域外天魔打得滿地找牙,在這位新皇近乎黑洞般的影響力麵前他們本身的影響力就如同風中殘燭般脆弱。
他們也清楚弗蘭茨不過是頂著仁善之名,行殺戮之實的惡魔。但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這些內幕,即便知道也不會和他們共情,畢竟殺得又不是普通人。
隻要弗蘭茨喜歡立刻就可以給他們安排罪名,或是上絞刑架,或是橫屍街頭,或者被軍隊直接當成敵人殺死,抑或是被狂熱的信徒和民族主義者送上火刑架。
但弗蘭茨並不會那樣做,老實說就算把奧地利帝國所有的特權階級全殺光,也不過是延長輪迴的時間而已。
弗蘭茨提拔起來的人會補足那些家夥的生態位,當然弗蘭茨擁有漫長的壽命,他可以多來幾次,然而在他死後呢?
一切將會恢複原本的樣子,他不過是個過客,不過是個自大的小醜而已。
所以弗蘭茨不會把他們殺光,恰恰相反弗蘭茨還要讓他們來推動改革。
現代東方某大國的公務員選拔製度確實很先進,但卻並不適合此時的奧地利帝國。
考任製自然應該建立,並大力推廣。賜官製度卻不能廢止,應該廢止的是恩蔭製度,不該弄出一人為官,全族皆官的鬧劇。
弗蘭茨要的是唯德唯才,並不想要一群隻會考試的呆子,更不想要一群官僚集團的走狗。
賜官製度可以盡量保留皇權,以防官僚集團隻手遮天,同時也能盡可能減少人才被埋沒的概率,又可以拉攏貴族。
這才是這項製度的最初目的,弗蘭茨這樣做也算是不忘初心了。
當然為了讓其合理化,弗蘭茨還得配上一套相應的察舉製度。察舉製的問題不在於察,而在於不察導致大量朋黨不經考核直接為官。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隻要將考核、任免的權力收歸中央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在漢代也許是個無解的問題,但是放在十九世紀算不上什麽大問題。畢竟鐵路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類對原有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過去往返需要數月的路程,此時隻要幾天。
不過隻有製度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監察和引導。
曆史上不是沒有人想到對抗官僚集團的辦法,但大多數的法子不過是再製造另一個同等力量的組織進行平衡而已。
東方曾經也有皇帝想出賜官製度,但是他們不但和西方皇帝犯了同樣的錯誤,甚至還把口碑丟了。
在東方曆史上由皇帝親自任免的官員會被稱為“傳奉官”、“中旨官”或“斜封官”,光聽稱唿就知道不是什麽好詞。
事實上這些“傳奉官”或“斜封官”在仕途上也會遭到官僚集團的瘋狂打壓,在輿論上更是遭到了幾千年的口誅筆伐。
這讓官員、仕子深以為恥,曆史上每到王朝中後期拒絕皇帝賜官的人比比皆是。
難道東方古代官員都這麽清高不願意做官嗎?不!因為他們隻要拒絕了皇帝就可以從官僚集團那裏得到更好、更大的官職。
內閣這樣啪啪打皇帝臉就不怕皇帝報複嗎?答案是真不怕!清朝以前內閣大臣可不是奴才、泥堪。
電視劇中皇帝殺個一、二品大員往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一個眼神兒就能嚇尿一片,隨意踐踏內閣製度說是言出法隨也不為過。
但實際上明朝中後期內閣隻要認為皇帝的旨意不合理,就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
當然皇帝也可以不認可內閣的票擬,但內閣也可以不理睬皇帝拒絕重擬。發展到後期甚至六科、部院都能把聖旨打還,官僚集團根本無人能治。
最終在反複扯皮中被外部勢力衝個稀爛。
弗蘭茨並不打算重蹈覆轍,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給這些人機會做大,得賜官者非但不會遭到鄙視,還會是一種殊榮。
財政大臣的任命也沒有任何意外,卡爾·路德維希·馮·布魯克這麽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他配得上這個職位。
陸軍大臣由圖拉爾伯爵繼續擔任,他雖然沒有任何驚天動地的偉業,但是也沒有犯過什麽錯誤,支持改革且有擔當。
(曆史上圖拉爾伯爵改革的失敗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沒錢,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暴民圍困戰爭部時他選擇了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然後被暴民活活打死。)
海軍大臣則由弗裏德裏希大公擔任,軍事天才,奧地利帝國海軍之父,沒人比他更適合這個職位。
內政大臣、交通大臣、司法大臣、教育大臣、農業大臣、工業大臣、貿易大臣全都換成了新人,但他們的次官大多是該領域的專家。
比如擔任農業技術次官的孟德爾,擔任貿易次官的盧森·西納等。
為啥弗蘭茨不直接用技術官僚?這些人提提意見還行,真讓他們主持政務用不了幾天就全成貪汙犯。
因為他們比普通官僚更懂,因為更懂所以膽子更大,造成的破壞也更為嚴重。
除此之外專家在政府裏待久了不說人話並不是個別現象,一方麵是他們容易不接地氣兒,另一方麵則是利益使然。
而且在弗蘭茨看來讓專家從政其實是一種浪費,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弗蘭茨就必須要提高科學技術專家們的待遇和地位,讓他們呆在合適的地方,而不是把腦袋削尖了地經商、從政。
弗蘭茨的構思是不錯,但是這個政府究竟如何還要跑起來看看。不過好在弗蘭茨是個穿越者,擁有遠超時代的見識和眼光多少能兜點底。
雖然終於等到了登基執政的這一天,但是他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雖說弗蘭茨無視了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和俄國人的意見,但是那些思想卻如瘟疫一般在奧地利帝國政府中蔓延開來。
其實身兼首相和外交大臣的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親王就是一位堅定的大德意誌主義者,不過這與他保守派的身份並不矛盾就像他本人支持改革一樣。
然而包括這位奧地利帝國的首相在內,他們都不清楚德意誌帝國究竟要做些什麽,是什麽東西,他們有的隻是滿腔熱情和一個個美好到不現實的願景。
所有人都覺得隻要德意誌帝國一成立,那麽一切問題便會都不複存在,眾人皆大歡喜。
他們對於這個未知的國家有著過高的期待,通常來說期待越高,失望便越大,此時他們有多積極,之後就會有多瘋狂。
與其日後理想幻滅,還不如讓他們現在就認清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