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戰爭結束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玲瓏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錫克軍的炮擊給英軍造成了明顯的混亂,好在亨利·哈丁早就見過比現在更糟的局麵。
英屬印度軍隊雖然士氣低下,軍紀渙散,但僅僅是守城的話,還是沒什麽大問題。
當然這也和亨利·哈丁爵士一直在前線鼓舞士氣,以及督戰隊手中黑洞洞的槍口密不可分。
在戰爭開始四個小時之後,錫克軍率先停火,這當然不是因為午休時間到了。
而是金達皇後的特使(督軍)覺得這樣打太浪費錢了,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兩軍帶了近四百門火炮,那打的可都是錢啊。
自從吉蘭特·辛格駕崩之後,錫克帝國的財政收入便直線下滑。
這倒不是因為上師垂青先皇,而是他們這些後輩實在不當人,不到五年時間就葬送了前人五十年打下的基業。
(上師是錫克教體係中的神。)
到1845年時錫克帝國的財政收入已經下滑到不足1000萬盧比,國庫更是連三十萬盧比都湊不出。
不過比起停止炮擊,錫克軍接下來的操作才堪稱睿智。
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兩人對戰爭的理解,用三個字來形容差不多就是“框框a”。
其實接下來的戰鬥單就場麵來看還是很宏大的,漫山遍野的錫克軍朝著那已經有多數坍塌的英軍要塞衝去。
尤其是那震天的戰鼓和震耳欲聾的吼聲,讓正在搶修要塞的印度人都恐懼不已。
錫克教衝鋒的陣形則是呈傳統的倒“品”字型,這種戰術又被稱為牛角陣看起來同樣極有氣勢。
隻不過沒法細看,因為很快陣型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混亂的腳步和嘈雜的聲音。
最離譜的是騎兵居然和步兵,以及民兵一同發起衝鋒,即便是前者收著力也很快就脫離了衝鋒的隊伍。
然後這些騎兵就成了守軍的靶子,實際上亨利·哈丁臨時修建的城牆並不高,大概隻有1.5米高,0.4米寬,而且大多是用泥土和磚塊砌成。
剛剛的炮擊已經造成了城牆的大麵積坍塌,理論上講騎兵一個衝鋒是有可能突破防禦的。
或者至少可以占據一些缺口為後續部隊開路。
然而在英軍攻城炮和布倫瑞克步槍的持續射擊之下,這群錫克騎兵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下馬原地和英軍對射,並且還是躲在馬後麵。
這種掩耳盜鈴的戰術是拉爾·辛格的得意之作,看起來別具一格,理論上似乎可行,但為何前人沒用過呢?他沒想過。
這是錫克騎兵在戰場上第一次執行這種戰術,結果可想而知,本來還有幾分俱意的英軍,突然都化身勇者紛紛利用城牆開始了“站擼”。
最終在損失了幾十名騎兵之後,這支數千人的騎兵團崩潰了。四散奔逃的騎兵又衝散了後麵的步兵隊伍,任憑那些法國教官把鞭子抽斷了也控製不住陣型。
法國人很清楚這種亂糟糟的陣型,就是拿破侖來了也隻能搖頭。但也不是沒法拯救,那就是縱隊衝鋒戰術。
曾經在法革時期,法軍最常用的戰術,以縱隊快速突破,然後在局部形成火力優勢。
“縱隊戰術!”
“縱隊戰術!”
幾乎是所有的法國軍官同時喊道。
隻不過由於之前的持續動蕩和清洗,並不是所有的錫克士兵都能聽得懂法國軍官的戰術命令。
但在持續的炮擊和軍官們的持續努力之下,還是勉強地組成了幾道縱隊。
要塞中的亨利·哈丁爵士對這種戰術簡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知道對方要幹什麽,也知道如何克製。
“換實心彈!快!調整炮口,打掉他們的先頭部隊!讓厄斯本少將過來!我要他無論如何都得把眼前這個缺口堵住!”
實心彈是很適合對付縱隊戰術的,因為隻要命中就能帶起一串血葫蘆。
另外縱隊戰術具有極強的衝擊性,而印度士兵顯然難以阻擋這股洪流的前進。
亨利·哈丁爵士第一時間選擇了讓自己手下最精銳的部隊頂上去,厄斯本少將率領的四個團一共7000人全部來自英國本土,武器精良、訓練有素。
如果不是到了關鍵時刻,前者根本不想動用這支部隊。但他很清楚現在如果不能擋住這波進攻,那麽整個防禦極有可能被撕裂,然後造成一場大潰敗。
到那個時候就是厄斯本少將部隊完好無損也無力迴天了...
戰爭似乎到了關鍵時刻,隻不過法國人忽略了一個問題,若是曾經吉蘭特·辛格率領的錫克軍,說不定真能複刻法革時期的勝利。
然而此時的錫克軍經過持續的動蕩和幾年的清洗,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都直線下滑。
最終不過是幾發炮彈便將之前還如洪流一般的軍團就被擊潰了,厄斯本的部隊剛剛展開,雙方還未接觸..這讓後者很是鬱悶,隻能遙望向自己的老上級。
亨利·哈丁爵士更加鬱悶,他本來以為即將迎來一場火星撞地球般的戰鬥,結果剛放了煙火就結束了。
最鬱悶的是敵軍撤退得太早了,雙方距離不夠他也不敢追擊,因為錫克人的火炮太多了。
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看著正在潰退的大軍,他們第一個行動是先金達派來的那個宦官弄死。
然後二人十分默契地開始了一場絕命狂奔,看到主帥們逃跑了軍官們自然也不甘落後。
這時候不得不說,法國人還是蠻有契約精神的,在雇主們已經放棄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帶著錫克士兵進行有序地撤退,銷毀那些無法帶走的物資和設施。
亨利·哈丁爵士一臉鬱悶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他覺得這一切毫無邏輯。剛剛亨利·哈丁爵士都躲到了要塞的地下室裏,因為他確定錫克人一定會開始第二輪炮擊。
結果等了很久也沒等到亨利·哈丁想象中炮擊,當他再次來到要塞的高抬上錫克軍的營地已經燃起大火,戰場上隻遺留了一地屍體。
雖然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榮譽可言的戰鬥,但是對於英國來說卻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它可以“兵不血刃”地解決印度次大陸上最難纏的敵人。
實際上金達皇後不止給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派了督戰員,同時還向英國人上了降書稱願意將帝國降格為王國成為英國的附庸。
比起錫克王國的利益,她更在乎自己手中權力是否穩固。
英屬印度軍隊雖然士氣低下,軍紀渙散,但僅僅是守城的話,還是沒什麽大問題。
當然這也和亨利·哈丁爵士一直在前線鼓舞士氣,以及督戰隊手中黑洞洞的槍口密不可分。
在戰爭開始四個小時之後,錫克軍率先停火,這當然不是因為午休時間到了。
而是金達皇後的特使(督軍)覺得這樣打太浪費錢了,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兩軍帶了近四百門火炮,那打的可都是錢啊。
自從吉蘭特·辛格駕崩之後,錫克帝國的財政收入便直線下滑。
這倒不是因為上師垂青先皇,而是他們這些後輩實在不當人,不到五年時間就葬送了前人五十年打下的基業。
(上師是錫克教體係中的神。)
到1845年時錫克帝國的財政收入已經下滑到不足1000萬盧比,國庫更是連三十萬盧比都湊不出。
不過比起停止炮擊,錫克軍接下來的操作才堪稱睿智。
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兩人對戰爭的理解,用三個字來形容差不多就是“框框a”。
其實接下來的戰鬥單就場麵來看還是很宏大的,漫山遍野的錫克軍朝著那已經有多數坍塌的英軍要塞衝去。
尤其是那震天的戰鼓和震耳欲聾的吼聲,讓正在搶修要塞的印度人都恐懼不已。
錫克教衝鋒的陣形則是呈傳統的倒“品”字型,這種戰術又被稱為牛角陣看起來同樣極有氣勢。
隻不過沒法細看,因為很快陣型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混亂的腳步和嘈雜的聲音。
最離譜的是騎兵居然和步兵,以及民兵一同發起衝鋒,即便是前者收著力也很快就脫離了衝鋒的隊伍。
然後這些騎兵就成了守軍的靶子,實際上亨利·哈丁臨時修建的城牆並不高,大概隻有1.5米高,0.4米寬,而且大多是用泥土和磚塊砌成。
剛剛的炮擊已經造成了城牆的大麵積坍塌,理論上講騎兵一個衝鋒是有可能突破防禦的。
或者至少可以占據一些缺口為後續部隊開路。
然而在英軍攻城炮和布倫瑞克步槍的持續射擊之下,這群錫克騎兵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下馬原地和英軍對射,並且還是躲在馬後麵。
這種掩耳盜鈴的戰術是拉爾·辛格的得意之作,看起來別具一格,理論上似乎可行,但為何前人沒用過呢?他沒想過。
這是錫克騎兵在戰場上第一次執行這種戰術,結果可想而知,本來還有幾分俱意的英軍,突然都化身勇者紛紛利用城牆開始了“站擼”。
最終在損失了幾十名騎兵之後,這支數千人的騎兵團崩潰了。四散奔逃的騎兵又衝散了後麵的步兵隊伍,任憑那些法國教官把鞭子抽斷了也控製不住陣型。
法國人很清楚這種亂糟糟的陣型,就是拿破侖來了也隻能搖頭。但也不是沒法拯救,那就是縱隊衝鋒戰術。
曾經在法革時期,法軍最常用的戰術,以縱隊快速突破,然後在局部形成火力優勢。
“縱隊戰術!”
“縱隊戰術!”
幾乎是所有的法國軍官同時喊道。
隻不過由於之前的持續動蕩和清洗,並不是所有的錫克士兵都能聽得懂法國軍官的戰術命令。
但在持續的炮擊和軍官們的持續努力之下,還是勉強地組成了幾道縱隊。
要塞中的亨利·哈丁爵士對這種戰術簡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知道對方要幹什麽,也知道如何克製。
“換實心彈!快!調整炮口,打掉他們的先頭部隊!讓厄斯本少將過來!我要他無論如何都得把眼前這個缺口堵住!”
實心彈是很適合對付縱隊戰術的,因為隻要命中就能帶起一串血葫蘆。
另外縱隊戰術具有極強的衝擊性,而印度士兵顯然難以阻擋這股洪流的前進。
亨利·哈丁爵士第一時間選擇了讓自己手下最精銳的部隊頂上去,厄斯本少將率領的四個團一共7000人全部來自英國本土,武器精良、訓練有素。
如果不是到了關鍵時刻,前者根本不想動用這支部隊。但他很清楚現在如果不能擋住這波進攻,那麽整個防禦極有可能被撕裂,然後造成一場大潰敗。
到那個時候就是厄斯本少將部隊完好無損也無力迴天了...
戰爭似乎到了關鍵時刻,隻不過法國人忽略了一個問題,若是曾經吉蘭特·辛格率領的錫克軍,說不定真能複刻法革時期的勝利。
然而此時的錫克軍經過持續的動蕩和幾年的清洗,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都直線下滑。
最終不過是幾發炮彈便將之前還如洪流一般的軍團就被擊潰了,厄斯本的部隊剛剛展開,雙方還未接觸..這讓後者很是鬱悶,隻能遙望向自己的老上級。
亨利·哈丁爵士更加鬱悶,他本來以為即將迎來一場火星撞地球般的戰鬥,結果剛放了煙火就結束了。
最鬱悶的是敵軍撤退得太早了,雙方距離不夠他也不敢追擊,因為錫克人的火炮太多了。
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看著正在潰退的大軍,他們第一個行動是先金達派來的那個宦官弄死。
然後二人十分默契地開始了一場絕命狂奔,看到主帥們逃跑了軍官們自然也不甘落後。
這時候不得不說,法國人還是蠻有契約精神的,在雇主們已經放棄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帶著錫克士兵進行有序地撤退,銷毀那些無法帶走的物資和設施。
亨利·哈丁爵士一臉鬱悶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他覺得這一切毫無邏輯。剛剛亨利·哈丁爵士都躲到了要塞的地下室裏,因為他確定錫克人一定會開始第二輪炮擊。
結果等了很久也沒等到亨利·哈丁想象中炮擊,當他再次來到要塞的高抬上錫克軍的營地已經燃起大火,戰場上隻遺留了一地屍體。
雖然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榮譽可言的戰鬥,但是對於英國來說卻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它可以“兵不血刃”地解決印度次大陸上最難纏的敵人。
實際上金達皇後不止給德加·辛格和拉爾·辛格派了督戰員,同時還向英國人上了降書稱願意將帝國降格為王國成為英國的附庸。
比起錫克王國的利益,她更在乎自己手中權力是否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