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已經萌生出了廢掉太子趙桓之心!


    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個好時機……


    隻不過,趙吉知道現在,還不是廢掉這個慫貨太子的最佳時機。


    畢竟,不可能因為太子在那投擲場中沒有扔好手榴彈,而廢掉太子吧?!


    那樣的話,朝堂忠臣還不得“炸窩”了嗎?


    他冷冷地趙桓說道:“太子平身,到一旁休息,壓壓驚去吧!”


    趙桓叩首謝恩道:“謝父皇,兒臣遵旨。”


    他起身退到一旁。


    趙桓並未真的敢去休息,而是低著頭,提心吊膽站立在這觀戰高台的護欄邊。


    趙吉也沒有去理睬這個不爭氣的太子趙桓,而是開口去問,那兩名救下太子的投擲手護衛的姓名,並對他倆大加讚賞了一番……


    趙吉道:“二位護衛忠於大宋,在危急關頭,處亂而不驚,敢於能挺身而出,救下太子,有功於社稷。


    朕賜二位‘金牌投擲手護衛’封號,每人每月領取雙倍月俸!”


    趙吉之所以如此對待他倆,就是想讓普通的軍卒比皆知曉,在朕的英明統治下,有功者必當受到賞賜。


    這種賞賜,對於那兩名擲彈手算是很高的了。


    但是,對於身為皇帝的趙吉來說,還真不算高。


    趙吉之所以沒有給他倆更高的賞賜,主要還是怕他們倆驕傲……


    現在,大宋還缺少能培養出傑出的火器使用者的教官,這二人無疑可以成為很優秀的投擲手教官,將來應該能教出更多的優秀投擲手。


    現在,朕若是給他們倆特別豐厚的獎賞,那麽,他們倆就不能安心於隻當小小的擲彈手教官了。


    那兩名投擲手聽到大宋天子不僅賜給他倆如此特別的封號,還給他們倆漲了一倍的月俸,他二人自然無比歡喜。


    他倆跪地叩首,對趙官家感激不盡道:


    “小人謝主降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趙吉微微一笑,鼓勵道:“二位愛卿平身。將來在軍中培訓投擲手之事,朕希望二位亦如今日之良好表現。


    二位愛卿平身,暫且退下吧!”


    “小人遵旨,拜別官家。”


    那兩名投擲手護衛高高興興地退下,走下了觀戰高台。


    ……


    此時,跪在趙吉麵前的還有兩個人,分別是鄆王趙楷和康王趙構。


    其實,之前趙吉站在高台之上,對趙楷和趙構在扔手榴彈的過程中的表現,看得是一清二楚。


    甚至,趙吉曾看到,在太子趙桓沒有扔遠手榴彈有生命危險時,康王趙構和鄆王趙構的某些細節動作。


    以此,趙吉大概能看出趙楷和趙構當時的想法……


    不過,趙吉看破,卻不說破。


    他並不怕諸多皇子中,有為了得寵,甚至為了東宮之位而相互競爭的事情發生。


    那樣才能優勝劣汰,才能為大宋‘物競天擇’出最優秀的皇儲。


    趙吉暫時並不想當麵揭穿鄆王趙楷那種的巴不得太子出事的心理,


    但是,他還是可以對他倆扔手榴彈前後的表現,來教育一下他們倆的。


    趙吉悠悠地說道:“楷兒、構兒,在扔手榴彈過程中,表現得都很出色。”


    鄆王趙楷道:“兒臣多謝父皇誇讚……”


    少年康王趙構也立即謝恩道:


    “兒臣多謝父皇誇讚,然則,兒臣在扔手榴彈時,照比三哥扔出那麽遠的距離,可差遠了!”


    趙吉聽後,默而不語。


    鄆王趙楷很想在父皇的麵前表現出‘兄友弟恭’的樣子,他立即替康王趙構辯解道:


    “父皇,兒臣覺得,如今九弟還差三個月才滿十四歲,扔手榴彈時能扔出二十餘步遠,已經很難得了。


    若九弟他長到了兒臣這麽大的及冠之年時,九弟定然能與兒臣扔得差不多遠的!”


    趙吉冷笑道:“楷兒,你以為你手榴彈扔得遠,此次你的表現在朕的心中勝過構兒了嗎?”


    天資聰穎的鄆王趙楷,立即明白了自己敗在了哪裏,他叩首道:


    “兒臣之敗,在於聽到父皇讓吾等誰有勇氣去試扔手榴彈時,兒臣不如九弟之能,兒臣猶豫了。


    父皇聖明,看出了兒臣當時的一絲懦弱,沒能像九弟那樣敢於第一個去試扔手榴彈。


    兒臣敗得心服口服!”


    與趙楷同跪在地上的少年趙構,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扔手榴彈時才扔出了二十多步遠,而哥趙楷扔出了五十多步,卻因為還沒有扔手榴彈前就已經在父皇的心中分出了勝敗?!


    “哈哈哈!”趙吉大笑道:“楷兒不愧是前年的科舉狀元,聰明無比啊!


    不錯,正如楷兒你分析的那般,朕富有四海,兵將百萬,何缺爾等這些皇子去當投彈手呢?”


    趙楷和趙構讚同地點了點頭。


    趙吉走到鄆王趙楷和趙楷的麵前,分別拍了拍他倆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楷兒、構兒,朕讓爾等皇子去扔手榴彈,是為了鍛煉爾等的勇氣!”


    鄆王趙楷和康王趙楷,皆恍然大悟。


    趙吉微微一笑,又說道:


    “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


    “朕猶記得讀《論語》時,《憲問》一篇中,所言: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朕希望,諸位皇子皆能智勇雙全!


    麵對如今天下複雜形勢,爾等必要‘勇’字當先!”


    鄆王趙楷和康王趙構,再拜道:


    “兒臣謹記父皇教導……”


    趙吉那深邃的目光,望向遠方,感歎道:


    “朕觀天下形式,西北有黨項人時常的擾邊。


    北方遼國,雖然與我大宋自澶淵之盟以後,百年無戰;


    然則,那是我大宋用歲幣換來的和平,實乃屈辱!


    還有,遼吞占我華夏的燕雲十六州已達上百年,朕身為大宋天子,豈能久忍漢家之地被異族強占那麽多年呢?


    更何況,如今東北新興發展壯大的金國,羽翼已豐,金戈鐵馬踏破遼國半壁江山!


    而那遼國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卻依然昏庸無比,縱情於聲色打獵!


    楷兒、構兒,你二人認為,國運漸衰的遼國,能還撐得住金軍的快馬彎刀多久呢?”


    趙楷和趙楷萬萬沒有想到,父皇比他倆想的深遠了太多。


    略一思慮後,趙楷迴答道:


    “兒臣認為,遼國還能撐得住金軍的大舉進攻七八年,應該無礙!遼金若能議和成功,或許可保遼金百年和平。”


    趙吉長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問向康王趙構,道:


    “構兒,如何認為?”


    雖然,少年趙構以前沒有過多地關注遼金之戰,


    但是,自從去年農曆十月以來,心性大變的父皇不再喜歡修道求仙等昏庸之事後,對他這位以前受冷落的九皇子也開始變得倍加寵愛以後,


    他也發現了父皇非常關心遼金的戰事,故此,他也開始多方打探遼金的時局,在他心中不僅一次推演過遼金的戰局結果。


    趙構恭敬地迴答道:


    “兒臣縱觀遼國當前國力,再加上其遼主天祚帝耶律延禧,昏庸無比。遼國已經丟掉半壁江山,遼主卻依然縱情於聲色打獵、不理朝政,遼國君臣離心離德;


    反觀金主完顏阿骨打,意氣雄豪,誌在滅遼!其部兵馬,勇銳無敵;


    兒臣認為金滅遼,不過三五年而已。”


    趙吉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穿越者趙吉在沒穿越前,通過所學的曆史知識得知:


    女真族的前身是隋唐時期的黑水靺鞨。


    唐末五代時期,黑水靺鞨始稱女真,為渤海國所統治。


    遼滅渤海國後,女真族又受遼國的統治和壓迫……


    遼天慶三年(即公元1113年),完顏阿骨打成為女真各部的都勃極烈(即‘都部長’)。


    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反抗遼國。連敗遼兵於寧江州、出河店……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國“大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府,加號大聖皇帝。次年,改元天輔……


    金國正式發動滅遼的國戰,始於公元1120年金軍攻占黃龍府,終於公元1125年間,金軍占領遼國的燕雲之地。


    公元1125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兵敗,在宋遼邊境的應州被金軍所俘。遼國最終被金國所滅。


    ……


    想到這裏趙吉,聽著九皇子趙構的推測說法‘金滅遼,不過三五年而已’,還真的被他猜對了大其概。


    現在是大宋的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等到了公元1125年遼國就會被金國所滅。準確的時間,應該是還有四年。


    趙構推測出了還有三五年,遼國可能會被金國所滅;


    這不禁令趙吉對康王趙構高看了一眼。


    趙吉滿意地點了點頭,親手扶起了跪在自己麵前的英武少年趙構。


    他又扶起了文武雙全的鄆王趙楷。


    然後,他指著退到一旁的太子趙桓,道:


    “太子,到朕近前來!”


    “兒臣遵旨。”


    太子趙桓低首趨步,來到父皇的麵前。


    趙楷和趙楷,按長幼尊卑,分別站於太子身邊的靠後的一個身位處。


    趙吉對太子趙桓問道:“朕方才與楷兒和構兒所談,太子可曾聽清否?”


    趙桓立即迴答道:“兒臣皆已聽清了!”


    “好!”趙吉又問道:


    “既然太子已經聽清了。


    那麽現在,朕就考問一下爾等三位皇子,


    若金滅遼後攻宋,將奈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我成了趙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讀史明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讀史明智並收藏北宋:我成了趙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