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覺得不錯!


    這是什麽意思?


    嚴嵩瞬間就明白了,這事兒並不是嘉靖帝的安排,而是蔣慶之的即興發揮。不,按照嚴嵩對那廝的了解,此事是蔣慶之蓄謀已久的謀劃。


    要想打破儒家一家獨大的格局,蔣慶之和墨家需要盟友。


    分化儒家需要的時日太長,墨家自身成長也需要時日。


    那麽,把武人拉過來如何?


    但武勳分散抱團,拉攏他們幾乎不可能。


    興武學,再起爐灶,讓軍方成為帝黨的盟友。


    手握刀槍的帝王和墨家……


    嚴嵩倒吸一口涼氣,他看了蔣慶之一眼,蔣巨子站在最前方,目光銳利如劍,掃過了群臣。


    陛下呢?


    嚴嵩努力眨動老眼,模糊中,看到嘉靖帝眼中的利芒一閃而逝。


    陛下這是動心了!


    不,是歡喜!


    而群臣也在猜測蔣慶之此舉的用意,很快就有人出班說:“長威伯,從前漢始,武人便不安分。漢末有董卓跋扈,前唐藩鎮林立,前宋末期武人近乎於割據一方……不控製武人,長威伯這是想讓前朝故事在大明再度上演嗎?”


    蔣慶之淡淡的道:“因噎廢食說的便是你輩。你說前武人跋扈,為何不說前漢士大夫們醜態畢露?袁氏會盟討伐董卓,那些領軍而來的可是士大夫?彼時漢室衰微,他們做了什麽?他們在割據一方,在野望江山!”


    這話誰能反駁?


    辯駁達人蔣慶之目光掃過群臣,接著說道:“前唐藩鎮林立,你為何不說前唐黨爭?為何不說士大夫們壓製帝王?以至於朝堂淪為士大夫們分肥的菜市場。”


    “至於前宋,從開國伊始,士大夫們便在壓製帝王,到了中後期,帝王麵對臣子的口水,甚至隻能唾麵自幹。”


    蔣慶之搖搖頭,“仁宗發動革新,是好是壞?”


    他目光炯炯看著群臣,“誰能告訴本伯,仁宗發動革新可是禍國殃民?範仲淹行的新政可是禍國殃民?”


    沒人迴答!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公千古,已然成為儒家的神祇,誰敢詆毀他?


    “仁宗革新不過剛開始,便被天下士大夫們群起而攻之,以慘敗收場。到了神宗時,前宋國勢已然難以為繼,於是神宗令王安石再度發起革新,可結局是什麽?”


    蔣慶之咆哮道:“是天下士大夫群起而攻之,他們為何攻訐新政?為的是自家的私利。”


    他憤怒的看著群臣,“從前漢到前宋,王朝覆滅之前士大夫在做什麽?他們在瘋狂啃噬著這個王朝的殘餘血肉,吃的是如此的專注,乃至於把異族也當做是自己的盟友……”


    這話是譏諷士大夫們寧可亡國,寧可臣服於異族,也不肯自己的利益受到半分損害。


    毒液啊!


    朱希忠覺得老弟噴吐毒液的能力不比徐渭差,一番話把士大夫們,把儒家噴的體無完膚。


    可他隨即一怔,呆呆的看著蔣慶之,低聲道:“這不是爭論文武之別嗎?怎地變成新政了?”


    他看著那些文官,發現大多數人都麵色沉凝。


    顯然,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蔣慶之把雙方爭論的話題從文武之爭引導到了新政上。


    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陛下難道想發動新政?


    嚴嵩心中暗自叫苦,心想若是嘉靖帝發動新政,他這位首輔該何去何從?


    而且此事嘉靖帝並未和他通氣,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當帝王信任不再時,他這位首輔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都說武人為禍天下,可仔細看看時機。武人跋扈多在王朝末期。而王朝為何垂暮?為何帝國斜陽?”


    蔣慶之突然把話題轉了迴來,令眾人覺得難受之極。


    他緩緩看著群臣,問道:“本伯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曆朝曆代從盛轉衰,是誰的錯?是文人,還是武人?”


    自然是文人,這一點毋庸置疑,老丈人馬上送上助攻:“王朝衰微,便是國勢衰微。誰在治國?”


    文人。


    儒家!


    “第二個問題,曆朝曆代武人跋扈出現在何時?”


    “王朝末期!”朱希忠拔刀相助。


    蔣慶之說道:“天下紛亂之時,彼時江山板蕩,多少人在想著逐鹿中原。文人,武人……豈能因此而苛責武人?這不公!”


    朝堂上靜悄悄的。


    黃錦站在側麵,微微低頭,殿內越發安靜了,他卻覺得一股巨大的壓力正在生成。


    百官為何不開口?


    他恍惚迴到了當年……


    年輕的嘉靖帝聽到百官聚集在左順門之外嚎哭叩門,頓時勃然大怒。


    勸說,不聽。


    威脅,不聽。


    年輕的帝王冷冷道:“動手!”


    那一次左順門外血肉模糊。


    從此帝王和臣子成了敵人。


    今日!


    今日會如何?


    脊背上似乎有汗水在流淌,黃錦抬起頭來。


    百官在沉默。


    若是他們開口辯駁,那麽此事還好掌控……黃錦深信嘉靖帝的手腕足以控製這等局麵。


    可他們在沉默。


    麵對蔣慶之的一番攻訐,他們是覺得無可辯駁,還是……


    黃錦看到一個官員的嘴角微微翹起,電光石火間,黃錦幾乎要脫口而出……


    ——他們在等嘉靖帝表態。


    蔣慶之一番話,把文武之爭拉到了新政上來。


    群臣沉默,便是在等道爺開口。


    ——朕欲開新政!


    五個字,就足以讓天下震撼。????不!


    是震蕩!


    無數人會去翻看史書,去看看商鞅變法,去看看前漢的黃老與儒家之爭,去看看鹽鐵論,去看看範仲淹變法,去看看王安石變法……


    乃至於去看看武宗故事。


    在那裏,他們會看到先輩們的反應。


    ——變法,便是砸咱們的飯碗!


    而後,無一例外的,儒家門徒們都選擇了硬扛。


    隨後的歲月中,君臣對抗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然後王朝滅,帝王隕落,而儒家子弟們換個主人,依舊是這個世間的主宰。


    所以,聰明的帝王都會選擇收手。


    仁宗如此!


    神宗也不例外。


    先帝是個執拗的,卻落水身亡。


    嘉靖帝剛開了個頭,南巡時幾度險些被燒死,迴到宮中差點被勒殺。


    這是一條不歸路!


    迴來啊!


    黃錦想向蔣慶之唿喊,把他拉迴來。


    可蔣慶之麵對巨大的壓力,卻選擇了往前一步。


    黃錦嘴唇蠕動。


    他看到朱希忠動了。


    那個比陸炳還喜歡騎牆的成國公,一邊維持著無害的笑容,一邊卻堅定的走到了蔣慶之身側。


    他看到了李煥,這個謹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太常寺掌舵人,沒有絲毫猶豫,就選擇站在女婿身邊。


    他看到了王以旂,老王步履緩慢,但卻沒有絲毫停滯,直至走到了蔣慶之身側。


    還有……


    一個個官員或是義無反顧,或是猶豫再三,或是走一步停一步……


    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到了蔣慶之身側,或是身後。


    而當年嘉靖帝發動革新時,站在他身側的臣子,不過數人。


    而站在他對麵的,卻是以楊廷和為首的百官,以及站在他們身後的儒家弟子們。


    還有宮中的張太後。


    陛下啊!


    黃錦視線模糊了。


    他情不自禁的往前走去。


    百官愕然看著黃錦走過來。


    他要作甚?


    朝堂上黃錦的存在感不強,也就是當個傳聲筒的作用。


    而且內侍不得幹政,這是祖製。雖然祖製就是用來被打破的,內侍幹政也不是一例兩例,但沒有誰敢在朝堂上開口幹政。


    黃錦這是要勸阻嗎?


    群臣跟隨著黃錦,腦袋緩緩而動。


    嘉靖帝也有些意外的看著自己的大伴走了過去。


    黃錦走到了朱希忠的身側,幹咳一聲,“讓個地!”


    朱希忠看到是他,驚愕的道:“你……”


    黃錦硬生生擠進了他和王以旂之間。


    然後,微笑道:“這便是咱的地兒了。”


    黃錦!


    他竟然幹政了!


    嘉靖二十八年年末的一次小朝會,儒家挑起文武之別的紛爭,蔣慶之以文武之別開頭,卻把話題拉到了新政之上。


    隨即引發朝堂站隊。


    ……


    “三成!差不多三成呐!”


    韓瑜咬牙切齒的道:“那些狗東西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竟然站在了那個逆賊一邊。”


    楊清拿著棋譜,淡淡的道:“可不是沒成嗎?”


    “不是沒成!”韓瑜打開折扇奮力扇動著,“是陛下沒表態,陛下但凡當場點頭,楊公,這大明的新政就要開啟了。”


    “他不敢。”楊清微笑道:“左順門之變後,天下士大夫就是陛下的敵人,他若是敢開新政,老夫敢說,新政所到之處必然人人喊打。結局比前宋範仲淹新政更不如。”


    “他不表態,可不說話便是表態。他們說今日蔣慶之當朝發難,一人直麵群臣。那些蠢貨……竟鴉雀無聲。”


    “韓公勿急。”陳湛來了,他微笑道:“方才有人傳話,朝中百官沉默,不是不敵,而是在等待。”


    “等待什麽?”韓瑜怒火中燒,突然一怔,“這是……”


    楊清眸色溫潤,“他們在等待陛下開口,這是在示敵以弱。”


    “若是陛下以為百官軟弱,順勢發動新政。隨後天下群情激昂,群情激奮之下,什麽武學,什麽墨家,都將會在天下人的怒火中被焚燒殆盡。”


    韓瑜一拍腦門,“老夫氣糊塗了,哈哈哈哈!妙,妙啊!”


    “可陛下卻察覺到了裏麵的奧妙,並未表態。”楊清在棋盤上落下一字,看了看當下局勢,說:


    “還在相持!不過,黑好!”


    棋譜上執黑的,便是他喜歡的棋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早安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迪巴拉爵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迪巴拉爵士並收藏早安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