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之去了府軍右衛!”
陳湛興奮的進了書房。
書房裏,楊清在打譜,韓瑜在喝茶。
“他竟然去了?”韓瑜放下茶杯,“虎賁左衛對他敬若神明,他竟然不怕猜忌,繼續去操練京衛?”
“誰能拒絕權力呢?”楊清落下一子:“自破氣眼,死!”
……
蔣慶之再度來到了府軍右衛的陣列前。
諸將喜滋滋的跟在後麵,擠眉弄眼的,仿佛下一刻自己便是蔣慶之的弟子。
孫不同和莫展在邊上嘀咕。
“你信不信,若是伯爺說唯有加入墨家方能學兵法,這些將領會擠破腦袋拜在墨家門下。”
莫展點頭,“心不正,成就有限。”
孫不同嗬嗬一笑,“老莫你這就狹隘了。曆朝曆代中原出了多少名將,那些名將難道都是正人君子?小人多不勝數。本事是本事,人心是人心,這得區分來看。”
“我說的是前程!”
“為何?”
“伯爺曾說,要想挽迴大明頹勢,唯有來一次刮骨療傷。那等利欲熏心的可用,但決不能重用!”
“用其人的本事,不用其心!”孫不同瞬間覺得自己升華了,“老莫,我覺著自己有名將之姿。”
“牽馬之姿。”
“打人不打臉啊!再說了,你信不信,若是伯爺能點頭,這些將領能爭先恐後給伯爺牽馬。”
蔣慶之默然良久,說道:“何為軍隊?軍隊為何?軍隊的魂魄是什麽?”
眾人沉默著,不知他這話的意思。
“軍隊,是王朝的暴力工具。軍隊的建立,第一要務是抵禦外侮!”
蔣慶之的聲音鏗鏘有力,“京衛重建我一直在袖手旁觀,不為別的,我就想看看你等能否抓住要點。很遺憾,沒人去關注這個問題,沒人去思索這個問題。”
“我為何不肯來操練你等?就這麽一群不知為何而戰的將士,我就算是把你等操練成了無敵虎賁,可有何用?鋒銳的雙刃劍能傷人,也能傷及自己。”
朱園麵色微變,看了一眼諸將皆是如此。
蔣慶之這番話就差點指著他們的鼻子罵:一群蠢貨急功近利,卻丟下了我兵法的精華和魂魄。
“大明的軍隊為大明而戰,為陛下而戰!這是魂魄!”
“為何為大明而戰?隻因這是你等的家園。百姓用血汗養著你等,你等該用守護來迴報!”
“為何為陛下而戰?隻因陛下代表著大明。大明在,陛下在。大明滅,陛下滅。普天之下,與大明共榮辱,共生死的唯有帝王!”
……
“……為陛下而戰,便是為大明而戰!”
芮景賢的聲音在永壽宮內迴蕩著。
“找不到這個魂魄,不用這個魂魄來重建京衛,那麽,我操練你等作甚?方向錯了,京衛越是犀利,為禍愈烈!”
“奴婢大膽,令人把長威伯這番話傳到了京衛各部。”
芮景賢低眉順眼的道:“長威伯最後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重組京衛,重塑京衛魂魄,要從上到下。首先從諸將開始……”
嘉靖帝眯著眼,“京衛如何?”
“有些……麻木。”芮景賢沒敢頌聖,因為他得到稟告,東廠盯著京衛的人發現好像還有另一波人也在注視著京衛。
“這便是慶之說的沒有魂魄的軍隊,就如同工具,如同行屍走肉。誰給他們吃飯,他們便跟著誰,聽命於誰。”
嘉靖帝微微蹙眉,“這是個麻煩事。”
“陛下,讓長威伯去操練就是了。”芮景賢笑道。
嘉靖帝抬眸,“是啊!讓他去操練,把京衛操練成為虎賁左衛第二,操練的能橫行當世……隨後外界鼓噪,說京衛乃是長威伯的京衛,一次不成兩次,一萬次……終歸要讓朕猜忌慶之。”
芮景賢在道爺的目光下瑟瑟發抖,跪下道:“奴婢無心之言,死罪。”
“前宋狄青為何身死?信重他的仁宗為何翻臉?”嘉靖帝指指自己的胸口,“人心難測,朕也無法猜測五年後,十年後朕會如何想此事。故而朕會留餘地,不給五年十年後留下猜忌的種子。而慶之……”
“陛下。”有內侍來稟告,“長威伯求見。對了,陛下,長威伯看到幾棵臘梅……說這梅花開的頗為寂寞,陛下沒空欣賞,他便拿迴家去好生養著,迴頭養好了再送迴來……”
被他挖走了還能迴來?嘉靖帝迴想到了西苑中的那一個個坑。
“豎子!這是要搬空朕的西苑不成?”
蔣慶之來了,雙手看著髒兮兮的,一進來就不見外的道:“老黃,勞煩讓人弄些水來。”
道爺黑著臉,“那些臘梅乃是朕令人移栽的。”
“啊!”蔣慶之做出惶恐狀,“臣不知,陛下恕罪。”“你!”嘉靖帝指指這廝,知曉臘梅是追不迴來了,“今日去了京衛,可有收獲?”
“有些小麻煩。”蔣慶之坐下,坦然道:“兵部王以旂那裏正在坐蠟,沒空管。臣去了一看,精壯倒是精壯,可卻麻木不仁。這樣下去不成!”
“可有法子?”嘉靖帝問道。
“臣最近身子不適。”蔣慶之先把自己撇開,“親力親為去操練京衛是不能了。”
嘉靖帝默然。
他和蔣慶之都清楚,就算是太子重生,身上帶著無數名將光環,也不會去操練京衛。
芮景賢想到先前自己觸怒了道爺,趕緊示好,“陛下,得知長威伯去了京衛後,那些人都說有好戲瞧了。”
道爺的臉黑了,芮景賢一抽自己的臉頰,“看奴婢這張嘴。”
但消息放出去了,該如何和他沒關係。
“京衛不操練成為精銳,如何抵禦外侮?”嘉靖帝幽幽的道:“士大夫們巴不得朕偃旗息鼓,或是隨意操練一番了事。如此,當他們逼迫朕時,便不必擔心朕翻臉。對了,那些人可是在想法子往京衛中塞人?”
“英明不過陛下!”芮景賢說道:“那些人在四處使勁,想方設法往京衛塞人,奴婢不知京衛中可有他們的人,不過想來少不了。”
“他們遍及天下,關係盤根錯節。各地衛所中依舊如此,此次從各處抽調而來的人馬中,少不了他們的人。”
嘉靖帝淡淡的道:“此事,慶之……”
“陛下。”蔣慶之搶先打斷了道爺的話,“臣以為,這不是難事。”
“嗯?”道爺被打斷了話頭有些不渝,聞言冷笑,“什麽法子?”
蔣慶之挑眉,“武學放著也是放著……”
呯!
道爺猛地一拍案幾,玉錐呯的一聲,落地上碎了。
黃錦瞬間就條件反射般的道:“那些匠人做事愈發不認真了,奴婢迴頭就去處置幾個。”
咳咳!
道爺幹咳幾聲,然後盯著蔣慶之,“說出你的想法!”
蔣慶之摸出一支藥煙,然後說道:“這裏不好抽……”
“抽!”道爺的眼珠子有些紅,“再賣關子信不信朕抽你!”
說著道爺就拿起了拂塵。
別以為馬尾毛抽人不痛,那種滋味嚐過的人都知曉,欲仙欲死。
蔣慶之點燃藥煙,不慌不忙的道:“武學看似武人的學堂,實則早就荒廢了。學生混日子,教授混日子,出來的人沒本事,進了衛所能操練出什麽手下來?”
嘉靖帝眯著眼,“繼續。”
“陛下可知將門的危害?”蔣慶之說道:“一個將領會用兵,或是學了兵法,便秘而不宣,迴頭隻傳給兒孫。大明軍戶乃是世襲,老子將領兒將領。憑著家傳的兵法,子子孫孫便是將領。大明軍中充斥著這等將領,可帶來了什麽?”
帶來了吳三桂等將門,成了不是藩鎮的藩鎮。
“朕也知曉將門危害,可放眼望去,卻無可用之人。”這也是將門後期能有恃無恐的緣故。
當一個東西壟斷了市場時,就會形成賣方市場。
“陛下,若是重振武學……”蔣慶之起身,“臣告退。”
解決問題的鑰匙他交給了道爺,剩下的事兒,就看道爺如何權衡利弊了。
嘉靖帝坐在那裏,默然許久。
黃錦把蔣慶之送走後迴來,手中不知何時多了一根玉錐,輕車熟路的放在道爺的手邊。
“將門危害朕如何不知?從前宋始,將門便成為了王朝的雙刃劍,傷人傷己。不用無人可用。用了卻擔心將門跋扈……”
“武學興起,若將領跋扈,便可更替……這瓜娃子怕是早就準備好了這一招來應對朕吧!”
嘉靖帝抬眸,“把他追迴來。”
蔣慶之再度迴來,嘉靖帝淡淡的道:“朕知曉你此刻滿肚子都是牢騷,說吧!”
“武學不該成為垃圾堆!”蔣慶之坐下。“本是培養忠於大明和陛下將領的地兒,卻成了一群人渾水摸魚混日子、混資曆的地方。”
“誰來教授?”嘉靖帝看著蔣慶之,“你一個。”
“教授必須廝殺經驗豐富。”蔣慶之說道:“至於學生,臣以為兩條路走路,其一是從軍中選拔有天賦的年輕將領,其次便是通過武舉來選拔。”
“朕在想,該用誰來執掌武學。”道爺看著蔣慶之,蹙眉,“朕本想讓你去,可朕知曉你必然會躲。那麽可有人選?”
蔣慶之覺得執掌武學就是畫地為牢,他微笑道:“武學祭酒臣有個人選。”
“誰?”道爺頗為信任蔣慶之的眼光。
“陛下!”
(本章完)
陳湛興奮的進了書房。
書房裏,楊清在打譜,韓瑜在喝茶。
“他竟然去了?”韓瑜放下茶杯,“虎賁左衛對他敬若神明,他竟然不怕猜忌,繼續去操練京衛?”
“誰能拒絕權力呢?”楊清落下一子:“自破氣眼,死!”
……
蔣慶之再度來到了府軍右衛的陣列前。
諸將喜滋滋的跟在後麵,擠眉弄眼的,仿佛下一刻自己便是蔣慶之的弟子。
孫不同和莫展在邊上嘀咕。
“你信不信,若是伯爺說唯有加入墨家方能學兵法,這些將領會擠破腦袋拜在墨家門下。”
莫展點頭,“心不正,成就有限。”
孫不同嗬嗬一笑,“老莫你這就狹隘了。曆朝曆代中原出了多少名將,那些名將難道都是正人君子?小人多不勝數。本事是本事,人心是人心,這得區分來看。”
“我說的是前程!”
“為何?”
“伯爺曾說,要想挽迴大明頹勢,唯有來一次刮骨療傷。那等利欲熏心的可用,但決不能重用!”
“用其人的本事,不用其心!”孫不同瞬間覺得自己升華了,“老莫,我覺著自己有名將之姿。”
“牽馬之姿。”
“打人不打臉啊!再說了,你信不信,若是伯爺能點頭,這些將領能爭先恐後給伯爺牽馬。”
蔣慶之默然良久,說道:“何為軍隊?軍隊為何?軍隊的魂魄是什麽?”
眾人沉默著,不知他這話的意思。
“軍隊,是王朝的暴力工具。軍隊的建立,第一要務是抵禦外侮!”
蔣慶之的聲音鏗鏘有力,“京衛重建我一直在袖手旁觀,不為別的,我就想看看你等能否抓住要點。很遺憾,沒人去關注這個問題,沒人去思索這個問題。”
“我為何不肯來操練你等?就這麽一群不知為何而戰的將士,我就算是把你等操練成了無敵虎賁,可有何用?鋒銳的雙刃劍能傷人,也能傷及自己。”
朱園麵色微變,看了一眼諸將皆是如此。
蔣慶之這番話就差點指著他們的鼻子罵:一群蠢貨急功近利,卻丟下了我兵法的精華和魂魄。
“大明的軍隊為大明而戰,為陛下而戰!這是魂魄!”
“為何為大明而戰?隻因這是你等的家園。百姓用血汗養著你等,你等該用守護來迴報!”
“為何為陛下而戰?隻因陛下代表著大明。大明在,陛下在。大明滅,陛下滅。普天之下,與大明共榮辱,共生死的唯有帝王!”
……
“……為陛下而戰,便是為大明而戰!”
芮景賢的聲音在永壽宮內迴蕩著。
“找不到這個魂魄,不用這個魂魄來重建京衛,那麽,我操練你等作甚?方向錯了,京衛越是犀利,為禍愈烈!”
“奴婢大膽,令人把長威伯這番話傳到了京衛各部。”
芮景賢低眉順眼的道:“長威伯最後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重組京衛,重塑京衛魂魄,要從上到下。首先從諸將開始……”
嘉靖帝眯著眼,“京衛如何?”
“有些……麻木。”芮景賢沒敢頌聖,因為他得到稟告,東廠盯著京衛的人發現好像還有另一波人也在注視著京衛。
“這便是慶之說的沒有魂魄的軍隊,就如同工具,如同行屍走肉。誰給他們吃飯,他們便跟著誰,聽命於誰。”
嘉靖帝微微蹙眉,“這是個麻煩事。”
“陛下,讓長威伯去操練就是了。”芮景賢笑道。
嘉靖帝抬眸,“是啊!讓他去操練,把京衛操練成為虎賁左衛第二,操練的能橫行當世……隨後外界鼓噪,說京衛乃是長威伯的京衛,一次不成兩次,一萬次……終歸要讓朕猜忌慶之。”
芮景賢在道爺的目光下瑟瑟發抖,跪下道:“奴婢無心之言,死罪。”
“前宋狄青為何身死?信重他的仁宗為何翻臉?”嘉靖帝指指自己的胸口,“人心難測,朕也無法猜測五年後,十年後朕會如何想此事。故而朕會留餘地,不給五年十年後留下猜忌的種子。而慶之……”
“陛下。”有內侍來稟告,“長威伯求見。對了,陛下,長威伯看到幾棵臘梅……說這梅花開的頗為寂寞,陛下沒空欣賞,他便拿迴家去好生養著,迴頭養好了再送迴來……”
被他挖走了還能迴來?嘉靖帝迴想到了西苑中的那一個個坑。
“豎子!這是要搬空朕的西苑不成?”
蔣慶之來了,雙手看著髒兮兮的,一進來就不見外的道:“老黃,勞煩讓人弄些水來。”
道爺黑著臉,“那些臘梅乃是朕令人移栽的。”
“啊!”蔣慶之做出惶恐狀,“臣不知,陛下恕罪。”“你!”嘉靖帝指指這廝,知曉臘梅是追不迴來了,“今日去了京衛,可有收獲?”
“有些小麻煩。”蔣慶之坐下,坦然道:“兵部王以旂那裏正在坐蠟,沒空管。臣去了一看,精壯倒是精壯,可卻麻木不仁。這樣下去不成!”
“可有法子?”嘉靖帝問道。
“臣最近身子不適。”蔣慶之先把自己撇開,“親力親為去操練京衛是不能了。”
嘉靖帝默然。
他和蔣慶之都清楚,就算是太子重生,身上帶著無數名將光環,也不會去操練京衛。
芮景賢想到先前自己觸怒了道爺,趕緊示好,“陛下,得知長威伯去了京衛後,那些人都說有好戲瞧了。”
道爺的臉黑了,芮景賢一抽自己的臉頰,“看奴婢這張嘴。”
但消息放出去了,該如何和他沒關係。
“京衛不操練成為精銳,如何抵禦外侮?”嘉靖帝幽幽的道:“士大夫們巴不得朕偃旗息鼓,或是隨意操練一番了事。如此,當他們逼迫朕時,便不必擔心朕翻臉。對了,那些人可是在想法子往京衛中塞人?”
“英明不過陛下!”芮景賢說道:“那些人在四處使勁,想方設法往京衛塞人,奴婢不知京衛中可有他們的人,不過想來少不了。”
“他們遍及天下,關係盤根錯節。各地衛所中依舊如此,此次從各處抽調而來的人馬中,少不了他們的人。”
嘉靖帝淡淡的道:“此事,慶之……”
“陛下。”蔣慶之搶先打斷了道爺的話,“臣以為,這不是難事。”
“嗯?”道爺被打斷了話頭有些不渝,聞言冷笑,“什麽法子?”
蔣慶之挑眉,“武學放著也是放著……”
呯!
道爺猛地一拍案幾,玉錐呯的一聲,落地上碎了。
黃錦瞬間就條件反射般的道:“那些匠人做事愈發不認真了,奴婢迴頭就去處置幾個。”
咳咳!
道爺幹咳幾聲,然後盯著蔣慶之,“說出你的想法!”
蔣慶之摸出一支藥煙,然後說道:“這裏不好抽……”
“抽!”道爺的眼珠子有些紅,“再賣關子信不信朕抽你!”
說著道爺就拿起了拂塵。
別以為馬尾毛抽人不痛,那種滋味嚐過的人都知曉,欲仙欲死。
蔣慶之點燃藥煙,不慌不忙的道:“武學看似武人的學堂,實則早就荒廢了。學生混日子,教授混日子,出來的人沒本事,進了衛所能操練出什麽手下來?”
嘉靖帝眯著眼,“繼續。”
“陛下可知將門的危害?”蔣慶之說道:“一個將領會用兵,或是學了兵法,便秘而不宣,迴頭隻傳給兒孫。大明軍戶乃是世襲,老子將領兒將領。憑著家傳的兵法,子子孫孫便是將領。大明軍中充斥著這等將領,可帶來了什麽?”
帶來了吳三桂等將門,成了不是藩鎮的藩鎮。
“朕也知曉將門危害,可放眼望去,卻無可用之人。”這也是將門後期能有恃無恐的緣故。
當一個東西壟斷了市場時,就會形成賣方市場。
“陛下,若是重振武學……”蔣慶之起身,“臣告退。”
解決問題的鑰匙他交給了道爺,剩下的事兒,就看道爺如何權衡利弊了。
嘉靖帝坐在那裏,默然許久。
黃錦把蔣慶之送走後迴來,手中不知何時多了一根玉錐,輕車熟路的放在道爺的手邊。
“將門危害朕如何不知?從前宋始,將門便成為了王朝的雙刃劍,傷人傷己。不用無人可用。用了卻擔心將門跋扈……”
“武學興起,若將領跋扈,便可更替……這瓜娃子怕是早就準備好了這一招來應對朕吧!”
嘉靖帝抬眸,“把他追迴來。”
蔣慶之再度迴來,嘉靖帝淡淡的道:“朕知曉你此刻滿肚子都是牢騷,說吧!”
“武學不該成為垃圾堆!”蔣慶之坐下。“本是培養忠於大明和陛下將領的地兒,卻成了一群人渾水摸魚混日子、混資曆的地方。”
“誰來教授?”嘉靖帝看著蔣慶之,“你一個。”
“教授必須廝殺經驗豐富。”蔣慶之說道:“至於學生,臣以為兩條路走路,其一是從軍中選拔有天賦的年輕將領,其次便是通過武舉來選拔。”
“朕在想,該用誰來執掌武學。”道爺看著蔣慶之,蹙眉,“朕本想讓你去,可朕知曉你必然會躲。那麽可有人選?”
蔣慶之覺得執掌武學就是畫地為牢,他微笑道:“武學祭酒臣有個人選。”
“誰?”道爺頗為信任蔣慶之的眼光。
“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