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朱元璋的問話,朱允熥“驚恐”地看看四周,又瞅了一眼朱允炆。


    “皇爺爺,孫兒對此不太懂,隻是覺得,二哥所言,大抵不差。”


    朱允熥說完,不自覺地又向後退了小半步。


    屁股差一點拱到了兵部尚書齊泰。


    朱元璋微眯眼睛,這個小滑頭皇孫,還是不肯顯露半分!


    還在裝!


    「嘿嘿,內閣與部門有衝突,這不正是皇帝想要的結果嗎?」


    「你兵部都成鐵板一塊了,皇帝怎麽辦?」


    「如果兵部尚書被自己屬下的內閣成員給架空了,這個兵部尚書有個屁用?換了就是。」


    「要防止內閣成員成為各部的傳聲筒、代言人?皇帝是幹嘛吃的?連這一點都看不出來嗎?」


    「而且一年一考核,六年換一茬,流動這麽快,怎麽可能讓他們形成利益集團?」


    「內部成員與六部尚書吵成一團才好呢!」


    「不僅有利於皇帝掌控局麵,更有利於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正所謂,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有爭論不可怕。沒有爭論才真正可怕。萬馬齊喑究可哀!」


    「朱允炆呐,還是不懂陛下的心思啊。」


    聽到這裏,朱元璋更加慚愧。


    剛才,根本沒有想到這些。


    三孫說得極是!


    自己廢掉丞相,不就是為了防止權力集中某一人嗎?


    就像百官都聽胡惟庸的,這就是萬馬齊喑啊。


    讓臣子相互鬥爭,皇帝居中調停。


    這是帝王心術,朱允炆怎麽可能懂得?


    但是,朱允熥懂!


    不僅如此,朱允熥還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這又是一大好處!


    自己當年打天下的時候,徐達、劉伯溫、鄧愈等等,經常為仗怎麽打而相互紅臉,甚至破口大罵。


    越是爭得厲害,最後製定出來的決策就越是合理!


    三孫居然能看到這一點,難得!


    有了朱允熥的心聲,朱元璋感到處理起朝政來,輕鬆自如!


    以後,自己也有空思考一下長遠和全局,有空去民間轉一轉。


    真想挽起?子,下田幹幹農活啊。


    朱元璋想起了小時候在田地的情景,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朱允炆一直在觀察朱元璋的表情。


    陛下,居然笑了!


    這說明,他對自己的迴答十分滿意!


    再看看身邊這個窩囊三弟,實在是爛泥巴扶不上牆。


    給他表現的機會,他也表現不出來。


    為了防止露怯,隻好順著自己的意思說,什麽叫大抵不差?


    為什麽不說完全讚同?


    朱允熥在附和自己意見的時候,都是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忽然,朱元璋的臉色一板:“齊泰從兵部選擇一名內閣成員,如果他和齊泰發生矛盾,說明齊泰馭下無方!如果他和齊泰鐵板一塊,哼哼,內閣其他五人難道是擺設不成?”


    “還有,內閣成員半年一考核,排名末位的提拔至從三品。三年後,內閣成員應該換得差不多了。”


    “這樣,隻要有才能,每個正四品以下的官員都有機會進入內閣。”


    “內閣成員因工作繁重,薪俸是同品級官員的三倍。”


    大殿之中,響起驚歎之聲。


    陛下,果然是大手筆,出手不凡!


    從中可以聽得出來,陛下早已是深思熟慮。


    不管發生什麽,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內閣輪流快,出去就可以提拔半級。


    為了防止內閣成員有鍍金和臨時思想,陛下居然用三倍薪俸來吸引人才加入!


    「不會吧,老朱的思想如此超前?事業留人、待遇留人,雙管齊下,妙啊!」


    聽到朱允熥內心的表揚,朱元璋內心高興異常!


    這個方法雖說是受朱允熥啟發的,但畢竟是自己想出來的!


    朱允炆沒料到朱元璋變臉如此之快。


    剛剛還在微笑,轉眼之間就黑起了臉。


    雖然沒有直接批評,但是陛下的意見卻相當於蒲扇大的巴掌,把他的臉啪啪打得生疼。


    再看一下朱允熥,心情好受多了。


    盡管自己提錯了意見,總比隻會附和他人、沒有自己主見的人強吧?


    誰人不犯錯呢?


    說不定,自己所提的意見,正是皇爺爺希望看到的。


    沒有自己錯誤的意見,怎麽能引出皇爺爺英明的決策呢?


    沒有自己的主見,被別人所左右,這樣的人,怎麽能擔當重任?


    現在看,陛下能想出內閣這種製度,與朱允熥一點關係都沒有。


    陛下能趕走暴元、建立朝廷,豈能看不出一個人的素質高低?


    他近期對朱允熥特別好,一方麵是因為朱允熥的母親死的早,另一方麵可有就是做給自己看的。


    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沉得住氣。


    朱元璋間接否定了朱允炆的建議,大臣們都不敢提出反對意見了。


    從皇帝的角度講,陛下提出的這個內閣製度的確是合理的。


    這個製度可以說是朝廷治理的一大創舉!


    所以,除了六部尚書和三品以上官員以外,其他的官員們都很讚成。


    最終,這項製度得以通過。


    朱元璋讓六部先報上三至四人的名單,遞上來由他定奪。


    此事一畢,朱元璋就問起了戶部尚書範敏:“你前日所奏事項,說是百姓不願意用寶鈔,隻願用通寶和銀兩,這是為何?”


    範敏說道:“寶鈔攜帶方便,但老百姓不習慣使用。宋朝時曾經發行過交子,因推廣不力,百姓不習慣而最後消失。”


    朱允炆見狀,立馬建議道:“皇爺爺,孫兒認為,要像宣傳《大誥》一樣大力推廣寶鈔和通寶,如果用銀兩交易,雙方均要坐牢受刑。”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朱允炆的建議,真是說到心裏去了。


    印寶鈔、製銅錢,有利於交易和收稅。


    而銀兩交易起來十分麻煩,因為銀兩沒有統一的標準,交易之時都得用秤。


    而寶鈔、通寶都有明確的麵值,老百姓應該是歡迎的。


    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宣傳不力,更是處罰不夠!


    治理國家,不能一味講什麽仁政,必須用鐵血手段。


    隻要是為國家好就問心無愧。


    “嗯,允炆所提建議,的確在理。”朱元璋正要往下說呢,忽然腦海中傳進了朱允熥的心聲:「朱允炆的提議在理,理在哪裏?老百姓的交易,各地每天都在發生,誰來監督是不是用銀兩了?」


    「想要監督到位,得用多少人手?」


    「如果讓人們之間相互揭發,可能人們連活都不幹了,隻顧盯著別人了!」


    「不搞大揭發,就必須用人手。但,財政負擔得起嗎?難道大明的國庫很厚實嗎?」


    「宋真宗時代,每年財政收入是一億六千萬兩白銀,而大明永樂年間,每年國庫收入是三千零七十八萬兩,隻相當於宋朝的百分之十九。」


    「朱允炆,你不了解國庫,就敢胡咧咧?」


    大明永樂年間?這是什麽年代?


    肯定是自己百年之後的年代了。


    三孫居然記住這些數字!


    他能夠通曉未來,是千真萬確的事!


    再一想,朱允炆的建議,的確是不現實。


    自己已經殺了好幾萬官員了,有些官員還是戴著刑具辦公的。


    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員去監督這些瑣事。


    費時費力費人,還沒有什麽效果!


    “允炆所提建議,的確在理。”朱元璋忽然語氣一轉:“然而卻不合理。道理上說得通,實際上行不通。”


    啊,朱允炆此時的感覺,就如同剛吃掉半個包子,才發現長滿綠毛。


    皇爺爺,你能不能把話一口氣說完?


    沒有這麽玩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關河萬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關河萬裏並收藏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聽心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