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派密使攜重金奔赴趙國邯鄲,收買郭開遊說趙悼襄王攻燕。
並且給他出好了主意,讓趙國派使者聯合齊國一同攻燕,也可消耗齊國國力,打燕國以後也可以伺機攻打齊國。
還建議趙王出重金收買秦國,讓秦王對攻燕視若無睹,畢竟秦燕去年剛聯姻,還是需要想辦法讓秦國不要出手的。
嬴政這主意出的是好好的,替趙悼襄王想的極好。
這就是大勢壓人,無路可選。
在出使趙國的同時,另外派使者奔赴齊國臨淄,收買後勝,對齊國表達友好,順便鼓動後勝說服齊王建攻燕。
還有表露想要與齊王建聯姻的想法。
以及希望齊王建入秦一敘。
兩國一向友好,又是久仰齊王仁義之名,希望齊王入秦會盟,兩國結萬世友好。
畢竟如今秦齊兩國已經接壤,還是應該麵對麵談一談的,也該安撫一下齊國,讓齊國還像以前一樣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是在恐懼之下,和他國聯合起來。
同時派出密使前往壽春,收買楚考烈王寵臣婁安,以及收買公子熊悍、公子熊負芻的門客,讓他們進言攻魏國。
這兩位因為奪嫡之爭,急於立功的公子,自然想要在魏國這個貌似搖搖欲墜的破房子上,狠狠踹上一腳。
立下戰功永遠是最加分的。
在嬴政的籌劃下,整個天下瞬時間又是開始變得暗流洶湧。
嬴政冷眼看著剛和平沒有多久的天下,又開始起風,戰爭的風。
好好吹吧。
如果沒有這戰爭的風,吹得諸國民不聊生,死傷慘重,朕又何以安天下呢?
接連過了數日,嬴政一邊看著風越吹越大,一邊沉迷冰火交濟,還沉迷水中金蓮開。
郭開的諫言,可太說到趙悼襄王的心坎裏了,去年吃的虧是他繼位以來吃過最大的虧。
打不過秦國很正常,但是一向隻能挨打的燕國,竟然也能讓趙國吃這麽大的虧,損失這麽慘重。
這口氣怎麽咽的下去!
而郭開的方案,更是讓趙悼襄王滿意。
真不愧是郭卿啊!
寡人有郭卿,真是寡人的福分!
瞧瞧,郭卿從來不是提出問題而不給出解決答案的人。
恰恰相反,郭卿永遠是先想好解決辦法才提出建議。
打燕國這件事,是趙悼襄王每天都在想的。
雖說近幾年趙國元氣大傷,國力疲敝,但是燕國也沒好到哪裏去。
既然大家都是損失慘重,那就相當於還是同一起跑線。
那就說明一向隻能挨打的燕國,現在還是隻能挨打。
唯一擔心的還是秦國,怕就怕秦國兩麵夾擊!
隻要秦國不出手,小小的燕國根本不怕他,隨便打!
至於拉著齊國一起,自然也是極好的,可以順便消耗齊國,也可以減輕趙國的壓力。
目前趙國的戰略目標就是吞並燕國和齊國。
並且這個戰略目標實際上比重不分上下。
吞並燕國是為了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吞並齊國則是因為齊國戰力低下,並且很是富庶,吞下齊國可以大大增強國力。
而且隻要吞並齊國,燕國也就隻剩下了死路一條。
郭卿的戰略很好,難的是能否順利實施。
在趙悼襄王提出問題以後,郭開拍著胸脯,主動請纓入秦,賄賂呂不韋,一定辦成此事。
並且請建信君出使齊國,賄賂相國後勝。
郭開的建議獲得了趙國上下的一致同意,趙悼襄王下了決心,幹了!
郭開攜帶著許多珍寶黃金,前往已經熟的不能再熟悉的鹹陽,賄賂嬴政與呂不韋。
趙悼襄王送來的酒資,嬴政大方的送給了郭開一半。
嬴政並不在乎這點錢財,早晚都會迴來的。
齊國後勝那邊則是更加歡喜了,好家夥,一件事收兩次錢,還有這好事!
後勝雖然一直賣國,雖然貪財無度,雖然驕奢淫逸,雖然懦弱無能,但是也並不是完全純正的蠢貨,他隻是人品不行罷了。
他也擔心秦國真的可以席卷天下,那時候好日子可就沒了。
現在秦國可是已經和齊國接壤了,秦國大軍隨時可以攻入齊國,這可真是有點兒嚇人。
秦王想要聯姻的消息傳過來,後勝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
自己可是齊王的舅舅!
如果齊王和秦王聯姻,四舍五入,自己和秦王也是親戚了,那還怕什麽!
至於秦王想要邀請齊王入秦會盟,這個後勝還真不擔心,畢竟這麽多年,嬴政的名聲還是有目共睹的。
趙國和秦國那麽大的仇,趙王都備受禮遇,好去好迴,那齊國怕什麽。
後勝極力鼓吹和秦國聯姻的好處,請齊王入秦會盟,齊王建也是想要見識見識聲名最盛的秦王,欣然同意秦使邀約。
齊國不是沒有明白人,也不是沒有忠君愛國之人。
即墨大夫急忙奔赴臨淄,聯合臨淄城防司馬官,苦苦哀求齊王建不要入秦。
也請求齊國不要輕易啟動兵戈。
齊國最應該做的是整修武備,準備應對楚魏趙的攻伐,三國必然是要攻齊的,豈能再輕易損耗元氣?
而秦國強盛,席卷天下之勢已經極為明顯,雖然不可得罪,但是也不可綁定太深,否則唇亡齒寒,如何是好?
再者說,秦國現在和齊國已經接壤,難道不該防備秦國的進攻嗎?秦國可是虎狼之國啊!
而齊國若是與秦國交好,也必然再給楚魏趙三國攻伐的壓力和借口,至於秦國的幫助。
秦國永遠隻會伺機得利,哪裏會真心幫助齊國呢?
齊國應該聯合諸國,幫助諸國攻打秦國,把秦國重新打迴去,讓諸國的注意力轉移到秦國身上。
但是在後勝的鼓吹下,齊王建完全不聽。
要寡人考慮楚魏趙三國的想法,簡直異想天開!
楚魏趙三國,無論如何也會把目標放在齊國身上的,若是再不與秦國交好,就真的連一個幫手都沒有了。
至於聯合攻秦,更是胡說八道,且不說齊國有沒有這個威望再啟合縱,即便有,前兩年的合縱已經證明了,諸國不足與謀。
看看楚國,挑了頭之後,現在都要遷都了。
為了諸國得罪秦國,那才真是愚不可及。
而秦國遞來了橄欖枝,若是不接,得罪了秦王,如今秦齊已經接壤,秦國攻伐齊國,難道會有人來幫助嗎?
怕不是趁火打劫的會更多。
齊王建下定決心,將即墨大夫趕迴了即墨,也令司馬官不許再言!
請建信君迴國稟告趙王,等從秦國迴來,就一起攻燕!
畢竟現在河間地還在秦國手裏,齊國攻燕還要和秦國借道呢,正好會盟把這事一起辦了。
在齊王建準備妥當,已經出發前往秦國的時候,結果就在城門被臨淄的城防司馬官橫戟擋在車架前。
司馬官苦苦哀求,齊王建大怒,當場免了司馬官職位,令其閉門思過,無詔令不得出門。
隨即馬不停蹄的奔赴秦國。
在齊王建剛到兩國接壤邊境,就感受到了秦王的重視,深深感覺來對了,秦王是個厚道人啊!
隻能交好,不能得罪。
主要是嬴政也怕出楚魏趙三國搞事情,畢竟也是剛拿下濟水,濮水一線,秦國的領土過於深入,很是狹長,上下就是魏國和趙國。
雖說可能性不大,但是凡事就怕萬一。
齊王建這種君主,可萬萬不能讓他死了啊。
特意派中蒼帶領蒙武,率領兩萬精騎迎接齊王建,既是震懾魏趙,順便也是威懾齊王建。
當然,表現出來的就是對齊王建的無比重視了。
齊王建心裏又是滿意又是感動,秦王真是個厚道人啊!
派出自己的師長親自迎接,還為了自己的安全派出大將,率領如此多精銳,大張旗鼓的為自己護航。
再加上之前,還送了自己七星龍淵寶劍,真是個講究人啊,太體麵了。
齊王建原本準備了千金,百車珍寶作為送給秦王的禮物,現在想想太小氣了,這可不行,傳出去寡人還要不要臉了?
急忙派人迴去,再備千金,加兩百車珍寶,趕緊快馬加鞭送來和車隊匯合。
同樣,齊王建眼見秦國軍士軍容鼎盛,兵強馬壯,軍械強悍,也是深深為之畏懼。
齊王建對於齊國軍隊的戰力心裏是有數的,估計了一下,就這兩萬秦軍,已經足以掃平齊國十萬大軍了。
要知道秦國可不止這兩萬精騎,秦國可是有著數十萬大軍呀。
再次確定了,絕對不能與秦國為敵,隻可為友。
聯姻!必須聯姻!
必須要成為一家人!
齊王建盤算了一下,幸好自己孩子多,有兩個女兒現在都合適。
等到齊王建到達鹹陽的時候,更是被秦國震撼。
這一路見聞也讓齊王建羨慕不已,秦國百姓雖然沒有齊國富庶,但是也不算差。
主要是聽話啊!
哪像齊國百姓,多年太平,民間富庶,一個個養就的輕佻放肆,自作聰明,偷奸耍滑,那可太不聽話了。
哪像秦王,在秦國是說一不二,令行禁止,簡直是想幹嘛就能幹嘛。
和秦國一比,齊國的百姓可太不服管教了。
並且給他出好了主意,讓趙國派使者聯合齊國一同攻燕,也可消耗齊國國力,打燕國以後也可以伺機攻打齊國。
還建議趙王出重金收買秦國,讓秦王對攻燕視若無睹,畢竟秦燕去年剛聯姻,還是需要想辦法讓秦國不要出手的。
嬴政這主意出的是好好的,替趙悼襄王想的極好。
這就是大勢壓人,無路可選。
在出使趙國的同時,另外派使者奔赴齊國臨淄,收買後勝,對齊國表達友好,順便鼓動後勝說服齊王建攻燕。
還有表露想要與齊王建聯姻的想法。
以及希望齊王建入秦一敘。
兩國一向友好,又是久仰齊王仁義之名,希望齊王入秦會盟,兩國結萬世友好。
畢竟如今秦齊兩國已經接壤,還是應該麵對麵談一談的,也該安撫一下齊國,讓齊國還像以前一樣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不是在恐懼之下,和他國聯合起來。
同時派出密使前往壽春,收買楚考烈王寵臣婁安,以及收買公子熊悍、公子熊負芻的門客,讓他們進言攻魏國。
這兩位因為奪嫡之爭,急於立功的公子,自然想要在魏國這個貌似搖搖欲墜的破房子上,狠狠踹上一腳。
立下戰功永遠是最加分的。
在嬴政的籌劃下,整個天下瞬時間又是開始變得暗流洶湧。
嬴政冷眼看著剛和平沒有多久的天下,又開始起風,戰爭的風。
好好吹吧。
如果沒有這戰爭的風,吹得諸國民不聊生,死傷慘重,朕又何以安天下呢?
接連過了數日,嬴政一邊看著風越吹越大,一邊沉迷冰火交濟,還沉迷水中金蓮開。
郭開的諫言,可太說到趙悼襄王的心坎裏了,去年吃的虧是他繼位以來吃過最大的虧。
打不過秦國很正常,但是一向隻能挨打的燕國,竟然也能讓趙國吃這麽大的虧,損失這麽慘重。
這口氣怎麽咽的下去!
而郭開的方案,更是讓趙悼襄王滿意。
真不愧是郭卿啊!
寡人有郭卿,真是寡人的福分!
瞧瞧,郭卿從來不是提出問題而不給出解決答案的人。
恰恰相反,郭卿永遠是先想好解決辦法才提出建議。
打燕國這件事,是趙悼襄王每天都在想的。
雖說近幾年趙國元氣大傷,國力疲敝,但是燕國也沒好到哪裏去。
既然大家都是損失慘重,那就相當於還是同一起跑線。
那就說明一向隻能挨打的燕國,現在還是隻能挨打。
唯一擔心的還是秦國,怕就怕秦國兩麵夾擊!
隻要秦國不出手,小小的燕國根本不怕他,隨便打!
至於拉著齊國一起,自然也是極好的,可以順便消耗齊國,也可以減輕趙國的壓力。
目前趙國的戰略目標就是吞並燕國和齊國。
並且這個戰略目標實際上比重不分上下。
吞並燕國是為了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吞並齊國則是因為齊國戰力低下,並且很是富庶,吞下齊國可以大大增強國力。
而且隻要吞並齊國,燕國也就隻剩下了死路一條。
郭卿的戰略很好,難的是能否順利實施。
在趙悼襄王提出問題以後,郭開拍著胸脯,主動請纓入秦,賄賂呂不韋,一定辦成此事。
並且請建信君出使齊國,賄賂相國後勝。
郭開的建議獲得了趙國上下的一致同意,趙悼襄王下了決心,幹了!
郭開攜帶著許多珍寶黃金,前往已經熟的不能再熟悉的鹹陽,賄賂嬴政與呂不韋。
趙悼襄王送來的酒資,嬴政大方的送給了郭開一半。
嬴政並不在乎這點錢財,早晚都會迴來的。
齊國後勝那邊則是更加歡喜了,好家夥,一件事收兩次錢,還有這好事!
後勝雖然一直賣國,雖然貪財無度,雖然驕奢淫逸,雖然懦弱無能,但是也並不是完全純正的蠢貨,他隻是人品不行罷了。
他也擔心秦國真的可以席卷天下,那時候好日子可就沒了。
現在秦國可是已經和齊國接壤了,秦國大軍隨時可以攻入齊國,這可真是有點兒嚇人。
秦王想要聯姻的消息傳過來,後勝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
自己可是齊王的舅舅!
如果齊王和秦王聯姻,四舍五入,自己和秦王也是親戚了,那還怕什麽!
至於秦王想要邀請齊王入秦會盟,這個後勝還真不擔心,畢竟這麽多年,嬴政的名聲還是有目共睹的。
趙國和秦國那麽大的仇,趙王都備受禮遇,好去好迴,那齊國怕什麽。
後勝極力鼓吹和秦國聯姻的好處,請齊王入秦會盟,齊王建也是想要見識見識聲名最盛的秦王,欣然同意秦使邀約。
齊國不是沒有明白人,也不是沒有忠君愛國之人。
即墨大夫急忙奔赴臨淄,聯合臨淄城防司馬官,苦苦哀求齊王建不要入秦。
也請求齊國不要輕易啟動兵戈。
齊國最應該做的是整修武備,準備應對楚魏趙的攻伐,三國必然是要攻齊的,豈能再輕易損耗元氣?
而秦國強盛,席卷天下之勢已經極為明顯,雖然不可得罪,但是也不可綁定太深,否則唇亡齒寒,如何是好?
再者說,秦國現在和齊國已經接壤,難道不該防備秦國的進攻嗎?秦國可是虎狼之國啊!
而齊國若是與秦國交好,也必然再給楚魏趙三國攻伐的壓力和借口,至於秦國的幫助。
秦國永遠隻會伺機得利,哪裏會真心幫助齊國呢?
齊國應該聯合諸國,幫助諸國攻打秦國,把秦國重新打迴去,讓諸國的注意力轉移到秦國身上。
但是在後勝的鼓吹下,齊王建完全不聽。
要寡人考慮楚魏趙三國的想法,簡直異想天開!
楚魏趙三國,無論如何也會把目標放在齊國身上的,若是再不與秦國交好,就真的連一個幫手都沒有了。
至於聯合攻秦,更是胡說八道,且不說齊國有沒有這個威望再啟合縱,即便有,前兩年的合縱已經證明了,諸國不足與謀。
看看楚國,挑了頭之後,現在都要遷都了。
為了諸國得罪秦國,那才真是愚不可及。
而秦國遞來了橄欖枝,若是不接,得罪了秦王,如今秦齊已經接壤,秦國攻伐齊國,難道會有人來幫助嗎?
怕不是趁火打劫的會更多。
齊王建下定決心,將即墨大夫趕迴了即墨,也令司馬官不許再言!
請建信君迴國稟告趙王,等從秦國迴來,就一起攻燕!
畢竟現在河間地還在秦國手裏,齊國攻燕還要和秦國借道呢,正好會盟把這事一起辦了。
在齊王建準備妥當,已經出發前往秦國的時候,結果就在城門被臨淄的城防司馬官橫戟擋在車架前。
司馬官苦苦哀求,齊王建大怒,當場免了司馬官職位,令其閉門思過,無詔令不得出門。
隨即馬不停蹄的奔赴秦國。
在齊王建剛到兩國接壤邊境,就感受到了秦王的重視,深深感覺來對了,秦王是個厚道人啊!
隻能交好,不能得罪。
主要是嬴政也怕出楚魏趙三國搞事情,畢竟也是剛拿下濟水,濮水一線,秦國的領土過於深入,很是狹長,上下就是魏國和趙國。
雖說可能性不大,但是凡事就怕萬一。
齊王建這種君主,可萬萬不能讓他死了啊。
特意派中蒼帶領蒙武,率領兩萬精騎迎接齊王建,既是震懾魏趙,順便也是威懾齊王建。
當然,表現出來的就是對齊王建的無比重視了。
齊王建心裏又是滿意又是感動,秦王真是個厚道人啊!
派出自己的師長親自迎接,還為了自己的安全派出大將,率領如此多精銳,大張旗鼓的為自己護航。
再加上之前,還送了自己七星龍淵寶劍,真是個講究人啊,太體麵了。
齊王建原本準備了千金,百車珍寶作為送給秦王的禮物,現在想想太小氣了,這可不行,傳出去寡人還要不要臉了?
急忙派人迴去,再備千金,加兩百車珍寶,趕緊快馬加鞭送來和車隊匯合。
同樣,齊王建眼見秦國軍士軍容鼎盛,兵強馬壯,軍械強悍,也是深深為之畏懼。
齊王建對於齊國軍隊的戰力心裏是有數的,估計了一下,就這兩萬秦軍,已經足以掃平齊國十萬大軍了。
要知道秦國可不止這兩萬精騎,秦國可是有著數十萬大軍呀。
再次確定了,絕對不能與秦國為敵,隻可為友。
聯姻!必須聯姻!
必須要成為一家人!
齊王建盤算了一下,幸好自己孩子多,有兩個女兒現在都合適。
等到齊王建到達鹹陽的時候,更是被秦國震撼。
這一路見聞也讓齊王建羨慕不已,秦國百姓雖然沒有齊國富庶,但是也不算差。
主要是聽話啊!
哪像齊國百姓,多年太平,民間富庶,一個個養就的輕佻放肆,自作聰明,偷奸耍滑,那可太不聽話了。
哪像秦王,在秦國是說一不二,令行禁止,簡直是想幹嘛就能幹嘛。
和秦國一比,齊國的百姓可太不服管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