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似乎不太喜歡嬴政體驗底層,沒幾個人投票,前麵改了】
……
“接下來,沒什麽好參與的,我們當旁觀者”
秦源說道。
“後麵也不用了”
嬴政平靜的說道。
秦源點點頭。
突然,眼前的場景破碎了。
取而代之的是陳勝,吳廣的百萬大軍戰敗的場景。
“大秦即便不在朕手裏了,也不是那麽好滅的”
嬴政眯著說道。
接下來,更多的義軍出現。
強大的秦軍,在內外交困之中,消磨殆盡。
大秦滅亡。
“什麽,朕的大秦亡了?”
嬴政難以接受這樣的結局。
在他看來,什麽起義軍都隻是暫時的。
大秦隻要集中力量就能蕩平起義軍。
秦源看了嬴政一眼。
大秦之所以這麽快滅亡,兩個原因。
一個,製度的問題,天下已經統一,中原沒有地方可以征服,征戰邊疆又代價太大,用戰國那一套繼續統治國家,變的不太適宜。
另一個,嬴政在短時間內,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裏長城;修築靈渠,溝通南方水係。雖然他沒有私心,但老百姓受不了。
畫麵一轉,劉邦和項羽的爭霸開始。
“陛下覺得誰會贏?”秦源問道。
“劉邦”嬴政不假思索的說道。
劉邦雖然各方麵不如項羽,但有兩個優點,一個是善於用人,不吝惜錢財,一個是不擇手段。
他統一六國的過程中,隻要是人才就用,不吝惜錢財,各種手段用盡。
秦源笑了。
不愧是秦始皇,除了看自己的王朝看不準,看其他的一看一個準。
“若朕是項羽,就把劉邦分封到彭城,讓他和那些諸侯爭鬥,朕占據著關中和巴蜀,等到雙方精疲力竭之後,揮師東進,一舉蕩平天下。”
嬴政說道。
秦源毫不懷疑嬴政的話,曆史上,劉邦就是這麽統一天下的。
接下來,如嬴政所料,沒有根據地,性格上有嚴重缺陷的項羽敗給了劉邦。
在劉邦打敗項羽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的韓信,讓嬴政眼前一亮。
天下統一後,他仰賴的名將,老的老,死的死。年輕一代,也就蒙恬像點樣子。
他一直想找一個統帥級的。
韓信無疑很適合。
至於韓信是楚人。
別說是普通的楚人,就是楚王室出身,他也敢用。
“韓信,泗水郡,淮陰縣人,朕記住了。”
嬴政暗道。
劉邦建立漢朝後不久去世,繼任者呂雉選擇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地方上實行郡國並行製。
“無為而治,郡國並行製”
嬴政眼睛微眯。
若是自己在統一之後,選擇無為而治和郡國並行製,或許是另一個結局。
接下來,冒頓領導的匈奴對漢朝保持壓製態勢,冒頓甚至寫信羞辱呂後。
“冒頓,朕記住了”
嬴政暗道。
再接下來,幾十年,漢朝好幾代皇帝,選擇的都是黃老思想。
雖然有匈奴滋擾,天下大體穩定。
“陛下覺得後麵會發生什麽?”秦源問道。
“摒棄黃老,戰爭”嬴政肯定說道。
“為何?”
“人增多了,地卻沒怎麽增多。發動戰爭,必先聚人心。”
接下來,不出嬴政所料,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對匈奴大戰。
“用精銳騎兵對付匈奴,好辦法”
嬴政恍然。
之前他派蒙恬雖然打退了匈奴,對匈奴的打擊並不算致命。
如果像漢武帝一樣,派出騎兵深入敵境,像霍去病一樣以戰養戰,絕對可以給平日裏分散各處,抵抗力薄弱的匈奴,沉重打擊。
接下來,由於漢武帝也對其他地方作戰。
奠定了漢朝版圖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嬴政似乎從漢武帝身上看到了自己。
“難道此子會導致漢朝的滅亡?”
話音落下,漢武帝發出了輪台罪己詔。
停止了對外戰爭。
“不愧是劉季的後代,能屈能伸”
嬴政感歎。
漢武帝去世後,皇位幾經轉折,落在了在牢獄之中長大的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身上。
“出身底層,反而做得更好”
嬴政想到自己在邯鄲朝不保夕的日子,想到迂腐的扶蘇,想到昏庸的胡亥。
如果能活下來,他一定把二十幾個兒子全都打發到底層,或參軍,或經商,或種地,或做小吏……
畫麵一轉,漢朝也到了暮年,土地兼並嚴重。
有大臣提出限製貴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數量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占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
由於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願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不久,王莽上台,為了挽救統治,下令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代替私田;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製、官製,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
王莽的做法乍一看像個穿越者,其實是儒家井田製複古那一套。
有些東西,說說可以,一旦做,就不行了。
不久,矛盾激化,天下大亂。
“土地兼並?”
嬴政眉頭微皺。
將來的大秦,遲早也會麵臨這一天。
該怎麽解決。
秦源看了嬴政一眼,沒有吭聲。
以這位的閱曆,不需要他提醒,很快就能想明白。
“擴張,尋找新的耕地。”
嬴政低聲道。
這是他想到的唯一的合理的法子。
不管王莽那套,還是均分土地,都隻會讓天下大亂。
可是向哪擴張呢?
北方,是風沙和風雪交替的草原,根本無法產糧食。
西方,一群小國,物產也不豐富。
東邊,是無盡大海,就算有一片大陸,也是鞭長莫及。
南邊,不少地方物產豐富,卻是瘴氣彌漫之地,他派去南方的軍民,病死的數以萬計。
最重要的是,勞師遠征,時間久了,比滅六國的代價還大。
嬴政思考的時候,畫麵一轉,種地的劉秀奪取了天下。
出身底層的劉病已穩定漢朝,種地的劉秀再造漢朝。
堅定了嬴政將後代放在底層培養的打算。
若幹年後,來到孫子麵前,來一句:不裝了,你阿爺我是秦始皇。
和高祖劉邦與庶民一起創建的前漢不同,東漢王朝是豪強地主大族聯合政權,皇權暗弱,經過了幾代皇帝後,變成了外戚,世家,宦官你方唱罷我方唱。
土地兼並再次達到了極點,黑夜之中的一聲呐喊,仿佛秦朝末年那次一樣,黃巾軍登場。
“又是土地兼並,又是農民起義,難道要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嬴政不禁說道。
……
“接下來,沒什麽好參與的,我們當旁觀者”
秦源說道。
“後麵也不用了”
嬴政平靜的說道。
秦源點點頭。
突然,眼前的場景破碎了。
取而代之的是陳勝,吳廣的百萬大軍戰敗的場景。
“大秦即便不在朕手裏了,也不是那麽好滅的”
嬴政眯著說道。
接下來,更多的義軍出現。
強大的秦軍,在內外交困之中,消磨殆盡。
大秦滅亡。
“什麽,朕的大秦亡了?”
嬴政難以接受這樣的結局。
在他看來,什麽起義軍都隻是暫時的。
大秦隻要集中力量就能蕩平起義軍。
秦源看了嬴政一眼。
大秦之所以這麽快滅亡,兩個原因。
一個,製度的問題,天下已經統一,中原沒有地方可以征服,征戰邊疆又代價太大,用戰國那一套繼續統治國家,變的不太適宜。
另一個,嬴政在短時間內,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裏長城;修築靈渠,溝通南方水係。雖然他沒有私心,但老百姓受不了。
畫麵一轉,劉邦和項羽的爭霸開始。
“陛下覺得誰會贏?”秦源問道。
“劉邦”嬴政不假思索的說道。
劉邦雖然各方麵不如項羽,但有兩個優點,一個是善於用人,不吝惜錢財,一個是不擇手段。
他統一六國的過程中,隻要是人才就用,不吝惜錢財,各種手段用盡。
秦源笑了。
不愧是秦始皇,除了看自己的王朝看不準,看其他的一看一個準。
“若朕是項羽,就把劉邦分封到彭城,讓他和那些諸侯爭鬥,朕占據著關中和巴蜀,等到雙方精疲力竭之後,揮師東進,一舉蕩平天下。”
嬴政說道。
秦源毫不懷疑嬴政的話,曆史上,劉邦就是這麽統一天下的。
接下來,如嬴政所料,沒有根據地,性格上有嚴重缺陷的項羽敗給了劉邦。
在劉邦打敗項羽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的韓信,讓嬴政眼前一亮。
天下統一後,他仰賴的名將,老的老,死的死。年輕一代,也就蒙恬像點樣子。
他一直想找一個統帥級的。
韓信無疑很適合。
至於韓信是楚人。
別說是普通的楚人,就是楚王室出身,他也敢用。
“韓信,泗水郡,淮陰縣人,朕記住了。”
嬴政暗道。
劉邦建立漢朝後不久去世,繼任者呂雉選擇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地方上實行郡國並行製。
“無為而治,郡國並行製”
嬴政眼睛微眯。
若是自己在統一之後,選擇無為而治和郡國並行製,或許是另一個結局。
接下來,冒頓領導的匈奴對漢朝保持壓製態勢,冒頓甚至寫信羞辱呂後。
“冒頓,朕記住了”
嬴政暗道。
再接下來,幾十年,漢朝好幾代皇帝,選擇的都是黃老思想。
雖然有匈奴滋擾,天下大體穩定。
“陛下覺得後麵會發生什麽?”秦源問道。
“摒棄黃老,戰爭”嬴政肯定說道。
“為何?”
“人增多了,地卻沒怎麽增多。發動戰爭,必先聚人心。”
接下來,不出嬴政所料,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對匈奴大戰。
“用精銳騎兵對付匈奴,好辦法”
嬴政恍然。
之前他派蒙恬雖然打退了匈奴,對匈奴的打擊並不算致命。
如果像漢武帝一樣,派出騎兵深入敵境,像霍去病一樣以戰養戰,絕對可以給平日裏分散各處,抵抗力薄弱的匈奴,沉重打擊。
接下來,由於漢武帝也對其他地方作戰。
奠定了漢朝版圖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嬴政似乎從漢武帝身上看到了自己。
“難道此子會導致漢朝的滅亡?”
話音落下,漢武帝發出了輪台罪己詔。
停止了對外戰爭。
“不愧是劉季的後代,能屈能伸”
嬴政感歎。
漢武帝去世後,皇位幾經轉折,落在了在牢獄之中長大的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身上。
“出身底層,反而做得更好”
嬴政想到自己在邯鄲朝不保夕的日子,想到迂腐的扶蘇,想到昏庸的胡亥。
如果能活下來,他一定把二十幾個兒子全都打發到底層,或參軍,或經商,或種地,或做小吏……
畫麵一轉,漢朝也到了暮年,土地兼並嚴重。
有大臣提出限製貴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數量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占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
由於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願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不久,王莽上台,為了挽救統治,下令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代替私田;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製、官製,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
王莽的做法乍一看像個穿越者,其實是儒家井田製複古那一套。
有些東西,說說可以,一旦做,就不行了。
不久,矛盾激化,天下大亂。
“土地兼並?”
嬴政眉頭微皺。
將來的大秦,遲早也會麵臨這一天。
該怎麽解決。
秦源看了嬴政一眼,沒有吭聲。
以這位的閱曆,不需要他提醒,很快就能想明白。
“擴張,尋找新的耕地。”
嬴政低聲道。
這是他想到的唯一的合理的法子。
不管王莽那套,還是均分土地,都隻會讓天下大亂。
可是向哪擴張呢?
北方,是風沙和風雪交替的草原,根本無法產糧食。
西方,一群小國,物產也不豐富。
東邊,是無盡大海,就算有一片大陸,也是鞭長莫及。
南邊,不少地方物產豐富,卻是瘴氣彌漫之地,他派去南方的軍民,病死的數以萬計。
最重要的是,勞師遠征,時間久了,比滅六國的代價還大。
嬴政思考的時候,畫麵一轉,種地的劉秀奪取了天下。
出身底層的劉病已穩定漢朝,種地的劉秀再造漢朝。
堅定了嬴政將後代放在底層培養的打算。
若幹年後,來到孫子麵前,來一句:不裝了,你阿爺我是秦始皇。
和高祖劉邦與庶民一起創建的前漢不同,東漢王朝是豪強地主大族聯合政權,皇權暗弱,經過了幾代皇帝後,變成了外戚,世家,宦官你方唱罷我方唱。
土地兼並再次達到了極點,黑夜之中的一聲呐喊,仿佛秦朝末年那次一樣,黃巾軍登場。
“又是土地兼並,又是農民起義,難道要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嬴政不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