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君要臣死
讓我當炮灰主母,我偏另謀高枝 作者:霽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大人?”
養心殿外,飄著瑞雪,沈知節一路走來,披風和帽子都積滿了雪。
此情此景,倒是愈發襯托得他眉目如畫,俊俏逼人。
守在廊下的劉公公見狀,笑眯著滿是魚尾紋的雙眼,說道:“這麽大的雪,怎也不打個傘?”
“劉公公,雪中漫步,不也快哉?”沈知節笑道,輕輕拂了拂肩膀上的雪花,然後頭一歪,看著兩扇緊閉的養心殿朱漆大門。
“嗬嗬,你們文人墨客的情懷,咱家可不懂,咱家隻知道著涼了不好受。”共事小一年下來,劉公公和沈知節也熟悉了,平時在皇帝麵前雖然互別苗頭,總體倒也相處融洽。
大家都是為陛下做事,隻要是忠心的,那不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嗎?
“多謝劉公公關心。”沈知節拱手,接著朝養心殿努努嘴:“陛下召見的誰,竟然叫您出來霜吹雪打?”
劉公公遲疑了一下,才小聲道:“是謝將軍。”
“原來是謝將軍,我說呢……”沈知節輕哼,不經意間,目光掃過門外靜靜佇立的那一排禁衛軍,不由皺眉。
禁衛軍在陛下周圍護駕是常態,可是今天聚集在養心殿外的禁衛軍,數量未免太多了點?
那架勢倒不像是護駕,而是要大開殺戒一般。
是的,沈知節就是因為聽到禁衛軍的消息,這才急匆匆地趕來。
什麽雪中漫步,文人情懷,沒打傘隻是因為著急罷了。
雖不知道皇帝想幹什麽,但隱約也能猜到了。
沈知節不禁想起之前,有一迴自己與皇帝閑聊,說到,若是南境之行沒有結果掉謝韞之,又該如何?
當時皇帝迴他的原話,道:“如何?那就要看韞之的選擇了。”
“到底他是朕親手培養的良將,朕待他情同半子,倘若他肯主動交出兵權,不再參與朝堂之事……”
“便,放了他?”沈知節猜測。
那時皇帝看他一眼,銳利的眼神,差點兒叫他以為是自己露餡了,便匆忙補了一句:“那豈非縱虎歸山?”
“你擔心的是。”皇帝一笑,隨後又嚴肅起來,是沈知節從未見過的嚴肅:“所以,他若是肯交出兵權,我會給他留個好名聲,叫他舊傷複發病逝,且不牽連他的妻兒族人。反之,便扣他一條通敵弑君之罪,九族盡誅。”
沈知節重重打了個寒顫。
九族盡誅……
如果沒記錯的話,本朝唯一一個九族盡誅的案子,還是發生在三十年前,恭王殿下的外祖,九族之內,死的隻剩下恭王殿下自己。
光是想想,那光景當得起‘血流成河’來形容……
沈知節苦笑地想,沈知節啊沈知節,你怎麽會認為皇帝是個心慈手軟之人?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們都是皇權的祭品。
當時沈知節說的是:“陛下,依微臣之見,倘若謝韞之肯交出兵權,也不能立刻處置他,畢竟西營的十萬大軍對他忠心耿耿,若是他死得不明不白,難說西營不會被有心人利用。”他提議道:“保守起見,還是留他一命,等收服了西營再作處置也不遲,陛下覺得呢?”
皇帝忌憚地道:“韞之武藝高超,留著他便能為恭王所用,叫朕如何放心?”
謝韞之為何非死不可,除了手握重兵,便是一身武功令人忌憚,皇帝怎敢讓他全須全尾地活著?
“這有何難?”沈知節便陰惻惻地笑了,出主意道:“廢他一條好腿便是,為了妻兒與九族的安危,想必他也是心甘情願被廢。”
皇帝便未再說話了,似乎是讚同了沈知節的提議。
說到底,在皇帝心中,謝韞之隻是個臣子,若不能順理成章地叫對方‘戰死’沙場,那麽皇帝自己動動手也非難事。
難的是如何收迴兵權,又不會叫天下人詬病他鳥盡弓藏,逼迫忠良。
親自開口逼迫謝韞之交權,隻能為下策,遠不如謝韞之‘戰死’的好。
所以皇帝是很希望謝韞之迴不來的,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做掩耳盜鈴之事,哪怕最終逼得謝韞之交出兵權,天下人亦知是他所為。
他容不下忠臣良將,會成為他為帝生涯的敗筆。
固然,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做了就是做了。
後來這場‘如何討伐謝韞之’的談話,沈知節自然告訴了謝韞之,希望對方能有所防備才好。
養心殿內,謝韞之久久未再落子,隻是抬眸看了一眼嚴肅的皇帝,若非沈知節提前報過信,他真的會以為,隻要自己老實交出兵權,皇帝就會放自己解甲歸田。
十六從軍,至今十二載,他與皇帝之間,並非沒有真感情。
母早亡,父續娶,謝韞之得承認,皇帝給了他許多父對子的照顧,叫他缺失的那部分得以補全。
畢竟,後來他已經足夠強大,父親平陽侯早已經不是他可以依靠的對象,對方不反過來向他索取就算好了。
唯有更強大的皇帝,才能像個真正的長輩一般關心照顧他。
隻是謝韞之如今才明白,一切早已在暗中算好了代價,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
“韞之?”皇帝輕喚道,似乎看出謝韞之的掙紮與失落,眼底也湧起了一層薄霧,輕歎:“倘若你一直與朕一條心,你我君臣之間,也不必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謝韞之嘴邊掛著哂笑,心中暗想,若皇帝所說的一條心,是指對太子的所作所為裝聾作啞,繼續輔佐對方繼位,那麽他的確做不到。
他是個人,明辨是非且有感情,而不是一條認了主便不會更改的狗。
“陛下教訓的是,微臣,向來是個正直不阿的脾氣,恰逢亂世帶兵打仗還好,隻需能打勝仗即可。若這天下太平無仗可打了,的確也就顯得微臣這倔脾氣不合時宜了。”
謝韞之的自嘲亦是諷刺,皇帝自然聽得懂,卻麵不改色。
為帝者,即便他對這個臣子有感情,可是在這份感情裏邊,也夾雜著太多的利益。
見皇帝無動於衷,謝韞之也不意外,便擱下棋子,滿臉苦澀地低聲問:“若微臣肯交出兵權,您當真會念在昔日的情分上,留微臣一命嗎?”
“自然。”皇帝不曾猶豫地道。
事到如今,謝韞之別無他法,隻得從懷裏取出隨身攜帶的虎符。
倘若他僵持著不肯交,皇帝便會給他扣上通敵弑君的罪名,等他從養心殿這道門走出去,就是反賊,名聲掃地。
“即使如此,陛下有令,微臣不敢不從,隻望陛下,一諾千金。”謝韞之垂眸沉聲說道,將虎符放至桌上。
皇帝的唿吸窒了窒,伸手去拿,而謝韞之的手指摁在上麵,最後說了一句:“這虎符是您賜予微臣的,微臣從軍十二載,如今除了一身拚殺出來的功名,其餘的都盡數還給您。”
皇帝一滯。
謝韞之麵容倔強地道:“從今往後,微臣再不欠陛下什麽了。”
皇帝又是一怔,倒不是他在演戲,這些反應,完全是情不自禁。
謝韞之說罷,就鬆開了手,他知道自己對皇帝說這些很傻,但他還是要說。
就當作是給自己一個交代罷了。
並不期望皇帝會在乎,然後念及舊情。
“韞之的意思,朕明白了。”皇帝淡淡道。
隨後收走虎符。
兵權與臣子比之,自然是兵權更為重要。
“雖說朕答應留你一命,但你不能毫發無損地退下去,那無疑等於告訴天下人,是朕逼著你交權,所以……”
他看向謝韞之,麵容平靜地要求:“就當是你為朕做的最後一件事,你自廢一條腿吧。”
謝韞之聞言,萬分震驚地睜大眼睛,直勾勾看著皇帝。
皇帝漠然地移開視線:“若是你自己下不去手,朕便叫禁衛軍幫你。”
說罷,當真喊了禁衛軍進來。
“微臣沈知節,參見陛下。”隨同禁衛軍一起進來的,還有沈知節,看了眼謝韞之,這位年輕的佞臣便不懷好意地道:“謝將軍也在?”
皇帝剛收迴虎符,心情大好,也就縱容了沈知節的沒規矩。
之後略過他,直接沉聲吩咐禁衛軍:“謝韞之禦前無狀,帶下去,廢他一條腿。”
“是!”禁衛軍統領道。
皇帝把玩著虎符,歎了口氣,自己到底年紀大了,說他假仁慈也好,的確是不想在養心殿見血。
也不想親眼看見謝韞之被行刑。
他能夠下令誅殺謝韞之,卻不代表他不承認,謝韞之這些年對大啟的貢獻,勞苦功高。
也害怕親眼看見對方流血的畫麵,夜半會做噩夢。
但又擔心出差錯,便吩咐沈知節:“沈愛卿,你去監督。”
“是。”沈知節忙道。
話音落,禁衛軍上前押著謝韞之,出了養心殿。
養心殿外,飄著瑞雪,沈知節一路走來,披風和帽子都積滿了雪。
此情此景,倒是愈發襯托得他眉目如畫,俊俏逼人。
守在廊下的劉公公見狀,笑眯著滿是魚尾紋的雙眼,說道:“這麽大的雪,怎也不打個傘?”
“劉公公,雪中漫步,不也快哉?”沈知節笑道,輕輕拂了拂肩膀上的雪花,然後頭一歪,看著兩扇緊閉的養心殿朱漆大門。
“嗬嗬,你們文人墨客的情懷,咱家可不懂,咱家隻知道著涼了不好受。”共事小一年下來,劉公公和沈知節也熟悉了,平時在皇帝麵前雖然互別苗頭,總體倒也相處融洽。
大家都是為陛下做事,隻要是忠心的,那不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嗎?
“多謝劉公公關心。”沈知節拱手,接著朝養心殿努努嘴:“陛下召見的誰,竟然叫您出來霜吹雪打?”
劉公公遲疑了一下,才小聲道:“是謝將軍。”
“原來是謝將軍,我說呢……”沈知節輕哼,不經意間,目光掃過門外靜靜佇立的那一排禁衛軍,不由皺眉。
禁衛軍在陛下周圍護駕是常態,可是今天聚集在養心殿外的禁衛軍,數量未免太多了點?
那架勢倒不像是護駕,而是要大開殺戒一般。
是的,沈知節就是因為聽到禁衛軍的消息,這才急匆匆地趕來。
什麽雪中漫步,文人情懷,沒打傘隻是因為著急罷了。
雖不知道皇帝想幹什麽,但隱約也能猜到了。
沈知節不禁想起之前,有一迴自己與皇帝閑聊,說到,若是南境之行沒有結果掉謝韞之,又該如何?
當時皇帝迴他的原話,道:“如何?那就要看韞之的選擇了。”
“到底他是朕親手培養的良將,朕待他情同半子,倘若他肯主動交出兵權,不再參與朝堂之事……”
“便,放了他?”沈知節猜測。
那時皇帝看他一眼,銳利的眼神,差點兒叫他以為是自己露餡了,便匆忙補了一句:“那豈非縱虎歸山?”
“你擔心的是。”皇帝一笑,隨後又嚴肅起來,是沈知節從未見過的嚴肅:“所以,他若是肯交出兵權,我會給他留個好名聲,叫他舊傷複發病逝,且不牽連他的妻兒族人。反之,便扣他一條通敵弑君之罪,九族盡誅。”
沈知節重重打了個寒顫。
九族盡誅……
如果沒記錯的話,本朝唯一一個九族盡誅的案子,還是發生在三十年前,恭王殿下的外祖,九族之內,死的隻剩下恭王殿下自己。
光是想想,那光景當得起‘血流成河’來形容……
沈知節苦笑地想,沈知節啊沈知節,你怎麽會認為皇帝是個心慈手軟之人?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們都是皇權的祭品。
當時沈知節說的是:“陛下,依微臣之見,倘若謝韞之肯交出兵權,也不能立刻處置他,畢竟西營的十萬大軍對他忠心耿耿,若是他死得不明不白,難說西營不會被有心人利用。”他提議道:“保守起見,還是留他一命,等收服了西營再作處置也不遲,陛下覺得呢?”
皇帝忌憚地道:“韞之武藝高超,留著他便能為恭王所用,叫朕如何放心?”
謝韞之為何非死不可,除了手握重兵,便是一身武功令人忌憚,皇帝怎敢讓他全須全尾地活著?
“這有何難?”沈知節便陰惻惻地笑了,出主意道:“廢他一條好腿便是,為了妻兒與九族的安危,想必他也是心甘情願被廢。”
皇帝便未再說話了,似乎是讚同了沈知節的提議。
說到底,在皇帝心中,謝韞之隻是個臣子,若不能順理成章地叫對方‘戰死’沙場,那麽皇帝自己動動手也非難事。
難的是如何收迴兵權,又不會叫天下人詬病他鳥盡弓藏,逼迫忠良。
親自開口逼迫謝韞之交權,隻能為下策,遠不如謝韞之‘戰死’的好。
所以皇帝是很希望謝韞之迴不來的,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做掩耳盜鈴之事,哪怕最終逼得謝韞之交出兵權,天下人亦知是他所為。
他容不下忠臣良將,會成為他為帝生涯的敗筆。
固然,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做了就是做了。
後來這場‘如何討伐謝韞之’的談話,沈知節自然告訴了謝韞之,希望對方能有所防備才好。
養心殿內,謝韞之久久未再落子,隻是抬眸看了一眼嚴肅的皇帝,若非沈知節提前報過信,他真的會以為,隻要自己老實交出兵權,皇帝就會放自己解甲歸田。
十六從軍,至今十二載,他與皇帝之間,並非沒有真感情。
母早亡,父續娶,謝韞之得承認,皇帝給了他許多父對子的照顧,叫他缺失的那部分得以補全。
畢竟,後來他已經足夠強大,父親平陽侯早已經不是他可以依靠的對象,對方不反過來向他索取就算好了。
唯有更強大的皇帝,才能像個真正的長輩一般關心照顧他。
隻是謝韞之如今才明白,一切早已在暗中算好了代價,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
“韞之?”皇帝輕喚道,似乎看出謝韞之的掙紮與失落,眼底也湧起了一層薄霧,輕歎:“倘若你一直與朕一條心,你我君臣之間,也不必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謝韞之嘴邊掛著哂笑,心中暗想,若皇帝所說的一條心,是指對太子的所作所為裝聾作啞,繼續輔佐對方繼位,那麽他的確做不到。
他是個人,明辨是非且有感情,而不是一條認了主便不會更改的狗。
“陛下教訓的是,微臣,向來是個正直不阿的脾氣,恰逢亂世帶兵打仗還好,隻需能打勝仗即可。若這天下太平無仗可打了,的確也就顯得微臣這倔脾氣不合時宜了。”
謝韞之的自嘲亦是諷刺,皇帝自然聽得懂,卻麵不改色。
為帝者,即便他對這個臣子有感情,可是在這份感情裏邊,也夾雜著太多的利益。
見皇帝無動於衷,謝韞之也不意外,便擱下棋子,滿臉苦澀地低聲問:“若微臣肯交出兵權,您當真會念在昔日的情分上,留微臣一命嗎?”
“自然。”皇帝不曾猶豫地道。
事到如今,謝韞之別無他法,隻得從懷裏取出隨身攜帶的虎符。
倘若他僵持著不肯交,皇帝便會給他扣上通敵弑君的罪名,等他從養心殿這道門走出去,就是反賊,名聲掃地。
“即使如此,陛下有令,微臣不敢不從,隻望陛下,一諾千金。”謝韞之垂眸沉聲說道,將虎符放至桌上。
皇帝的唿吸窒了窒,伸手去拿,而謝韞之的手指摁在上麵,最後說了一句:“這虎符是您賜予微臣的,微臣從軍十二載,如今除了一身拚殺出來的功名,其餘的都盡數還給您。”
皇帝一滯。
謝韞之麵容倔強地道:“從今往後,微臣再不欠陛下什麽了。”
皇帝又是一怔,倒不是他在演戲,這些反應,完全是情不自禁。
謝韞之說罷,就鬆開了手,他知道自己對皇帝說這些很傻,但他還是要說。
就當作是給自己一個交代罷了。
並不期望皇帝會在乎,然後念及舊情。
“韞之的意思,朕明白了。”皇帝淡淡道。
隨後收走虎符。
兵權與臣子比之,自然是兵權更為重要。
“雖說朕答應留你一命,但你不能毫發無損地退下去,那無疑等於告訴天下人,是朕逼著你交權,所以……”
他看向謝韞之,麵容平靜地要求:“就當是你為朕做的最後一件事,你自廢一條腿吧。”
謝韞之聞言,萬分震驚地睜大眼睛,直勾勾看著皇帝。
皇帝漠然地移開視線:“若是你自己下不去手,朕便叫禁衛軍幫你。”
說罷,當真喊了禁衛軍進來。
“微臣沈知節,參見陛下。”隨同禁衛軍一起進來的,還有沈知節,看了眼謝韞之,這位年輕的佞臣便不懷好意地道:“謝將軍也在?”
皇帝剛收迴虎符,心情大好,也就縱容了沈知節的沒規矩。
之後略過他,直接沉聲吩咐禁衛軍:“謝韞之禦前無狀,帶下去,廢他一條腿。”
“是!”禁衛軍統領道。
皇帝把玩著虎符,歎了口氣,自己到底年紀大了,說他假仁慈也好,的確是不想在養心殿見血。
也不想親眼看見謝韞之被行刑。
他能夠下令誅殺謝韞之,卻不代表他不承認,謝韞之這些年對大啟的貢獻,勞苦功高。
也害怕親眼看見對方流血的畫麵,夜半會做噩夢。
但又擔心出差錯,便吩咐沈知節:“沈愛卿,你去監督。”
“是。”沈知節忙道。
話音落,禁衛軍上前押著謝韞之,出了養心殿。